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藍色精靈的原鄉──海洋

作者:方力行

墾丁小灣的海岸線與戲水人潮(劉弼仁 攝)  小時候覺得台北好大,從國小一年級升到六年級還沒走出台北市;中學時覺得台灣好大,畢業旅行去墾丁,遊覽車從清晨開到天黑都還沒到;大學時覺得世界好大,飛到國外留學的學長們怎麼從沒看他們回來過?念完博士,當了教授,吸納知識,閱歷世事後,才曉得原來有容乃大,能下使大,利萬物而不自居方大。

  不過真正開始瞭解海洋的豐富性,大約要回溯到30年前為起點的一連串經驗,那時候剛剛高中畢業,初次參加救國團暑期青年活動的「漁業研習營」,在夜色中的八斗子沙灘牽罟,網袋出水,白沫飛濺,銀鱗蹦躍,從來沒想到在離岸不到一兩百公尺的海面下,居然有著這麼多種類和數量的生命存活。

  然後一頭栽進潛水研究海洋生態的領域,在衝破了那片給予人類心理和文化上束縛重重的水平面後,頓時眼界大開;五顏六色的珊瑚,色彩繽紛的熱帶魚,奇形怪狀的貝介,風姿綽約的無脊椎動物,堅甲利兵的蝦蟹,隨波逐流的海藻,搖頭擺尾的海蛇,都在水晶世界中悠然自在,興旺綿延,那些書本上原本冰冷遙遠的名字忽然都活起來了;原來在小小台灣島的海洋中,是如此一個充滿了不同生命形態,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世界。

  但是這些豐富的生命並沒有陪伴我的海洋研究生涯太久,在短短幾十年中,尤其過去10年裡,台灣附近的海洋生物大量消失了,原因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嚴重的污染,棲地破壞,竭澤而漁,大小通吃,任意捕撈,不知尊重生命,都是造成海中生命大量消失的原因。

  或許有人會說,台灣近年來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意識已抬頭了,這會使得許多藍色精靈的生存機會大為提高;其實這才是更讓人憂心忡忡之處!不知有意無意或習慣使然,國內的海洋生物保育被渲染得只對某些「明星物種」有興趣,海豚、海龜、黑面琵鷺,加起來可能不超過十種吧,可是所有的注意力、保育重心,以及資源、力量,都向這少數的生物集中,使得那些真正屬於台灣本地,伴著這塊土地同生共死的千萬種生命,反而在沒人理睬下,加速枯萎凋謝。

  其實我們都知道游經台灣附近的海豚大概還不至於「瀕臨絕種」,來台灣拜訪的海龜及黑面琵鷺雖然應該對牠們待之以禮,但我們也不是惟一對牠們的瀕危要負全責的國家,可是周遭珊瑚、海膽、魚類、蝦蟹、海蛇、貝介的消失,卻絕對是我們自己肇的因,自己要承受的果,而且要對後代子孫負責的事,那個時候,可沒有「國際組織」要來幫我們共體時艱!

  尤其該注意的是,那些在21世紀有最大經濟潛力、環境顧慮的海洋生物,卻完全不是我們現在所強調的明星物種,反而是如海綿、海鞘、軟珊瑚、海藻等等,一些謙遜、微卑,看不到光采,但影響力無限的生物。

  因此,在回顧藍色精靈的原鄉──海洋之際,人們除了傳統的讚詠、傷逝,對明星物種的無限寄情之外,或許該有一個重新反省:對海洋生命的尊重和愛護,是沒有孰輕孰重的,更文明的人類不是在地球上扮演救誰不救誰的神祗任務,而是確實瞭解到人類只不過是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和所有其他的生物一樣,謹守自己的分寸,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保護地球整個生態系的和諧與平衡,讓所有的努力與資源像陽光一樣,澤被萬物;而不要只聚集在一點上,狹窄又燙手。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