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書寫] 飛鼠出洞先撇尿 作者:林青峰
飛鼠的名稱中雖然有個「飛」字,事實上牠並不會拍翅飛翔,在台灣哺乳類動物中,只有蝙蝠具有飛翔能力,飛鼠是以滑翔方式移動。看牠輕手輕腳地站上樹梢,往對面的枝頭一躍,空中彷彿被拋出一塊攤平的絨布,優雅地往一百公尺外的距離移動。牠乘著夜風滑翔,靠著四肢與尾巴控制方向,當尾巴往下折,身體便會自動煞車,停靠下一個驛站。 奇妙的是,當飛鼠從半空滑翔到下個定點,往下躍的那一剎那,從來不會失控撞上樹幹。牠總是能控制好力道,一收掌,穩穩地抱在樹幹上,隨即爬上樹頂,以最快速度再度躍下,又是一個優雅的滑翔姿勢,輕拂夜色,悠遊於半空。這是日夜交替時所能觀察到飛鼠的出洞景象,雖然過程不及短短一分鐘,但飛鼠的飛翔之美已盡情展現了。 眼睛急著捕抓美景的同時,也別忘記豎起耳朵,聆聽大地日夜交替的秘密。此刻森林鳴叫聲正在交班,日間的蟲鳴鳥叫逐漸被夜行性動物的鳴叫聲所取代。鳥兒一批批打道回府,越晚越不容易發現牠們在林內行動,等到天光漸弱、大地全暗,林內發出的鳥鳴聲,多半是黃嘴角鴞、領角鴞等貓頭鷹,或是今晚主角──飛鼠的呼喚。 仔細分辨,白面鼯鼠叫聲類似清脆鳥囀;大赤鼯鼠叫聲緊湊、尖銳,發音似「唧唧唧……」小鼯鼠不愛大聲喧嚷,音量是三者之中最小的。這三種飛鼠都不是連續鳴叫,往往在一聲呼喊後,會隔幾分鐘再叫第二聲,當你在林內聽到遠方傳來細微鳴叫聲,別忘了迅速拿起手電筒,朝叫聲方向搜索,通常耳力好、行動快,觀察飛鼠的行動就成功了一大半。 「輕功高手」飛鼠在林梢來去自如,而令我百看不厭、一等再等的,就是牠出洞滑翔那一刻。記得有回在台北木柵的家,半夜一點半,我在客廳製作動物標本,卻隱約聽到大赤鼯鼠的聲音。我滿臉狐疑,推開陽台的落地窗往外瞧,山區一片寂靜,一隻大赤鼯鼠竟忽地從眼前一飛而過,我不敢置信,視線追隨牠的身影停留在黑夜叢林,直覺真像夢境,而我正在台北夢遊! 那個月圓的夜晚,一公里外的北二高上,車燈閃閃發亮,隱隱打亮遠方那片樹林,而眼前不起眼的都會樹林中竟然也有飛鼠!可見得牠們的分佈廣,只要不被全數獵殺,台灣各地山區皆可見其蹤跡。 (資料提供:平安文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