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彰工電廠需第二階段環評 反彰火聯盟首度出師告捷 --﹥ 報導:苦勞網 「我們相當有信心抵擋彰工火力電廠,這回許多新任環評委員跟署長都是很有環境理念的人」綠色主張工作室負責人粘錫麟說。22日下午五點半左右,粘與多位鹿港、線西地方代表已經離開環保署13樓會議室,準備開車回彰化。 兩個小時後,答案揭曉:環保署第134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決議,彰工火力電廠應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22日下午粘錫麟與多位戰友代表攜帶說帖,在環保署環評大會上,從能源政策、空氣污染、生態與文化保護以及民眾參與等個個層面質疑台電,代表反彰火聯盟要求環評委員退回彰工火力發電廠第一、二號機組的環境影響說明書。 台電運作手法粗劣 彰火環境影響說明書強行過關 京都議定書隨伺在旁,溫室氣體如何有效管制,對台灣環境與產業都是迫在眉睫的要緊事,台電卻在去年7月又端出新的火力發電廠開發案。據了解,早在去年10月專案審會議上,審查委員多認為中彰雲地區已經有多座火力電廠,空氣污染程度令人擔憂。更有委員直接提出,預計2011年運轉的彰工電廠只佔全國總能源3.9%,既然台電從現在到未來七年之間必須達到某一節能比例,甚至於超過3.9%,彰工火力發電廠幾乎沒有必要蓋。 反彰火聯盟指出,10月會議原本已經決議電廠計畫必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不料台電硬ㄠ,到了今年7月第4次審查會議,在勉強湊齊四位委員開會的狀況下,居然落得要求台電種樹90公頃好削減空氣污染,「有條件通過」該案環境影響說明書。 反彰火聯盟說,台電自始至終沒有依照審查決議與當地居民溝通,台電聲稱獲得鹿港地方政府和漁會代表支持,聯盟認為台電有偽造民意之嫌。 聯盟又抨擊,火力電廠嚴重危害鹿港古蹟建築與生態環境,台電卻幾乎視而不見。聯盟根據生態學者蔡嘉陽調查研究指出,電廠預定廠址鹿港崙尾區是全台灣最大最重要的水鳥繁殖地,而台電環境影響說明書裡隻字不提。 新科環評委員看彰工電廠 第六屆環評委員會有多位新任環評委員,包括蠻野心族生態協會文魯彬、台大教授徐光蓉以及高雄教師會生態中心李根政等,多是長期投入環境議題的環保專業人士。 彰工電廠爭議這一兩個月才浮出檯面,22日環評大會初上陣,李根政不諱言說,多位委員對彰工案並不太熟稔。然而李根政也說,只要瞭解之前幾次的審查紀錄,就發現不少蹊蹺,例如第四次審查結論相較之前幾次,明顯有不尋常的大轉彎。 李根政表示,火力電廠造成高污染,又違背節能與溫室氣體管制趨勢,22日審查會議上台電幾乎遭到委員一面倒的質疑。李根政透露,會議過程的確曾經討論否直接退回該案,但眾委員考量,若台電重新提案,案子還是繞回到少數人把持的專案審查會議。 委員會決議依照環評法第8條,要求台電展開第二階段環評。李根政認為,案子進入二階段環評,台電依法必須確實到地方舉辦公聽會,溝通民意,讓爭議的開發案增加更多社會討論空間。 彰工發電廠必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台電對外表示,相關作業大概得花上一年以上時間進行,「我們也擴大準備要做一年以上的長期抗戰」粘錫麟戰鬥意志高昂地表示。
【相關新聞文章】 ◆[公害污染]伊拉克家庭受污染影響甚劇 --﹥
