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9-22 (摘要版)

 
自然書訊 [自然書訊]你,還在開車嗎?
[自然書訊]森林的故事
老樹巡禮 [老樹巡禮]樹林-東山里榕樹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我又看到了那個初婚的少女 (上)
寓教於樂 [開懷篇]烏龜一族
本會訊息 [捐款/財務]感謝 張鈺偵小姐 9.19線上捐款$1,000元
千呼萬喚始出來-線上捐款重新開跑了!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線上刷卡捐款

[自然書訊]<你,還在開車嗎?>導讀—人人皆能挽救城市 --﹥

作者:金恆鑣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員、生態學家)

出處:【你,還在開車嗎?】,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自然資源其實非常有限,唯有對城市與生態投入更多的關心,才能解泱都市擴張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任何國家都有的現象-都市的擴張。人稀地博的加拿大如此,人稠地狹的台灣更是如此。加拿大是全球依賴汽車為交通工具的第二大國家(美國第一,澳洲第三),因為都市每年向其周圍擴張,大家都住在核心大城的郊區,沒有車子是行動不了的,有3部小汽車的家庭比比皆是。

  台灣近30年的發展結果是,都市從小城沿公路向四周擴張,縱貫公路兩旁終於成為鎮鎮相連、沒有鎮界的區域,此時近郊山區較自然的地區也納入成為都市的一部分。於是私人汽車與機車成為主要的日常活動工具。有了方便的交通工具更加速了都市擴張的速率。

[自然書訊]森林的故事 --﹥

作者:哨兵

「森林的故事」,作者:伯恩.韓瑞,譯者:邱玉珍,出版社:商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森林的故事」-「The Trees in My Forest」,作者Bernd Heinrich是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生態學教授,他告訴我們在林間漫步時,不要老是走既定的路徑,當我進入清水的山區執行業務時,常喜歡以一種看似漫無目的亂逛行走山區。

  上個禮拜因為走錯路,走到海風里的一處墓地,在路旁一座墳墓旁很驚喜的看到一棵盛開著黃花的「望江南」,望著望江南,讓我忘了我是在農曆七月站在墳旁拍這花的特寫與天空!

  作者也告訴我們,在他觀察的一片森林中,每8,000棵樹苗當中,只有一棵能長成大樹,其它的不過是陪伴著它競爭的候選人罷了,而清水山區的樹木或森林中,只知有3棵樹齡超過百年的榔榆,其它的都活不過百年!

[老樹巡禮]樹林-東山里榕樹 --﹥

編號:北67∥樹種:榕∥高/公尺:15∥直徑:1.2∥年齡:115∥地點:樹林槙東山里東和巷84號  樹冠寬闊的老樹,不僅為福興宮遮風擋雨,更提供了東和巷居民乘涼的好去處。平日一到下班時間,老樹下便坐滿了附近的居民在此閒話家常。假日時,老樹更提供給遠道而來的登山民眾歇腳的好地方。

  近年地方民眾集資在老樹前興建了一座擋雨棚,從此以後,居民在老樹廣場的聚集,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專欄作家]我又看到了那個初婚的少女 (上) --﹥

作者:賈福相

  我妻子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結婚二十八年了,她全部的中國字彙,如果每個字像蘿蔔一樣大,也裝不滿一籮筐。

  結婚之前我們曾約法三章:第一、每日晚餐要有米飯;第二、沒有米飯,麵條也可以;第三、麵包、土豆只能作副食。婚後她常對朋友們說:「我的丈夫是飯桶,肚子滿了,天下平安。」

  她也常提醒我,我們還有約法第四章,只是我方便地把它忘了。第四章是有人證的。證人是我岳母,因為我曾在她們兩人面前誇下海口,說結婚十周年的時候,我會替她買一艘帆船。都二十八年了,船的影子還沒有看到。 (2002-09-22)

[開懷篇]烏龜一族 --﹥

  某日,龜爸爸、龜媽媽、以及龜兒子三隻烏龜,決議去郊遊,帶了一個山東大餅,和兩罐海底雞出發到陽明山去。

  苦爬十年終於到了,當他們三人席地而坐,卸下裝備,準備進食時,赫然發現竟然忘了帶開罐器。於是,他們便開了一下家庭會議...

  「龜兒子…回去拿!」龜爸說。「乖兒子…快!爸媽等你回來一起開飯,快去快回。」龜媽說。

  龜兒子說:「一定要等我回來!不可食言喔!」龜兒子就此踏上歸途...

  光陰似箭,20年已到,龜兒子尚未出現……

  「老伴,要先開飯不?我超餓說。」龜媽受不了了。

  「不行!承諾豈可兒戲,答應兒子的。再等他五年,再不來就不管他了!」龜爸說。

  轉眼又五年過去!他們夫妻仍未見龜兒子蹤跡,此時夫妻兩人終於決定,「開動!」

  正當他們夫妻二人展現鶼鰈情深,「老伴你先吃吧!」龜爸說。「兒子,對不起!媽媽實在餓的受不了!」當龜媽媽說完後,大口一張,說時遲哪時快……龜兒子從樹後跳出來。

  「我就知道你們會偷吃!騙我回去拿開罐器?我等了25年,終於被我等到了吧!我最恨人家騙我!」

  原來小烏龜還沒回去拿喔…… -_-

[本會訊息]千呼萬喚始出來-線上捐款重新開跑了! --﹥

  許多關心協會的朋友,常向我們反映捐款的繁複與不便,為解決這問題,這段時間來,協會投入了大量行政能量,以提供關懷協會的朋友一個方便安全的捐款管道!在長達數月的公文往返與溝通協調中,工作人員嘗盡了商業競爭下的種種辛酸,只因協會是「公益團體」,並非政府單位,亦無企業、金主或知名人物在背後支持。 

  事實上,協會主要是仰賴捐款的支持,才能不斷提供豐富的環境資訊與可隨時查詢的資料庫;而電子報發刊兩年以來,已促使更多的公部門、媒體與民眾關注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的事務。我們珍惜這難得的成果,同時亟需您的點滴支持,讓工作人員在付出心血投注公益時,仍能維持基本所需,才有更多的能量持續推動公共議題。請跟我們一起為推動環境資訊交流,建立人與自然合諧的關係而努力。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