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水之鄉─絹絲瀑布、冷水坑之旅 (五)

作者:陳世一

◎溯源之旅

以前殘留的石造牛舍  往擎天崗草原的路中間,隨著上升的坡度漸漸脫離森林,而出現了芒草原,零落的樹木雜生其間。有一叉路左邊往冷水坑,步道剛好在從上往下匯入內雙溪的支流旁,走沒幾步路,又出現一座小木橋和另一道小支流。

  「你看,我們正溯源而上。」

  「這裡的溪水好像變小變細了,這水又是從哪裡流過來的呢?」女兒問。

  我攤開地圖,找出現在的位置,女兒立即看到內雙溪的上游又分成兩股,延伸到七股山下及七星山的東南面。

  「它的源頭算七股山還是七星山呢?」女兒問。

  「當然都算啦!我們在課本上不是常看到『分水嶺』這個名詞嗎?可是,在實際的生活或旅遊經驗中,卻很難體會這個概念,最主要是課本的知識和本土的生活經驗疏離的緣故。另一方面,我們沒有對自己生活土地的整體概念也是原因。」

  「能不能舉一個陽明山區分水嶺的例子看看。」女兒說。

  「我們以七星山為例,來看看以它為上源的河流有哪些?七星山的東南側有內雙溪的源頭;西方及南方則有竹子湖溪和紗帽山溪等南磺溪的上游;北方則有鹿角坑溪、上磺溪等北磺溪的上游。因為七星山是錐形火山體,所以,它是北磺溪、南磺溪、內雙溪等好幾個水系的分水嶺。」

  「我們時常會發現,好幾個禮拜都沒下雨,可是溪裡面還有水,為什麼呢?」

  「這就牽涉到集水區的水源涵養的問題了。我們以七星山西南側較成熟的森林和東、北方的箭竹林和部份芒草原作比較,成熟的森林有第一、第二喬木層、灌木、藤本、草本,整體的空間層次非常豐富,根系也深入密布地底,所以,雨水落下來時,會被層層的樹葉擋住,再滴落、滲透到地底,所以,對土壤的衝擊最小,同時,它綿密的主根系就像一塊海綿,可以吸住大量的水分,然後才在未來的時日逐漸釋放,箭竹和芒草由於是單子葉植物,屬鬚根系,根短小而分散,較無法抓住太多雨水,空間分布層次也很單調,雨水較容易直接沖刷土壤,水土保持較差。當然,像擎天崗的草原則又更差了。」

  「如果下的雨量很多,超過森林所能吸收的範圍呢?」

  「水當然會循可以釋放位能的途徑往下流,所以,我們爬山時常會發現,凹陷的地方常較潮濕,甚至聚水成為溪溝,加上雨水的割蝕或造山運動形成的地底裂隙等,從山上流下來的水會循很複雜的途徑在山腹或山下形成山澗、瀑布、湧泉、地下水或溪溝、小溪流等,山上的森林可以延緩水往下流的時間,而人為對地表的破壞則易造成原本循一定途徑慢慢擠壓出來的水流迅速變成地表逕流,浪費水資源的保存。」

  沿溪旁的石階往上爬,女兒認真地注視著輕悄悄流在身旁的小溪,陰天午後的天光泛著一股安靜的氣氛,讓走過這一段路的人都會感受到寧靜的美好。

  走了一會兒,路旁有一座由石頭砌成的癈牛舍,透著一股攸遠的古樸況味。路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烏皮九芎,隨枝條平展的葉面曲線非常優雅,冬春之際,胡頹子伸展到路面上的枝條上剛生出的白色葉片,也充滿了令人驚奇的白嫩。

  來到一個觀景台後,旁邊有一個碉堡,由這個軍事設施可以想見,這附近以前可能都是草原,如今,則在五節芒叢生的坡地上屢屢看到灌叢和小喬木的群落,這是正朝向森林邁進的植被演化狀態初階。

  附近的山頭以前叫雞心崙,清朝中葉曾有河南營的軍士駐守,從這裡可以俯覽冷水坑和瞭望擎天崗附近,可見以前這裡戰略地位的重要了。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