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謝伯娟 蝸牛的頭部還有1個重要的構造,那便是「口腔囊」。俗語說「蝸以食為天」,吃對蝸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蝸牛用來吃飯的構造也是十分考究。口腔囊內的「齒舌」,便是蝸牛用來吃飯的傢伙。
※蝸牛家族小檔案: 大錐蝸牛Lamellaxis (Allopeas) gracile (Hutton, 1834) 大錐蝸牛屬於「錐蝸牛科」,是一群在人為環境下容易發現的蝸牛,尤其是在人為開墾的菜園、苗圃或花壇上,甚至買回家的盆栽或蔬菜裡也有牠們的蹤影。 由於常棲息在人工環境內,常會隨著人為的傳播,如苗木的運輸、植物與木材的貿易等等,擴散到全世界。所幸,這群蝸牛體型較小,所造成的農業危害也較少,但是如果數目大量發生,仍會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 除了人為環境外,大錐蝸牛還喜歡棲息在森林底層或草叢間。而長錐狀、半透明的外殼與淡黃色的軟體,是辨識牠們的重要特徵。
•殼的細部形態 殼形:細長紡錘形 ※本文節選自遠流出版之《蝸牛不思議》。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保蜜訪蝶 人人有責」 城市偵察員尋找野地的新感動 --﹥ 本報訊
位在彰化市的「綠色環境學習營地」,上個週末的「城市偵察員培訓課程」有三場活動,分別為「透視隱身術」、「城市星光影展-藍蝶飛舞」以及「交換自然筆記」。 與彰化縣政府合作辦理活度的觀樹教育基金會說,「透視隱身術」課程主要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學員們去發掘平常不會注意到的小生物。「你知道這條繩子所圈出來的範圍內,有多少生物嗎?」,總是可以輕易看到小鳥小蟲的營隊老師「妙妙」,帶著大家仔細的觀察與尋找營地內的小動物。才一下子,躲在草叢中,保護色十分良好的小螳螂及蚱蜢們,都被眼尖的「城市偵察員」們一一找出。再加上,最近剛好是營地內小螳螂孵化的時節,所以看似安靜沒什麼特別的草地裡,其實躲著好多好多的小生命,這也符合了規劃單位特別保留營地內的一塊雜草地,做為「昆蟲草場」的用意。在「綠色環境學習營地」裡,不僅僅有人活動的空間,還保留了一片昆蟲的棲地。 「找到藍蝶,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奇蹟」,在橘子色的月光下,一群人在草地上看著「藍蝶飛舞」這部片子。雖然電影的播放設備不及有立體音效的電影院,但是身邊此起彼落的蟲鳴聲,也讓人分不清,究竟是影片中熱帶雨林的蟲聲,還是營地內的蟲在叫。在林業試驗所所長金恆鑣的引導下,大家從「愛」與「生命」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子。隨著片中小男孩追逐藍蝶過程中的心境轉折,大夥也開始反思自己對生命的態度與期望,影片結束後,還展開了一場感性的心得分享,分享在這兩個小時中所獲得的感動。
彰化成功營區「綠色環境學習營地」,不僅是保留了城市中難得的綠地與生態棲地,更是在嘗試進行著有趣且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希望能拉近人與自然間的互動,成為一個進行環境教育的專業場域。城市偵察員培訓課程,將一直持續到12月18日,週一至週五的課程主要是提供給學校團體的戶外教學與教師進修活動,週末則是適合親子與一般社會大眾的休閒活動。歡迎喜歡創新教學方式、喜歡自然、喜歡探索、喜歡發現生命新感動的朋友一起加入,相關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可至「城市偵察網」查詢。 ◆[永續發展]歐洲易行週發起無車日活動 --﹥ 英國,倫敦,2005-09-15 (ENS)-16日正式開跑的歐洲易行週(European Mobility Week)活動,歐洲境內有超過930的城鎮及數百萬名居民,以及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們,共同響應這場在易行週中以「智慧通勤」(Clever Commuting)為主題的永續運輸倡議。在15日所舉行的會前會中,舉辦了有「城市交通與清淨空氣」、「步行、單車及電動公車」相關的展覽;以及專題討論會的活動。 今年是歐洲易行週舉辦的第五年,主要訴求是提倡向對環境友善的交通模式應用做永久轉變,以及鼓勵人們盡可能考慮私有車之外的其他替代代步方式。 