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廢清法、資源回收法兩法合一 公開徵集意見 --﹥ 本報訊 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合併工作開跑,由台灣法學會主辦巡迴座談會,自8月中旬起巡迴台中、台南、高雄、台北等地舉辦8場次。會中邀請民間組織、基層執行單位、製造業者及同業公會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兩法合一的草案檢討,藉此收集各界意見,減少專有名詞疑義、界定不明確等問題,使製造者、消費者及主管事業單位等都能遵循標準,提升回收效益,使法令更能夠符合實際需要。 現行採用的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對於所謂廢棄物質等名詞缺乏明確定義,因此在草案中除了占有者主觀認定的「事實上之棄置」、原使用目的喪失且有危害可能性由主管或司法機關依客觀判斷的「法定應棄置」,還有以一般交易習慣與技術水準推定的「擬制棄置」防止主觀認定的漏洞。 其中,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兩法規定不一致,例如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辦法第二條中:體積龐大之廢棄傢俱、修剪庭院之樹枝、廚餘等定義為一般廢棄物,但回收後是否存在資源或市場價值?此外,在合併二法後將「回收」、「再利用」、「再使用」、「最終處置」等行為概念上疑義作整合性的明確界定。 「源頭減廢」乃係我國廢棄物政策中所應實施的首要策略。因此,在草案中釐清廢棄物質相關的義務人與行為義務、產品製造者源頭減廢等涉及之責任範圍,要求生產者需要負起產品於消費後成為廢棄物質的處理責任,並要求生產者在其生產決策的過程需要將產品生命週期的環境衝擊納入考量。 至於草案中建立廢棄物質循環利用促進委員會,業者反應欲積極參與的意願。委員會的權責與組成,目前規劃由相關政府機關、學者專家、環境保護團體代表及相關業者代表組成,其中學者專家及環境保護團體代表不得少於委員會人數二分之一,但業者指出,希望此委員會可明定參與決策的空間比例,在付予業者應盡義務的同時,也應該顧及業者的權力與發言機會。
【相關討論】▲環保共識論壇 ◆[台灣新聞-永續發展]樂生保存運動再出發 擬募款赴聯合國人權小組請願 --﹥ 本報訊
在樂生療養院成為捷運路線新莊機廠規劃的預定地後所引發交通政策規劃下,在還未找出樂生院院民可行的原地續住方案之前,捷運工程已在院區大興土木。而先前興建「迴龍醫院」的方案被證實不妥當後,雖與捷運局協議不強制搬遷,但樂生院醫療設備不足、院區環境未改善、房舍未修繕、衛生署送禮給已搬遷的院民的差別待遇,以及在探訪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干擾院民搬遷,使院民的醫療及居住權受到威脅。 去年12月行政院曾以跨部會協調會委託專家會同北市捷運局、北縣文化局研擬出古蹟與捷運共構的替代方案送進行政院,設計是變更軌道曲率、並將汙水廠、變電所往捷運機場方向移動且地下化,另外增加一片約2.3公頃的綠地平台,加上原保留區3.6公頃,也為台北縣增加近6公頃的迴龍醫療森林文化園區。台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也分析此方案比原方案更合乎永續發展。 儘管樂生療養院為日本殖民時期集中管理醫療與隔離的三合院建築群落,也是台灣第一所公立痲瘋隔離醫院,謂為台灣公共衛生醫療歷史的見證,但本次公聽會中,台北縣文化局表示認同古蹟保存的價值但將以重大交通政策為主,捷運局代表也表示基於技術層面以及都市開發的壓力下,替代方案仍舊在協商,顯示在發展交通政策考量下,捷運是否如期完成才是政府所關心的議題,而在面臨技術開發的層面,人權保障、文化資產保存、綠色資產保護仍是先被犧牲。
下午近30位樂生院院民帶著聯合國最高人權委員會特別書記Paul Hunt於7月20日發出的聲明公報到行政院門口陳情,活動到最後未獲得行政院正面回應,樂生院民將聯合公報留在行政院,並誓師宣告成立「聯合國訪問團」以及展開赴聯合國人權小組的募款行動。
