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山外、山內、山頂

作者:山外人

  天氣清,天清氣爽神氣清
  水色藍,山光水色映朝陽
  山外人,乘風御景入山去
  山內景,群山擁繞繁華現

  小時候,我家住在依山臨海的山外,山的那頭,是我心神嚮往的地方。

  年紀稍長,我來到了群山擁繞的山內,山裡的繁華,是我極想探究的疑問。

  現在的我,站在和天一樣高的山頂,山下的一切,對我來說,仍是個神秘的地方。

  關於我的家鄉─淡水,我曾對它寫下這樣的一首詩:

  東倚大屯
  南眺觀音
  西臨滄海
  北望穹蒼

  現在,我則喜歡說:

我們是大屯山的子民

  淡水的土地,都是由280萬年以來大屯山的噴發所形成的熔岩台地,淡水的大半土地,流著大屯山的血液,所以,淡水人是大屯山下的子民。

我們是觀音山教導出來的學子

  觀音山,座落於淡水河對岸的八里坌,由觀音山、淡水河口,以及每天的日落所形成的淡水夕陽,在淡水、全台灣都是首屈一指的美景,也因此孕育出不少的詩人墨客,少了觀音山,淡水將失去福地所應有的基本條件。

黑水溝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黑水溝;就是浩瀚無涯的台灣海峽,淡水的海產,多是由黑水溝捕來的;黑水溝,帶給我們糧食的飽足,帶給我們豐富的錢財。

東北季風磨練著我們的身心

  每年冬天,全台灣平地的最底溫就在淡水,因為我們的北方是無窮無盡的穹蒼,沒有任何的屏障,所以東北季風長驅直入,磨練、砥礪著我們淡水人的身心。

  據說百年前的淡水,是北台灣最繁華的商港,台北對外的門戶,洋船、商人,來往於淡水的河道及街道,曾幾何時,這些景象早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四百年歷史的聖多明尼哥城,它靜靜的站在那兒看著這個小鎮的變化,遙想馬階牧師當年的風采,回看我成長時代的淳樸小鎮,以及現在因捷運開通而再度步向繁華的老街,這個小鎮,究竟發生了多少的名人佚事?

  小時候,我的家,就住在山外的淡水,小小的腦袋,總是不斷的想啊想,問啊問,山的那頭,就竟是怎樣的世界?偶爾,父母曾帶我越過山,到山的那頭,我的疑問就更多了。

  為什麼會有山,讓山外山內分成兩個世界?

  為什麼山的那頭會有這麼平坦的大平原;山的這頭,卻地無三里平?

  為什麼山的那頭會比這頭還繁華?

  為什麼每年的冬雨,總是下在山的這頭;而夏天的午後雷陣雨,總是下在山的那頭?

  為什麼?有太多的為什麼?

  我高中時是在三重唸書的,每天通車往來於山外、山內之間,總會經過關渡這個門戶,車子一過關渡,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無邊的大平原,那時的感覺是,平原,好大;青翠的山,好遠。我一直在探究,是什麼原因,能在群山之間,形成這樣一個大平原。

  淡水及台北的天氣,總是在竹圍、關渡一帶作分界,冬天的雨,總下不到被大屯山屏障的士林、北投一帶,而在淡水上空聚雲成雨。但相反的,夏天午後的雷雨包,總是很難跑到淡水的上空。

  距今三百年前的清朝康熙時代,郁永河曾在他所寫的”裨海記遊”上面的記載他來台北遊歷的所見所聞:「初二日,余與顧君暨僕役平頭共乘舶,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淡水社長)張大云:『此地高山四繞,周廣百餘里,中為平原,惟一溪流水,麻少翁等三社,緣溪而居。甲戌四月,地動不休,番人怖恐,相率徙去,俄陷為巨浸,距今不三年耳』。指淺處猶有竹樹梢出水面,三社舊址可識。滄海之變,信有之乎?」

  三百年前,康熙時代的台北盆地,無邊無際的大湖………,一個多麼難以想像的情景,更何況是兩百萬年前的台北丘陵,沿著山腳─金山斷層張裂、陷落了八百公尺的台北盆地,伴隨著大屯、觀音火山的爆發……長長的兩百萬年,發生了這麼多驚天動地的事。而以我的年紀,我甚至連四十年前構成甘答門的獅子頭,都無緣一見。

  以前,台北盆地是水的故鄉,不單是在地質事件上不斷出現的台北湖,不單是我們在軍艦岩、芝山岩上所看到的海濱植物,在考古學上,台北的史前人類,曾出現一種杆欄式建築,人們把屋子築在高高的木樁上,”一來可以防潮,二來可以躲避猛獸”,考古學家是這麼告訴我們的。第三種功用則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它可以防止水患;這是我針對基隆河水患的一點自以為是的根治之道,你以為呢?

  如今的台北湖,僅留下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口的一片大水域供人憑弔,早年台北盆地常見的大蜆,也早已隨著水質的污染而消失滅種。大部份的台北人,也因為高高堤防的阻隔,而漸漸淡忘我們就是在大河的旁邊,我們就是大河的子民。

  當年,台北盆地的開發從新莊開始;後來,有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後來,藉著盆地周邊的豐富資源,成為全台首府;首善之都;繁華的不夜城;關於山內的台北,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了解。

  現在,我站在山頂,一個叫做林口台地的地方,每年春天,總會看到雲層遮住高樓第四層以上的地方,感覺離天好近,是個和天一樣高的地方,這裡有很多的苦楝樹,我的楝樹之歌就是在這裡譜出來的;在這裡,我俯瞰著、睥睨著山下的一切,關於山下的那個台北,對我而言,仍是個神秘的地方。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