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訊]

夕陽西下,暮色起,濃染那以鋼織錦的人-「台灣的吊橋」

引介:紫秋千

『台灣的吊橋』  「寧靜偏遠的山區,常以一座座輕搖緩擺的吊橋橫渡山谷兩壁,便利人貨的往來運輸,而遍佈全省三四百餘座吊橋中,有一半以上出自同一個人手筆,他建造的吊橋總長度幾達中山高速公路的二分之一,此人便是台灣『吊橋大師』──林枝木。」

  是去年11月24日的報紙吧,自由時報有一整篇都在講這個台灣吊橋大師-林枝木過世的消息,同是工程界的我,看了之後心是久久回盪不已,深深覺得我們做工程是做功德做良心的,但是社會又有多少人能體會?

  做工程的是到處漂泊,而這種逐吊橋而居的日子,憑藉的是一股信念與一種堅持,因為舖橋造路是件大善事。

  老師傅淡淡的說:「修橋就和人生一樣,走過就走過了。」

  我一直在找這本書-「台灣的吊橋」,只是在一般書店裡卻沒有上架,問過誠品、金石堂她們說沒聽過,找遍網路書店像是博客來也找不到這本書,只好想起依尋報紙的介紹也是作者本人就是老師傅的兒子擔任副館長,去台灣文獻館官方網站看看,才知只在政府出版品特約的書店販售,像是我們高雄的青年書局。

  這本書是老師傅晚年生病期間擔心建橋技術失傳,經由口述由兒子林金田一一記下,並編印成書後付梓。林金田說,父親臨終前最欣慰的是,能透過「台灣的吊橋」一書,將他畢生的建橋經驗留傳後世。

  或許退役後我仍選擇工程界,與唸書那年常去復興鄉遊玩被「北橫三大橋─巴陵、羅浮和紫色復興橋」所驚艷,佔有其中原因,而其中巴陵吊橋就是林枝木所建,施工期間還曾蒙 先總統蔣公召見,並勉勵他把吊橋建好,以他一個工人的身份實乃莫大光榮。

  這本書是關於台灣吊橋相當詳盡的史書,從吊橋的起源由來、到演進、功能,還有建造的步驟、設計圖說、工具等等,從工地現場的剪影到台灣吊橋的彩色老照片,從台灣吊橋的統計到現況普查。

  書後並附有這些年來關於林枝木的雜誌報紙專欄報導,可說是留給後世一本詳盡的技術流傳。

  「吊橋
  跨過山谷
  跨過河川
  緊緊的抓住兩地
  懸吊起來
  搖晃成為美麗的弧線
 

  交匯流動的圖案
  肩擔彼此通往的樞紐
  從鄉間到都會
  從樸實到繁華
  張開熱情迎送的手臂

  腳步如車輪的形影
  略帶緊張的的力學
  架起吊橋沉默的哲思
  是否須謹慎邁出每一個步伐」

  書的第一頁序,是題著這樣的詩,其實看完這本後心裡卻是淡淡心酸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吊橋已逐漸被水泥橋所取代,我們常常走在山裡都有些吊橋留下美好的回憶,像是能高越嶺就有七座以上的吊橋。

  水泥橋是生硬的,吊橋則不同,走在上面微微晃動好像是搖籃,驚險又刺激,攝入鏡頭,張張都顯示出藝術的美,而這種充滿危險性的工作,年經一輩不肯接手,老師傅技術無法傳承,漸漸變成黃昏的事業,所以這本書的價值就顯的意義非凡了。

  夕陽西下,暮色起,濃染那以鋼織錦的人,我想,有這本書的後世流傳,林老師傅應該可以安心的走吧!(2005-05-08)

《台灣的吊橋 》小檔案

  • 書 名:台灣的吊橋

  • 作 者:林金田

  •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印

  • 出版時間:1993年05月20日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