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牧場、戰場和旅遊地的歷史對話-
擎天崗、石梯嶺、頂山步道之旅 (二)

作者:陳世一

◎大嶺山卡牧場之歌

擎天崗、石梯嶺、頂山圖  走在草地上的感覺自由而無拘,忽然間,一聲「哞─!」的牛叫聲吸引了女兒的注意力。循聲找到了一大一小的兩隻水牛正在吃草。

  女兒興奮地說:「是水牛ㄝ!小牛好可愛喔!你看是野牛還是人家養的?」

  「你沒看到那邊有一個大牛舍嗎?該算是野放的牛吧!因為沒有人牽牠們去吃草,也沒有人割草給牠們吃,但有蓋牛舍給牠們住。不過,牛到底有沒有住我不能確定。」

  「奇怪,那牠們住哪裡呢?」女兒問。

  「有幾次我來這裡,較晚回去,曾看到牛群聚在往竹篙山之間的山谷凹地,那裡幾乎都沒什麼風,可見,牛是很聰明的,會選最適合自己的住處,我想,可能在下雨天或天黑後,牠們會回牛舍也說不定。在魚路古道旁的砲管道附近,有很多叉路,一走進去都是牛鑽進去芒草堆挖的窩。」

  「這裡為什麼要養牛呢?而且只養水牛,不養乳牛呢?在電視上看澳洲的大草原時,都是養了一大群的乳牛。」女兒的好奇心開始出來了。

  「擎天崗以前的名字叫牛埔、大嶺、大嶺山卡、嶺頭喦等,過去,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在金山的金包里社和在士林的麻少翁社可能都在這裡獵過梅花鹿,魚路古道的前身也有可能是兩社的獵徑或聯絡通道,據說,在清朝嘉慶年間,這裡就已經有放牧牛隻的記錄了,後來,這裡曾經採過樟樹,煉過樟腦,砍燒過薪碳材,也曾種過很多茶,大嶺上也建有一排茶寮,日治初期,擎天崗附近也有人代管牛隻的放牧行為,到了1934年,台北州在這裡設立大嶺山卡州營牧場後,牛隻最多時曾多達1700多頭,牛舍有四、五座,範圍東達磺嘴山,西至菜公坑山,包括了大尖後山、七星山、七股山、頂山等地,面積廣達1000甲,國民政府來台後,1952年在擎天崗設立陽明山牧場,每年4月至11月代管士林、北投和金山地區農戶的寄養牛隻,退輔會及農委會也曾介入經營或試種牧草,台北市改制後,於1974年歸台北市農會經營,後來,隨著農業的沒落、耕地減少和科技農具的發達,牛隻的數量就越來越少,如今,只剩下70幾頭了。」

  「難怪我們都看不到幾頭牛!找了半天才找到兩頭。我覺得啊,我們好像是來給牛看的,牛可能都躲在暗中看我們呢!」女兒說。

  走著走著,不期然遇見一大坨牛糞占據了半個路面。

  女兒皺著眉問:「這牛糞要怎麼處理呢?」

  再走一小段路,我指著路旁看起來黑黑的土,說:「就這樣處理,有時填在裸露的凹泥地中,然後再弄平,不要小看牛糞和牛尿喔,這些可都是草原上的昆蟲和植物們的重要養份來源呢!」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