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環境新聞特刊-2003台灣十大環境議題前瞻]

生態旅遊 前瞻:生態旅遊成為休閒新訴求 環境衝擊將更嚴重

環境資訊協會策劃 http://e-info.org.tw

生態旅遊在政府持續的推動下,已經成為休閒的代名詞。不論是旅行社所推出的套裝行程,或是農場、民宿所提出來的訴求,幾乎都會出現「生態旅遊」這四個字。許多人也覺得外出旅遊,或是到野外去走走,如果不是去「生態旅遊」,好像就落伍了。

既定政策持續推動生態旅遊 建設所帶來的破壞更為全面

  在2002年生態旅遊年的時候,行政院訂定了生態旅遊的工作計畫,並要求相關單位包含教育部、農委會(所屬包含漁業署、林務局)、退輔會、原民會、內政部營建署、交通部觀光局等,都要訂定2003到2005年的工作計畫。因此,今年在政策上仍然會繼續推動生態旅遊的工作。但是,在工作的執行上多偏重硬體的建設等眼睛看的到的東西,例如新的遊客中心、更大更寬的公路如福山、中橫、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除了大型道路建設外,政府的生態旅遊政策連山間小路也不放過。以改善步道品質為由,在山裡大量鋪設從國外進口的花岡岩、棧木…等,像陽明山的步道工程,甚至將原先的石階給拆除,失去了原先就地取材,最符合當地生態與景觀的作法,到最後,全台灣的步道都變成一個樣!這些建設在過去常會受到環保人士的監督,但是,在所謂生態工法,發展觀光等光環下,環保人士所遇到的反彈,遠比過去劇烈。

各單位協調有限 政策執行相互矛盾

  此外,各單位僅能依據自身的權責,提出相關的配合政策,各單位間的協調仍然有限,因此,最後結果往往出現許多自相矛盾的狀況。例如花蓮濱海的景觀是最受到遊客所喜歡的,但是,為了增加遊客來花蓮一遊,交通部所提的方案卻是將道路再拓寬,而道路拓寬的結果則是車行的速度加快,延線瀏覽風景的效益下降,再加上路旁護欄的設置,坐在車上望出去,反而被路旁的護欄擋住,很難看到海。原本是為了吸引遊客來觀光,但是,最後卻變成遊客來了之後看不到風景,或是統統集中到某些定點,例如水族館等地方去。這些政策上的矛盾,雖然一再被提起,但是,預期今年也不會有太多的進步。

遊客如織、民宿蓋成高級古堡 旅遊景點不生態

  可預期的是,經過去年的大力宣導,生態旅遊已成為休閒顯學,今年掛上「生態旅遊」招牌的各式旅遊活動必定琳瑯滿目。雖然,不論是政府或民間團體,在推動或發展生態旅遊的時候,同時也都強調「環境負荷」或「總量管制」的觀念。但是,管制措施的制定,遠比宣導、補助或相關獎勵等措施困難數倍,尤其是在還沒見到成效的初期,談管制往往流於形式,也不真的受到重視。

  當慕名而來的遊客不斷增加之後,所帶來的不只是觀光的收益,更多的是消費所帶來的垃圾問題、交通問題以及更多的開發所帶來的生態破壞。此時,要談管制,更是難上加難。例如最近的清境農場,連統一的7-11都進駐,表示遊客已達到一定的數量。當地的民宿,一間比一間美淪美渙,而且風格迥異,有洋樓、西式別墅,有茅、竹或小木屋,真可謂新的台灣奇蹟!但是,很快的,遊客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就會出現:塞車、垃圾、缺水、當地居民的隱私越來越少、新的民宿加入競爭,外來人口進駐改變了原有的社群…等。根據過往的經驗,在發展的初期如果沒有預做規劃,鮮少有機會改善。

美食導覽即將吞蝕生態旅遊 認証制度成解藥

  生態旅遊協會提出建立生態旅遊的標章或認證制度,藉此來做為引導業者朝向減少環境衝擊的方向發展。立意雖好,但是,一來認証制度的建立,在短期內還看不到明確的進展;二來缺乏總量管制措施,不斷增加的遊客,到最後只會吞蝕掉脆弱的生態資源。什麼生態解說教育、導覽…等,最後都將為業者努力招攬遊客的各式風味餐點給取代。對於2003年,可以大膽的預測,將有更多的遊客,拿著一本本的民宿、溫泉或美食簡介,前往各個「生態旅遊」的景點。或許,反向思考,如何在遊客的實際需求裡,添加些許對當地自然環境的認識,可能是較迫切也較符合現況的方式,至於高標準的生態旅遊,就暫且先求不敗,方有機會救勝。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