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古道漫步

作者:陳世一

陽明山古道示意圖  陽明山位於台灣北部西北方的山區中間,由於受東北季風超過半年以上的影響,經常籠罩在雲雨之中,而多處後火山作用造成的硫氣爆裂口終日白煙繚繞且惡味刺鼻,這些地理條件隨著人類對自然的眼光和土地開發的壓力,同步改變了陽明山自然與人文的歷史足跡。

  在閱讀陽明山的古道之前,我們需要先作一些台灣北部地區大環境的地理探索和歷史巡禮,透過整個大區域地理歷史參考座標的建立,才能對陽明山古道的成因和發展狀況有一個比較梗概的瞭解。

  台灣北部開始有人類活動的確切時間不詳,從圓山貝塚的文化層推估,在2500年前,海水上升淹沒台北盆地時,居住在台北附近的先民就離開此地而不知遷徙到何方了。

  從北海岸各地發現的考古遺址可推知,古代可能有許多族系的人在這裡居住過。近代的考古學者也曾對陽明山區作過多方面的挖掘、考證工作,但只有日籍學者平山勳曾經在竹子湖附近發現過石斧、石鏃等可能是史前人類狩獵用的器具,所以,充滿硫磺味和後火山地熱噴氣活動的陽明山區,幾千年來都鮮有人類居住的痕跡,頂多在其間的山谷地帶曾經有一些狩獵或採集的活動而已。

  據學者的研究,約2000年前,平埔族人從海上登陸台灣北部的三貂角,而後,有一支往東進入宜蘭平原,形成日後的噶瑪蘭人。而一支則往西沿著北海岸推進,經過基隆時,又分成兩支,一支沿海岸線經萬里、金山、石門、三芝而到淡水,再沿淡水河進入北投、石牌和士林等地,一路在各地建立聚落,是為凱達格蘭族;另一支從基隆沿基隆河岸經汐止、松山進入台北盆地的大直、大龍峒、萬華、新莊、中和等地。

  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在陽明山的周邊地區活動了一千多年。

  西元1626年,西班牙人入三貂角進而佔據基隆,1628年,西班牙人又佔據淡水,而後,西班牙人在和平島和淡水建立聖薩爾瓦多城及聖多明哥城,並在基隆和淡水間沿著海岸築了一條通道,並控制了淡水河及基隆河下游的平埔族聚落,以傳教和經商為主要目的,對外貿易以日本為主,大宗輸出物品為硫磺、鹿皮。

  1642年,荷蘭人北上趕走西班牙人,取代其地位,從巴達維亞日記中可知,當時已有硫磺的開採。荷蘭人為了開發北台灣的硫磺資源,鼓勵大陸移民來台,並派船接運。

  所以,從西班牙人及荷蘭人占領北台灣的產業來看,近代陽明山區的人文活動以採硫磺和獵鹿為主,當時,分據陽明山區周遭的平埔族人聚落,如金包里社、大屯社、小雞籠社、唭哩岸社、北頭社、麻少翁社等,在陽明山區的活動可能已走出了一些彼此聯絡或互通聲息的山徑了。

  陽明山區所產的硫磺,在近代北部最初的開發中,實為吸引外來政權介入的主要產業。最早期,有記錄的採硫活動可能只在西南方的大磺嘴和東北方的庚仔坪一帶進行。

  1661年,鄭成功來台趕走了荷蘭人,在台灣各地施實屯墾制度。鄭成功勢力進入北台灣後,也曾在唭哩岸等地實施屯墾。

  1683年,清朝領台後,清廷怕台灣人民聚山作亂,所以,嚴禁漢人入山,同時,也怕移民日眾,聚集作亂對抗清廷,所以嚴禁漢人渡海來台。

  當時,由於福建耕地短絀,很多窮人冒險偷渡來台。

  1709年,墾戶陳賴章獲准入墾台北盆地。

  乾隆年間,不斷有漢人從北投、士林一帶漸次遷入陽明山區開墾。

  1774年,清廷開闢鹿港,成為大陸移民來台的重要入口。

  1784年,鹿港可以和福建蚶江對渡。

  1792年,開八里坌港,和福建蚶江、五虎門通航。

  台灣北部的移民日眾,有從海路來的移民,也有從中南部來的拓墾者。由於各據地盤,這個時期也是分類械鬥盛行的時期,地域或宗族間相互頃軋的力量很大。

  1795年,艋舺商業活動開始發展。

  1853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拼,下郊同安人敗走大稻埕,在該地建新市街。

  在1860年台灣開港之前一百多年間,台灣的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是大陸福建、廣東,而輸出的物品則是稻米,輸入則為建材、器具用品等。

  陽明山區中的許多山路成為北部沿海各地和台北之間的商旅往來要道,則和台灣開港及大稻埕的發跡有密切的關係。

  當大稻埕萬商雲集,來自各地的貨品都匯聚此地時,隔著一座座山嶺的北部沿海各地自然不會錯過這種地利之便,就會設法參與這場市集的盛會,山路就刻意的一條條被走了出來。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從日治中期以後,陽明山週邊公路、輕便鐵路的不斷被闢建,汽車的運輸功能逐漸凌駕人的腳力,整個大台北的商業環境也不斷朝多元而擴散的方向繁衍,各地的產品也可以藉各種管道行銷。

  國民政府來台後,台北的人口遽增,商業活動日趨頻繁,陽明山區中的山徑就隨著時代的腳步逐漸湮沒,而變成一條條的古道或採箭筍的祕道了。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