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 大屯溪古道 (一) 作者:陳世一 ◎北海岸地理背景 許多人都到過北海岸遊玩,在繞著海岸公路二號省道行進時,不知有否注意到經過的橋好像特別多?如果大家在車上看膩了海景,不妨瀏灠另一邊靠山的風光,由近而遠的梯田、山谷、溪流和高山,就在層層疊疊、隨季節變幻,從米黃到深綠的色彩之舞中交綴成一幅景深幽遠的風景畫。 許多的橋似乎暗示著遠方山谷中汨汨流出的眾多溪流。約從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竹子山亞群(包括竹子山、嵩山和小觀音山)首先爆發後,一直到七十萬年前再度噴發後,熔岩流覆蓋在台灣北部西北側廣大的濱海地區,甚且延伸到台灣的最北端石門、富貴角、鱗山鼻和三芝一帶,由於兩輝安山岩膠結堅硬,之後長時期雨水的沖刷和侵蝕匯聚成的溪流,並沒有切割出特別深廣的溪谷,才形成今天北部西北側放射性溪流袖珍而又各自具有出海口的鮮明特色。 溪流歷經長時期的沖刷和堆積,形成各種河階和谷地,而後,我們的祖先們,先是平埔族人從海上登陸,而後漢人移民從淡水和基隆向北部海岸擴張,在這塊土地上胼手胝足,順地勢築道路、建房舍、開闢梯田、引水灌溉,在這裡落地生根,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園。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