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蝸牛簡介]

蝸牛也來刮刮樂

作者:謝伯娟

斯文豪氏大蝸牛的齒舌全景  蝸牛的頭部還有1個重要的構造,那便是「口腔囊」。俗語說「蝸以食為天」,吃對蝸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蝸牛用來吃飯的構造也是十分考究。口腔囊內的「齒舌」,便是蝸牛用來吃飯的傢伙。

  「齒舌」像是蝸牛的牙齒,但哺乳動物的牙齒為上下兩列,齒舌則是由許多細小的牙齒,一同排列在「齒舌膜」上所構成,而每個橫列再重複上百排。所以蝸牛並不像一般動物利用上下頜或左右顎來將食物咬碎,而是利用排列在薄膜上的細小牙齒將食物刮取下來,就像戳刀一般,然後刮取下來的食物經過唾液的潤滑進入食道。但是柔軟的齒舌膜,如何刮動堅硬的食物?這是利用蝸牛口腔的肌肉拮抗作用,帶動齒舌膜下的「齒舌軟骨」運動,而讓齒舌可以像砂紙般刮東西。但砂紙容易磨平,齒舌前端也會因為不斷攝食而耗損脫落,但後端分泌齒舌的「齒舌囊」會再製造新排的牙齒向前端補充,這個過程會持續蝸牛的一生,不似人類只有1次換牙機會,很令人欽羨吧!

斯文豪氏大蝸牛的側齒  哺乳動物的牙齒有許多形式,如「門齒」、「犬齒」與「臼齒」等,並左右對稱。蝸牛的齒舌也有許多形式,並也是左右對稱。每1排齒舌可分為「中央齒」、「側齒」與「邊緣齒」三類,功用與哺乳動物的「門齒」、「犬齒」、「臼齒」相當,但每一類的齒數則不一定。由於蝸牛種類眾多,食性也十分多樣,有些蝸牛為草食性,有些為肉食性,有些更為雜食性,所以齒舌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前鰓類蝸牛的中央齒較少,但側齒與邊緣齒的數目卻可多達上百顆。一般而言,肉食性蝸牛的齒數較少,且較細長有力,而草食性蝸牛的齒數較多,且前緣較為圓鈍,頗類似肉食與草食類哺乳動物齒式的不同。

※蝸牛家族小檔案:

大錐蝸牛Lamellaxis (Allopeas) gracile (Hutton, 1834)

  大錐蝸牛屬於「錐蝸牛科」,是一群在人為環境下容易發現的蝸牛,尤其是在人為開墾的菜園、苗圃或花壇上,甚至買回家的盆栽或蔬菜裡也有牠們的蹤影。

  由於常棲息在人工環境內,常會隨著人為的傳播,如苗木的運輸、植物與木材的貿易等等,擴散到全世界。所幸,這群蝸牛體型較小,所造成的農業危害也較少,但是如果數目大量發生,仍會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

  除了人為環境外,大錐蝸牛還喜歡棲息在森林底層或草叢間。而長錐狀、半透明的外殼與淡黃色的軟體,是辨識牠們的重要特徵。

標本照正面 標本照正面

•殼的細部形態

  殼形:細長紡錘形
  螺旋方向:右旋
  殼長:約9-10.5mm
  殼寬:約3-3.2mm
  螺層數:約8層
  殼口形態:卵圓形。殼唇緣不連續,薄而簡單,軸唇略微外翻
  殼臍:封閉,呈裂狀

(2005-09-20)

本文節選自遠流出版之《蝸牛不思議》。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