【相關新聞、短評】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反焚化全球行動日 環保團體要求停建竹南竹北焚化廠 --﹥ 本報訊 昨(7)日是反廢棄物與焚化的全球行動日,即日起全球各地將有超過200個公民團體與社區組織,一起站出來要求各國政府淘汰焚化爐,並尋求零廢棄的解決之道。台灣數個環保團體也共同發表聲明,要求停建竹南、竹北兩座焚化廠,並呼籲政府與民眾嚴肅面對廢棄物的問題,以源頭減量減毒、分類回收、再使用與再利用的方式,來達到零廢棄以及資源的永續循環,讓台灣狹小的土地免於廢棄物與毒物的沉重負擔。 發起本活動的環保團體包括:看守台灣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陣線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環保聯盟、台灣環保聯盟、以及台灣反焚化爐聯盟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環保團體、社區組織、與個人。 台灣環盟會長陳椒華指出,環保團體對於環保署執行廢棄物減量的成效雖不盡滿意,但垃圾量成長的確有趨緩,甚至逐年減少,這已造成許多縣市焚化爐面臨垃圾不夠燒的困境,未來將有更多事業廢棄物進入焚化爐內處理,令人感到憂心。她指出,有鑑於近年來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到處設置,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而焚化爐則產出更大的污染,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源頭減量、有效管理。 是反廢棄物與焚化的全球行動日是由「全球反焚化爐聯盟」(或稱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簡稱GAIA)所發起,今年已是第四年舉辦。GAIA是由來自全球77個國家的500個非營利組織與個人所組成。GAIA成員有鑒於污染與沒有效率的生產過程以及不當的廢棄物處置方式,對有限的地球資源、脆弱的生態系、以及人類與其他萬物健康的威脅,而於2000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組成這個國際聯盟,誓言推行零廢棄,淘汰焚化與掩埋的行為。 GAIA的共同召集人Manny Calonzo說:「如果我們要回復這個柔弱地球以及生於斯的所有人們的健康,減少廢棄物與毒物必須是在地與全球的首要任務。提倡零廢棄的永續方案,其好處很多,不僅可以保護母乳免受毒性物質的污染,亦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事實上,焚化爐是癌症的製造工廠,其排放了數百種的污染物,包括戴奧辛與重金屬,而導致癌症、生殖與發育異常、免疫系統異常等。在已生效的斯德哥爾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中,已確認焚化爐是戴奧辛的主要來源,並要求各國政府擬定對策,使戴奧辛與其他也是由焚化所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能夠持續減量以至於完全消除。」 由於焚化爐需要一定量以上的垃圾,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因此只要有焚化爐,便與廢棄物減量的既定政策相矛盾。看守台灣表示,我國目前既有焚化爐的處理容量已遠遠超過廢棄物清運量,卻還有竹南、竹北兩座焚化廠在繼續興建,且場址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均是十分寶貴。比如竹北廠附近有全國唯二的平地原生林,以及北台最大的烏魚養殖場;竹南廠位在河海交會的溼地上,並且是紫斑蝶最大的棲息地。 環保團體認為,造價動輒二、三十億的焚化爐,涉及龐大的工程利益,已成為罪惡的淵藪。目前已有林內廠與台東廠等以BOO模式推動、由達和子公司負責興建的焚化廠,因涉及賄賂貪污,而正由檢察官調查或起訴中,那麼,竹南與竹北廠會不會也有問題?他們發現,竹南廠的報價書中,廠商中鼎公司對於每公噸售電收入明顯低估,只有130元,而同樣由其興建營運的台中縣烏日廠,每公噸售電收入報價更只有100元,實際的營運資料卻顯示,烏日廠每公噸售電收入高達七百多元,「明顯報價不實」,這使得政府與納稅人每公噸垃圾必須多付出400元-600元以上。而同意這種價碼的縣政府不是有虧職守,就是故意圖利廠商。