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01.11
本日焦點:

底特律國hot際汽車展揭幕 環保車表現亮眼

通用動力車Volt (圖片來源: GM) 摘譯自ENS2007年1月8日美國,底特律報導;林盈秀、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7年北美國際汽車展,通用汽車總裁瓦格納(Rick Wagoner)展出雪佛蘭Volt概念車,並宣佈汽車製造工業進入全新的電動車時代,對於住家鄰近工作地點的美國民眾來說,未來將不需再到加油站加油了。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阿里山BOT風雲

阿里山曾是生物的重要棲地,以及居民的世代家園

文字:郭志榮(公共電視記者);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當阿里山BOT案浮現,大規模的國土出租與開發,究竟會為這個台灣地標,帶來何種改變?當觀光浪潮主導一切,誰還記得這個山頭,曾是生物的重要棲地,以及居民的世代家園!

專欄

農地非農化 三生何以有幸?(下)

稻田(攝影:李疾)

作者:閒人(台灣鐵牛隊)

祖父還在的時候,儘管叔叔的年紀已過60,幾十年來還是不敢退休,不讓祖父生前看到田地荒蕪,是叔叔對祖父盡的孝道。祖父過世後,各房分得遺產就休耕了。這片已經耕了200年的地,何時才能再見金黃色的稻海…

編輯報報:

持續監督BOT

作者:編輯室

新的一年不平靜,惡質生意人掏空力霸集團遠走他方,債留台灣。在這財團頻出狀況的時代,財團的可信度還經得起檢驗嗎?還是解救官署效能的萬靈丹嗎?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編輯報報

熱門內容
聖嬰現象發威 2007年溫高將刷新紀錄
停止天母水管路廁所新建工程
熱門關鍵字
能源 溼地
推薦評論
建議本站新聞中之國外資訊能加上原文出處 (1)
~ 世界無肉日 ~ (3)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底特律國際汽車展揭幕 環保車表現亮眼 --﹥

摘譯自ENS2007年1月8日美國,底特律報導;林盈秀、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通用動力車Volt (圖片來源: GM)

7日在2007年北美國際汽車展會場上,通用汽車總裁瓦格納(Rick Wagoner)展出雪佛蘭Volt概念車,並宣佈汽車製造工業進入全新的電動車時代,對於住家鄰近工作地點的美國民眾來說,未來將不需再到加油站加油了。

Volt在通用稱為E-flex電力系統的平台上建造,是以電池產生動力的電力車,以家用插電座充電6小時後,行駛可達40英哩。通用表示,這對美國每天通勤單程距離20英哩或更近的人來說,是個可行且不需購買汽油的辦法。根據通用生產部門副董事長魯茲(Bob Lutz)所言,這個族群佔了全美工作人口的78%。

這種車同時也有汽油動力引擎,最多可行駛640英哩。然而這汽油引擎並非供應汽車行駛所需,而是供應電力系統發電產生動力。

用氫做為汽車燃料是許多環境問題的解答,因為氫使用後沒有有害物質釋放、沒有能源損秏問題、對大氣層沒有污染,還可以從多種再生資源中製成。

豐田汽車即將推出一款FT-HS混合動力運動型概念車,將在車展中展出。FT-HS是Calty、豐田汽車位於加州新港灘的研究設計中心和豐田加州先進產品及策略集團的聯合計劃。此設計團隊被交付的的任務是創造一款中價位並且融合生態與情感概念的跑車,來回答「什麼是最符合21世紀的舒適跑車?」這個問題。

來自交通部、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環保署的官員與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和豐田等製造商在展場上會面。今年參加的還有航空局、華盛頓國外媒體、國務院公共事務局,及密西根州的再生燃料委員會。

密西根州在11月成立了再生燃料委員會,是一個協助發展該州替代能源工業的公私營合作團隊。密西根州長葛蘭荷姆(Granholm)說:「再生燃料委員會是我們重要努力成果,讓密西根成為全國發展和製造替代能源的領導者。當有越來越多E-85和電力車製造出來,我們必須讓生質柴油和乙醇的產品更加普及且鼓勵民眾使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08-01.asp

台灣新聞  --﹥

龍山寺地下街 郝龍斌:朝觀光發展才有生機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台北龍山寺地下街前年9月熱鬧開幕,但營運不佳。台北市長郝龍斌10日視察後認為,周遭環境須先整頓,市府會邀社會局與警察局合作解決遊民問題,朝觀光及飲食特色發展,吸引人潮,地下街才有生機。
 

