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8-18(全文版)

   本日主題:讓13億回歸環境正義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美國家公園興建自行車道計劃 專家指對不利熊類保育
[生態保育]非法漁獵猖獗 馬其頓特有鱒魚瀕臨絕種
[生物科技]水稻基因體序列解碼 未來糧食產量可望增加
[生活環境]反對移除山頂式採礦 美田納西州採礦道路遭抗議者封鎖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8-1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8-18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8-15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讓13億回歸環境正義
專  題 [生態工作假期]植入汗水的生態工作假期
專  欄 [走山的人]走過六順山 連綿草原與座座假山頭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研討會] [營隊]
本會訊息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本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 急募質優的電腦來替換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生態保育]美國家公園興建自行車道計劃 專家指對不利熊類保育 --﹥

  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侯,2005-08-15 (ENS)- 專門研究熊的生物學家們警告,在美國懷俄明州的大堤頓國家公園內,興建一條與一般公路分隔的自行車道,將可能升高人類和灰熊正面相遇的危險性,並且進一步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造成破壞。三位生物學家一致認為,騎腳踏車的人比徒步的行人更有可能驚嚇到灰熊,因為腳踏車的移動速度較徒步行走來的快。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所提出的新運輸計畫草案,希望在大堤頓國家公園內建立新的多用途路徑系統;目前這份草案仍開放公眾提出意見,至本月25日為止。

  草案中提出多個選擇方案,管理局傾向於在公園南端起開闢23英里的自行車道,並與一般道路相隔50到150英尺。自行車運動人士則希望能興建50英里長的車道;保育人士則希望只開闢19英里就好。

  熊類生物學家們表示,他們最關切的不是自行車道的長度,而是它的位置。生物學家說:「如果自行車道路建置位置靠近道路,此位置是熊已經預期人類活動範圍了,則將會降地熊與人類相接觸的風險。」相反地,生物學家表示若自行車道與一般道路用大量植栽分開,熊與人類相碰觸的風險會提高。

  此外,生物學家強調,與其將自行車道與一般道路分隔,還不如將所有人類活動集中在道路兩旁就好;因為兩者都會切割野生物棲地並迫使動物遷移,但後者的衝擊比較小。

[生態保育]非法漁獵猖獗 馬其頓特有鱒魚瀕臨絕種 --﹥

  馬其頓,史高比耶,2005-08-15 (ENS)- 在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的一家魚餐廳裡,一位服務生面向餐桌展露他親切的微笑輕聲地說:「我們的鱒魚非常新鮮,幾天前才捕撈到的」,接著又以陰險的表情說道:「漁獵者從200公里外的奧里湖捕捉這些鱒魚賣給我們,假如你被逮到持有這種魚類,你可能要有坐牢的心理準備。」

[生物科技]水稻基因體序列解碼 未來糧食產量可望增加 --﹥

  日本,筑波市,2005-08-15 (ENS)- 參與研究國際水稻基因組定序計劃的科學家們,在近日發表了水稻的染色體圖譜,這也是人類首項完成基因解碼的作物。全球的科學家也將利用這項新的研究成果來提高水稻和其他禾本科作物的產量,如大麥、玉米、黑麥、甘蔗和小麥等。

[生活環境]反對移除山頂式採礦 美田納西州採礦道路遭抗議者封鎖 --﹥

  美國,田納西州,納克斯維爾,2005-08-15 (ENS)- 為了抗議原先在美國受到限制的山頂式採礦作業,在其第一次直接抗議活動中,共有九人遭到逮捕。在15日天尚未亮前,抗議人士就封鎖了田納西州坎貝爾郡境內通往美國國家露天礦場的道路,希望能中止採礦作業對瑞伯山脈造成的破壞行為。所謂的移除山頂式採礦法,是以移除山頂和山腰的方式來取得稀少的煤層,大量被挖除的廢土石則被傾倒在山下的河谷溪流中。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8-18 --﹥