竹北廠也有類似的問題,每公噸售電收入僅報價250元,但是營運中的焚化廠的售電收入一般每公噸都有500元以上。檢調單位應該針對這兩廠深入追查是否有不法事實。 因此,環保團體呼籲,行政院與環保署,應該儘速宣布停止竹南與竹北廠的興建,避免未來必須為這種報價不實、環評草率的焚化廠,付出更大的代價。 環保團體指出,只要能掌握原則,零廢棄並不難。目前回收率超過5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更有接近90%者,已可稱為零廢棄社區,如開羅與紐西蘭的奧波提基區。這兩個不同文化、不同經濟發展水準的城市,各有不同的手段來達成零廢棄。而印度德里南部一個人口稠密的社區Sarita Vihar,在詳實的規劃後,只花半年就達成零廢棄的目標。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強勢外來種生物再添一筆:月亮水母 --﹥ 范世榮 編譯/蘇柏維 審校 波多馬克(Potomac)有外來的科學怪魚(Frankenfish),夏威夷有吵得令人抓狂的外來青蛙,而在北美的湖泊,一種有害的多刺水蚤正悄悄地入侵。現在,美國一長串外來種名錄上,又多了一種為害地球生態的生物──月亮水母。科學家宣佈發現了16種新的月亮水母,而且它們正在入侵全世界的海洋水域。 研究人員說:「是船隻帶來水母的」。水母常常和其他物種被帶到新的棲地,然後造成當地物種的死亡。科學家報告指出,在自然情況下,月亮水母不可能遷徙到這麼多的地方。在基於洋流與水母驚人的游泳能力,研究人員進行了一個長達7000年的移動電腦模擬分析。結合遺傳資料後,留下唯一符合邏輯的運送模式──船隻。為了船身穩定,船隻會吸入海水作壓艙水,部分海水會被排放到遙遠的港口。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領隊麥克道森﹝Mike Dawson﹞說,海洋生物常常經由壓艙水或是吸附在船殼或是因為外來魚種的貿易橫越地球。這很有可能會取代當地海洋物種,危害生態系統,導致花費數十億美金在災害與預防的控制上。 道森說其他的研究報告甚至提出在國際港口大約有1/4的海洋物種是外來種。水母已經入侵了日本、加州、西歐跟澳洲。事實上,月亮水母幾乎無所不在,在墨西哥、阿拉斯加與美國的大西洋沿岸都有。 研究發現在500年前,它們並沒有如此廣泛分布。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英格蘭說,直到現在,我們對於人類以及自然造成生物擴散的知識並不足夠,我們無法很有信心地追蹤和預測非本土海洋生物的散佈。現在我們有一個工具可以整合洋流、地理和生物特性的資料,讓我們可以區分自然和船隻造成的擴散。DNA的研究也顯示有比我們所知道更多種的月亮水母。道森說我們發現了16種月亮水母,這顯示海洋的生物多樣性遠比我們認為的豐富。
【參考資料】 ◆[國際新聞-全球變遷]歐盟與中國氣候政策同軌化 --﹥ 謝芳怡 編譯/蔡麗伶 審校 歐盟和中國大陸,兩個在全球政治舞臺上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共同簽署了一項全球暖化協定,確認了氣候變化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的重要性。 在北京召開的歐盟中國年度高峰會議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身任歐盟輪值主席的英國首相布萊爾、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共同通過了「中國-歐盟氣候變化暨能源供給保障合作夥伴關係」協議,未來雙方將在能源和氣候變遷議題上進行廣泛的合作。
【參考資料】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牧草可望成為未來乾淨能源的潛在來源 --﹥ 謝芳怡 編譯/蔡麗伶 審校 科學家在6日表示,在歐洲和美國皆可種植的高大、裝飾用綠色植物,也許可以提供相當可觀的能源,同時又不會導致全球暖化。科學家在美國伊利諾州針對芒草進行實地測試後,發現其相當具有潛力,可以發展為未來永續經濟和永續環境的能源作物。
