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7-22(全文版)

  本日主題: 南韓有必要重估戴奧辛管制規範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南韓有必要重估戴奧辛管制規範
[全球變遷]科學家可能低估甲烷對氣候變遷之衝擊
[生活環境]伊拉克首都面臨缺水危機
[環境政策]美國大法官候選人羅伯茲立場保守 環境律師憂心
[生態保育]探討海洋保育 2005年國家海洋教育家協會(NMEA)專題研討會召開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7-2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7-2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7-19
專  欄 [我們的島]尋找海洋台灣
[台灣的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問題
[環保共識論壇]付錢做環保?──製造者延伸責任在台灣
活動訊息 [活動] [課程]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向永續北歐學習 」講座7月25日談生態與地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環境政策]南韓有必要重估戴奧辛管制規範 --﹥

記者 James Card 報導

  南韓,昌原,2005-07-19(ENS)-在研究完成確定戴奧辛對人體有害之後,南韓政府承諾於年底前要制定一套戴奧辛的規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將戴奧辛歸類為有害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簡稱POPs),戴奧辛是由75種化學相關的化學製品組成。美國環保署將其視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但是在南韓,戴奧辛不被官方證實為有害物質。

  2005年4月,南韓官方研究機構「國家環境研究」(NIER)發表第一份有關煉鋼廠造成戴奧辛污染的公開報告。研究顯示,該國最賺錢的企業之一的浦項(Pohang)鋼鐵公司的兩座煉鋼廠房,所排放的污染量比國內最大的垃圾焚化爐高出6,000倍。

  南韓環境部在2002年研究煉鋼廠房排放戴奧辛的問題,但礙於企業機密考量而未發佈結果。

  NIER的報告並無確定結論,當中指出地方政府並無約束戴奧辛排放的相關法令,而且他們無法證明煉鋼廠房排放的戴奧辛對健康有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制定戴奧辛的減量標準。

  在光陽(Gwangyang)煉鋼廠房週邊區域,長期籠罩著褐色煙霧,鄰近區域的窗臺擦拭乾淨後不到幾小時,隨即被黑色的銅銹灰塵所覆蓋。2004年9月,國立首爾大學研究員發現,光陽地區居民罹患支氣管感染疾病的機率是國內平均值的五倍。該區也有許多兒童染上過敏症性皮膚炎或濕疹。

  批評者認為,南韓政府在戴奧辛排放規範方面可說是還處於黑暗時代。不過,在政府允諾的研究出爐後,南韓居民可望對戴奧辛排放的危險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9-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吳紀政、翁琇盈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5071901

[全球變遷]科學家可能低估甲烷對氣候變遷之衝擊 --﹥

記者 Nasir Kadhim 報導

  美國,紐約,2005-07-19(ENS)-有科學家質疑當前多數科學家對於大氣中甲烷氣體含量的評估,因此,甲烷對氣候變遷的衝擊效果有能高於早先所估計。甲烷是天然氣主要成分,目前的說法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甲烷佔16%;但根據一名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最新的計算,甲烷所佔比重可能更高,估計高達1750年代至目前為止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生活環境]伊拉克首都面臨缺水危機 --﹥

記者 Nasir Kadhim 報導

  伊拉克,巴格達,2005-07-19(ENS)-炙熱難忍的7月天,伊拉克首府巴格達的居民面臨缺水危機,抽水機成為當前最昂貴的銷售產品。公共建設缺乏維修,加上暴動份子破壞,造成巴格達長期面臨缺水之苦;結果是,一些送到民眾手中的水源不適合飲用,更有不乾淨的水導致霍亂疫情的案例發生。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9-05.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翁琇盈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5071903

[環境政策]美國大法官候選人羅伯茲立場保守 環境律師憂心 --﹥

記者 Nasir Kadhim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7-19(ENS)-美國總統布希已提名羅伯茲二世(John G. Roberts, Jr.)為大法官候選人,羅氏為一名強硬保守派,反對環保團體有提出訴訟以對抗公有地開發的權利。羅氏自2003年6月起,擔任華府上訴法庭法官至今。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探討海洋保育 2005年國家海洋教育家協會(NMEA)專題研討會召開 --﹥

