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大屯溪•流轉的承諾(二)

作者:梓清

  一直到上大學以前,以為世界只有家裡到我的高中,乘坐一個小時的捷運這麼長,和西門町到SOGO百貨這樣寬。而上了大學後,情況似乎進步了些。因為登山活動,使我得以上至將近四千,離月亮更近,卻也呼吸更少氧氣的地方;因為機車,使我得以從富貴角行至鵝鑾鼻,經過三座半的核能發電廠,從埔里穿越中央山脈下至太魯閣,行經中橫公路最高點的武嶺。

  以為世界大概就這樣吧?兩千公里的旅程便得以完成。

  4月初的某一天,大屯溪旁的小環頸?,就這樣在連兩天的雨後消失了。怎會如此呢?兩天前還看著牠們在這兒窩著縮著躲著濃厚的春雨雷聲,我邊走邊想,急急繞了牠們常在的泥灘地,也繞去更遠海邊的沙岸,才意識到牠們真的離開了。

  是被人趕跑了呢?還是牠們的早餐不夠豐盛呢?當多個問號冒上心頭時,我眼前降來一隻黃頭鷺,是了,連黃頭鷺都回來幫農人除蟲了,小環頸可也要去實踐牠們北返的諾言。

  幾天前在此也見著蒙古?、鐵嘴?,這兒真是個交通繁忙的空中道路啊,紅隼還在等待春末的風吹起,水鳥們早就起程了。

  但沒想到小環頸,陪了我整個冬天的小環頸,原以為會在此地駐足過活的小環頸,終究還是要回去的。

  世界在兩個拳頭般大的小環頸眼中,有無盡的海洋,連綿的藍天,和古老的亞洲大陸這麼寬闊;而我,還只在兩千公里的圈圈中旅行。

 去年10月結識的新朋友,帶我來到大屯溪這兒。那次是第一次與小環頸有如此親近的距離。以往他們都在遙遠的河中央沙洲,濕地內部,一團小小褐色球狀物體在遠方竄來竄去,叫我們這些人只能透過高倍數望遠鏡笨拙的追著牠們,直至末了體會眼珠子已然不是自己的同時,移轉笨重望遠鏡的追逐戰才告停歇。

  而去年的11月,因為笨拙的我的腳步,讓小環頸快快逃離我與牠們過於親近的距離。那次之後才明白什麼是距離,人與野禽之間的界線是如何的神聖而不可跨越。我也才明白,什麼是耐心,什麼是等待。

  原以為溫熱帶交接的台灣在12月的冬天不甚寒冷,原以為可以輕而易舉頂著海邊的風前行,但當我到達那兒時,心中便直打哆嗦。終於探望到小環頸牠們,才發現我們的情況差不多,彎著頭弓著背,寧可縮在角落裡也不肯動一步。

  在一直與海風僵持不下時,突然一隻小環頸神色匆匆地靠攏過來,愈走愈近,愈走愈近,終在我眼前5公尺的小土堆又縮起頭來裝成土壤,原來是那兒比較避風啊。於是本想起身離去的我,又有了駐足的理由。靜靜地悄悄地蹲坐在那兒,怕驚擾了牠。

  牠看得到我嗎?想必是看得到吧,一坨怪怪而烏漆嘛黑的東西。於是,我和牠便互相眨眨眼,彼此對對方投以好奇的眼光。

  然後,牠就開始打盹兒了。

  眼睛一眨一眨的,慢慢瞇了起來,卻不時張開那睡眼惺忪的眼神望望,偶爾又扭動一下圓滾滾的身軀,就在海風鹹鹹的吹著之下,縮著脖子的牠珍惜那平常累積已久且得來不易的能量。看著看著,我也打起盹兒了。

  牠和牠們,小環頸們突然ㄅㄧㄡˋㄅㄧㄡˋ的飛了起來。在我還驚疑未定時,一隻小黑卻悠閒的漫步來解答我的疑惑,而且居然對我吠了。汪,汪……

  原來牠們為了履行與此地的約定,得要如此小心翼翼珍惜自己與萬物的距離,包括了與我和與小黑的距離。

  七彩的蝶兒們羽化而飛舞了,南路第一隻鷹飄過大屯溪的上空了,九穹的新芽竄出藍天了,在這家燕歸來咱這兒的屋簷下、木棉花黃橙橙的開,還有小環頸臉龐上起彩裝的季節,我的旅途還在此地眷戀不捨。

  而小環頸們則在牠們綠色接著綠色的世界中與你我相約,下次的見面的日子將在秋天。

  你要明白,那是屬於候鳥的承諾。 (2005-03-13)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