尤瑟夫的案例是在摩蘇爾因水污染和無乾淨水來源而造成的眾多死亡案例之一,當地醫生和居民表示問題仍日益嚴重。44歲的家庭主婦亞敏(Ameen)說:「只有引起孩童和成人生病的發臭水漥。政府得找到解決水問題的方法。」 小兒科醫師穆罕默德(Mahdi Muhammed)表示他看診的多數病人都有和污染相關的呼吸、泌尿和消化問題。他說許多小孩因為撥弄垃圾堆而接觸到霍亂和傷寒病菌。他說,有些小孩則有呼吸問題,主要引起原因是發電機和在摩蘇爾街上流竄的數以千計的汽車所排放的廢氣。 穆罕默德表示,另一個有毒來源,是由反抗軍炸彈攻擊所產生的煙霧。一名名為法瑞德(Fareed)的婦女痛責汽車炸彈的餘波殺了她兩歲大的女兒。她的小女孩吸入爆炸產生的廢煙,引起氣喘,最後窒息而亡。 伊拉克衛生部預測每天大約有250到300公噸的垃圾被丟棄到全國各處的河流、運河裡。根據巴格達大學研究者進行的一份新報告,醫院正是最糟的違規者,許多醫院亂丟廢棄物到水道裡,而且往往包含醫療廢棄物。 地方居民穆斯塔法(Aneesa Mustafa)稱此為環境大災難,他說:「當摩蘇爾的街道和公共廣場淹沒在數噸的垃圾中,這是不能原諒的罪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1-02.asp ◆[生態保育]加國警示美國會 北極保護區鑽油違悖美加條約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1-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張育菁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張曉慈 摘錄 ■[環境關懷事件]一把利劍直穿幽情谷 籲施工單位立即停工 --﹥ 發起團體: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分會、雲林縣野鳥學會、雲林環保聯盟
幽情谷位在斗六市郊約6公里,其中包含鳥類81種,5種特有種鳥類,2種一級保育類鳥類─藍腹鷴與朱鸝,12種二級保育類等。目前不僅是全世界八色鳥已知密度最高的區域,更有22種兩棲類,318種維管束植物分佈,如此重要的棲息地,在2001年國際鳥盟將其劃設為重要野鳥棲息地 ,以保護重要的自然資產。
然而,24日,由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分會及雲林縣野鳥學會陪同日本野鳥學會常務理事玲木君子一行人,前往湖山水庫預定地了解八色鳥棲息地狀況,以便進行跨國合作,竟然在外國友人面前,目睹棲息地遭受破壞,現場一行人不僅目睹當地稀有物種台灣岩生秋海棠、圓葉布勒德藤以及滿溪谷的蛙類、魚蝦屍體橫亙溪谷,連藍腹鷴和食蛇龜常出沒的地點,亦不能倖免。我們不只痛心,更要為粗暴的施工行徑嚴詞譴責。 據施工單位陳述,他們是水庫集水區內配合水庫工程,由台電委託進行電塔施工,然而在湖山水庫差異分析尚未通過,保安林解編尚未公告,施工單位即進行工程施作,如此大膽行徑,我們提出以下呼籲及行動: 一、請林務局及環保署相關單位立即至現場勘查,並將違法施工的部份做出懲處。 二、請立即退回湖山水庫保育措施審查,或將其交由環評大會進行討論,因現場的保育工作不僅淪為一場兒戲,更直接證明施工單位毫無能力進行保育措施的執行工作。
四、請縣府及林務局相關單位定期巡視保安林地,從今年附近的野溪整治到獵捕風氣盛行,在在證明監管單位毫無能力護守山林。 五、保育團體蒐集到的資料,將彙整給檢辦單位,著手調查。 我們在此仍然呼籲林務局該有作為時請積極作為,同時呼籲環保署以及新任的審查委員,能夠屏除壓力,共同為環境把關。(2005-09-15)
作者:波特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還記得拿寶特瓶到便利商店換回收金的日子嗎?當年這項措施可說是台灣的資源回收工作的開端,也與今日民眾的資源回收知識與習慣養成,有很大的關係。 時至今日,主要的資源回收任務已由各地的清潔隊接手,然而,包括便利商店的販賣業者、零售商與通路商等,因屬製造者延伸責任系統中與民眾接觸的第一線介面,對於逆向(資源)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是台灣將製造者延伸責任的原意扭曲,連帶這第一線介面的功能也幾乎喪失。 資源回收任務 法令明文規定 根據廢棄物管理法第15條規定,物品或其包裝、容器經食用或使用後,產生的廢棄物若具有不易清除與處理、含長期不易腐化與有害物質之成分、具回收再利用之價值這些特性,「販賣業者」與物品或包裝、容器的製造、輸入業等皆有共同回收、清除與處理的責任。 