李盈嬌 編譯/蘇柏維 審校

  由「國家海洋教育家協會」(NMEA,National Marine Educators Association)主辦,澳洲海洋教育社(MESA,Marine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茂伊社區大學(Maui Community University)、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國家海洋保護區計畫(NMSP,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 Program)、太平洋鯨魚基金會(PWF,Pacific Whale Foundation)及茂伊海洋中心(Maui Ocean Center)等十數個民間、學界或官方組織贊助協辦的2005年NMEA專題研討會已於7月10日至18日於夏威夷的茂宜島召開。

  NMEA是一個志在推廣海洋世界知識的組織,成員含括教育、商業、政府、科學及海洋研究等領域之專業人士。2005年NMEA會議主議程雖自7月11日開始,但在7月3日開始即有5個會議前工作坊研討開始進行,包括在7月3日至7日進行的「海龜生態」、「保護脆弱的環境」;7月7日至10日進行的「珊瑚礁及礁魚生態」、「珊瑚的繁殖」,及7月11日的「海洋探險」。工作坊課程對象皆為教師,且皆為戶外課程。7月10日則進行NMEA內部的委員會議,7月11日則為NMEA對外的委員會議。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7-22    --﹥

  • [生活環境]登革熱疫情升溫 北市2里6級警戒。台北市登革熱疫情隨著海棠颱風過後急速升溫,日前更確定2005年首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檢查結果證實感染登革熱;此外北市登革熱病媒蚊指數也急速升高,7月病媒蚊指數首度出現2個6級的里,遠超過警戒值3級許多。 (台北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桃縣窯廠偷倒毒液 恐已汙染地下水。環保署20日查獲桃園縣龜山鄉立昌窯業,在廠區內挖洞偷倒列管的毒化物「二甲基甲醯胺」,傾到範圍總面積達1公頃;環保署將追查毒物來源,並全面檢測是否已汙染當地的土壤及地下水。 (桃園 聯合 報)

  • [生態保育]墾丁野生七里香 遭盜採。生態資源豐富的墾丁國家公園最近頻頻遭竊賊光顧,恆春分局刑事組破獲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月橘(俗稱七里香)盜採案,66株超過百年的七里香被人盜採打算銷贓圖利,市價超過1000萬元。 (屏東 民生報)

  • [環境經濟]南澳溪出海口 設深層水園區。水利署補助宜蘭縣府500萬元,協助開發南澳深層海水資源,預定在南澳溪出海口南岸設抽水井,並取得北岸蘇澳鎮朝陽里新地區土地設置深層海水園區,採BOT方式開發深層海水產業。 (宜蘭 中國時報)

  • [環境經濟]澎澎灘 打造亞洲風帆基地。澎湖風帆運動打響名號,國外選手慕名而來,除觀音亭運動休憩園區外,選手們再相中白沙鄉新形成的無人島沙洲「澎澎灘」,澎管處長陳阿賓說,將把澎澎灘打造成「風帆之島」,做為亞洲風帆選手的培訓基地。 (澎湖 聯合報)

  • [環境政策]農村社區重劃 員林大饒搶第一。彰化縣是農業縣,有很多農村社區連社區總體營造都動不起來,主要是土地問題太複雜,縣府最近透過「農村社區重劃」方式改造,已取得員林鎮大饒社區的共識作重劃,這也是縣內第一個施行農村社區重劃的里。 (彰化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7-22   --﹥

  • [生態保育]海南非法木材加工猖獗 森林資源頻遭破壞。近3年來,海南省有3000多畝天然林、111畝人工林因非法砍伐而消失,15萬多株幼樹被砍,2000多立方米木材被非法加工和銷售,海南省已下令公安和林業部門立案偵查。 (海南 人民日報)

