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讀者投書]

台灣發展風力發電的迷思

作者:蔡嘉揚 (彰化環保聯盟)

  台灣是人治色彩嚴重的環境,往往上面一句話,下面忙翻天,然後換一個人當政,工作重點就不一樣。風力電廠之所以在這一兩年快速推動,一方面當然跟風力發電效率提升有關,再來就是與行政院施政方針「水與綠計劃」中推動風力發電的政策有直接相關。

  從環保的角度而言,利用再生能源發電對環境污染最小,這是無庸置疑的,我們應該予以支持,但是推動風力發電卻有很多迷思存在,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探討。

一、政策面:風場特性和電力需求

  台灣西海岸的風力是冬天最高、夏季最低,而我們的用電需求卻是夏季最高、冬天最低,風力電廠的發電量對目前的電力使用能夠產生多少幫助?我們要以風力機組對環境生態的負面影響來換取這不到5%的發電量嗎?這需要更多的思考。

二、生態面:風機對於鳥類生態的影響

  這是本土研究最缺乏的部份,可分成以下3方面考量:

1、繁殖鳥類

  若在鳥類繁殖棲地上設置風力發電機組,造成棲地空間的切割,鳥類就不再選擇這個區塊進行繁殖,因此風機位置一定要避開繁殖地。

2、遷徙飛行鳥類

  風機的高度約120公尺以下,對於遷徙飛行中的鳥類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遷徙飛行的高度往往高於150公尺,但是在夜間降落的鳥群,則會因為看不到葉片而發生撞擊死亡事件。

  如果葉片或機組裝設反光設施來警示鳥類,則鳥類恐怕也會放棄該地做為停棲地點。(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分析各種鳥類對於反光設施的反應)

3、鳥類棲地飛行動線

  風力發電機組的間距是200-300公尺,一般認為足夠讓鳥類穿越,不會干擾到鳥類的飛行,但是水鳥活動是有群聚性的,如果上千隻小型或上百隻中大型水鳥一起飛行,這樣的距離是不夠的。

  解決對策是保留水鳥飛行動線的廊道,移除在水鳥棲息地、繁殖地和覓食地動線之間的風力機組,將風力機組的間距加大至少500公尺以上。

三、執行面:飛沙對於風力機組的影響

  東北季風很強的時候,台中港區和彰化一帶都有一些飛沙相當嚴重的區域,風力機組若設在飛沙嚴重的區域,是否會危害風扇運轉和機組的壽命,是必須列入評估的。

   除此之外,風力電廠施工對於人類的干擾如噪音、交通等,是可以盡量降低和解決的。而生態的部份,只要我們能審慎避開對生態的破壞,則風力發電仍然是在電力開發多元化之下不得不去走的一條路。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