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溫泉鄉的吉他─小油坑地熱、馬槽溫泉之旅 (四)

作者:陳世一

◎溫泉的種類和成因

  「對啊!溫泉有什麼種類呢?」女兒問。

  「溫泉的種類是依其所含礦物成份來區分的,有單純溫泉、碳酸泉、硫酸鹽泉、食鹽泉、鹼性泉、苦味泉、礬類泉、硫黃泉、放射能泉等十幾種。」

  「那陽明山的溫泉是哪幾種?」

  「可分為三種,為中性碳酸氫鹽溫泉,酸性硫酸鹽溫泉和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溫泉。馬槽的溫泉屬於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溫泉,是現在陽明山區著名的溫泉聖地。」

  「可不可以用顏色來分?」

  「以陽明山區來看,用顏色分的話,可分為酸性的青磺和中性的白磺,還有一種泉水流過鐵質較多的地方而形成黃紅色的鐵磺。」

  「產生這些種類的原因是不是和當地的岩石有關係?」女兒問。

  「對,溫泉就好像地下有個加熱的火爐,熔岩流岩石縫隙下的五指山層砂岩層是裝水最好的鍋子,因為砂岩層的顆粒大,水可以在其中流動、貯存,雨水一降下來,跑到砂岩層或熔岩流的縫隙中時,就會被下面後火山殘留的熱源煮成熱水,而熱水和岩石接觸時,岩石中的一些礦物質就會被溶解,跑到水裡面去,就形成了所謂的溫泉。」

  「什麼是五指山層呢?」女兒問。

  「五指山層是北部地區最老的地層,約在3500萬年前至2400萬年前在海底沉積,有時候華南古陸塊的大河沖下來的泥沙較粗,有時較細,經過成岩作用後,粗的就變成砂岩層,細的就變成頁岩層,這裡地下的砂岩層就是最好的地下水貯存所。」

  「一定要有火山作用才能產生溫泉嗎?」女兒問。

  「不一定,除了活火山和後火山作用可產生溫泉外,山嶺也可以產生溫泉,台灣的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附近也有很多溫泉,因為,在平常的地方如果朝地底深入每1000公尺就會增加30℃,如果在火山地區則更高達兩、三倍之多,就更容易產生溫泉了。馬槽過去也有人鑽探過,發現地下1000公尺處的溫度高達280℃。」

  「為什麼深入地底溫度就會變高呢?」女兒不解。

  「除了過去火山活動殘留的岩漿熱源外,還有在地殼下的一層地函也是高溫的來源。」

  「你剛剛說的岩石裂縫形成的鍋子怎麼產生的呢?熱水煮好了又如何運上來?」

  「從大的地理環境看,菲律賓海洋板塊不斷擠壓歐亞大陸板塊,台灣剛好介於兩板塊中間,而台灣正處於持續進行的造山帶內,許多由擠壓造成的逆斷層、重力斷層、節理和裂隙等就變成了地底下大小不等的鍋子和熱水湧上來的管子了。地下的溫泉要上升到地表,則要有靜水壓力差使溫泉有動力湧上地表。」

  「什麼是靜水壓力差?」

  「靜水壓力差就是利用冷熱水的密度不同,熱水當然會向釋放能量的方向跑,在熱水上升過程中,熱水因膨脹而減低密度,就使底下的熱水有更大的壓力差上湧,或是利用地形上的壓力差,如高山的水匯入地下被加熱後,因連通管的壓力而再湧出形成溫泉。」

  旁邊的車子呼嘯而過,使這段不長不短的步程走起來不很舒服,可是,旁邊的風景太美了,所以,不知不覺間就忘了旁邊車聲的存在。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