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 竹子山古道 (一) 作者:陳世一 ◎阿里磅溪的聯想
也可以從金山進來,會經過一些建築輝煌的納骨塔。 過竹里2號、1號橋時,這條由平埔族凱達格蘭人語言命名的阿里磅溪上源,除了名稱奇特外,最令人傷感的莫過於它那不很遠的下游,已被核電廠佔領的事實了。 過去,阿里磅的海岸沙灘曾經被調查為全台灣最好的沙灘,適合作天然海水浴場的規劃利用,然而,一座不久的將來的原子墓坐落於此後,阿里磅溪下游的坪林、草里及阿里磅都已註定要承受百年孤寂的命運了。 想了老半天,適合陪伴核電廠的東西,大概就只有不怕輻射的納骨塔吧!想想,納骨塔建在這附近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附近居民的生命健康呢? 為什麼最恐怖的建設一定要擺在台灣最漂亮的地方呢?海岸外揹著包袱的祕雕花身雞魚已抗議好幾年了。 ◎不古的古道 目前偶而有人走的這條古道,據當地居民說,是民國六十幾年時,竹子山上的軍營從山下運竹子上山所開的山徑,原本有一條日本時代就有的古道則在農家後方,由於久無人走,除了前段採筍期尚有人走外,後段早已荒廢了。 竹子山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山上遍布包籜矢竹的箭竹林,如今,走竹子山古道正好可以領略竹子山箭竹生態系的實況,更可以實地查訪森林生態系爭奪箭竹林原的植被生態演化的狀況。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