  • [生態保育]湖北展開洪湖濕地搶救 拆除圍網。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水面過度養殖,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目前圍網養殖面積達31.55萬畝。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拆除圍網,對洪湖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核心保護區5萬畝的拆圍任務將於7月底前完成。 (湖北 新華網)

  • [能源議題]農民砍柴無奈 雲貴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受威脅。煤炭價格飆升,烏蒙山區的雲南省昭通、貴州省畢節等地區,百姓卻因燒不起煤炭而被迫重新上山砍柴、砍樹。這些地區多屬於長江上游赤水河、恒河流域,生態屏障的作用相當重要。有關部門應加強煤炭資源調控力度、保障貧困群眾的權益,避免砍樹之風蔓延。 (雲南 中國環境報)

  • [生物科技]玉米塑料將使中國告別「白色污染」。同濟大學經過8年研發,從玉米中提取聚乳酸顆粒稱為「玉米塑料」,廢棄後可採用堆肥填埋處理,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徹底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並能當作有機肥施入農田成為植物養料。目前「玉米塑料」已進入工業化試生產階段,未來這種生物環保材料將可全面取代傳統化工塑料。 (北京 北京經濟信息網)

  • [生活環境]62院士建議將梅花、牡丹定為「雙國花」。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聯合簽名發出倡議,呼籲盡快確定中國的國花,並提出將梅花、牡丹定為「雙國花」的建議。梅花素來被喻為堅韌不拔的代表,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牡丹則雍容華貴,代表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 (北京 文匯報)

  • [環境政策]雲南對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實行3級保護。7月起,雲南省決定對三江並流遺產地風景名勝區實行3級保護,在保護區內違反規定,擅自進行建築開發的,將受到嚴肅處罰。1級保護區內除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外,禁止建設其他設施;2級保護區內禁止建設與風景和遊覽無關的設施;3級保護區內建設項目不得破壞景觀、污染環境。 (雲南 新華網)

  • [環境政策]北京電力首亮紅色 將啟動負控限電方案。北京市政府希望所有電力用戶減少空調等電器使用,已安排高溫休假、輪流周休、集中安排設備檢修、季節性電價錯峰、避峰用電措施。負控限電方案,通過遠程無線電控制手段,限制一些用戶的次要負荷,達到限電不拉閘的目的。 (北京 北京晚報)

  • [環境經濟]排污指標可以買賣 長三角啟動中國排污權交易。排污指標可以像其它商品一樣買賣,這一發達國家為控制污染物總量而廣泛採用的市場運作方式目前正在被引入被稱之為「中國經濟發展主引擎」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當地政府已經開始嘗試採取排污權交易的方式,以此來調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 (上海 新華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7-19  --﹥

  • [生活環境]颶風愛蜜莉襲擊德州南部

  • [生活環境]奧瑪哈鉛精煉廠污染場址 發現高癌症比率

  • [公害污染]「甲基第三丁基醚」汙染集中於美國東北部

  • [生態保育]墨西哥灣低氧死亡區域小於往年

  • [環境政策]19個州獲得9250萬美元 改善低收入戶住宅能源效率

  • [生態保育]對開發者而言 保護加州虎紋蠑螈代價太高

  • [環境政策]賓州多孔停車場減輕暴雨逕流破壞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9-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翁琇盈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ensnewsdb.php?d=2005-07-19

[我們的島]尋找海洋台灣 --﹥

陳惠芳,黑潮基金會的志工,也是今天賞鯨船的解說員。  陳惠芳,是黑潮基金會的志工,也是今天賞鯨船的解說員,在花蓮海域裡來來回回航行了八年,每到了夏天,她用著她的觀察和經驗,迎接一批批踏浪而來的旅客,在短短三小時的航程中,張惠芳扮演的是引導遊客欣賞海豚,行旅於花蓮的海岸線,親近海洋的角色,於是走動式的解說方式便於讓她看的更遠、視野更廣,然而如何適應船隻航行的能力,卻是台北長大的她,在解說員訓練過程中遭遇最大的難題。

