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魚路古道 (八)

作者:陳世一

◎頂八煙

頂八煙魚路古道的路口  頂八煙古道入口旁巨石林立,似都是外來的岩石,附近農家的田地大多種植花木等園藝植物,西北方的山峰是竹子山,寬闊的山谷地區則是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往西南延伸的山稜則依續是嵩山和小觀音山,東南方則依續是磺嘴山、大尖後山和擎天崗大草原。

  從頂八煙到金山之間的三重橋,傳說在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時,曾在該處採金。而在1920年代,因為受到九份和金瓜石等金磺山大著金的影響,許多懷抱著發財夢的人也循著魚路古道,在陽明山區的山間谷地裡找金礦,可惜,都徒勞而無功。

  假若我們可以站在竹子山、大尖後山或磺嘴山的山頂俯覽從金山到頂八煙的這一片地形地貌,我們將發現北磺溪上游的支流像人的手掌般伸入這些山脈的胸膛,在久遠歷史的流變中,也就是由這些溪流沖積的河口平原適宜人類居住,才造就了近代金山聚落繁華發展的契機。而造山運動形成東北、西南走向的金山斷層,也使斷層沿線附近出現溫泉、地熱或硫磺礦等分布的精采地質活動現象。

  而魚路古道的前身,這條路的一些最早開創者們也必然精準的觀察到眼前這片連綿山脈的地理特徵,而選擇了不用屢次翻越山嶺又下到溪谷的路,只要翻越一座大嶺(擎天崗)即可下降到目的地的途程。

  如果要進一步體驗當年漁民或挑夫們走魚路古道的感受,還可以到金山一遊,觀察金山漁港的地理特質,了解魚民們的捕魚文化、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況,就更能體會魚路古道的精神了。

  金山舊名金包里,源自平埔族的金包里社所在地,原來是一片森林。原本台灣的老地名都是三個字的,後來在日治時期一次大規模的更名行動中,日人因其三面環山而將其改為金山。

  如今,在兩座核電場包夾的外在態勢下,金山的漁業已失去往昔的風光盛況,一日不如一日了。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