  • [公害污染]中石化硫酸錏 廠區嚴重污染。高雄市硫酸錏廠因長期從事化學工業生產,嚴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質。受到環保署公告硫酸錏廠及中石化工廠都為污染廠區的影響,不少居住在工廠附近的住戶都感到不安,對於被視為高級住宅區段發生土壤污染的事件,難免憂心。 (高雄 中央日報)

  • [公害污染]臺灣三笠化工廠銘污染 超過標準值高達2百多倍。環保署檢測已於89年停工的臺灣三笠化工廠,已遭致癌物「銘」所污染,更超過標準值高達2百多倍,引起附近民眾恐慌。彰化縣環保局表示,將設置監測站持續監測水質,並要求廠方在2個月內提報污染改善書。 (彰化 中央日報)

  • [公害污染]環保署補助經費 清除二仁溪出海口污染土壤。南部地區1度流行類鼻疽疫情,有人質疑是二仁溪污染土壤作祟,行政院環保署長張國龍18日搭船勘查後同意補助台南市政府、高雄縣政府經費,清除二仁溪出海口的台南市灣裡及高雄縣茄萣鄉溪畔夾雜廢五金的污染土壤。 (高雄 中央社)

  • [公害污染]里嶺大橋下漂垃圾 恐汙染水源。里嶺大橋下最近被民眾發現被大水沖出的垃圾,擔心汙染高屏溪水源,里港鄉公所16日重申,里嶺大橋上下游是養殖魚塭區,不能任意傾倒垃圾,至於位於堤防內的舊有垃圾掩埋場,鄉公所已發包將挖出運到崁頂焚化爐處理。 (屏東 聯合報)

  • [土地水文]水利署澄清,石門水庫沒有潰壩危機。石門水庫可能潰壩引起外界疑慮,水利署澄清,壩體在設計上可承受300噸承載,而外界以為抽水機載重超過的10萬噸,也是誤傳,因此壩體結構不會有安全疑慮。 (中廣新聞網)

  • [土地水文]壯東大排 邊坡坍塌。壯圍農民林土盛:壯東大排永鎮段,2004年縣府水利課完成堤岸砌石後,西側堤後部分則採土堤施作,近來接連多次颱風,帶來大雨沖刷,造成土質鬆軟,邊坡坍塌,泥土掉進農田,影響耕作與農機進出,希望水利單位能夠想想辦法。 (宜蘭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地層滑動 尖石20餘住戶撤離。8月初馬莎颱風肆虐,新竹縣尖石鄉再度受到重創,儘管颱風已遠離,梅花與新光部落又出現地層滑動的災情,岌岌可危。鄉長雲天寶說,新光和梅花兩部落的地層滑動,危及20餘住戶,為了安全已暫時將災戶分別撤離安置在當地的活動中心。 (新竹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高屏溪人工濕地復育成功 鳥類昆蟲棲息。經過3年多的復育,高屏溪舊鐵橋底下的人工濕地終於復育成功,根據高雄市野鳥學會的觀察,現在已經有很多瀕臨絕種和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鳥類和特有種的蜥蝪以及蛙類在這裡棲身。 (高雄 中廣新聞網)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8-18   --﹥

  • [公害污染]一建物25人患癌症 樓頂手機基站疑是元凶。豐台區玉林西裡小區46號樓,是首都醫科大學的附屬建物。從1998年開始至今,該樓先後有20餘人被確診為癌症。近日,幾名住在該樓的首都醫科大學教師聯合調查後懷疑,架在樓頂的數個通訊發射裝置可能是致癌「元凶」。 (北京 人民網)

  • [全球變遷]我國春季沙塵暴變化有規律 存在較明顯周期。中國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大部分春季沙塵暴的變化較固定。蘭州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國內沙塵暴高發的北疆區、南疆區、河西區、柴達木區、河套區、東北區和青藏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上述7地區1960年到2000年的統計數據後得出上述結論。 (甘肅 人民網)

  • [公害污染]浙江中部「鉛毒」肆虐 地下箔坊是禍首。杭州市疾控中心有關人士表示,一項研究成果証實鉛中毒的後果不僅「猛於虎」而且的確可以遺傳。近年來,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治療了2,000多名多動症患者,血鉛檢查的結果,發現70%以上的孩子體內鉛含量明顯超標,屬於鉛中毒。 (浙江 人民網)

