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境]颶風麗塔來勢洶洶 墨西哥灣沿岸第二度動員 --﹥ 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2005-09-20 (ENS)-自遭受颶風侵襲,淹水的紐奧良極力重建家園之際,另一颶風已在佛羅里達州及墨西哥灣沿岸的上空。第二號颶風麗塔正以時速50哩的速度通過基威斯特島的南方,並往墨西灣沿岸東南方前進。紐奧良居民於星期日及星期一可以重返家園,但是市長納金(Ray Nagin)卻暫時作出重返紐奧良的決定,而且若是颶風麗塔進入墨西哥灣沿岸,納金也反對下達徹離的指令。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0-04.asp ◆[生活環境]民調:為什麼贊成環保的選舉人卻在投票前怯步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9-20 (ENS)-最新的國家民調中顯示,每10 個美國人就有8個支持贊成環境政策,但是民眾的支持卻常在投票前怯步。這項調查發現於今日(20日)由普羅費塔(Tim Profeta)在美國眾議院的記者座談會公佈,普羅費塔是杜克大學環境政策解決尼古拉研究所所長,受託於輿論的研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0-03.asp ◆[生態保育]塞普勒斯試圖教育禁止非法獵殺鳴噙 --﹥ 塞普勒斯,尼古西亞,2005-09-20 (ENS)-塞普勒斯政府及塞普勒斯野鳥協會於19日發起一項反對捕鳥公開活動,試圖禁止非法捕捉並販售食用侯鳥鳴噙。為了徹底實踐,將會廣發由塞普勒斯野鳥協會、政府策略基金會及警察共同發行的傳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0-02.asp ◆[環境政策]南非壓碎數以千計的燈泡 --﹥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5-09-20 (ENS)-廣泛人知的黑暗城市亞歷山大鎮,上週在艾翠克運動中心展開南非首次大量壓碎數以千計的燈泡。約堡北部的亞歷山大鎮被選為燈泡壓碎之地,因為其為能源供給者艾斯康實驗計畫中心,為促進能源效率並縮減費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0-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吳斐竣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張文樺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0-09.asp#anchor1 ■[無車日]入城塞車費的全球創舉 --﹥
倫敦是個開發極早的城市,今日的倫敦已然是個世界級的經濟金融重鎮。早期的都市規劃顯然已經無法負荷今日蓬勃的交通運輸需要。狹窄的雙線道兩旁是古老的建築,沒有拓展道路的空間,因此長期以來,倫敦市中心的交通總是擁擠不堪、怨聲載道。嚴重的塞車問題不僅影響了倫敦的商業發展和生活環境,廣義的來說,影響層面甚至擴及全英國的經濟。據估計,在倫敦開車,約有一半的時間都浪費在塞車上,每週因塞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高達2~4百萬英鎊。 要從此橋過,留下買路錢 為解決倫敦人最關心的交通問題,倫敦市長Ken Livingstone於就任後花了20個月與各方學者、倫敦居民、商業人士會談,並於2001年7月提出了新的運輸策略—收取塞車費(Congestion Charge),以期提高商業效益、促進經濟繁榮、改善生活品質、促使大眾交通工具被更廣泛的利用。
為使此一新政策能順利且快速的施行,各種相關配套措施,包含各路口的監視器、相關的標示與標線、配對電腦系統,以及各種語言的廣泛宣導,也不一而足。為配合塞車費政策實施後湧現的人潮,倫敦的公車系統也增設新路線。各路口的監視器會將所有車輛資料自動傳入電腦配對系統,當晚未繳費的車主便會收到100英磅的罰單。 立竿見影,繼續有望 塞車費措施實施兩年以來,至少已經達成了三大目標: 1. 有效減少塞車問題、改善行車者的交通時間:塞車時間減少了30%,從平均每公里2.3分鐘加快至1.6分鐘。 2. 大幅提升公車服務:2004年約有9千萬英鎊的稅收被用於改善公車系統,不僅路線延伸了,也提供更頻繁、更穩定的服務,以搭載更多的使用者。此服務更擴及整個大倫敦區域。 3. 改變使用者習慣:開車的人變少了、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人變多了。尤其是公車的服務改善後,更多人選擇搭乘公車,搭乘地鐵的人反而減少(公車票也比較便宜)。 4. 改善貨物運送效率、促進經濟發展:以大環境來說,倫敦的經濟與商業活動,大多沒有因塞車費的實施而受到衝擊,相反的由於交通狀況的改善,商業活動已經恢復到90年代的熱絡景象,僅有小部份的零售商生意量減少。 這些成效幾乎是在實施的第一年即刻達成,此後便一直維持至今。