  今天船上除了旅客,還有三十幾位是參加黑潮基金會的海洋種子海洋工作隊培訓志工,他們跟八年前的張惠芳一樣,帶著解開海洋的謎團而來。

  台灣位在全世界最大的大陸棚邊緣,東台灣面對花東海盆平均深度達6,000公尺的海溝,西岸台灣海峽平均深度60公尺,是海槽地形,黑潮西南季風吹送流及大陸沿岸流等三股洋流在台灣海域交互作用,讓台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出現在台灣海域的鯨豚種類更高居全球八分之三以上,也是鯨豚基礎研究最佳的場所。

近年來,賞鯨之旅蔚成風潮,但我們可曾思考該用何種方式來迎接海洋。  余欣怡2000年跟隨台大鯨豚研究室團隊,開始進行台灣海域的鯨豚研究,為了更貼近觀察這群海洋生物,她和石梯港的賞鯨船東合作,以擔任解說員的方式跟隨賞鯨船出海。

  綁著頭巾一身曬著發亮的余欣怡,站上賞鯨船頭,瞭望海豚的蹤影,如同鏢旗魚的漁民,期待每次的航行,而每次出海就是一種挑戰。

  余欣怡將拍攝好的照片,逐一輸入電腦,這是一項艱鉅的工程,目前資料庫裡已經累積一千多筆海豚的背鰭照片。

  回到研究室的余欣怡第一件事,就是把收錄到的海豚的聲音一一歸檔。海豚長期生活在水中,因為光線在水中被吸收速度較快,導致視線不佳。而聲波在水中較容易傳遞,因此海豚從陸地哺乳類演化到水生哺乳類時,聲音成了她們探究世界的重要媒介,海豚透過回聲定位辨別物體。

  花蓮市以南,過花蓮大橋沿11號海岸公路南行,進入花東海岸山脈面海東側,這是交通部所屬東海岸風景特定區。在消波塊包圍的地方是鹽寮漁港。

實地行走,是黑潮文教基金會讓這些海洋培訓志工理解台灣海域的方式。  實地行走,是讓這些海洋培訓志工理解台灣海域的方式,也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立的目的之一,也是讓遊客了解海洋的另一種方式。

  每個人對於海洋有不同的經驗,有人實際接觸,有人則透過文學引導,廖鴻基除了一手創辦黑潮文化基金會,同時自己也加入討海的工作,他用觀察和漁夫實際的體驗,寫下了一本本關於海洋的文學著作。

  台灣四周環海,而我們卻很少思考海洋子民的角色,走進海洋,聽海的聲音,夏天的腳步愈近,島嶼台灣的子民將用何種態度迎接?

製作源起:

  屬於夏天的7月,讓人不免聯想陽光沙灘空氣和水。台灣四周被海水圍繞,但對於海洋,我們總是比陸地知道得少。海洋,一直是陸地邊陲這地位也讓人們存在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印象。人們為什麼喜歡鯨豚?「可愛」能不能決定生物的生命?跟著台灣少數關懷海洋事務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學員,我們試圖尋找人與海洋與生物之間的關係,了解海洋,也了解這個長期存在卻總被遺忘的領域。

採訪側記:

  數不清前後一共造訪花蓮幾次,但總記得其中會有幾次是因為夏天的腳步,為了避暑和鯨豚有了近距離接觸,賞鯨出海看著傳說中的瓶鼻海豚,「一賭為快」讓夏天的花蓮遊客如織。

  今年夏天,跟著台大鯨豚研究室的余欣怡,了解海豚的聲音習性行為,這些在國外行之有年的研究,在台灣卻是先驅性研究,這群研究人員克服自己的體能極限與暈船考驗, 只為了讓後人多了解台灣海域的鯨豚一些。海豚在她的眼中不只是明星動物,而是從另一種探索台灣的方式。

[台灣的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問題 --﹥

作者:陳文福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博士)