集水區申請挖藍寶石 村民阻路抗議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央社台東報導
格昂貴的藍寶石,一直是挖寶行家的最愛,最近有業者再度申請開挖台東都蘭山藍寶石礦區,由於位在鸞山部落的集水區,村民10日封鎖進入礦區的產業道路,阻止經濟部和台東縣政府官員進入山區勘查。
 

高市府落實無紙化市政會議

摘錄自2007年1月9日中央社高雄報導
高雄市長陳菊接掌高雄市政府之後,隨即要求市府團隊要提升工作效率並與國際接軌,「無紙化」會議是市府的首要目標。過去的市政會議都是一大本書面資料,首長報告及市長裁示都有專人記錄追蹤考核,但是9日的市政會議就落實這項目標,陳菊及所有首長都攜帶筆記型電腦參加市政會議,所有會議提案、說明及市長裁示都立即鍵入電腦,讓秘書處文書人員可以節省資料整理的時間,有助於簡化作業流程,以求效率提升。

陳菊表示,提升工作效率與國際接軌是她對市政的目標,盼從市政會議做起,帶領市府團隊邁向更節能、有效率的新局面。

 

下水道阻塞比例高 高市成立即時通小組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廣新聞高雄報導
根據統計,高雄市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已達45.7%,共計有17萬戶可以享受污水下水道建設所帶來的效益。但污水管線阻塞的情形也層出不窮,去年一年清疏案件就達1,562處。因此為延長管線壽命,高雄市府水工處不但成立污水管線即時通服務專線,也考慮祭出罰則。

水工處長彭振聲表示,濫倒廢棄物,最高可罰1~3萬元。高雄市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估計在今年底可以過半。而憂心阻塞情形也會隨民眾的輕忽大為提高,高雄市府成立污水管線即時通小組,由值班人員和支援廠商進駐,不論夜間或假日,24小時接受申訴,也隨時動員清疏。

 

南縣新營掩埋場悶燒 濃煙影響空氣品質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央社台南報導
台南縣新營市公所衛生掩埋場10日上午傳出火警,指稱新營市公所衛生掩埋場發生火警,散發陣陣濃煙嚴重影響空氣品質,隨即調派10輛消防車及數十名人員前往灌救,但由於悶燒範圍較廣不易控制,火勢到中午過後仍未撲滅。由於火勢控制不易,台南縣環保局決定先出動重機具,以覆土方式滅火,再詳細追查起火原因,並決定對相關單位的處罰方式。

台南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課長余振芳表示,起火點位於掩埋場第5期,約2、3個月前的掩埋處,目前懷疑是沼氣管沒有接好導致悶燒,不過也不排除有人為縱火的可能。

 

南投農特產廣受中國消費者喜愛 杭州再邀出席新春大聯展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東森新聞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9日說,繼去年參加「2006浙江杭州農業博覽會」展覽之後,南投縣農特產品廣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因此杭州市又一次邀請南投縣參與該市所舉辦的新春大聯展。

9日,縣府與縣農會,在該會食品廠舉辦集貨儀式,由副縣長陳志清主持。陳志清說,去年11月,南投縣約132項農特產品,參與浙江杭州農業博覽會展覽活動,展售成績卓越,其中甜柿價格甚至高達一顆90元人民幣,由於反應熱烈,杭州市今年初再次邀請參加「2007年杭州市優質農特產品迎新春大聯展南投縣農特產品展售活動」。

據了解,南投縣政府未來,除將積極推動海外農產展售會活動,以促銷南投縣優質農特產品外,也將研擬輔導縣農會等各級農民團體,在海外建立電子商店據點作為展售平台等相關議題,並與中國方面建立互信關係,以落實展後推廣工作,打造南投農特產品優秀品牌。

 

中市推社福公車 司機要會CPR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廣新聞台中報導
為了照顧身障民眾和老人就醫看診需求,台中市政府首開先例,提撥公益彩券盈餘基金,推出社福公車,初步規劃3條路線,包括台中車站─愛心家園─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南京新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總,還有莒光二村─大鵬新城─台中榮總,搭配看診時間需求,預計每天往返20班次。

為了落實照顧弱勢,交通局要求得標的客運公司,必須在車上安裝公車動態資訊系統,防範脫班誤點更改動線,司機必須會CPR,一旦發生意外可以救命。局長說,社福公車和社會局合作,提撥公益彩券盈餘650萬,全省首創。交通局表示,社福公車是服務性質,採取保障票收制度,每班次至少補貼14人票價,業者參與意願相當高,預計最近上網招標,最快3月上路。

 

