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董景生、王光玉
如果我們從來沒有進入南澳,沒有以南澳當作某座山的起點,沒有認識南澳的某些人事,沒有讀過南澳民族誌之類的歷史紀錄,沒有在不同的季節去南澳,沒有逗弄部落裡的犬隻,沒有在南澳陽光的洗禮下曬脫皮,如果我們不是突然的想為部落做些事,幫部落留下紀錄;對我們來說,不會在閱讀東部新聞時特別留意南澳的報導,綠色葛雷扇也不會在我們的心裏留下印記。 最開始的想法來自一段書中紀錄,我們想知道日據時代南澳泰雅族為何在刀耕火種之後,聰明的種下可以回復地力的台灣赤楊?隨時光流逝,儘管這個問題到現在仍未被解答,但經由長期參與,我們深刻感受到,部落是一個持續成長的生命,無人有權要求部落停格在茹毛飲血的蠻荒時期。度過受訪者凋零的苦痛期,儘管耆老們不斷老去,更多的新生命降臨,我們終能體會,文化永遠都是進行式,於是當下決定誠懇地書寫紀錄南澳的吉光片羽,南澳,對我們來說已不是逗號,而是驚嘆號。所有的一切只能感謝太平洋岸美麗的葛蕾扇,伴隨太平洋起伏的拍岸浪花,以及深山祖靈庇祐,讓我們能紀錄下泰雅朋友的生活智慧。 被遺忘的葛蕾扇
由於交通的偏遠以及地標不夠顯眼,對大部分的朋友來說,在蘭陽平原和立霧溪沖刷平原間,在蘇花公路的砂石車與隧道間,南澳就隱身於此並經常被過路的遊客所遺忘。 本區內山坡地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平面距離很短,因此植群部分涵蓋了不同海拔的多樣植物社會,而泰雅的原住民族生活的領域,主要在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坡地,盛行植群主要是山地櫟林的常綠闊葉樹,比如說錐果櫟、山黃麻、長尾柯等,因為迎風面的位置,植群的結構並不相同。 貼近海洋,使得南澳的光影經常是天空與海水的蔚藍,以及高山的蓊鬱。 原住民的生態智慧 千百年來,泰雅人與大自然和平共處,日常生活中巧妙地運用自然資源。隨著大自然歲時節奏,泰雅人熟知採實播種的季節,以及上山狩獵的合宜時期;採摘山胡椒的果實作為烹調的調味料、取水鴨腳的莖葉用來洗滌、將通脫木的髓心串成婦女的項鍊、剝黃藤的莖藤編織器具、以苧麻捻線紡織衣物、就地取材以九芎等木材做陷阱……等,都是泰雅族人生命智慧的累積。 關於台灣的泰雅族的民族植物利用,南澳提供了獨特的案例,日治時期,日本人曾經記載,南澳的原住民採取刀耕火種的方式與山爭地,然而在火燒獲取農地的同時,南澳的泰雅族發揮了他們的生態智慧,將台灣赤楊種植在新生耕地上,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台灣赤楊是一種富含根瘤菌,可以幫助固氮的速生樹種,種植赤楊可以增加耕地的氮含量,然而泰雅的先人們居然早就知道種植赤楊對改善地力的好處!讓我們不禁要佩服老祖先的智慧。 由於交通的不便,南澳地區與附近的城市隔離,反而讓部落與漢族文化的接觸較晚,間接的將傳統民族植物的使用技能保存下來,在南澳的幾個部落中,金洋村是由更深山的舊金洋遷村出來,保留了較多傳統部落的習俗,村中50歲以上的耆老,童年時期大多居住過舊金洋,熟知父母輩取材自森林野地的植物,並且依舊傳承了民族植物的使用方法。因此,儘管我們曾經做過南澳地區全面的民族植物田野訪查,在本專題中的資料,絕大多數仍取材自於金洋村與澳花村。 ※本文節錄自農委會林務局出版之《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一書。 ※相關活動網址:「民族植物的創意發展與契機」座談會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鳥網傷鳥 一日兩起! --﹥ 本報訊
10月12日的上午,關渡自然公園接到一隻被鳥網纏住的夜鷺,翅膀已經皮開肉綻,由於傷勢嚴重,已經送往獸醫院做妥善處理,傷勢有待觀察。當天下午,台北市政府建設局人員在鄰近尋獲一隻磯鷸,發現時18公分嬌小的身體已經被細密的網子纏住,從腹部到雙腿動彈不得,並且有輕微的擦傷,經過保育人員緊急卸除網子,並處理傷口之後,已經順利野放。