台南市的二等九號道路計畫經過中化石安順廠區,因築路時發現路基土壤污染嚴重,市政府中止修築計畫並將此段道路封閉。  人類發展難免造成環境的污染,隨著工業化後,污染的嚴重程度更形加劇。全世界有許多超過百年的污染地,例如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北方的司布那拉(Spolana)化學工廠,1898年建廠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並曾生產除草劑供應美國用於越戰,數十年來副產出許多廢棄物與伴隨的污染,廠區及鄰近的環境如流往德國的易北河(Elbe),目前仍持續在整治中。又如2000年奧運的主場──雪梨宏布許灣(Homebush Bay),前身為一百年的垃圾場,主建築群所在的土壤雖已整治完畢,改頭換面轟轟烈烈地舉辦過2000年奧運,但周圍的水體仍在整治中,被污染的水域仍禁止捕魚。

人類發展難免造成環境污染,隨著工業化後,污染的嚴重程度更形加劇。 許多污染最後都進入了河流與港灣。

  1993年起,環保單位為了監測地下水的水質,台灣省環境保護處建立「台灣省地下水水質監測站網」,在主要地下水區設置431口監測井。2001年3月立法院通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由政府向石化及農藥等相關產業課稅籌措經費,以為未來無主的污染場址整治基金,預計籌措約新台幣200億元。2004年3月環保署首批公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共有三地,分別是台南縣的「中石化安順廠」、高雄的「中油高雄煉油廠P37油槽區」及桃園縣的「RCA廠」。

[環保共識論壇]付錢做環保?──製造者延伸責任在台灣 --﹥

作者:波特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垃圾車來了,一手拎著垃圾;另一手提著瓶瓶罐罐。目前台灣大部分縣市已於今年起已強制實施垃圾分類,隨著垃圾分類走入台灣人的生活,資源回收工作已逐漸看出成效。但是,十多年前剛起步時,曾有跌跌撞撞的摸索期。資源回收工作一直無法有效管理,直到推行將空寶特瓶拿去商店換回收金的政策,以及在便利商點廣設回收點後,資源回收率才有起色,民眾的回收觀念也在此時開始建立。

  因為台灣的資源回收政策,主要由製造者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給政府機關,這在1988年就規定在廢清法中,因而稱為最早落實製造者延伸責任國家之一。然而,「落實」製造者延伸責任,是否由業者繳費,就算完成製造者責任的履行?

四個面向 完整規範責任

  目前台灣環保署公告製造者延伸責任之「應回收廢棄物」30多項,包括廢機動車輛、廢電腦、廢電池、廢容器、廢冰箱、廢冷氣機、廢照明燈管等。所謂製造者延伸責任的「延伸」,是將製造者的責任延伸至產品整體的生命週期,確切的說,就是產品從原料開採、製造過程、運輸,到賣給消費者使用、一直到廢棄後的處理,都要將對環境的污染與傷害降至最低。目前製造者延伸責任被包含聯合國環境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內的許多國家與機構定義為一種環境管理的政策工具,特別用以要求製造者負起廢棄物處理責任。

  不過製造者延伸責任涵蓋的面向是更廣泛也更深入的,台北大學教授張四立認為,製造者延伸責任有四個面向:

  一、法律責任(liability):指製造者在產品的生命週期中對所有依法認定之環境損害及相關程序,負擔法律責任。

  二、財務責任(economic responsibility):製造者(包括上中下游業者)必須負擔起全部或部份廢棄物回收、資源再生及廢棄物處理的相關費用,此費用可全部或部分轉嫁自產品銷售費用。

  三、實體性責任(physical respondibility):製造者必須在產品的生產製造與回收清除處理過程,負起整體性生命週期管理的責任,以維護環境品質與安全。

  四、資訊性責任(informative responsibility):製造者必須告知消費者產品相關的各項資訊,包括原料成份、製程中有無造成環境傷害、是否可回收、如何再利用及應付清理費用等

  這四個面向中,以「實質性責任」為核心。1992年由瑞典學者Thomas Lindhquist首次提出製造者延伸責任概念時,他定義為:

「製造者延伸責任作為環境保護原則,目的在減少產品總環境衝擊,產品製造者必須在產品完整的生命週期中對該產品負全部責任,特別是產品回收、循環再生與廢棄後的最終處置。推動製造者延伸責任有賴行政、經濟及資訊工具的運用。」

  因此,所謂法律、財務與資訊責任,都是為了「實質性責任」,也就是減少產品製造與廢棄對環境的衝擊。

  由產品的生命週期來思考對環境的總體影響,使製造者能從消極的付錢給廢棄物回收處理單位,轉而考慮從源頭,如製程、設計、或重新選擇可再生且對環境傷害較小的原料,這種從源頭減量、污染預防與潔淨生產製造過程的積極作為,便是製造者延伸責任的終極目標。

費用雖可轉嫁 責任不能逃避

  為何台灣會出現以繳費方式來履行責任的情況?這得從「廢棄物清理法」第15條談起,此條文為製造者延伸責任的基本原則與適法基礎。其條文內容為:

  「物品或其包裝、容器經食用或使用後,足以產生下列性質之一之一般廢棄物,致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由該物品或其包裝、容器之製造、輸入或原料之製造、輸入業者負責回收、清除、處理,並由販賣業者負責回收、清除工作。

  一 不易清除、處理。
  二 含長期不易腐化之成分。
  三 含有害物質之成分。
  四 具回收再利用之價值。

  前項物品或其包裝、容器及其應負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之業者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

 「廢棄物清理法」第16條則規定了製造者與進口商的財務責任:

 「製造業應按當期營業量,輸入業應按向海關申報進口量,於每期營業稅申報繳納後15日內,依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費率,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作為資源回收管理基金,並應委託金融機構收支保管;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這兩條條文雖然為製造者延伸責任中的「法律責任」與「財務責任」立下法律基礎,然而「實質性責任」與「資訊性責任」並不明確。

  「廢棄物清理法」第17條規定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的用途為支付回收清除處理補貼、獎勵與執行機關代清理費用等,實際上是將實質執行回收責任由製造者移轉給政府。在廢棄物清理法中,規定製造者必須將產品原料、材質、規格提報給海關,但缺少告知消費者之規定,亦避開了資訊性責任。

  從目前法條來看,製造者、輸入業或販賣業以繳錢方式抵換了延伸責任,創始者的原意大打折扣!而這筆製造者所繳交的費用,其實可以轉嫁自產品售價,等同由消費者支付這筆費用。

  若是製造者與輸入商在產品上確實告知產品組件成分、回收方式及消費者所應負擔之清除處理費,同時建立產品通路的完整回收系統,則製造者更能深化物質循環之內涵,進一步落實源頭減量及綠色設計,包括降低毒性物質使用、採用易回收材質等,則環境效益可以快速提昇,而民眾的消費行為可以更安心,如此,綠色消費文化與循環型社會得以建立。

  當民眾認真執行資源回收的同時,製造者是否亦反省與認真看待「製造者延伸責任」?把它當作對消費者、環境與社會的承諾。製造者延伸責任,不應是付費了事的單純思維而已!

※關於「製造者延伸責任」的延伸討論,歡迎至「環保共識論壇」。

[活動]菁奇草山訪—藍染體驗之旅 --﹥

  時 間:8月6日、21日 兩梯次
  地 點:北農仙人掌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
  主 辦:陽明山國家公園
  聯 絡:02-28616341轉811或0925751706

  陽明山國公園也曾經是藍染產業的重心所在,舉凡陽明山區出現的「菁山里」、「頂菁礐」、「中菁礐」、「下菁礐」、「菁山路」等地名是否引起您的好奇與聯想,沒錯!這些地名告訴我們這裡的確曾經與藍染的要角—大菁有關。您有興趣想要了解更多陽明山藍染嗎?想進入藍染的綺麗世界嗎?就在這個盛夏的八月,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幽靜的一角,藍染體驗之旅要讓您在優雅的環境中,輕鬆自在地創作自己獨樹一格的作品,相信在大自然中您會有更多的靈感與創意,夢想因人而美,一段編織藍色美夢的菁奇草山訪,期待您的造訪。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msnp.gov.tw