環保模範社區誕生了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環保署電子報
全國環保模範社區遴選,是通過層層審核才能獲選。首先必須具有優良環保事蹟,並通過地方環保局初選、環保署複選、專家學者的挑選,再加上實地訪查,才能從全國55個社區中脫穎而出,足以堪稱楷模。今年獲得特優獎為彰化縣鹿港鎮南勢社區與臺北縣貢寮鄉卯澳社區。

這次特優獎之一的彰化縣鹿港鎮南勢社區,位於鹿港市區北邊之邊陲農村地,是一個典型的聚落型農村社區。在社區的經營採取由下而上的作法、結合當地企業創造地方發展的契機,並根據社區農地重劃區、河川地、聯外道路、聚落閒置點、住戶宅院,設定保護項目(如老樹、鳥棲地、三合院),打造符合原鄉原貌的社區;另有系統對髒亂點以分區分月逐一進行改善,也對環溪及環社區道路植樹、植草、鋪水泥試體(約500公尺)、街角巷弄綠美化約有30多處,此外大型髒亂點改善則有5處,總綠化面積達1甲多地,營造為純樸優雅的生活環境。

 

金門地區自來水中消毒副產物總三鹵甲烷測值偏高 環保署補助改善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環保署電子報
行政院環保署95年抽驗全國25個直轄市、縣市轄區飲用水水質,抽驗結果顯示,自來水供水系統及簡易自來水供水系統中會影響人體健康之重金屬、農藥、揮發性有機物及消毒副產物總三鹵甲烷等33項目,其中除雲林麥寮淨水場測點95年6月砷測值超過飲用水水質標準外,其餘測點均合乎飲用水水質標準。

另離島金門地區自來水中總三鹵甲烷測值偏高,測值介於0.0605~0.0727 mg/L (管制標準為0.08 mg/L ),較全國其他地區偏高,環保單位將持續追蹤檢測要求改善。

水質抽驗合格率,以縣市而言,除雲林縣麥寮鄉麥寮淨水場測點之水質合格率為97.0%外,其餘各檢測點之水質合格率皆為100%;而就抽驗點而言,除砷之檢測點合格率為99.1%外,其餘各分析項目之檢測點合格率皆為100%,顯示公共供水品質已具安全性與穩定性,惟針對部分項目測值較高之地區,環保單位將持續進行飲用水水質的監測,並要求自來水事業強化淨水場水質處理流程、操作方式及加強水質的監控,督促自來水事業單位提升淨水。

 

廢棄物資源回收計畫 經建會通過

摘錄自2007年1月9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經建會8日通過環保署提出的「廢棄物資源循環推動計畫」,總經費161億元,時間為2007年至2012年、共計6年;預估可回收290萬噸之資源物,而節省垃圾處理費用與再利用之收益,每年實質效益可達70億元。

本計畫主要將推動7大工作內容,分別為:垃圾強制分類、廚餘多元再利用、巨大廢棄物多元再利用、裝潢修繕廢棄物再利用、垃圾零廢棄、設置水肥處理相關設施與汰換老舊垃圾清運機具等。經建會指出,上述7項工作,將有助於達成「垃圾零廢棄」之管理目標,並推動建立我國成為「零廢棄社會」。

 
國際新聞  --﹥

美國未來將成為全球核燃料供應商

摘譯自ENS2007年1月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能源部在沙瓦納河的分站(圖片來源: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美國布希政府將在國內全力推行用過核燃料的回收,並提供核燃料給不想興建鈾濃縮廠或利用舊有設備自行製造核燃料的國家。
 
 

民主黨主導美國國會控制權 打造新能源政策

摘譯自ENS2007年1月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阿拉斯加鑽油井(圖片來源:ANWR)永久禁止北極野生動物保育區的鑽油行為,是美國民主黨在取得眾議院多數後所推動的第一項政策,而參議院所推動的法案則將重點放在全球暖化和燃料效能方面。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7-01-08

摘譯自ENS2007年1月8日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 參議員要求制定飲用水中的高氯鹽酸含量標準
  • 環保署擬開放木材防腐劑中可含致癌鉻物質
  • 阿拉巴馬州原油外漏情況已獲控制
  • 華盛頓石油外溢 皮瓦拉普河生態受影響
  • 科學團隊研發出新型抗癌藥物
  • 生長迅速的植物可快速適應氣候變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08-09.asp 

 

日本開發「碘轉氙」技術 可望有效處理核子廢料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雷射技術綜合研究所」和「兵庫縣立大學」10日宣佈,他們已經開發出一項用「伽瑪射線」照射碘,並且把它轉化成化學元素「氙」的方法。

