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 溫泉鄉的吉他─小油坑地熱、馬槽溫泉之旅 (二) 作者:陳世一 ◎小油坑的脈搏 「以前的人採硫後要煉硫,硫磺溶解後就和油一樣黃黃的,所以,出產這種磺油坑洞聚集的地方就叫油坑了,七星山東北邊有一處硫氣孔更猛烈,所以叫大油坑,這裡的規模較小,所以,只能相對的叫小油坑了。」 「這裡這麼熱,一定都沒有生物生長對不對?」女兒大膽的推論。 「誰說的?有人研究,地熱流泉裡有一種叫『硫磺芝』的硫磺酸化細菌,生存於攝氏約30到80℃之間,噴出的沸泉中間約90至100℃,沒有生物存在;在70至80℃時,有細菌生長;50至60℃時有藍藻生長;40℃以下則有綠藻生長。」 「細菌和藍綠藻是動物還是植物?」女兒問。 「如果以五界說來看,牠們既不屬於動物界,也不屬於植物界,而是原核界,因為細菌和藍綠藻並不具備一個真正的細胞核,所以另成一界。」 走入地熱現場,煙霧從崩坍的谷地中各處升起,硫氣味沖入口鼻,有些刺鼻。 「這煙霧中是不是有很多硫磺?」女兒問。 「不很多,大部份是水蒸氣,有約佔97﹪,其餘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硫化氫水溶液在空氣中會慢慢氧化或經高熱分解,就變成我們在噴氣孔旁看到的鮮黃色的昇華硫磺結晶,也有人叫火口硫,飄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很容易溶於水,如果和雨水結合,則會產生酸雨,就如同工廠廢氣或汽機車排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硫,為現代生活環境產生酸雨的主因。所以,陽明山區的酸雨較為嚴重。」 拿著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植群解說書「丹山草欲燃」,和女兒一起尋找其中的「曲柄蘇」、「山石蕊衣」、「葉苔」、「水生集胞藻」、「硫磺芝」等硫氣孔地熱區的植物。 女兒說:「你看,這些附在土石上的曲柄蘇好像綠色的毛氈,這葉胎有如鑲嵌在岩壁上的小綠銅板,大概牠們嫌這裡太醜了,所以才要裝飾一下這片灰黃的世界。」 從小油坑走到馬槽時,陽金公路繞著山勢峰迴路轉,隨著我們前進的步屨,小觀音山從立在對面到被拋到腦後,最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右邊的七星山、七股山和遠方山頂扁平的磺嘴山,繞一繞之後,竹子山驀然出現,映著西斜的陽光,澄藍的山影對比著濃綠的稻田林野,顯得如此深遂而優美的風景,使我和女兒在路旁都看呆了。 這或許是走路人的報償吧!我想。在突破了由車窗看風景的視野侷限之後。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