倫敦的塞車費措施是個長期計畫。且根據法規,未來的十年內,這筆稅收的每一分錢都必須花費在改善倫敦的交通設施與服務,不得挪作他用,使得所有人都能從此政策中獲益。 資料來源: ▲[生物多樣性]外來種就在我們身邊──外來種影響與環境教育 --﹥ 作者:蘇柏維、蔡依伶 和平共存 近十幾年來,過度專心於發展的台灣面臨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除了污染和資源不當使用,現在又多了新課題「外來種入侵』。這個名詞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已不新鮮,許多專家學者也時常提出警訊,或許有人會問:真有那麼嚴重嗎?其實,我們每餐所吃的蔬菜水果,在花圃中耀眼亮麗的植物,可能都是外來種。 簡單地說,外來種就是某種生物物種在某些原因之下遷移到牠的原來活動範圍以外的地方,並有機會就地定居。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外來種非常多,除了拿來食用的大蒜、芒果或是草莓,這些都不是台灣原有。一些拿來裝飾後院美麗的香草植物如薰衣草、香蜂草或檸檬香茅等都是「阿多仔』。 原本,這些遠來之客只要能與在地物種和平相處,本不造成問題,真正引爆危機的是這幾年一再提出的「外來入侵種」。外來入侵種除會遷移定居,還會為了族群生存而侵占其他生物的生存權,降低其棲地的生物多樣性。 超級殺手 環境史上有名例子是1859年少數兔子被放養在澳洲南部牧場,沒多久澳洲就被迫開始獵殺兔子以維持生態平衡,到了1866年,總計約有1萬4千隻兔子遭獵殺,其環境也因兔子的食性間接導致荒漠化問題。海蟾蜍是另一個讓澳洲人聞之色變的物種,原本是為了防制甘蔗害蟲而引進,其結果卻在其身體具有毒液以及無天敵的優勢下,以每年27公里速度擴張。目前除了直接撲殺,並無其好更好的對策。 在台灣也有同樣問題,福壽螺入侵且佈滿了台灣的水稻田。不甘損失的農民撒播藥劑驅除害蟲,但此種「通殺」的作法卻也同時扼殺了生機。迄今,用手摘取就成了最無害的作法,而福壽螺卻也造成了每年約1.3億的農產損失。 放生造禍 雖然只有少數外來種會成為對台灣環境造成危害的入侵種,但入侵種只要一有機會,隨即就可憑其優勢,開始大量繁衍,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因此,防治的重要性就遠大於事後的補救措施。從過去經驗得知,許多外來入侵種的問題,不少是起因於一般民眾的無「心」之過或放生,福壽螺原本引進作為食材,不被市場接受後,被隨意丟棄於稻田;水族箱裡的琵琶鼠魚,遭飼主棄養,美其名為「放生」,但目前卻佈滿了包括高屏溪、冬山河在內等台灣重要河川。為了防止更多外來物種繼續危害台灣本地的生態,將外來種議題帶進環境教育環節,就格外顯得迫切。 位於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今年五月起展出「失序的自然——外來種特展」,揭示「沒有一種生物天生就能為害,但任何一種生物都有可能轉成有害的生物」的活動主旨。館方指出,生物擴張是一種自然過程,只要有足夠的生活空間和食物來源,物種的擴張能力相當可觀。如今更隨著貿易、旅行等全球的交流活動,物種克服了地理隔離的屏障,從南往北、從東到西地快速流動者,侵佔原生物種的棲地,使其族群數量下降。然而,「是誰造成這種毫無區域物種特性的局面?」、「人類可以說自己是無辜的嗎?」、「還是我們索性把責任推給外來種算了!」等問題,便成為該特展嘗試與參觀民眾溝通的話題。去年底,台北市動物園也與林務局合作,在年度系列活動中設置「生態殺手區」,使親子一同了解外來種的問題。在官方補助的環境教育活動外,也有一些民間單位投入,例如位於宜蘭的私人生態教育農場就接收了曾在綠色博覽會展出的「生態殺手館」,將整館移至農場內繼續展出。 外星人來了? 除了實體活動,網路更是新興的環境教育媒介,拜搜尋網站崛起之賜,只要輸入「外來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資料。因此,各個外來入侵種的資訊網站,乃至於擴大為外來種資料庫的形式,也為台灣防治外來種的環境教育奠定基礎,例如「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登錄了目前全球最常見的外來入侵種,包括鯉魚、布袋蓮等令全世界頭疼的物種,資料庫提綱挈領地描述其物種特性、棲地環境,以及對全球環境的總體影響等。 人類對外來物種一直都存有恐懼,賣座的科幻電影《世界大戰》搬演外星物種威脅人類生存的情境,已是用來挑動人心、刺激票房的經典橋段。但生態環境中的「外星人」呢?它們是否也正整備勢力,準備一舉進攻?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作者:王茹涵(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多年前的福壽螺災害,近幾年松材線蟲為害台灣二葉松林,以及另人聞蟻色變的紅火蟻,皆帶給台灣農業及生態系極大的衝擊。