至於應負擔回收責任的販賣業者,環保署於90年8月擴大公告範圍,並在91年10月起改列在《應設置資源回收設施之容器或乾電池販賣業者範圍、設施設置、規格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中,規定範圍為量販店業、超級市場業、連鎖便利商店業、連鎖清潔及化妝品零售業、交通場站便利商店業、汽機車加油站、汽機車加油站包裝飲料販賣業、無線通信器材零售業、攝影器材零售業等容器或乾電池之販賣業者。販賣業者的任務簡單來說,就是設置資源回收的空間與設施,提供消費者投置應回收的容器與乾電池。 回收效益 便不便利有差別 照理說法律這樣規定,販賣業者理當遵守才對。然而,實際執行上又有一些狀況發生。 由於全國都會區都已經進行強制全面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民眾只需把資源垃圾交給清潔隊員即可。同樣以都會區為密集分布區位的販賣業,其所開闢的資源回收窗口,自然成為民眾的次要選擇。而販賣業者也往往為了營業管理,將店內的資源回收設施設置在不顯眼的角落。這樣一來,不但使民眾利用率低,還可避免民眾趁隙將一般垃圾投入資源回收桶中,造成清理上問題。 環保署近年來的政策,譬如廢日光燈管與生鮮托盤的回收推廣,一開始都仍是以販賣點為主,然而實行效果也不彰。販賣業者若沒有在消費者將產品帶離商店時,告知他們樂意回收廢棄物品或包裝,一般消費者根本連是否可在販賣點回收都不知道或不關心,遑論將回收品從家中或辦公室帶回販賣處回收。 以回收廢乾電池而言,商店的櫃檯上可能擺滿商品預購名錄與促銷商品,乾電池回收桶卻往往硬被放至於櫃檯後方或地面上,致使消費者忽略,而無法有效利用此一回收管道。當先進國家的廢電池回收率超過50%時,台灣僅有17%,主因便是回收管道的不便利與不明確所致。 回收之外 還有更多環境責任 回收尚待努力,但販賣業者不單單只有這項環境責任。以商品生命週期的觀點來看,商品從原料、製造、消費至廢棄處理,販賣業者具有將商品從製造者帶給消費者的重要任務,這是一個關鍵角色。就是因為販賣者將商品交到消費者手中,這時若主動告知消費者回收責任,教育回收知識,回收率便會提高,環境污染就會減少,不僅不主動提供塑膠袋而已,還應推廣綠色消費行為。此外,未繳交資源回收費用的製造廠商的產品則不販賣,也是法律規定販賣業者的責任之一。 在台灣,綠色商品推廣不易且市場不通暢,販賣業者未具備環保觀念而與消費者交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若販賣業者重視環境責任,主動推廣環保綠色產品及其廢棄回收的管道,則可促進環保消費經濟及物質循環通路。 一方面要求販售點的回收任務,另方面則應要求製造者於源頭進行綠色設計及垃圾減量。今年(2005年)8月起,環保署試辦超市生鮮托盤與雞蛋盒裝改換成生物可分解材質的措施,這便是從製造端加強環境責任所進行的努力。 當製造商開始投入綠色設計與製程污染改善,並推出這些綠色設計產品於市面時,也需要販賣業者在行銷推廣上的支持與鼓勵,才能促使環境友善的消費型態成型。 畢竟販賣業者是以銷售商品為營利手段,而消費行為同樣是民眾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如何在消費及滿足所需時,又能傳遞正確的環境責任觀,需要業者與消費大眾的配合與互助,才可在現實生活中的發揮成效。 所以,下次去便利商店時,就要求店員把乾電池回收桶擺在醒目的位置上吧! ※進一步討論請到:環保共識論壇 作者:蔡依伶 自宜蘭蘇澳銜接蘇花公路,旅人踩足油門,一心往花蓮奔馳;自花蓮北上的砂石車,急急地與旅人在狹道上相逢。就在這裡,卻有個鮮少會讓人停下腳步的社區,依沿路商店的門牌標示,這裡是漢人認定的宜蘭縣南澳鄉,也是人類學者定義的「泰雅族人」所世居的部落之一。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董景生,以十分擔憂的語氣,透露出他對南澳部落發展的焦慮:「儘管街道美化,但停留的越久,部落就變的越陌生。」 