  • [公害污染]青海湟中:環保局長竟然引進污染項目。鉻鹽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化工原料,鉻鹽生產的經濟效益顯著,但是對環境污染嚴重。在青海省湟中縣,有一個存在了20年的鉻鹽廠,給當地河水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2004年5月,這家鉻鹽廠因擅自生產再次被責令停產,但時隔不久工廠仍繼續建設。而引進次項目的竟是本縣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局的局長。 (青海 人民網)

  • [環境政策]旅遊局與環保總局攜手加強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為加強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保護和改善旅遊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旅遊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近日,國家旅遊局和國家環保總局攜手,從可持續發展度、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執行面、法規面、宣導面等五個面向進一步加強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北京 人民網)

  • [公害污染]污水直排殃及池魚 廣州荔灣湖魚死水濁。15日大雨後,荔灣涌洩洪不暢而把污水直接排入湖內造成湖裏的魚大量死亡。荔灣湖是荔灣涌洩洪工程的一部分,每逢暴雨就會把荔灣涌裏排不及的洪水排入。由於荔灣涌裏流入的多是居民的生活污水,所以當還沒有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後就發生了此事件。 (廣東 中國網)

  • [生活環境]堅持環保優先 打造「綠色登峰」改善生態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作為國家衛生城市的河南省登峰市,近年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使全市經濟、社會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河南省 人民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8-15 --﹥

  • [環境政策]聯邦法院裁定 禁止開放加州海岸石油和天然氣租賃權

  • [全球變遷]破壞臭氧層化學物質遭不法業者販賣給非法甲基安非他命實驗室

  • [公害污染]紐澤西州屈服於排放有毒污水的化學工業

  • [環境政策]「美麗費城」計劃負責人以及市府官員遭控挪用公款

  • [環境政策]柴油引擎造成污染 洛杉磯港支付更換引擎費用

  • [生態保育]紐澤西州舊有觀光勝地將進行保育工作

  • [生態保育]禁止在封閉區域內獵殺稀有動物 印第安納州取締罐裝狩獵

[環境關懷事件]讓13億回歸環境正義 --﹥

發起者:綠色陣線協會、看守台灣協會、蠻野心足協會

  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於7月11日基於人道關懷的理由,迅速通過台南市政府所編列的13億預算,用於台鹼安順廠周遭水產禁養區之收購、受污染水產之補償、清除污染底泥等相關費用之支出、以及附近居民生活照顧費用、健康檢查費用、乃至營養午餐費之補助等等。這筆經費雖是政府基於國家保護人民之義務所應作的最起碼的善後措施,環保署亦於稍後表示這筆費用中的賠償與污染整治費用,只是政府先行代墊,將來將向污染行為人求償;然不論是污染行為人買單或全民買單,這13億的補助原則與發放均應公開透明,取得社會共識,以讓真正的受害者能受到照顧,而不應淪為其他有心人士的不當利得。

  環保團體指出,不管魚塭收購或健康照護應基於科學證據,比如水產物的收購應依水產物的實際數量以及市場價值來收購,而不是用每公頃這種齊頭式平等的方式來發放。

  中石化戴奧辛污染自救會籌備主任蔡登進表示,照顧污染受害致喪失工作能力者所編列的預算,其受補助資格在台南市政府社會局所擬的生活照顧實施計畫中只有很模糊的提到為「符合生活照顧資格條件,因污染受害致喪失工作能力者」,而後市府在獲得13億元補助後,方才又詳訂資格為「血脂戴奧辛32pg/g以上,及領有殘障手冊或重大疾病卡者。」然目前血脂戴奧辛全國最高者(308.5 pg/g)吳信,卻因沒有殘障手冊或重大疾病卡,而無法得到這些照顧,也無其他相當的補助可以來賠償其健康所受的損害。另外32pg/g的血脂戴奧辛與國人背景值相差不遠,實在過于寬鬆。因此台南市政府應該制訂更嚴謹的標準來判定真正的受害者,並按受害程度給予適當的補償,而不是齊頭式的補償。

