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綠色影展] 虛實之間•加爾各答映像室
引介:張明薰 加爾各答,印度數一數二的商業港口大城,位於恆河三角洲。這個印度東部最重要的城市有一段曲折的歷史,原本只是一個小村落,西元1698年被東印度公司買下,便逐漸成為重工業、商業和文化中心,從此人口激增,加上1971年孟加拉獨立戰爭爆發而湧入的難民潮,現在人口更是高達1400萬。這裡是文豪泰戈爾的故居,是印度獨立運動的搖籃,是紙醉金迷的娛樂場所,睡在路邊的貧民與華麗的殖民風格建築物並存。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過去與未來,不同的歷史片段全部融合濃縮在一個城市的街景中。 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渴望,造就人們對同樣的城市各懷不同的想像。除了實際存在的建築物與街道之外,還有千絲萬縷的交通動線、溝通管道、秘密心思交織其中,構成另一個「看不見的城市」。我們的世界,一半是物質的,一半是建構的。這部片的導演以「照相館」作為題材,正適合呈現這個主題。 影片中的加爾各答老照片,會讓人想起19世紀歐洲上流社會的生活,華麗的大舞廳擠滿了人,雄偉的殖民風格建築物矗立街頭,對照今日的破敗。現在人們取景的角度已經不是這些搖搖欲墜的破房子,而是新建的大橋,因此照相館裡的攝影佈景也不斷隨著時代而變換。照相館是出賣夢想的地方,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的讓自己置身於想去的地方,不論是藍天白沙的海濱,還是美麗的庭院,只要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去拍張悠閒貴族般的照片,就可提供日後的幻想素材。照片是人們餵養心中渴望的私密花園。人需要夢想,即使在將拍照視為罪惡的回教徒中,也有人願意背負罪惡感拍一系列的個人沙龍照。 所以我們在片中看到匆忙的媽媽拼命哄著大哭的孩子,只為了拍張照片,有打赤膊、努力隆起肌肉的瘦巴巴男子,還有穿戴華麗、一臉嚴肅的小女孩。攝影師也十分熱情的配合人們的追夢行動,調整被攝者的身體角度,提出有時直接得近乎無禮的建議(這位女士,請把小腹縮進去!再縮進去一點,把它藏起來!)。敗現代科技之賜,這場逐夢行動更往前飛躍。年輕的男子因為女友家人阻止他們一起出遊,便把自己和女友的照片交給照相館的人,利用影像合成技術製作出「在花園中相依偎,伴隨紅玫瑰」、或是「在泰姬瑪哈陵上空漂浮,如星空一般無所不在的愛」等主題的照片,聊表安慰。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對此感到憤慨,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拍過與某人在某座著名橋樑前勾肩搭背的照片。他們可不喜歡這種被虛構的方式。 說到拍照的背景,又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除了傳統的美麗風景、名勝古蹟之外,攝影師還會準備一些特殊的背景,例如被飛機攻擊的雙子星大樓、火車意外的災難現場、龍捲風來襲等,因為有些顧客很想置身其中。印度文化早已成為世界眾多人口消費的對象,那麼讓印度人來消費一下911事件又有何不可?影片末尾的場景中,隨著鏡頭的水平遙攝,一幅美麗的佈景旁逐漸出現殘缺的房舍,貧窮的人們,滿布塵土的街道。人們用虛構的影像滿足自己對另一種生活的渴望,但所謂的真實又何嘗不是一連串建構的結果? 台灣和印度同屬亞洲國家,同樣經過殖民的歷史,這些歷史痕跡都留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得的,本片導演Nishtha Jain來到影展現場,原本可以和有心的觀眾激盪出許多寶貴的意見。但是,當天的電影院擠滿了羅東某國小的師生。電影放映前,師長盡職的耳提面命:「你們要不要乖?」「要!」「如果你們乖的話,就把你們參加這次活動的照片放在網站上好不好?」「好!」 這些學生深知制式問答題的標準答案,也具體表現知行不合一的困境。影片開始不久,就有學生開始說話,愈說愈大聲,直到連電影的聲音都聽不清楚,也不見有任何老師控制一下場面。這些肆無忌憚的小鬼頭在樓梯上上下下,甚至站起來和走道旁的同學說話,最後還有一大票人飛奔出門上廁所,好像不知道電影院是什麼場所,更別說顧慮到其他觀眾的感受了!(這位導演千里迢迢而來,就這樣看著自己的作品被一群毫無禮儀的兒童和毫無約束力的老師糟蹋,真是情何以堪!) 在如此嚴重的干擾下,我只能在頭痛欲裂的恍惚中,看到加爾各答街景被好幾個小黑影切成片段,在可怕的吵鬧中努力回想印度瑜珈大師的靜心妙法。感謝天,這種不連續的觀影經驗實在太難得了,讓我深深體會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不也就像攝影師製作的美麗佈景罷了? (2005-04-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