[活動]探訪竹東圳─竹東圳自然人文生態體驗行 --﹥ 

  時 間:8月27日(六)
  地 點:竹東圳
  集 合:08:20 科學園區管理局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報 名:報名時間延長至8月12日截止
  聯 絡:03-5340942
      E-mail: sowhc@sow.org.tw  

  台灣經濟大動脈-竹東圳,全長21公里有餘,於民國15年動工興建,早期僅為灌溉用途,後因新竹與竹東地區用水日漸缺乏,又因新竹科學園區之成立,每日須要大量用水,故有寶山水庫之建立,而竹東圳即是寶山水庫引水之主要管道。探訪竹東圳之旅,將從竹東圳的源頭出發,沿著蜿蜒的圳路體驗先人在水利工程上的智慧,同時享受田野的風光,並認識這條銜接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的動脈。

[活動]跈等河壩行─客庄生態印象之旅 --﹥

  時 間:8月28日(日);9月3日(六)
  集 合:中壢後火車站
  主 辦: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
  聯 絡: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余星賜 03-4582731 0930867573
      E-mail: cea.taoyuan@msa.hinet.net

  龍潭大池塘老街溪水源頭生態解說、凌雲村的水污染現況、大江屋文史導覽、參觀魏廷朝先生老屋、邀請吳長科老師、吳家勳老師進行萍蓬蓮生態解說,生態保育初體驗、拜訪桃園縣生態文化協會、大坑缺溪現場觀察、尋訪紅磚古橋鎮南橋、老伯公與百年老樟樹、認識在地的茶產業、專員解說。

[課程]因應歐盟無鉛規定─無鉛製程問題與解決 --﹥

   時 間:8月12日(五) 09:00-16:00
  地 點:台中世貿中心2樓─工研院訓練教室
      (台中市天保街60號)
  主 辦:工研院技服中心台中工服部
  費 用:2000元
  報 名:8月10日截止
  聯 絡:陳小姐 04-23584426

  歐盟要求2006.07.01之電子產品銷售至歐洲一定要無鉛,且此禁令也在2003年正式公文通知我國政府。有些國際大廠更要求國內廠商在2005年全面導入無鉛製程及產品,祇剩下不到半年時間,對於無鉛完全沒有經驗之業者實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無鉛製程導入,電子所從引進國外技術,加上自己多年開發進料檢驗,零組件選用和製程搭配,SMT製程與問題對策,波銲與手銲製程技術、可靠度技術、多重無鉛技術,提供無鉛SMT及波銲不良分析及解決技術使廠商投入最少時間、人力和物力,將無鉛產品開發出來,符合WEEE及ROHS,DELL或SONY要求。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尋找海洋台灣 --﹥

   播出日期:7月25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7月27日(三) 上午10:00-11: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尋找海洋台灣

  張惠芳,是黑潮基金會的志工,也是今天賞鯨船的解說員,在花蓮海域裡來來回回航行了八年,每到了夏天,她用著她的觀察和經驗,迎接一批批踏浪而來的旅客,在短短三小時的航程中,張惠芳扮演的是引導遊客欣賞海豚,行旅於花蓮的海岸線,親近海洋的角色,於是走動式的解說方式便於讓她看的更遠、視野更廣,然而如何適應船隻航行的能力,卻是台北長大的她,在解說員訓練過程中遭遇最大的難題。

【看守台灣】深潛探祕

  從1940年代,科學家發明水肺潛水開始,許多人嘗試潛入海中一探究竟,然而一般的水肺潛水,頂多只能到達四五十公尺左右,往深處而去,是什麼樣的世界有什麼樣的生物住在裡面?海洋研究者嘗試用各種方式,解讀謎樣的深海。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