  另外,在生活照顧實施計畫的照顧對象,是以民國94年6月30日以前設籍當地者,這也是不恰當的。至少應該是已設籍當地2-3年以上者,才有受害的可能。此外,在居民的健康照護計畫中,血液戴奧辛與汞等相關健康檢查的費用高達每人40000元,但據瞭解,這些健康檢查項目應只要每人2.5至3萬元即可,況且健康局所要檢查的人數有上千人,本就可以較低的價格向其所委託的「成大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來議價,而不是以最高的價格,復以指定委託執行對象的方式來編列,這實在有圖利之嫌。

  我們對13億的呼籲:

  1.建立戴奧辛健康風險評估、確實調查環境污染流佈,讓賠償的依據回歸科學證據和環境正義,減少政治考量。

  2.為了往後的求償,環保署應該從頭就做好訴訟的準備,讓每一事件和每一筆經費都經得起司法的檢驗。

  3.希望台鹼是一典範,而非錯誤的示範。

  4.從環境抗爭,到政治動員;政治性的補償應到此為止,往後該建立的是法律制度的建構和處理污染的科學技術提升。

  5.所有的經費開支,研究過程和成果,都應公開接受社會檢驗。

  6.台鹼安順廠員工應為戴奧辛高風險群,應為健康照護的對象,不要讓台鹼員工成為被遺忘的一群。

[生態工作假期]植入汗水的生態工作假期 --﹥

作者:張文樺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生態工作假期第二天,志工們在遊客團團圍繞下的二子坪池塘開始施作,於是,毫無預期地當起生態解說員,而他們才剛學會什麼是水生植物。

  當隊伍散開各自去執行自己任務時,落單的志工立刻變成遊客的焦點,穿著連身工作服下池,一旁就是「國家公園境內禁止任意挖取植物」的告示牌。遊客彷彿像發現新大陸般發出:「原來池子這麼淺喔!」、「哇~這邊在施工嗎?」但他們最想知道的是:志工們在作什麼?只要稍微接近池邊施作、特別是靠近遊客步道的志工,一整個早上都被問了不少問題,例如志工蘇文智就這樣成為二子坪濕地的植物解說員,他對不斷追問的遊客說:「這是台灣水龍阿!蠻好認的,你看……」當蘇文智穿上連身工作服戴上工作手套後,被賦予的任務是採集台灣水龍,這些蒐集而來的三十到五十株將移植到雍來廢礦場的生態池,蘇文智眼神專注的尋找台灣水龍,沒幾下就採到五株。

志工忙著清除李氏禾。李氏禾雖然是原生種,但生長力旺盛,若無人力介入,會威脅其他水生植物的生存空間。  擔任國中老師的鄭茹月,不自覺地為一對母子講解她負責移除的李氏禾,也解釋著李氏禾雖然是原生種植物,但由於過於強勢危及到其他弱勢的植物族群,必須要將過多的移除。

  他們都不是環境背景的工作者,更不是受過志工培訓的解說員,他們是參與陽明山植物種源保存計畫的勞動者,他們將自己這兩天零星學到的植物,及保育生物多樣性的觀念傳遞給前來詢問的遊客。

  營隊第一天,透過兩位資深老師解說,一群來自台灣各地以及國際二十幾位志工,從濕地的種類、功能,開始認識不同濕地環境的水生植物,一張張圖片從眼前閃過,連筆記都來不及抄,只好盡可能拼命強記。前往二子坪路上,老師導覽陽明山的生態與沿途的動植物,導覽老師陳超仁指出,這些知識需要累積,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教給志工,但是對於生態的關係、與自然相處的道理卻必須藉此傳達給參與者!

