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環境新聞特刊-2005台灣十大環境議題前瞻]

狩獵議題 前瞻:保育、護生、政治與原運團體的多元對話契機

2004年12月林務局假丹大地區舉辦的狩獵試驗計畫經媒體報導引起護生團體的強力批評,繼之激起一波保育、護生、與原住民文化議題的一陣論戰。這波持續中的論戰與衝突,影響層面將不止於野生動物資源的經營管理,將直接衝擊新政府亟欲與原住民族建構的新伙伴關係,甚至還會刻印在台灣正逐步形塑的多元本土價值上,是保育團體、護生團體、政治社團與原運團體宜謹慎注意的議題。

  護生團體的強力批評,不僅以道德淪喪的訴求在媒體上痛批林務局開放原住民族的狩獵,更以政治力直接要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停止相關的試驗研究計畫。雖然這件事情的始末有相當大部分是媒體為製造話題而刻意篩選資訊以凸顯衝突點的,但其實這個議題背後涉及相當複雜與嚴肅的保育思考。首先是傳統科學管理與菁英集權排除式的保育思維,及重視在地知識脈絡的參與涵括式保育思維間的又一次直接對壘;再則是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再一次的污名化;也是國內自1994年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以來對「保育」詮釋權的另一次論戰。

  在討論這個議題前首先要釐清的是目前台灣的山林狀況,有保育學者與護生團體聲稱現在台灣的山地森林中有300萬顆山林地雷(狩獵陷阱),林務局在丹大狩獵試驗計畫的資料說明中也承認無法有效管理不合法的狩獵行為,這兩者都顯示我國自來所採的全面禁獵的保育措施出現嚴重失靈的現象。其改進的方法大概不出:1)投注更多的警力與資源強化執法工作;2)資源有限尋求與其他力量結合以解決問題的途徑。從過去二、三十年國內相繼通過或修訂一個又一個的保育法規,處罰越來越嚴苛,但問題似乎都沒有大幅改善,加上政府預算經費的排擠效應,相關資源的投入也不可能大幅增加來看,光憑政府的力量怕是無法有效進行野生動物資源保育的工作。而第二點尋求其他力量的協助,其實就是國際保育社會歷經近30年的反省、檢討與試驗亟欲建構的多元保育治理的新典範的理由所在。

  參與式保育思維的核心概念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爭取在地社群的支持與參與,其內容包括:重視在地知識與脈絡、主張有意義的在地參與、強化社會人文面向的考量、與創造經濟產業的誘因等元素。其中對在地異文化的尊重與資源的永續利用不僅是參與式保育取徑的重要議題,國家法規體制的支持與官署的彈性開放態度也是成敗的關鍵。國內保育工作向來崇尚科學管理與菁英集權排除式的保育思維,屬保護至上主義,特別是1990年代初期護生團體的興起,雖對保育工作加添生力軍,卻也將保育的質譜帶向保守的一方。這次行政單位對本身經營管理思維取徑的檢討無可避免地跟以護生團體為主的保守勢力起了衝突,其競逐的結果勢將對台灣的山林經營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這場論戰中最無辜的除了不會發聲的野生動物外,就算是在國家現代化、資本化與都市化的進程中被邊緣化,又因缺乏接觸與誤解而被污名化的原住民族了。狩獵曾經或還是原住民族的生業,是繁複社會制度與人際關係的重要元素,更是民族認同的文化圖騰。其特有的在地知識、生活形態與文化內涵不僅是台灣多元社會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也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組成份。這波的論戰與衝突影響的層面將不止於野生動物資源的經營管理,將直接衝擊新政府亟欲與原住民族建構的新伙伴關係,甚至還會刻印在台灣正逐步形塑的多元本土價值上,是保育團體、護生團體、政治社團與原運團體宜謹慎注意的議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