活動前,先由歐盟輪值主席英國在倫敦市政廳舉辦一場高層會議,會議號召所有層級的政府代表分享他們對城市行動力和清淨空氣的遠景,隨後2005年歐洲易行週活動16日正式展開。 和往年一樣,今年眾多參與城鎮的易行週活動高潮將是無車日。 歐盟運輸事務委員巴羅特(Jacques Barrot)表示:「歐洲提倡對環境友善的私有車替代交通方案。以步行、腳踏車或大眾交通工具通勤或到城鎮附近辦事應該會更方便安全。歐洲易行週呼籲地方政府為這項目標制定合適條件和設施。」 在歐盟25個國家的多數市政當局、歐洲自由貿易協定(EFTA)、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以及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日本、台灣和委內瑞拉等都計畫舉行無車日,或者主動採取其他行動透過低污染或零污染的交通方式來提倡智慧通勤。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937個鄉鎮和城市響應這項活動,而且參與的城鎮數量仍持續增加。已經計畫好的地方活動包括介紹嶄新的或改良的大眾交通服務、市中心行人徒步區、腳踏車車道和租賃設備服務、限制時速30公里(20英哩)行車區、市中心和郊區新的停車和乘車服務,以及汽車共享(car sharing)資料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15-01.asp ◆[生態保育]IUCN將進行首次歐洲受威脅哺乳類動物評估 --﹥ 瑞士,格蘭,2005-09-08 (ENS)-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這個擁有世界最完整受威脅及瀕絕種動物資料庫的團體,將發起首次對歐洲哺乳類動物的評估。他們今天表示,專門研究歐洲哺乳動物的科學家們將進行歐陸保育狀態及對其中約281種哺乳動物的研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15-04.asp ◆[生活環境]美國總統、地方政府及市長承認風災救災行動缺失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巴頓魯治,2005-09-15 (ENS)-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布蘭科(Kathleen Blanco)昨天公開承認,他們在執行卡崔娜颶風救災的行動有缺失及延誤的情形,使得颶風侵襲紐奧良時造成的水患奪去了無數民眾的性命。到昨天為此,總計己有708位罹難者的屍體被尋獲,而路易斯安那州就佔了其中的474名。而州長亦誓言要重建紐奧良這個破碎的城市。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15-03.asp ◆[生活環境]聯合國高峰會表明支持千禧年目標 並同聲譴責恐怖份子行為 --﹥ 美國,紐約,2005-09-15 (ENS)-昨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元首齊聚一堂來慶祝聯合國總署及世界高峰會創立的六十週年紀念。而十五個安全理事國同聲表示他們將在他們的會議中將制訂兩條法規,以規範煽動恐怖行為的舉動;及制定安理會在預防衝突事件發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別是在非洲地區的衝突行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15-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吳懿婷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范景硯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15-09.asp 作者:陳淑娟 拋開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 生活在都市的我,每天騎著小噗噗迅速的往辦公室奔去,沿途的汽車搖起窗戶吹著冷氣一路開去,這種無意識的生活型態不經意的讓你我成為污染的共犯!一日驚醒--原來環保運動最大的挑戰是實踐!拋開這份習慣,放棄了小噗噗,搭乘公車上班的過程中調整心情迎接一天的來臨,心中的浮躁隨著沿途的風景而調和;下班時則踏著輕鬆的步伐走路回家。調慢生活步調讓我發現生活周遭的驚喜,福林橋邊的生態小花園、圍繞著水泥堤防內的站著一隻隻灰鷺、白鷺… 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排放的氫氣、氮氣、懸浮微粒子放射物、一氧化碳等皆是空氣污染的殺手,也危及人體的健康。台灣擁有汽機車的比例甚高,每天往返的車流正是一場割殺環境的儀式,我們不可只是停留在意識上的認同環保,更需要身體的實踐,在都市中放棄私人車輛,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吧! 不同型態的低污染公車
