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訊]

台灣島巡禮

引介:企鵝

《台灣島巡禮》  「我們永遠是好奇的,我們永遠要調查自己視線佇足之處,角角落落裡都要嗅個不停......」

  ∼切.格瓦拉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註1)

  在16世紀時葡萄牙人航行經過台灣島時,看到那時的台灣,發出了讚美的聲音,於是一直到現在我們都知道自己住在福爾摩沙,一個美麗之島。

  我們聽到了別人對自己家的讚美,於是就這麼關起門來反覆那句讚美,或許是不願,可能是無法,直到最近幾年台灣的海上活動嘗開始慢慢起步,對於海洋的關心,也不再止於「惡水」而已。

  黑潮基金會進行了一趟繞台灣島的海上之旅,他們拜訪了許多港口,也造訪了許多地方。他們這趟的探查之旅給予了我以另一個角度來看視那些我曾經去過的地方。由於工作之便,我的足跡散布在台灣的海岸線,我是以著由陸地朝向海洋的方向,推敲著水鳥喜愛的棲地,而他們由海洋看往陸地,以著人文的角度來推敲這些港口,那些溼地。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桃園濱海時,那裡給予了我一種十分安靜的感覺。在新屋溪出海口處,跨越木麻黃防風林,那裡有一大片的藻礁地形,而因為工業汙染的關係,原本在大潭的村子整個被迫遷村,劃設成一個特定工業區。我看著一個廢棄的村子叢生著林投,慢慢變成了一個工業區的整個過程。也由於人煙稀少的關係,那裡擁有了一片極漂亮也乾淨的海灘,散滿了貝殼,而不見人的腳印。

  他們是這麼形容那片海灘的,「大片乾淨的海灘只有三、四隻的鷸科鳥在跳動,幾乎難見如螃蟹等潮間帶動物..」,是的,那片海灘的確是少有生物活動,但可能只是因為底質差異的關係,在相隔不遠的溪口與大園便是水鳥的樂園。

  我就這麼地隨著書中的腳步,對照著我們彼此對於海岸的感覺。我與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習慣以著陸地的角度來看待海洋,以著島內的角度來看待陸地。如果能夠換一個方向來欣賞台灣,那應該更能了解台灣這島的美麗與珍貴。

  切.格瓦拉在年輕時進行了一趟南美洲摩托車之旅,那趟旅行讓切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南美洲,也促成了後來的切.格瓦拉。黑潮藉著這趟旅行讓我們有重新再次檢視台灣的機會,讓我們想像一下出生於十六世紀的那句讚歎聲,究竟是看到台灣的那一面?是擁有美麗海岸山脈的東岸嗎,抑是在那時仍然有梅花鹿跳躍的西岸?

  想像一下吧,或許沒有定論。或許福爾摩沙這名字早就遺留在上個世紀,帶不回來。 (2005-08-21)

註1:《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梁永安、傅凌、白裕承譯,大塊文化,1997年11月出版。

《台灣島巡禮》小檔案

  • 書 名:台灣島巡禮

  • 作 者:廖鴻基等

  • 出版社:聯合文學

  • 出版時間:2005年5月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