【參考資料】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燃料不足 孟加拉引進週休二日制 --﹥ 謝芳怡 編譯/蔡麗伶 審校 為了節制消費、節約能源,未來孟加拉民眾的工作日,也將和其他多數國家,從7天減少成為5天。孟加拉的官員6日表示,從9月9日起,孟加拉的各級政府、半自治政府和自治機構將擁有週五、週六兩天的休假,這樣的制度可望將能有效降低以燃料做為動力的交通工具使用率。為了清潔這個赤貧國家中被污染的城市,該國政府已下令所有大眾運輸工具,特別是國內15萬輛的柴油引擎公車和貨車,必須改用壓縮天然氣燃料。
【參考資料】 ◆[國際新聞-環境政策]葡萄牙公佈對抗森林大火的6大方案 --﹥ 謝芳怡 編譯/蔡麗伶 審校 葡萄牙政府6日提出了6套應變措施,以用來對抗被該國內政部長稱為「永久危機」的森林火災。葡萄牙國內森林大火分佈的面積相當廣大,在面對不斷增大的輿論壓力下,該國政府表示,未來除了會成立一支專業消防隊、購買新型飛機之外,也會設立中央指揮部來處理和監控森林大火。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范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朱純嬌 摘錄 ▲[生物多樣性]與人和解、與自然共生──維持原住民棲地保育與生物多樣性 --﹥ 作者:張文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國家公園保護誰? 1998年民間保育團體發起搶救棲蘭山檜木森林運動,並呼籲籌設馬告國家公園。過程中引發了原住民棲地保育以及國家公園保育政策之間的爭議,原住民以山林守護神論述發出共管自治的呼聲。本文希望藉由討論國家公園背後保育價值觀的轉變,來說明原住民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緊密的關係。 要瞭解台灣國家公園的體系與價值觀前,必須先瞭解全球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美國黃石公園」說起,其精神在於「排除人類影響」,此主旨後來為台灣1972年公佈的國家公園法所接受。事實上,不同國家政策與立法的背後,存在著不同價值觀,有著每個國家歷經了長遠且複雜的歷史變化而發展出的社會脈絡。十九世紀末美國西部逐步開發與工業化,當時的社會知識精英呼籲社會正視「自然奇觀」被毫無節制地利用或甚至破壞的事實,展開一連串社會運動促成美國國家公園的發軔。當時,並沒有考慮到原住民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緊密的關係。 這導致美國國家公園喪失了透過原住民智慧瞭解生態的機會,以黃石公園來說,原住民的環境價值體系與早期生態保育的價值早是密不可分。1872年黃石公園成立之際,美國軍隊差不多已將國家公園境內的原住民滅族或遷走。然而,二十年前,黃石公園發生一場百年森林大火,這是自然演替中百年能量不斷累積的結果;原來世居此地的原住民族為順應環境發展,便會週期性地會點燃一次小火,清潔生態棲地,為他們狩獵地的野生動植物創造生機,但這些活動卻因國家公園成立而停止。 在台灣,國家公園原則上以土地分區管制方式來處理境內現有住民,並避免將現有集居劃入邊界內,但是分區的利用管制原則仍會影響住民(包括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國家公園禁止傳統性狩獵動物活動。然而,狩獵卻也是棲地循環嬗遞的一部份。 原住民與棲地多樣性 「玉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方案為我們提供了原住民與國家公園互利共生的可能性。藉重布農族對境內山區環境瞭解和體能專長,發現原住民對維護棲地多樣性的貢獻。管理處成立之後,即進用多名原住民作為巡山人員,維護登山安全和環境清潔環境。1990年起增加保育巡查員,目的在於協助各項資源巡查環境監測,以及協助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管理處於2000年訓練原住民生態嚮導,將來可擔任園區生態巡查志工工作。 在生物多樣性重要性不斷被討論的今天,我們也無法忽略生物多樣性所包含的文化多樣性保育層次,尤其是對原住民部落社會生活保育的部份,在過去也被忽略。事實上,原住民對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不只展現在自然保育,也在文化價值觀、審美觀、藝術的呈現上,提供我們多元視角。例如布農族長期健行於山林,在此生活方式下,布農族人的健康黝黑、男性渾圓的小腿肚以及女性善於家事的健壯身軀,是族群眼中力與美的結合,打破了目前認定高、瘦、白才是美;而原住民的編織藝術的成果也使台灣站上國際舞台。而近幾年來興起的生態旅遊、部落學校、部落遊學的風潮,更是繼單一的部落體驗觀光模式後,進一步向原住民學習環境倫理與山林相處之道。