  那些來不及記憶的植物名稱,透過分工合作來進行,每位志工負責一到兩種植物,除了明白為什麼這些植物需要移植或移除,還要瞭解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才能在偌大濕地中找尋到它的蹤跡。瞭解植物特性後,才知道李氏禾必須「拔起來尾端帶有一節白色的莖」才算數。有些志工就近與其他志工聊天、或是提前完成自己的任務後去支援其他志工,互相解說自己負責的植物,於是,對於水生植物的知識就慢慢累積起來。

必須要用正確的姿勢不斷地練習,等到身體很自然地出手,才是真正學會。陳碧琳說:「我都是做中學!」  滿載著第二天學習收穫,第三天執行植種施作,大家來到雍來廢礦場,眼見生態池中遍佈著強勢的「李氏禾」,於是有十位志工投入李氏禾的移除,整個早上就在「彎腰、使勁、拔除」的身體動作中度過,工作看似單調卻是種植其他植物前最必要的工作之一。正在學習高爾夫球的陳碧琳認為,不正跟學習高爾夫球一樣嗎?必須要用正確的姿勢不斷地練習,等到身體很自然地揮出一杆,才是真正學會。陳碧琳說:「我都是做中學!」經過兩天施作,已抓到拔除李氏禾訣竅,不費力地順勢抽出根部,透過眾人努力,池裡終於有一番新氣象。

  其實學習與大自然相處並不難,那些從手中滑過的台灣水韭、異葉水蓑衣、莞草……等等,難唸的植物學名透過專注的眼神就會烙映在腦海不會忘記,曾擔任一年實習老師的林怡彣說:「這些知識透過親身參與就變成自己的知識了。」知識不再是停留在書本的文字與圖片,這群志工邁出自己的腳步來渡假,伸出雙手來參與勞動,當他們下次再度來到二子坪、大屯自然公園,甚至是其他濕地時,就會想起他們曾照顧的水生植物,以及用不同視角親身感受到的生命力!

[走山的人]走過六順山 連綿草原與座座假山頭 --﹥

作者:紫秋千
攝影:紫秋千

前言

六順山路線圖  傳統的六順山走法是從水里接西部的丹大林道,搭配七彩湖的路線順登。當年人們為了發展經濟架設東西向輸電線路,因而有了為施工而開闢的便道,再加上四輪驅動車來來往往,六順、七彩路線遂成為大眾化登山行程,不過,多年來卻也讓七彩湖遭受人為嚴重破壞。

  去年七二水災沖斷往登山口的孫海橋後,除非縱走南三段或荒廢已久具危險性的東部萬榮林道,如今欲攀登六順七彩已難上加難。對於人們的破壞,大自然也報以無情的反撲,讓高山生態得以喘息。

  本季的最後一篇,回頭再來寫六順山,透過這些壯麗的高山,更顯台灣自然生態的寶貴。

六六大順

  離開七彩湖後,我們往六順山而去,雖然踢了12k的林道,已略顯疲憊,但領隊說往返六順只要2至3小時,即然多檢一顆山頭,又何樂而不為,更何況還是百岳之一。

出發,往六順山而去 登山口處的輸電線路 途中的視野

  往六順的登山口在11k左右的叉路,前段平緩的矮箭竹林走來尚感輕鬆,而天氣的良好,前方中央山脈的南三段山頭一字排開,從關門北、關門山、大石公山到丹大山,連綿的草坡,清晰可見。

  山勢柔和是六順山的特點,一會兒草坡,一會走入箭竹迷宮,這趟路上上下下的,我們在松蘿間、在鐵杉間、在台灣馬醉木間,還有那比人還高的箭竹林裡穿梭,走累了便坐下等落後的隊友,草原裡的山風輕輕吹來,行走於稜線間輕鬆愉快。

  就在想著真的要走到第六個山頭才是六順嗎?確實如此,我們一直被一座座的假山頭給騙了,當好不容易走至山頭,卻發現一山又一山,山頂還在更後面的失落感;尤其是第三個山頭,落差最大,拉長了隊伍行進的距離,也間接消磨了攻頂的鬥志。

走在草原上 穿梭箭竹林 悠悠白木林

南北段分界點

  六順山,標高3106m,百岳排名第89,有著一顆森林三角點,是中央山脈從安東軍山以南到丹大山以北間的稜線,第一座超過3千公尺的山頭,遠望像似6個小山丘而得名,也有人說來回共需穿越6段箭竹林,所以叫六順。