關渡自然公園的保育人員也指出,農地旁架設的鳥網經常捕捉到渡冬水鳥,而這些水鳥的食物來源並非來自農作本身,因此架設鳥網未必能達成減少農作損失的目的,並且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園方呼籲違法架設鳥網的民眾為這些自然資源留下生路,也希望若有民眾發現,逕向台北市建設局檢舉,電話02-27256586。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台灣生態學會將緊盯雲林重大開發案 --﹥ 本報訊 台灣生態學會15日舉行會員大會,會中指出因應湖山水庫、台塑大煉鋼廠、離島工業區等之重大開發工程,未來一年將以雲林縣為環境運動工作重點;另預計明年4月於台中舉辦全國環境NGO大會,以加強台灣各環境NGO之聯繫與合作。 台灣生態學會第1屆第3次會員大會10月15日於靜宜大學舉行,除報告年度工作成果、財務與會員概況外,並宣佈新年度主要工作計劃。會中指出因應湖山水庫、台塑大煉鋼廠、離島工業區等之重大開發工程,未來一年將以雲林縣為環境運動工作重點,並將於雲林縣成立學會的環境工作站,以監督開發過程不符法令與環境正義之處。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表示,近期國內經濟政策仍未跳脫工程開發之傳統思維,政府仍提供優惠配套政策以供高耗能、高汙染工業繼續擴張。除未來將超出我國溫室氣體、空污物排放總量額度,為提供雲林工業區工業用水使用而設建湖山水庫,更恐將導致八色鳥等珍稀物種絕跡與生態浩劫。 另台灣生態學會預計明年4月於台中舉辦全國環境NGO大會,以促進台灣各環境NGO之間的相互聯繫與合作。台灣生態學會已完成學會網站更新,提供各期會刊之電子檔開放點閱,未來並期待加強會員志工培訓與生態旅遊活動,盼能提升一般民眾對生態議題之重視。 ◆[生活環境]美市售嬰兒用品含危險化學物質 --﹥
MaryPIRG市民事務副主任柯林頓(Ben Clinton)指出:「小孩出生後的頭幾年對父母來說是非常緊張刺激的,特別是對期望小孩開啟健康快樂生命的父母來說更是如此。不幸的是,父母缺乏他們能適切保護孩子們遠離有毒化學物質所需要的資訊。政府應該提供父母相關資訊,並且最終應將有毒化學物質從孩童使用的產品中移除。」 由於這項報告的發現,MaryPIRG呼籲美國政府將對孩童最危險的化學物質逐步淘汰。在美國環保署(EPA)有所行動之前,MaryPIRG請求各州政府填補法規上的漏洞,並且支持相關政策以逐步淘汰有潛在危險性的化學物。 該團體極力主張改革美國現行的化學品政策,以保證製造商和業者提供大眾足夠的產品資訊。 在政府沒有提供資訊和保護的情形下,MaryPIRG建議家長,避免讓小孩將聚氯乙烯製的塑膠玩具放入口中,盡量改用玻璃容器保存食物和飲料。在清洗塑膠製品時,也建議家長避免使用強力洗碗精或熱水,以免加速釋放化學物質。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3-04.asp ◆[土地水文]伐林造成洪患? 聯合國報告:無直接證據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3-03.asp ◆[能源議題]省油汽車排名 油電混合動力車掛帥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3-01.asp ◆[生態保育]美國Pine Barrens溼地退耕復育 恢復自然地貌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3-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吳懿婷、顏瓊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劉小書、顏瓊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3-09.asp ●[活動]沈美華油畫展「創世紀-生命的探索」系列 --﹥
時 間: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 畫展展出的全是各式各樣的動物:包括飛羚、斑馬、猴、象、鹿等。沈美華希望透過畫中動物的形體,表達對生命的禮讚。此次近20幅油畫展出,以「動物畫」生態保育的原始概念,做為本次展覽的創作主體。除透過作品傳達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觀念外,另喚起人類文明對自然環境衝擊的省思,從中體認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 詳情請參閱 http://www.zoo.gov.tw/web1_content.asp?xid=631 ●[活動]「一人一筷、健康愉快」 --﹥