大眾運輸工具的改善以低污染公車為首,乃因為一種較為經濟、具成本效益、空間彈性以及對環境的友善;而軌道型大眾運輸(捷運、鐵路等)面臨價格昂貴、路權問題、設置時間長等,使低污染公車成為都市公共運輸系統的主角。或許對公車仍有大烏賊的印象,然而在各國政府經濟、技術與資源的投入,改善其污染、噪音、及道路的危險,提供服務、效率、便利、等候時間的降低等服務,使得民眾樂於將車輛留在家中,搭乘公車作為交通工具。 所謂的低污染公車,主要以低污染的燃料為主,有天然氣公車、醇類燃料公車、電動公車、燃料電池、生質柴油車、液化石油氣公車等不同的技術,有降低各種污染物的排放、低噪音等優點,而面臨的挑戰是成本高、技術上的改進、充電問題以及坡度的限制。因此CUTE等實驗計畫仍評估社會經濟、技術、減少污染的改變狀況,以便於五年後能夠大量的於全球推行,降低城市每日所造成的流動車輛的污染。目前方案很幸運受民眾接受度高、增加新的工作機會、污染及噪音減少,甚至有些地區廠商也投入支持這場變革。
低污染公車在台灣? 台灣曾在台北、台中及高雄等都市試行低污染公車實驗計畫,引進天然氣公車、電動公車等,試行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簡要整理如下:
構思對未來理想環境的藍圖,我們可以想像以低污染公車為主軸的大眾運輸將投入高額的經費,除卻有形的經費之外,若加上考量人體的健康的因素,減少因空氣污染而就醫治療的費用,以及對環境保護的認同,表達你我的參與意願可以催促政府與業者加快腳步。 台北地區的捷運網將逐年拓張,加上公車的接駁與連線、鐵路的通勤,交通運量非常的龐大,捷運的速度優於自駕車,有些具有公車專用道的公車速度亦是,塞擠道路的車潮不似十年前。台灣其它城市雖有以公車為主的大眾運輸,但線路普及化、等候時間、候車空間,使得民眾以汽機車為主。 倘若以一個維護環境的前提,在政府政策的推動、廠商的投入,以及你我改變生活狀況搭乘公車,我們即可以參與推動低污染的行列,即便現在的公車尚未變更為低污染燃料時,少一台車也少一份污染。 全民的運動—友善的低污染公車環境 一個改造生活狀況的環保運動「在城市裡,我不開車」,搭乘便捷、低污染的大眾運輸工具、走路或共乘,減少私人車輛的使用,有效的降低城市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使人民改變自我的生活習性而關心環境。這樣的環保運動是全民參與,降低污染的成果也直接回饋給人民。 9月22日是國際無車日,透過設計與規劃的各項活動,使民眾憶起騎自行車、搭乘公車捷運、走路等方式,活動的進行是透過你我對議題的認同,而當在無車日全民體驗與實踐後,希望能延續到生活習慣的改變,行動即是環保革命的重要因子。(2005-09-20)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運輸學會,推動臺北市低污染公車細部執行計畫 ●[課程]城市偵察員培訓課程(九月份) --﹥
時 間:9月24日-9日25日 城市偵察員培訓課程,本週活動為9/24(六)上午【森林進行曲】、下午【交換自然筆記-徐偉斌】;9/25(日)上午【交換自然筆記-何華仁】、下午【城市夢想講座:換個方向—從城市到溪底遙(馮小非)】。活動內容適合親子或是對自然體驗、生態藝術、有機農業等有興趣的朋友參與。活動採線上報名,詳細說明與注意事項,請至「城市偵察網」查詢,網址為http://www.kskk.org.tw。 ●[研討會]營造魅力都市的知識密碼研討會暨觀摩活動 --﹥
時 間:9月30日(五)、10月1日(六) 高雄愛河環境改造的經驗交流 詳情請見 http://www.tiup.org.tw/news/94064.htm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企劃需求條件如下: 1.喜歡自然,關心環境、生態相關議題 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