南澳雖然就在東部重要旅遊線上,但自清領時期形式上將宜蘭納入清帝國版圖,日治殖民政府為取得山林資源而採取理番政策以來,不僅外人鮮少踏入南澳,部落本身內部發展也顯得非常遲緩。然而封閉的環境,並不因此而保留更多、更純粹的部落文化。部落青年憑著年輕本錢到蘇澳去當船員,不然就是搭上前往城市的車班,到台北去當板模工人,在外籍移住勞工入台以及大陸漁工上船之後,跟其他部落年輕人一樣,生計馬上面臨困難。其他還留在部落的,就只能默默地在河床上種植哈密瓜或是季節性的枇杷。 董景生說:「很少年輕人願意聽部落老人說話。」這是現存的事實、也是未來的危機。年輕人受主流社會價值的影響,對老人的智慧沒有信心,原本該是一代傳遞一代的部落文化,在此脫落、斷裂。於是,放任外來價值否定部落內部文化的結果,造成了部落的文化空窗。四年前,董景生一行因為部落民族植物調查計畫來到南澳,他們所親眼目睹的,比之前知道的,還要更令人震驚。 雖有心理準備,在主流文化殖民入侵下,部落已沒有所謂純粹的文化典型。但除了文化競爭下的演替問題,還有本著文化保存卻扼殺未來生機的隱憂。董景生發現,族人家中傳統文物都有一個無形的昂貴販售價格,這才知道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外來收藏家、古物商人進入部落,高價買走這些可體現無形文化的具體產物,部落連傳承的機會都來不及保有。 而生長在部落民族植物,相顯之下,竟帶有一絲倖存的意味。這些與族人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植物,大多並非是奇貨可居的稀有種,例如遍野可見的姑婆芋,在漢人眼中只不過是常見的郊區植物。但它們價值來自於使用它們的人,以及代代積累下來的使用慣習。對南澳泰雅族人來說,姑婆芋是婦女們的好幫手,將煮好的小米放在葉內包裹使之醱酵,培養釀製小米酒的酵母菌種;在沒有塑膠用品的時代,醃肉必需透氣,用姑婆芋葉蓋在陶甕上,再用麻布綁上;分割獵物時可包裹肉塊,或用來當盤子盛放食物;煮地瓜時當蓋子鋪在大鍋上。同時,姑婆芋也是獵人狩獵的參考指標:山豬喜歡吃地下莖及綠色未熟的果實,獵人可在附近設陷阱。紅色果實則是樹灌層下小鳥愛吃的,在附近可設抓鳥的陷阱。一旦缺乏糧食,取地下莖水煮後剝皮,如芋頭般食用。不過一定得用大量水煮熟,以去除毒性。 這些原本是部落老人口傳給年輕人的經驗,因而是幾近失傳的智慧,董景生期待透過書面紀錄而加以保存。對漢人來說,透過原住民對其民族植物的了解,可從中窺得我們可能忽略的植物知識;進一步來說,透過不同族群千錘百鍊的生活經驗而累積下來的植物歷史,更可因此保存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豐富。 起初進入部落是為了執行研究計畫,計畫的成果不至與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發生關係。計畫結束後,作者群們還是經常回到部落,董景生反省:「學術研究之後,我們能回饋部落什麼?」隨著年底《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的出版,是作者們帶著敬意的謙卑回禮,這不是南澳部落的第一本出版品,但有別於先前相關的學術書籍,這本書將對部落的點滴回憶化為親切、容易閱讀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 透過民族植物,我們期待讓原住民肯定自身文化的價值,也讓漢人反思自身文化與知識的不足。也就在這裡,我們看見台灣生態與文化所乍現的無限生機。
