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八天七夜 走出台灣之美

作者:楊國禎
攝影:蔡秀菊

  以鎮壓布農原住民為主要目的的八通關越嶺道,可說是耗費鉅資、不計代價於1918至1921興建完工,貫穿以大水窟為分界的中央地帶,連接西部濁水溪上游的陳有蘭溪與高屏溪主流荖濃溪的上游,和東部花蓮溪上游的拉庫拉庫溪流域。

  隨著原住民的遷移與政權的轉移,這段道路東段與沿線廣大的山林腹地,得以回歸大自然。經過了60多年被遺忘的歲月,原住民部落與駐在所多掩藏在森林中,留下平台、堆砌的石頭邊坡、玻璃瓶、少數的建築殘餘、植栽,以及沿途記錄著部分血淚的戰死紀念碑等,黑熊、水鹿、長鬃山羊、山羌、野豬…各類野生動物得以不受侵擾。

杜鵑營地上的水鹿遺骸 八通關草原

  1985年玉山國家公園成立,涵蓋了濁水溪上游、高屏溪上游和拉庫拉庫溪流域,阻擋了新中橫道路向東延展,避免了貫穿玉山山塊與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可能性,迫使新中橫(台十八線)與台廿一線兩條道路在塔塔加地區連通後相互取代。

  玉山國家公園20年周年慶時,人行的八通關越嶺道在沿線吊橋全部更新下再度貫通,沿途每隔10-15公里設置新式山屋,走一趟約需八天七夜,可以說,越嶺道貫通使得台灣人民得以以雙腳與背包重新親身體驗:山崖與岩生植被,從低海拔闊葉樹林,穿越中海拔雲霧帶高聳的針闊葉混生林,到達高海拔的針葉樹林以及寬闊的草地與灌木叢;在多變的天候中,體認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與開車可以直接通過的南橫關山地區、新中橫的塔塔加地區形成強烈對比,是回歸大自然的路徑。

多美麗駐在所的石砌駁崁 八通關越嶺道與清古道在大水窟附近交叉 中央金礦至大水窟途中的棧橋

  八通關越嶺道貫通的此刻,期許玉山國家公園以寬廣、深入的生態調查研究為基礎,以便在解說教育、觀光休憩、工務建設、企劃等業務上,能遵循保育的目標,提供國人更深入了解台灣、更能「走出寶島之美」的契機。尤其南安與東埔兩地具有指標性的意義,連帶著塔塔加與南橫兩個地區,將成為玉管處與國人共同經營國家公園的展示點。(2005-12-04)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