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 大屯山列 (六) 作者:陳世一 ◎中正山
可能由於緊鄰山勢較高的大屯群峰,也可能因為最接近先民拓墾的土地,所以,中正山山形讓人的感覺似乎並沒有什麼特色。 中正山的名稱由威權時代的政治權威而來,當是眾人皆知的事,也算是陽明山群峰中走過歷史記憶的一個見證吧! 登中正山的步道很多,從南邊有兩條登山路線,在登山路過泉源三橋後右轉再左轉可到一登山口,繼續前行繞上彎彎曲曲的山路,路的末端即可扺達十八份登山口;從東邊的竹子湖環山道路底有第一及第二登山口;從北邊的大屯坪可經過南峰登山口後,接竹子湖第一登山口過來的路。這幾條路都可以到達中正山的觀景台。 從竹子湖環山道路的第一登山口上山,山勢先升後降,沿途芒草和樹木交互出現,在艷陽天裡走在其間,既可享受陽光的溫暖,又可隨時躲入樹蔭的涼爽。 紅楠是樹木的主角,葉片呈多角形且油亮綠的山菊,不時在路邊現身,還有在五節芒原中的松樹,即便已枯死,仍將枝幹高傲地伸向無垠的藍天。 和第二登山口的來路相接後不久,中正山的觀景台就在右前方了。
東南方可看到紗帽山孤單地陷落在茫茫的灰藍色煙塵中,被無數的房舍團團包圍般的無助。 旁邊七星山的山頂,時常會籠罩在白茫茫的雲霧當中,似遁世隱者般的超然。 北邊頂著的大屯西峰和南峰則是中正山的靠山,東北方來的風雨當然是由它們先擋住了,也因而使中正山南邊風雨都較小。 接近觀景台時,高大的竹林就已經出現,一路下去登山路的沿途仍是竹林密布,說明了這個地方的開發曾經往上發展到觀景台附近。 往下的路較陡,到十八份山登山口沿途旁邊有農家;從左邊的路下去則要經過一間安靜的佛寺,路程較長,都可嗅出人類往昔開墾的味道。十八份相傳是過去有十八姓的人來此地開墾,所以叫十八份。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