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讀者投書] 海洋˙音樂˙祭 作者:crystal 貢寮海洋音樂祭又歡天喜地登場了!如果你也湊熱鬧到自然的沙灘上享受人造的樂音,那麼請遵循搖滾的精神,大聲吶喊宣洩批判,認認真真地「祭祀」這片海洋! 驚海 4年前,因製作東北角旅遊書籍,我來到福隆的沙灘上。從鹽寮隨洋流運載南移的綿延砂嘴,像是雙溪河口的屏障,在海灘外留了一塊河海交融的緩衝帶──河口處的內海平靜無波,砂嘴外才是浪濤滾滾的太平洋,獨木舟、風帆、快艇點綴其上,無論初學者或高手皆有專屬海域。海灘上橫跨了一道五彩橋直通金黃砂嘴,彷彿越過長虹,就能到達熱帶島嶼的天堂。 這幾年間,我的確是頭也不回的過客,從未再踏入這塊觀光區域,不知道海還來不及嗚咽就被掩住嘴了。 「砂嘴不見了!」這是我最近第一眼再見到它時的驚呼。早已褪色的跨海大橋,跨越的不再是海,而是實實在在、平平坦坦的大片砂灘。幾隻流浪狗母子相偕趴趴走,數年前牠們還只能在此游泳呢! 居民大部分認為,核四重件碼頭突伸海中,洋流受阻而回流,攜帶愈來愈多的砂礫囤積,然而核四廠方卻不承認這提不出證據的自然現象。細長的砂嘴迅速膨脹,終把雙溪河口也掩覆了,而厚厚的沙灘卻又在猛浪侵蝕下變成陡直山壁般的險像。 福隆的沙灘沒了,那麼現今音樂祭所見這幅廣闊的沙灘樣貌又從何而來? 在福隆車站前經營水上用品的阿英姊,10年來不間斷地紀錄核四興建後的沙灘演變;沙灘怎麼來的,照片記載得清清楚楚──大卡車載來萬包沙子,成排並列地擺入原本流失嚴重的稀鬆灘地上,這邊堆著沙子、那裡搭建舞台,準備著一年一度的海洋音樂祭。 嘆搖滾 咦?這片供年輕人搖擺身軀的海灘是「假」的?不,這是真正的沙,卻不是本來的沙灘,是為了已不利從事水上活動卻不得不吸引遊客振興觀光而想出的法子,以為只要造出沙灘看不出原本的殘破,就能粉飾太平。 在這片人造的沙灘,從事完全與自然無關的人為活動,其實也挺相符的。尤其近年音樂演唱走向荒野的風潮逐年熱絡,墾丁大尖山就常是陳昇等歌手最愛的場地。在曠野中無拘束地嘶喊笑鬧,人人開心,人人心裡只有人,以為蟲魚鳥獸花草樹木都不必休養棲息?這種狂野解放的活動,像麻藥一樣使人上癮。 我愛搖滾樂,同樣也愛自然土地,在登山時想著搖滾節奏控制步伐從不覺突兀,但當我在電視上看到海洋音樂祭的現場──台上奮力唱著不痛不快的旋律和歌聲、帶點扭捏緊張地跳著搖著,台下觀眾要笑不笑要動不動地隨意站著、累了就邊吃邊聊,此時不僅沙灘的問題令我痛心,一種荒謬如東施效顰的景象更使我不解。 舞台之外 雖然音樂無國界,但正如籃球一樣,東方搖滾的條件肯定追不上發源地,因為它不代表我們的文化傳承與民族性格。我無法評論創作的優劣,更無法將之與國外相比,因為只要努力就值得肯定,但演唱與聽眾雙方之共鳴與認真的程度卻令人汗顏。 就如音樂祭活動網站所說:「5年後的海,已是波光粼粼漁船滿載。福隆海灘那一片沙土,鬱鬱青青已成良圃。我們始終相信,海洋音樂祭最美好的部分,永遠在舞台之外。」是啊,沙土終成良圃,但舞台之外的美好,不會是這片海與沙灘,更有可能是活動帶來之動彈不得的交通、高分貝的噪音,與滿地垃圾的國民道德。 音樂祭活動網站又說:「海祭5年,正值台灣大選紛爭依舊之際,長期潛藏在島民內心的複雜情感與不安,已被赤裸裸地挑起。如果搖滾,容許反省與批判,容許讓他們透過生存的鏡面,去映照他們對這個世界與社會的感受,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對自己的未來,有一點點和平的渴望;對所有的偏見與對立,有一點點的超越與寬容。」 是啊,如果我們反省與批判的精神,不光只在政治和族群上,而是更加關懷這個社會真實卻被忽略的問題──對自己、他人與其他生物的尊重,那麼和平還用得著渴望嗎?土地又怎會嗚咽呢?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