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讀者投書]

由聲望號油輪沉沒看能源替代方案

作者:范遠謙 (立德管理學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生)

  今年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方外海,又有一艘油輪擱淺,11月19日沉沒,約有2200萬加侖燃料油洩漏,雖然這不是發生在台灣,但是對我們而言,這仍然是相當痛心的。在遭受墾丁龍坑油污染事件後,我們的各級政府對未來油污染事件均進行各種緊急應變之防災演練,但是卻始終未曾重新考慮我們的能源政策,這種情況亦發生在世界各國。在11月20日,因為此一漏油事件,促使歐盟採取行動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是,以歐盟如此先進之國家在事件發生後,才呼籲要採取行動以避免類似事件之發生,令人感到訝異。

永續發展是否為已開發國家之口號?

  我們現在都已經意識到環境的議題已經不是單一部門可以解決的,且由於全球化的影響,許多環境議題也不是僅有單一國家受到影響,例如全球暖化現象、沙塵暴或是一些像國際公約如:巴塞爾公約、華盛頓公約、蒙特婁議定書以及京都議定書等,均是世界各國為有效解決世界性的環境議題,所共同努力而制定的;但是,先進國家如美國,為求穩定的化石燃料之來源,不惜發動戰爭;為求國內企業之生存,毅然退出京都議定書之簽訂…,這種種均顯示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的醜態;因此,我們不禁要懷疑:永續發展是否為已開發國家為避免開發中或低開發國家與其一同爭奪各種資源所喊出之口號。

  今年,正好為里約後十年,世界各國均檢視其十年來對永續發展所作之努力,但顯然地,永續發展之表面意義仍遠大於其實質意義,永續發展之施行成效均不大,而我們所生活之環境亦日加惡化,資源濫用、環境污染…。

能源已成世界各國關注焦點 台灣有能力發展清潔能源

  事實上,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之焦點。就中國大陸而言,興建三峽大壩雖有其政治考量,但是如同中共的科學家宣稱三峽大壩興建完成後,其發電量足以媲美15座核電廠,姑且不論三峽大壩所造成之生態,文化及社會問題,這樣大的發電量不但可以減緩中國對化石能源之需求,亦可舒緩其空氣污染之壓力;但世界著名的殼牌石油,他們已經意識到替代能源的重要性,進而積極地投入太陽能的開發;能源問題應該是世界各國應嚴重關切之焦點,為求自身之發展(不論其是否為永續),各國對於能源始終無法(或不願)真正看清替代能源之重要性。如世界各國仍不願改變現有能源之使用方式,那麼在可見的未來,能源將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導火線。

  以台灣而言,絕對有發展清潔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之條件:充足之陽光、風力以及潮汐,這些都是可能的替代能源,而生質能轉換為甲烷亦可為替代能源,但是國內目前對於清潔能源之運用僅有少量的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熱水器。在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印之”能源政策白皮書”中指出:「再生能源除太陽能熱水系統及沼氣發電兩項目可加強推廣外,其他風力機及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正加強評估,其餘之再生能源現階段尚不具經濟性」(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P.166 1998, 12月),我們都知道許多技術之推廣必須要具有經濟效益,但是政府機關卻不能以此作為藉口而不去推廣,反而應該要創造良好的環境促使人民願意使用。例如:增加空污費之費率,以使火力發電廠改善其空污防制設備,並使費率轉嫁到電費上,減少民眾對電力使用之浪費;補助潔淨能源設備之費用,以增加民眾之使用意願;要求各級政府以及所有新建築物應使用一定比例之潔淨能源使用。唯有政府機關以實際政策推行新的能源政策,否則所有的再生能源在任何階段永遠也不可能具經濟性。

  ISO14000環境管理系統的精神主要有二:污染預防及持續改善;我們很難知道怎樣作對未來世代才是最好的,但是至少我們都知道一個污染嚴重的地球肯定不會是好的,因此當下我們應該可以減少污染的產生,避免資源之浪費,不論是非再生或可再生資源均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對於可再生資源,我們要做的是要怎樣作才能將可再生資源作最有效之運用;至於非再生資源,則是要有效率的運用,減少非再生資源之浪費。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