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蝸牛簡介] 芝麻開門──蝸牛之奇形異門 作者:謝伯娟
口蓋雖然看似簡單,卻也有不同的形式,陸生的蝸牛多屬於「多旋型」口蓋。這類型的口蓋有1個螺旋的生長點,隨著蝸牛長大,口蓋也會螺旋加大。雖然口蓋是螺旋成長,但口蓋的形狀卻不一定是圓形,這須視蝸牛的殼口形狀而定。如果蝸牛殼口是圓形,口蓋也會是圓形;如果殼口是不規則角形,口蓋也會是不規則角形;有時圓圓的殼口突1個角,口蓋的形狀也會突1個角出來,畢竟1道密合的門才安全。蝸牛也會利用「關門」時,精確地製作1道與殼口形狀相同的口蓋。 而口蓋的材質也很重要。雖然與殼的成份相似,但有些口蓋的碳酸鈣成份較多,所以呈堅硬的石灰質狀;有些口蓋的貝殼質成份較多,就會形成角質狀。有些蝸牛甚至覺得1道門不夠,而有2層以上的口蓋。這類多層形的口蓋,對蝸牛而言反而不像門,而像是個塞子,塞在殼口處。 除了前鰓類的蝸牛有門外,另外有一類群的蝸牛「煙管蝸牛(有肺類)」也有門,只是不像前鰓類的口蓋位於殼外,而是深藏於殼內,並固定於殼軸上,是殼的一部份,稱為「閉板」。閉板的形狀像一隻長長的湯勺,長柄部的一端固定在殼軸上,隨著殼的螺旋,長柄也會彎曲。長柄的基部是1片像舌狀的板子,也是閉板的主體,中央通常略微彎曲。當蝸牛活動伸出殼外時,閉板會被軟體頂到殼壁上;當軟體縮進殼內時,閉板則會彈下,將殼內的通道封閉。雖然閉板沒有跟殼內通道的形狀密合,但對煙管蝸牛防禦與避免水份散失,仍有很大的幫助。 ※蝸牛家族小檔案 臺灣紡錘煙管蝸牛Hemiphaedusa odontochila (Schmacker & Böttger ,1891)
除此之外,煙管蝸牛在殼內還有類似口蓋的特殊閉合裝置,是由「閉板」與「腔襞板」所組成。閉板是附生於殼軸上的板狀構造,腔襞板則是殼內壁的板狀突起,大多位於體螺層右側,可以隱約從殼的外部看出。而紡錘煙管蝸牛的腔襞板則是呈倒「C」形或「J」形的「月形腔襞」,由殼外看,就像一道彎月般明顯。這類具有月形腔襞的煙管蝸牛,是典型的地棲性蝸牛,喜歡棲息於樹林與草叢底層,也常活動於植物根部的土壤表層,或潮溼的岩石表面。 •殼的細部形態 殼形:短紡錘形
(2005-08-30) ※本文節選自遠流出版之《蝸牛不思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