|
|
[台灣環境新聞特刊-2003台灣十大環境議題前瞻] 能源議題 前瞻:日製核能機組安全受質疑 非核家園政策求共識 環境資訊協會策劃 http://e-info.org.tw
日本核電模範生素行不良被揭發,日製核四機組令人憂 回顧2002年在能源議題上的重要事件,首先要提的是台灣的反核團體是結合日本、南韓及部份東南亞國家的反核人士,舉辦了「非核亞洲國際論壇」。除了在會中與各國進行經驗交流外,最重要的是直接從日本反核團體手中獲得日本核電廠在管理,以及發電機組結構的安全問題等第一手資料,並安排多位日本專家來台訪問,交換日本核電廠與核四廠機組的相關資訊。 往常,被台灣視為核電模範生的日本,在爆發一連串核電安檢造假的醜聞,從起初的管理問題,後來發現是核電設備結構性的瑕疵,讓核安再度成為最重要的課題。由於台灣與日本出現瑕疵的核能機組是同一型,但在興建核四已成既定政策的情況下,只被視為技術可解決的問題看待。這些資訊的揭露,除了顯示國內媒體在這些議題的興趣或掌握不足,更反映出相關的資訊未能有效的流通。 海底生態破壞看不見,姥姥不理娘不管 此外,核四工程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明顯,尤其以福隆沙灘的消失最為嚴重。環評未能事先發揮作用,在問題浮現後又不理會地方的陳情,雙重監督機制崩盤,導致整個珍貴的自然資源與觀光資源破壞,在事態嚴重到媒體批露後,才在行政院長的指示下,在原因未明前,暫停碼頭作業。陸地上媒體看的到的問題容易被突顯出來,但是,海底下不容易看到的問題,例如工程廢土與漂沙的覆蓋與破壞,至今仍然未受到重視,未來,也不會受到政府的重視。 核四與建爭不休,非核家園來解套 為了尋求核四興建的爭議所帶來的社會衝擊,政府提出「非核家園」的訴求,也很難得的獲得朝野立委的共識,並成立了「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2001年發放宣導經費後,一連串的非核家園宣導活動,如影展、教師研習…等,反核人士轉向反核教育,也讓政府樂的輕鬆;2002年除了民間核四公投促進會重新集結,展開全省苦行的活動外,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幾乎沒有什麼進展;但在2003年將以召開全國非核家園會議的方式進行,希望透過會議來凝聚各方的共識。 然而,非核家園與停止興建核四廠最大的爭議,並不在於「非核」的共識,而在於「時程」。固然透過非核家園的立法,確立台灣未來不會再新增、甚至逐步停止核能機組,可讓核能發展的政策給法規化,減少因為政黨更迭所造成的改變。但是,綜觀台灣的社會現況,未來要再新增核電廠的可能性,原本就微乎其微。反核人士所期待的核能落日條款,並未在非核家園的法規中看到明確的日期。換句話說,非核家園在核電廠的議題上,並沒有實質的突破,甚至有可能成為核電廠能繼續順利運轉至結束的保障。講白一點就是,政府跟反核人士保証不會再蓋新的電廠,但是,又跟現在的核電業者保証核電廠會順利營運到除役。這樣子的結果,顯然是折衷的方案,但是,卻不一定是最佳的方案。 發展替代能源才有機會擺脫核能的爭議 如果跳脫核能議題來看,不再發展核能的政策已成定局,對於替代能源的需求與發展,將更為明確。同時,適度的民營化,或是小規模、甚至是社區或家庭的發電機組,將更受到重視。但是,由於能源產業在國內一向為台電所獨佔,甚至過去連法規都明訂民間不得自行發電。雖經民營化的努力,但多為購買國外的火力發電機組,雖然發電效率比台電高,但是,對於提昇替代能源的努力,效果仍然有限。台灣雖然擁有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與精密機械,但是,還沒有投入在風力、太陽能發電的研發與製造,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植與政策的配合,相關產業的發展仍然十分困難。但是,與其用非核家園來尋求妥協,倒不如以推動新的替代能源來替代核能的爭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