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疏洪道探勘記

作者:山外人

12月22日

  宋老師今天找了數十位新埔學院的學生來參加我們的行程,加上我們原本的13人,這是疏洪道探勘以來人最多的一次。我們最主要是針對釣魚池及圳邊公園的環境作了解;下面針對我們今天行程的討論中所得到的重點列出:

釣魚池:

  必須栽種水生植物,可能的種源有蘆葦、香蒲、單葉鹹草。作法可以三面圍起來,只有一面可以釣魚。在不與潮汐相通的池子可試種水毛花;在工程單位即將完工的前提下,我想這個部份可以由義工去執行。

圳邊公園緩衝區:

  在我們預計圈護起來的範圍,可用鐵絲網及蘆葦植栽把人隔開,圈護區以內的土地則讓自然去演替,這個部份我想必須協調工程單位去做。

公聽會:

  主要是請五股體育會及高灘所來作協調,希望達成釣魚池種水生植物及圳邊公園讓出緩衝區的共識,範圍由兩個釣魚池的岸邊到溫仔圳邊,將原來的草地讓出一個帶狀的空間來。

關渡自然公園:

  午餐過後,我、德鴻、慧蘭、及十解的伙伴四人去了一趟關渡自然公園,德鴻跟我們講解了關渡草澤這十年來的演替過程,他認為只要大型機具不要再去施工,種菜的人能接受勸導,釣魚人及遊客的破壞其實不會快過植物佔的地盤。

12月28日

  今天的探勘,邱老師及蘭陽社大班代兩人遠從宜蘭而來,目的是要來看五股濕地水生植物的狀況,還有我在蘆荻社大的同學及師大的同學加入,今天的陣容,算是相當龐大的。

用水筆仔的胎生苗來綠化

  由於今天早上是退潮,所以出河口的淺灘上布滿的鷺科的水鳥,放眼望去,盡是蒼鷺。岸邊漂來很多水筆仔胎生苗,由於是水泥的護岸,所以胎生苗都無法落地生根。邱老師於是將胎生苗拿起來插在泥土裡,他說這個簡單的動作其實功能很大,可以幫岸邊做免錢的綠化,於是我們一群人都在岸邊”插”得不亦樂乎。

  堤岸上種的杜鵑都因無法適應這裡的環境而枯萎,於是工程單位又將杜鵑換新。此外,現場還可看到早先因無法適應濕地的環境而枯萎的韓國草皮。潮來潮去,我們一致覺得這片地應該交由自然去經營,即便是人為栽植,至少也要種一些適合當地的植栽。有感而發的福源大哥,慨然允諾要以他”河尚洲文史工作室”的名義去向縣長陳情,根據我們多次跟高灘所接觸的經驗,我知道效果不大,可是我樂於見到屬於蘆洲在地的聲音。

垃圾與土地佔用的隱憂

  沿著自行車道,我們繼續去關心這片滿目瘡痍的大地。勤奮的除草工人今早有除過草,地上下過雨一片濕漉漉的,還有擺在一旁待命的工程機具。溫仔圳的河岸邊有燃燒垃圾的痕跡,垃圾處理將是今後管理上的最大問題。

  接著來到了那片被保留的蘆葦草澤,我們看到了勤奮的農人在舊的土堤上占地種菜,原本岸上的護堤樹烏臼及五節芒被燒得燒、砍得砍,為得就是要取得可以種菜的土地。看了一下這邊的地勢,邱老師認為排水將是這片濕地最大的問題,因為靠淡水河邊的土地都被填高了,獨留這個地方還是低窪地。看到草澤內一排長得很好的苦林盤,我們不禁張口讚歎這片草澤的美。

生態復育與解說

  當場,邱老師還示範了如何分植水生植物,他拔了一叢單葉鹹草,將每個生長點分開,他說這樣可以將每個生長點以一公尺一株的方式插在泥土裡,它很快就會長成一叢一叢的,如此才能分散它的種源,讓族群擴大。單葉鹹草需如此,香蒲、蘆葦亦需如此,這就是我當初所一直堅持的復育,就是這種方式。

  我想起了志良的建議,要在這個地方帶生態解說。我的意見是多管齊下,解說要帶,亦要做復育的動作。可能必須在當地的社大開有關水生植物的課程,或是聯絡一些當地的文史工作室,一同開課並募集義工人力。現在非常需要一些在地的聲音、人力,這些人力可能運用在復育及巡守,平時做做分散種源的工作,並順便巡巡當地有什麼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當河道上垃圾太多時,則可以發動全鄉民的清理垃圾運動。因為遠道而來的義工並不及在地的聲音力量大,就像我不可能天天來這兒關心這片土地,頂多只是利用假日的時間來看一下,真正能關心這個地方的還是在地人。

  當然,在這個前題之下,先阻止工程單位在這個地方的施工,才是首要的任務。帶著滿滿的擔憂,我們往回走出了蘆葦草澤,未來,我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