瞭解原住民與自然環境長期相處所累積的山林知識,不但可發展為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策略。同時,尊重原住民對於土地與自然山林的詮釋,不但可令我們重新發現棲地的自然規律,更是不同族群間和解共生的開始。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時 間:9月11日(日)13:00~15:00 台灣的蝙蝠已經超過30種,是台灣陸域哺乳類中物種最多的一群動物,單位面積蝙蝠物數種更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本會特別邀請鄭錫奇博士來介紹台灣的蝙蝠及蝙蝠的多樣性,相信透過鄭博士的演講,可以更進一步的認識蝙蝠這種動物!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ats.org.tw/ ●[活動]523郊山系列活動:東滿健行 --﹥ 時 間:9月17日(六) 7:00 東眼山,由石門水庫的阿姆坪遠觀,酷似向東望之大眼睛而得名﹔滿月圓地處雪山山脈尾稜的滿月圓山區,因山岳渾形似滿月,因而得名。整趟行程,我們將帶您先拜訪東方的大眼睛~東眼山,接著走進處處生機的東滿森林,感受詩佛王維所說的「萬壑樹參天,千山響『騷蟬』」的意境,再來如果還有時間,我們也會帶您一親滿月圓瀑布的芳澤。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4/onemt/index_0509.htm ●[課程]2005三重社大秋季班課程 與自然有約 --﹥ 時 間:9月23日起,每週五晚間19:00~22:00(戶外課程週六或週日上午) 引導學員親近人文與自然,深入瞭解鄉土野趣,體驗自然之美,蟲魚鳥獸花草樹木都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活動]523主題之旅系列活動 山林音樂遊:山海之戀~桃源谷 --﹥ 時 間:9月25日(日) 7:00 喜歡音樂的朋友,除了在家聽CD,去國家音樂廳看表演,可曾想過在自然的懷抱裡聆聽動人的音樂篇章?「山林音樂遊」,將把動人的音符帶入自然,輕鬆爬段小山欣賞山林之美,在鳥語花香和藍天白雲的陪伴下,由專人帶領欣賞不同主題和音樂家的作品,你會發現另一種音樂的味道~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act/94/subject/index_0509.htm ●[活動]523主題之旅系列活動 歡樂家庭日:三貂嶺瀑布群 --﹥ 時 間:10月16日(日) 7:15 在大自然裡,總是讓人感覺輕鬆又自在,就如同回到可愛又溫暖的家。因此523希望邀請家庭一同走入山林的懷抱,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小朋友牽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讓自然滋潤我們的心,使彼此的心更靠近。(歡迎一般大眾同遊)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4/subject/index_0510.htm ●[活動]523主題之旅系列活動 秋詩篇篇:松蘿湖 --﹥ 時 間:10月8-9日(六-日) 6:00 在泰雅族的傳說中,松蘿湖就像十七歲的少女般嬌羞含蓄,所以松蘿湖又稱為「十七歲少女之湖」。紮營在松蘿湖畔,早上早一點起來,可以看到迎著晨光飄在湖面上的薄霧。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4/onemt/index_050813-14.htm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需求條件如下: 1.喜歡自然,關心環境、生態相關議題 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