※資料來源:《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 對於大台北,甚至各都會區的上班族而言,最痛苦的莫過於上下班的交通問題,既花時間,又花金錢,尤其在油價節節高昇氛圍下。 五、六年級的台北人,應該都經歷過一個不是很好聽的時期──所謂的交通黑暗期,到哪裡都得塞個一兩小時以上的車,特別是對於往返台北縣市的人們。 以前台北的執政者,都告訴市民,待捷運建好後,一切都會改善;而捷運系統一條條的完工,系統週邊地區真的是有改善了,但對附近沒有捷運,或是尚在興建路線附近的居民而言,反而是雪上加霜,交通狀況更形混亂複雜。對他們而言,曙光仍未出現。 自從回到台北之後,原本抱著省能的心理,耐心地等著公車,配合捷運的轉乘。但是發現,以都市上班族的生活、交往,每天都得花上兩、三個小時在交通往返上,甚至更多,而交通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以我所居住的新莊而言,到台北市區內,至少得坐一次公車,加上一段捷運,我可以到台北各主要的都心;但來回一次,每天得花上70元以上的代價,和漫長的等車、乘車時間,更不用說如果地點是需要換車,或是有不同目的地的路程,所花的時間和金錢更是加倍,對一個工作時數長且收入不高的中產階級而言,實在不好受。 漸漸地,在我嘗試使用交通毒瘤──摩托車之後,雖然油費、維修費仍是一筆可觀的數目,但明顯地,交通時間減少了許多,而在當我學會利用環河道路網之後,交通時間更降到一半以上,雖然我得花費精神在騎車上,但我自由運用的時間明顯地變多了…… 我迷上了在台北騎摩托車。瀟灑、自由、隨心所欲,而且平均花費更少。漸漸,我發現有許多人是和我抱持一樣的心態。
突然,我找不到說服我繼續利用大眾捷運系統的理由,除非我要到很遠的地方,或騎車不方便的地方,有夠低的時間成本,我有足夠的休閒時間,我才會列入考慮,才會有足夠的誘因讓我放棄這個都會毒瘤。 最近高漲的油價,雖然讓很多人吃不消,但除非到了特別高的價格,足以和時間成本與轉乘成本抗衡,否則應該還是會有許多人選擇消耗日漸枯竭的石油,來換取時間和自由。 很多都市問題,都是建立在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上。 我們反對一條條的環河道路,但大眾運輸系統沒有足夠的誘因,所以私人汽機車還是一輛輛地出現,交通部門或許會解讀為市民需要更多的新路,因而助長對生態有絕對破壞性影響的道路興建計畫的推動,都會區的人們消耗更多能源,以滿足現代生活快速方便的需求,但也帶來生態環境品質破壞和交通黑暗期的惡性循環。 我們都知道,如果大家都使用大眾捷運系統,都市環境品質與交通狀況都可大幅改善,但這也是最困難的一點,那究竟我們小市民該如何呢? 我也不曉得。 我買不起汽車,租不起停車位,但我也不會長久地使用大眾運輸系統,儘管我了解它產生嚴重的空氣污染與惡性循環的交通問題,和影響深遠的生態效應與景觀問題,但以目前的生活型態下,摩托車仍會是我的第一選擇。 至於腳踏車呢?在台北市使用腳踏車,已經漸漸形成市民休閒的風氣,但以台北地區道路擁擠的程度,亦有腳踏車與行人爭道的問題。另外,儘管交通局曾開放腳踏車上捷運的政策,但配套措施仍付之闕如,加以台北地區捷運擁擠的程度,尖峰時段坐捷運已經不是件很舒服的事,更難想像腳踏車穿梭其中的可能性,時間久了,大家也漸漸遺忘了這件事,這似乎仍是個遙遠的夢想。連台北市都這樣了,其他城市怎麼辦呢? 台北在各方面都已經大幅超過了它的承載力,或許我是該被自淨掉的一群,但在被自淨之前,我可能仍會選擇消耗能源,來換取多一點的自由和時間吧。 這是我的矛盾,或許也是許多都會區機車族的矛盾。至於汽車族呢?他們恐怕會是更矛盾的一群…… 這或許也是我國都會區難以避免的特殊生活文化,要如何改變呢?……沉重…… ●[活動]玉山國家公園秋之蕨系列活動 --﹥
時 間:10月1日、10月9日、10月15-16日、10月22-23日 沿路動、植物及人文解說體驗。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snp.gov.tw/tc/index.asp
時 間:10月9、10日 雪見遊憩區有一知名北坑溪古道,古道原為泰雅族住民遊獵的山徑,日據時代為了有效控制管理泰雅族北勢群,而修築拓寬為山地警備道路,古道的歷史,見證了部落族群的變遷、融合,就像是一本褪色的古書,等待大家的閱讀及探訪。 詳情請參閱 http://welcome.to/glife ●[課程]墾丁國家公園天文研習 --﹥