時 間:10月1日~2006年4月30日 只要您自備筷子,到以下餐廳用餐,就可以得到折扣或加菜的優惠喔!老闆可能很忙,結帳時,請微笑提醒老闆您有自備筷子用餐 也請各位朋友口頭表達感謝老闆支持這個活動。同時歡迎鼓勵您認識的店家加入此活動。 隨時有新增店家,請上網查詢:http://www.vegeworld.com.tw/Love_theEarth/ ●[講座]生態影片的製作經驗分享-以「森林歌者-台屋的畫眉科鳥類」及「陸蟹傳奇」兩影片為例 --﹥
時 間:10月19日(三) 19:00~21:00 許老師畢業於台藝大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目前是傳播公司的負責人,他的著作包括螃蟹、鳥類、昆蟲等多樣生態議題,也曾多次獲得金鐘獎提名, 88年度更榮獲金鐘獎最佳攝影獎,可說是國內生態攝影界的佼佼者,聽他的經驗分享,絕對會讓人驚歎不已! 詳情請見 http://myweb.hinet.net/home13/birdtw/ ●[研討會]2005國際海洋文化研討會 --﹥
時 間:10月27、28日(四、五) 詳情請見 http://www.nkmu.edu.tw/campus/gec/ ●[節目預告]2005年世界動物日—動物影展 --﹥
時 間:10月14日至10月21日 「動物影展」-希望透過觀影、座談與其他行動,帶動更多人反思人類與其他「非人類動物」種種互動的關係及影響,希望能促進更多人對動物世界的理解與尊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ast.org.tw/animal-movie/about-1.htm ●[徵人]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徵求國內事務部活動企畫 --﹥
時 間:即日起 本會會齡雖年輕,但是目前在國內與國際和平運動上已經發揮高度的活動能力,新世紀的和平運動,需要全新的創意與活力,歡迎對和平工作充滿理想與抱負的朋友加入!有意應徵者請備妥履歷表、自傳、相關經歷的證明、心得或作品、畢業論文與近期相關評論文章,先以電子郵件或傳真將應徵資料擲交本會,本會將另行安排面試時間並通知!謝謝!
詳情請參閱
http://www.peace.org.tw/home 由謝伯娟女士撰寫的「蝸牛簡介」,連載一季後要暫時和讀者話別了,待下一季再出場與讀者「蝸蝸樂」。新出場的專題,我們將場景拉到台灣東岸的南澳鄉,由董景生、王光玉等人合力為您介紹泰雅民族植物,共為期9週。敬邀您一同來認識一些平常所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植物,在泰雅傳統生活當中的妙用。 本刊10月13日台灣新聞《推廣環境資訊─從世界保育聯盟的經驗談起》,內容第二段「IUCN斯里蘭卡已建立(IUCNSL)『知識網絡』(Knowledge Network),即透過資料庫與網絡結合與利用資訊所使用的技術與工具,目前可從IUCNSL網站整合線上的圖書館(Web enabled library)…」,原文有誤,正確應為「IUCNSL透過資料庫與網絡結合與利用資訊所使用的技術與工具,例如IUCNSL網站、線上的圖書館(Web enabled library)、行政用途的網路系統、圖片資料庫、蒐集個別計劃的資料庫、區域網絡等。而IUCN總部則以全球網站(IUCN Global site)整合各區域與國家的網站連結,更建立「知識網絡」(Knowledge Network)整合重要的計畫報告,以及IUCN科學家的專長資訊。」。特此更正。 感謝志工王茹涵指正。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101302.htm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楊小姐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