因台灣屬於典型的島嶼生態系,外來種對台灣生物多樣性造成極大的衝擊,但是一般國人與政府機關對外來種防治的重視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本文將簡略介紹美國在外來種防治上的重視與措施,藉此比較兩國對待此議題不同的態度。 全面性戰爭 據估計,美國有5千多種植物和動物是從世界其他地方引入的,在夏威夷和佛羅里達,植物外來種的數量分別占45%和40%。專家估計入侵植物已經在美國1億多英畝土地上蔓延滋生,而且每年以8~20%的速度遞增。每年由於入侵植物損失的土地為300萬英畝。南美產的美洲巨水鼠被引進私人動物園後,逸出野外,現已對溼地生態系的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新引進的西尼羅病毒威脅到美東12州及華府特區的人畜。霍亂和會造成美國海岸有害藻華的微生物也隨著大型船舶壓艙水進入美國境內。來自南美的火蟻會螫傷(甚至螫死)美國南部的人畜和寵物。貽貝透過壓艙水進入五大湖,堵塞了工業用水的管路,並且透過航運四處蔓延。而外來種除了對生態造成傷害,也為美國帶來鉅額損失,七鰓鰻的入侵造成大湖地區漁業和鮭魚資源的崩潰,美國和加拿大每年用於控制七鰓鰻的費用達1300萬美元。列名在「美國聯邦瀕危物種法案(U.S Federal Endangered Species Act.)」的受威脅物種或瀕危物種中,有46%受到入侵種的影響。 全美入侵種管理計畫 幾十年來,美國有很多控制外來生物入侵的法案,如植物檢疫法、動物損害控制法、聯邦植物害蟲法、國家環境政策法、瀕危物種保護法和聯邦雜草防治法等等。但是近期以來,美國政府意識到,外來種的管理政策並不能僅依賴環保署或其他自然資源相關部會,這是一項全面性的戰爭,對無恐不入的外來種,必須統合各方面才能有效控管。為此,美國已將外來入侵種視為危害其國家安全的大事。因此,1999年美國柯林頓總統便簽署行政命令,成立「全國入侵種委員會」,包括農業部、商業部和內政部國務院、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防部、衛生及公眾服務部。該委員會於2001年發佈了全國入侵種管理計畫(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Management Plan),該計畫建議了九項重要的優先工作,以改善聯邦政府各部門對入侵種的協調、預防、防治和管理。這九項領域包括: 一、領導和協調(Leadership and coordination) 以行政命令指示由全國入侵種委員會指揮、監督全美各地的入侵種,委員會要負責確保聯邦各部門的防治管理作業彼此協調而有效率,聯邦與各州形成夥伴關係,並有公眾的參與。委員會必要時可以動用各相關政府機構組織,以利協調和指揮。這些政府機構包括州政府,各州入侵種委員會、水生騷擾物種工作小組(ANSTF)、全國科技委員會下的環境與自然資源委員會。 二、預防(prevention) 預防是防禦的第一線,最具成本效益。行政命令規定一定要針對入侵種立足、擴散和危害的程度進行風險分析。 三、早期發現及快速反應﹝Precaution﹞ 我們不可能預防所有的引進,但卻可以早期發現入侵種,加以撲滅或封鎖。這個做法的花費遠比日後長期防治便宜。早期發現需要結合研發、技術支援以及有效的作業行動。 四、防治與管理 防治和管理入侵種包括撲滅、壓制族群、限制擴散和減少影響。有害生物防治(含入侵種)中的綜合防治法﹝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一個彈性考量既有資訊、技術、方法和降低環境衝擊的做法。 五、復育 聯邦部門在有入侵種的生態系中要求要「為原生物種及其棲地條件進行復育。」 六、國際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預防入侵種有賴於他國能否有效管理入侵種及阻止其外流管道的能力。入侵種在一個國家立足,所有與該國貿易的國家都會受到牽連。入侵種不離開其原產國,就不會對美國造成威脅。另一方面,美國透過許多的開發援助方案、軍事演習、解決飢荒和國際金援,這些活動也有可能導致美國的物種進入他國成為入侵種。 七、研究 八、資訊管理 委員會負責建立協調的、最新的資訊分享系統。入侵種的資訊雖然很多,但是不相容的資料庫格式和其他因素都妨礙了資訊的分享。委員會乃以其網站(www.invasivespecies.gov)作為獲得相關資訊的門戶。長遠的目標是要提供易於取得、正確、有參考資料、新的、完整的、容易理解的入侵種資訊。 九、教育和大眾意識 入侵種的預防和防治需要修正個人的行為、價值和信仰,並改變處理入侵種行動的決策方式。需要各種教育方案、擴大服務方案和訓練方案,以達全民共同防治工作良效。 如今,提防外來種入侵的觀念已打入各個層面。