  如果不計較踢12k七彩湖的疲累,在高山百岳的行程裡,難易度算是中等,早年中央山脈南北大縱走多於此會師,是北三段與南三段的分界點,也是台灣的中間心臟地帶。

  山頂處,視野展望極佳,東巒、東郡大山等這些陌生的山頭,在領隊的口中聽來,感覺很新鮮。這時,前輩山友說了一段自己走南三段在烏拉孟斷崖差點賠上性命的故事,講著瘦稜地形僅容一人通過,當時還遇上風雨濃霧如何令他永生難忘……當大夥在山頂上泡茶休息,望著往南三段縱走的叉路布條,遙想著這段回憶,歲月刻畫在風霜的臉龐上,讓再次登上六順山的前輩山友,感觸深刻。

  而現在丹大林道封了,要走六順山除了東段的萬榮林道外,就是這條縱走路線,而南三也是危險性高又多有刺植物的冷門路線,所以此行堅持到最後的攻頂,現在回想顯的彌足珍貴。

往六順的途中 走在草原中 出發,往下一季邁步前進

後記

  刊完這篇後,本季的專欄在六六大順的之中劃下句點,本季的後半段,我們嘗試加入了路線示意圖,並委請美編志工給予精采的電腦彩繪,讓專欄的內容更具特色。

  本季受限於颱風季節的潛在危險,大多是撰寫郊山與介紹輕鬆安全級路線,就連原預定今日發刊的南橫中之關古道,也因連續颱風攪局而順延至下季。

  夏天的腳步已接近尾聲,緊接著秋日即將要到來,天氣穩定,氣候涼爽正是走入高山好季節,第五季,我們延續這趟高山之旅,將讀者們的視野拉到台灣的好山好水之中。

[活動]2005臺北哇哇哇 拜訪蛙A厝  --﹥

  時 間:8月20日(六) 9:00-12:00 13:30-16:30(兩梯次)
  地 點:台北市立動物園
  主 辦:台北市立動物園
  報 名:傳真 02-22398329(報名前請先確認名額)
      Email: fund12@zoo.gov.tw
  聯 絡:02-22392587

  提供認識蛙類的課程,及大地遊戲、青蛙素燒彩繪、烤動物餅乾等動態活動,培養參加的大小朋友們對青蛙生態的認識及解說能力。一對親子600元,多加一人多300元。

[活動]「大家一起來作工!」  --﹥

  時 間:9/3(六) ~ 9/11(日),兩天為一梯次,共四個梯次
  地 點:彰化 成功營區
  主 辦:彰化縣政府
  承 辦:觀樹教育基金會
  報 名:8/22止
  費 用:每人每日酌收100元便當錢及分擔老師的茶水費。
  聯 絡:蕭小姐/王小姐04-22304611 傳真04-22304633

  「綠色環境學習營地」即將完成營舍修繕,就要開始試著運作囉!因此,我們想要利用營區的廢木料、學校廢棄的課桌椅、風災後修剪下來的枝幹,請幾位木工老師,指導我們製作一些簡易的路標、柵欄和椅子。另外,我們也想來玩彩繪,把還留在營區的施工圍籬,變妝得更有看頭!徵求10名對木工、塗鴉、DIY有興趣的伙伴,和我們一起來作工!(ps.不需具備任何基礎,只要抱持廣大興趣與熱忱,大家一起從頭學起。)

[講座]悠遊山林間─塔塔加景觀之旅  --﹥

  時 間:8月14、21、28日(日) 13:00-14:00
  地 點: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
      (南投縣信義鄉同富村太平路118號)
  主 講:楊國禎老師
  主 辦: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管理站
  報 名:請事先線上報名
  聯 絡:049-2702200

  想深入體驗塔塔加之美嗎?不想再走馬看花蜻蜓點水的旅遊方式了吧?趕快來參加「悠遊山林間─塔塔加景觀之旅」生態講座!相信聽完講座,再來一趟知性之旅,今年的暑假充實又富足喔!

