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綠色影展] 虛實之間‧加爾各答映像室
引介:張明薰
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渴望,造就人們對同樣的城市各懷不同的想像。除了實際存在的建築物與街道之外,還有千絲萬縷的交通動線、溝通管道、秘密心思交織其中,構成另一個「看不見的城市」。我們的世界,一半是物質的,一半是建構的。這部片的導演以「照相館」作為題材,正適合呈現這個主題。
說到拍照的背景,又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除了傳統的美麗風景、名勝古蹟之外,攝影師還會準備一些特殊的背景,例如被飛機攻擊的雙子星大樓、火車意外的災難現場、龍捲風來襲等,因為有些顧客很想置身其中。印度文化早已成為世界眾多人口消費的對象,那麼讓印度人來消費一下911事件又有何不可?影片末尾的場景中,隨著鏡頭的水平遙攝,一幅美麗的佈景旁逐漸出現殘缺的房舍,貧窮的人們,滿布塵土的街道。人們用虛構的影像滿足自己對另一種生活的渴望,但所謂的真實又何嘗不是一連串建構的結果? 台灣和印度同屬亞洲國家,同樣經過殖民的歷史,這些歷史痕跡都留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得的,本片導演Nishtha Jain來到影展現場,原本可以和有心的觀眾激盪出許多寶貴的意見。但是,當天的電影院擠滿了羅東某國小的師生。電影放映前,師長盡職的耳提面命:「你們要不要乖?」「要!」「如果你們乖的話,就把你們參加這次活動的照片放在網站上好不好?」「好!」 這些學生深知制式問答題的標準答案,也具體表現知行不合一的困境。影片開始不久,就有學生開始說話,愈說愈大聲,直到連電影的聲音都聽不清楚,也不見有任何老師控制一下場面。這些肆無忌憚的小鬼頭在樓梯上上下下,甚至站起來和走道旁的同學說話,最後還有一大票人飛奔出門上廁所,好像不知道電影院是什麼場所,更別說顧慮到其他觀眾的感受了!(這位導演千里迢迢而來,就這樣看著自己的作品被一群毫無禮儀的兒童和毫無約束力的老師糟蹋,真是情何以堪!) 在如此嚴重的干擾下,我只能在頭痛欲裂的恍惚中,看到加爾各答街景被好幾個小黑影切成片段,在可怕的吵鬧中努力回想印度瑜珈大師的靜心妙法。感謝天,這種不連續的觀影經驗實在太難得了,讓我深深體會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不也就像攝影師製作的美麗佈景罷了? (2005-04-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