時 間:10月8日(六) 9:30-20:30 藉由舉辦天文研習活動來落實天文科學教育、培育優秀的天文種子老師,以提升全民對天文的興趣與素養。本活動既可引導國人親近墾丁國家公園明淨的天空、認識滿天星斗,提供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夜空體驗機會,並促使民眾珍惜國家公園無光害與空氣污染的觀星環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tnp.gov.tw/news/index.asp?STYLE=TOPIC&PAGE=1#234 ●[講座]巴塞爾公約與廢棄物輸出入管制講習會 --﹥
時 間:9月29日(四) 13:00 巴塞爾公約已由原先有害事業廢棄物跨國越境轉移管制,至目前邀集廢棄物產生者,如與手機及電腦等各國領先企業組成夥伴關係計劃,以期由源頭產品綠色設計達到減廢之優先目的,因此對國內產業界影響已不再只是廢棄物越境轉移管制之環境問題,而是要求企業展現其對於全球環境與社會之永續發展責任。因此本課程將提供各參與人員有關公約發展現況、國內因應公約之廢棄物輸出入管制、公約對國內各利害相關者之衝擊影響及其因應之相關資訊。 詳情請參閱 http://www.tgpf.org.tw/news/n20050822.htm
時 間:9月30日(五)20:00-21:00 大多數的媽媽都會這麼想,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受最好的教育,有朝一日坐辦公室、吹冷氣、成為人上人。那麼—誰留在土地上流汗淋雨,為我們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呢?青年農民的投入,是使農業能夠延續的重要力量,也開展了有機農業的道路。 詳情請參閱 http://cmcu.tacocity.com.tw/d-activity/d-1-new%20activity/d-1-2.htm ●[講座]「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會員及志工專業成長課程 --﹥
時 間:10月起週六 10: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wan.org.tw/ ●[研討會]營造魅力都市的知識密碼研討會暨觀摩活動 --﹥
時 間:9月30日(五)、10月1日(六) 高雄愛河環境改造的經驗交流 詳情請見 http://www.tiup.org.tw/news/94064.htm ●[研討會]溫泉資源開發利用實務研討會 --﹥
時 間:10月6~7日(四、五) 全工研院能資所從事溫泉領域的研究人員,以實際案例配合,並為您說明溫泉法實施後應速辦理之事項,及溫泉資源開發利用實務,也讓您瞭解工研院能資所歷年在溫泉相關領域上所做的努力與成果,誠摯邀請您一同來參加。 詳情請參閱 http://seminar.itri.org.tw/post/sposts.aspx?smncd=23050091 ●[徵求]2005環保共識會議招募成員 --﹥
活動名稱:2005環保共識會議 ●[節目預告]2005年世界動物日—動物影展 --﹥
時 間:10月14日至10月21日 「動物影展」-希望透過觀影、座談與其他行動,帶動更多人反思人類與其他「非人類動物」種種互動的關係及影響,希望能促進更多人對動物世界的理解與尊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ast.org.tw/animal-movie/about-1.htm 9月26日因轉播美國職棒王建民球賽,「我們的島」週一晚間暫停一次。9月28日週三早上將重播流浪動物的十字路口及醫生農夫單元,特此更正。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