[講座]向北歐學習:從生態工業園區的全球發展看台灣企業政府、與民間的危機與契機  --﹥

主 講 人:鍾國輝(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博士班、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顧問)
時  間:2005.08.19.(五) 早上10:00─12:00
地  點:台大校友會館三樓D室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對  象:工程顧問人員、建築景觀設計人員、政府相關單位人員、及對此議題有興趣之民眾
人  數:25─30人
收  費:800元,三人以上同行享九折優惠

[講座]閱讀森林系列講座-森秋詩篇─邂逅紅葉植物  --﹥

  時 間:8月21日(日)
  地 點:東勢林區管理處林業展示館
      (台中縣豐原市南陽路逸仙莊1號)
  主 題:森秋詩篇─邂逅紅葉植物
  主 講:楊秋霖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著有「台灣的國家森林遊樂區」)
  主 辦: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林業展示館
  報 名:活動日期兩週前
  聯 絡:04-25150855轉183

  活動前兩星期開放電話預約50個名額,現場開放10個名額,共60名,有興趣的民眾請於上班時間以電話向林業展示館服務台報名,每場講座並提供主講人簽名書2本,以摸彩方式贈送參與民眾,公務人員亦可獲得終身學習時數3小時認證,讓您休閒又可學習,真是一舉兩得!

[研討會]南島民族論壇─海洋文化的傳統與當代發展  --﹥

  時 間:8月19─25日
  地 點:台東縣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蘭嶼
  辦 理: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報 名:活動日期兩週前
  聯 絡: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傅君博士
      Email: chunfu@nmp.gov.tw

  舉辦本工作坊的目的,在於發揚南島語族的文化傳承,同時,針對南島語系族群在當代社會中的處境建立理解。工作坊由8月19日開始,至8月25日結束,正式會期共5天。

  在本工作坊中,除了邀請我國推動社區發展的原住民文化工作者、研究台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課題的研究者外,大會亦邀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原住民以及相關學者來共同參與。一方面,透過圓桌座談、部落參訪(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蘭嶼)等活動,一方面,大會也安排播放原住民民族誌電影,來提供與會者觀摩、討論的素材;藉由這個論述空間的構成,大會希望能提供我國與其他南島地區與會者對於大會主題的交換與分享的機會,也或許能提供一些材料,而能對於釐清南島語族社會與文化的相關議題有所幫助。

[營隊]守護樂生國際協力工作坊 第三波  --﹥

  時 間:8月19-20日(五、六)
  地 點:樂生療養院
      (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794號,距輔仁大學約一公里)
  主 辦: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
  聯 絡:賴澤君
      Email: r92544020@ntu.edu.tw

  樂生院內從6月底至今已經完舉辦了八個梯次,國際協力工作坊。下兩週第九、十兩各梯次,歡迎持續報名參加。目前除了幫阿公阿嬤粉刷院舍,整理環境獲得好評。未來兩梯次配合828【音樂.生命.大樹下】音樂行動,我們加開倆個班別,接下來的「國際協力工作坊」將增加搭建樂生「生命大樹劇場」舞台製作木工班,所以8月19,20日(二天一夜,提供住宿),開始DIY協力營造。這不只是28日演唱會的舞台,它將被留在這塊草地上,日後當政府的怪手要從擋土牆那方繼續前進目前的樂生院時,它將會是我們要保護的重要據點之一。

  由前幾天才抵達台北的遠藤弘貴建築師(日本野戰之月帳篷設計及舞台製作)帶領,透過協力營造,傳達國際協力守護樂生,強調保留樂生,讓抗癩歷史,人權正義,文化環境,紮根台灣。為世界共同文化歷史留根的全民主張。即刻報名,全民響應。亟需人力,歡迎即刻報名共同響應。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 急募質優的電腦來替換  --﹥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謹向各位讀者及關心環境的伙伴們致歉!

  此外,由於本會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至今仍多使用二手電腦,以致於在搶修過程中,遇到許多新零件與舊機型難以相容的狀況,增加搶修的難度。因此,希望能藉這個機會,跟各位關心環境的伙伴勸募購置新款伺服器的經費,預計將更換三部,外加週邊設備約需12萬元,如有P4等級約一年半內之二手電腦,亦歡迎捐贈。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