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環境新聞特刊-2003台灣十大環境議題前瞻]

紅綠競合 前瞻:環境保護與勞工權益的對話 超越競爭與對抗的開始

環境資訊協會策劃 http://e-info.org.tw

隨著台灣社會的分工越來越專業,民間團體的數量、種類以及所關注的議題的區隔也越來越清楚。尤其是生態保育聯盟與社會立法運動聯盟兩大陣營相繼停擺之後,不同類型團體之間的聯繫也幾乎中斷。去年,台灣仿照英國紅綠聯盟的運動,展開了環境與勞工運動之間的對話,尤其是桃園RCA的案例,因為資方嚴重污染了土地跟地下水,也未顧及勞方的健康,導致許多員工罹患各式癌症及腫瘤,成為環運與工運同時關注的焦點,2003年也將會有更多的對話與合作。

溝通是勞工權益與環境保護衝突的良藥

  除了這類因為勞工權益與環境同時受到損害,讓雙方站在同一邊的案例外,更多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是雙方相互的對立。在自身權益還沒有明顯受到損害的情況下,即使明知工廠污染,大多數工廠的員工為了保全自身的工作機會,多會選擇保持沈默,甚至與資方站在同一邊。因此,也有人認為環運與工運的合作,不過是站在各取所需的狀況下所形成。一旦勞工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資方污染環境的行為,保護環境將損及自身工作權益時,雙方就很容易站在對立的角色。

  反之,勞工朋友認為環保人士過於高舉環境保護的重要,未能體貼工作及生活需求,是另一種中產階級的壓迫。例如環保署推行「塑膠袋、免洗餐具禁用」政策,預計每年減少2萬噸塑膠袋,1.6萬噸免洗餐具,單就減少這兩類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負擔,改善民眾過度使用的習慣,環保團體多半給予肯定。但是,相對的也影響了塑膠產業十萬名從業人員的工作權與生存權。

  環保團體與勞工團體彼此主要關心的對象與目的即便不盡相同,但卻都是在為弱勢者發言,而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畢竟不是對立的。因此,塑膠產業業者的街頭抗議,雖然是為了私人的權益而走,環保團體基於社會公平的原則下,為了能夠務實的推動政策,也支持勞工團體,要求政府應該在政策制定時,將相關配套的措施一併納入。

所有的努力只為了自己與下一代

  此外,從RCA的案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當環境受到污染之後,工廠員工也難逃惡運。換言之,站在第一線的工廠員工,往往也成為污染的受害者。由於大多數員工也都住在工廠附近,工廠的污染隨著排出的空氣、水,飄流到居家附近,或是吸進肺裡,或是進到飲水中、稻米、青菜、魚蝦等食物裡頭,最終自己還是免不了污染的危害。因此,就身體健康的角度而言,工廠員工與當地居民都面臨一樣的問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應該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為自己、他人以及後代子孫的健康著想,將是雙方最大的共識,也是永續發展的一個前提。

  為了尋求環境保護與勞工權益的共同點,資訊的公開與溝通將是兩個最重要的關鍵,事先謀求雙方的共識,方能化解彼此抵消的力量。例如以核能電廠的議題而言,如果反核人士能進一步與核電廠員工合作,同時從外部與內部發揮監督的力量,相信核電廠的運作能更加安全。畢竟,核電廠員工是核災發生時,現場的第一個受害者,在為核電安全把關的需要,是跟環保團體一致的。

化解衝突有待共同尋找新希望

  此外,核電廠員工的權益可能受到政府非核家園政策的影響,將近2千位核電廠員工,是否會仿照塑膠業者走上街頭,造成非核家園的政策轉向,目前還不知道。雖然,反核人士也不全都滿意非核家園的政策,但是,核電廠的員工將矛頭指向反核人士,也是很可能發生的。但是,我們已看到環保團體開始與台電工會接觸,未來,如果能找到核電員工更好的發展空間,雙方的合作,將有助於開創新局。不論非核家園政策推行如何,相信在2003年,環境保護與勞工權益的對話將不斷進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