舉例來說,美國運輸部深知,外來種常常是藉由發達便利的交通網路而分布各處,也因此該部門自認為在打擊外來種的工作上,他們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通過法令與指導原則,一直進行著各式各樣的管理方法,譬如,他們印行了一本冊子,裡面提供了各州運輸部門開路時,因地制宜於路邊栽種原生植物的實行方法。 當然,美國對於外來種防治的努力,絕不僅限於政府機關。一般的保育NGO﹝非政府組織 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現在多成立專門的外來種計畫,將其視為近年來須嚴肅重視的課題來處理。 相對於美國對外來種威脅的覺悟,並全面性的做好防備,台灣對外來種的防治工作,仍然停留在動植物檢疫、動物傳染病防疫、植物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等,一般政府單位或民眾,似乎不把此一威脅當一回事,覺得那只是特定保育人士的工作。美國對此議題的重視程度與深遠的視野,值得我們學習仿效。 ※本文出自農委會防檢局《外來種資料庫建置與維護專案》 ●[課程]「發現福爾摩沙-生物多樣性教學」教師研習營
時 間:第一梯次9月24日(六)~25日(日) 生物多樣性保育是21世紀重大的議題之一,也是地球永續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博物館擁有豐富的生態展示及教育資源,是推廣生物多樣性教育最佳場域。本研習營以博物館所研發之「生物多樣性教學模組」為主要課程內容,應用此教材進行概念宣導,培養生物多樣性國小種子教師,並鼓勵學校利用博物館教學資源,推廣生物多樣性教育。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tm.gov.tw/index.asp ●[活動]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自然人文體驗營 --﹥
時 間:9月24-25日、10月1-2日 秋遊塔塔加,希望參加生態旅遊的遊客們能在美好的旅遊經驗中,更從中獲得高山子民布農在玉山山林活動的生活智慧,從歌謠吟唱中,從祭祀狩獵中,在步道行走間,明瞭自然與人之間相處相容必須依循的生態智慧與道理!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snp.gov.tw/tc/news.asp?id=3588 ●[研討會]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研習會 --﹥
時 間:9月25日(日) 為讓更多人了解九九峰的特色,故舉辦兩梯次的研習,邀請專家學者,就九九峰的地質地貌、自然資源及保留區現況作深入探討。 詳情請參閱 http://myweb.hinet.net/home13/birdtw/1_activity/99Fon.doc ●[活動]探索台北植物園沼澤生態 --﹥
時 間:9月25日 早上9點至11點和下午2點至4點 介紹:1.生物的天堂-濕地。2.沼澤內的家族。3.各家族獨特生活方式。4.分享最喜歡的沼澤動、植物。5.與濕地家族對話活動。 詳情請參閱 http://bulletin.coa.gov.tw/show_act.php?cat=show_act&serial=9_diamond_20050824163019 ●[活動]523主題之旅系列活動 山林音樂遊:山海之戀~桃源谷 --﹥ 時 間:9月25日(日)、10月2日(日) 7:45 喜歡音樂的朋友,除了在家聽CD,去國家音樂廳看表演,可曾想過在自然的懷抱裡聆聽動人的音樂篇章?「山林音樂遊」,將把動人的音符帶入自然,輕鬆爬段小山欣賞山林之美,在鳥語花香和藍天白雲的陪伴下,由專人帶領欣賞不同主題和音樂家的作品,你會發現另一種音樂的味道~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act/94/subject/index_0509.htm ●[研討會]森林與溼地生態研討會 --﹥ 時 間:9月26日(一) ●[研討會]水田永續經營與公益環境功能研討會 --﹥
時 間:9月28日(三) 為了彰顯委辦計畫的執行內容及交流研究成果,依據九十三年度「推廣水田生態環境保護及地下水涵養補注」計畫,選取其中較具代表性及重要性之子計畫進行現場報告,並邀請各農田水利相關單位共同與會,由承辦單位進行成果報告。希冀能提昇農田水利相關產業之專業知識水平並服務社會各界及產官、學、研單位,以加速水田生態相關知識流通,強化整體計畫執行成效。 詳情請參閱 http://bulletin.coa.gov.tw/show_act.php?cat=show_act&serial=9_diamond_20050825112353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企劃需求條件如下: 1.喜歡自然,關心環境、生態相關議題 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