據主任研究員表示,他們希望這種方法,可以去除核電廠產生的「放射性碘」這種廢棄物的放射性。報導說,這項研究成果,將在日本宮崎市所舉辦的「雷射光學會」上發表。

 

專家警告:生質能源 恐引發糧食短缺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美聯社愛荷華州德蒙報導
專家4日指出,玉米需求量遠超乎美國政府預估,玉米短缺將導致家禽飼料不足,刺激食物漲價,全球糧食市場陷入混亂。專家還警告,屆時美國可能減少出口榖類給許多中低收入的糧食進口國,以致這些國家缺少糧食而暴動,政治陷於亂局。

美國華府環保問題智庫「地球政策研究所」創辦人布朗警告說,明年度乙醇製造業所需的玉米預計將達1.26億公噸,超出政府預估收成量一倍多,可能間接刺激包括牛奶、蛋、肉以及乳酪等食物漲價。布朗說,一旦消費者意識到食物漲價的禍首是乙醇,可能會導致這種好不容易推廣開來的環保燃料受挫。據地球政策研究所估計,美國現有116座乙醇提煉廠,建造中的有79座,擴建中的有11座,還有200座在計畫建造之列,這些乙醇廠預估2008年9月玉米收成時都可以投入生產。

華府「可再生燃料協會」會長狄寧指出,該所忘了把400萬公頃明年可用來種植玉米的農地產量列入計算,「市場不可能放任糧食價格漲到無法生產乙醇」。狄寧還說,除了玉米,業者也正設法從玉米莖、風傾草(switchgrass)、木屑等煉製乙醇,或可紓解玉米不足的難題。

 

全球十大被忽略新聞 肺結核致死人數居首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法新社紐約報導
無疆界醫師組織統計,2006年美國三大電視網最忽略報導的10項消息,包括全球每天肺結核死亡人數,中非、斯里蘭卡等地區戰爭衝突。2006年美國三大電視網晚間新聞總共報導14512分鐘,十大被忽略新聞僅佔了7.2分鐘。

十項最被忽略的世界新聞排行榜是:肺結核、營養不良致死人數,以及中非共和國、斯里蘭卡、剛果、海地、索馬利亞、哥倫比亞、車臣以及印度部分地區等戰爭衝突消息。無疆界醫師組織執行長陶倫德表示,全世界很多衝突戰爭影響了數百萬人命運,但它們完全隱形了,沒有被看見,甚至有5個國家完全未被報導過。

 

全美12月異常偏暖 2006年均溫創下美國氣象紀錄新高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路透社鹽湖城報導
美國政府氣象專家9日稱,2006年是美國周邊自112年前開始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主要原因是12月的異常偏暖。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曾在12月中旬發布初步預報,稱2006年的平均溫度是紀錄上第三高溫。

但NOAA的書面聲明稱,上個月沒有任何一州的氣溫低於歷史平均值,而明尼蘇達州、紐約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爾州五個州甚至出現最溫暖的12月。美國在2006年12月的平均氣溫為華氏55度,比1901年至2000年的平均記錄高出華氏2.2度(攝氏1.2度)。NOAA稱,聖嬰現象導致全美冬初溫暖氣候的部分原因,另外一個因素是長期的全球暖化趨勢。

 

寒流來襲 印度首都小學停課一星期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廣新聞網新德里報導
由於強烈寒流來襲,印度首都公立小學停課一星期。 印度的公立小學才剛放完寒假要開學,現在因為寒流,學校再放假一星期。這一波寒流籠罩印度北部,首都新德里8日出現入冬以來最低溫,只有攝氏2.6度。緊鄰印度西北部的巴基斯坦也被寒流籠罩,7日巴基斯坦東北部大城「拉合爾」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刷新自1935年以來的最低溫紀錄。

印度北部「旁遮普省」的氣溫也降到攝氏零下一度,當地官員擔心,天冷降霜可能威脅到新播種的農作物。北部地區一些河流湖泊都結冰,嚴重影響民眾的飲水。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未能就原油供給達成協議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路透社莫斯科報導
俄羅斯經濟部長格列夫(German Gref)在記者會上表示,俄羅斯和白俄羅斯9日未能就俄羅斯向白俄羅斯供應原油,以及向歐洲其他國家輸送原油一事達成妥協。他說:「對於我們之間問題的解決,我沒有特別的消息(發布)。」

俄羅斯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Viktor Khristenko)9日則稱,圍繞俄羅斯向白俄羅斯石油出口的爭端屬於不可抗力因素。這場爭端使得俄羅斯關閉了向歐洲輸送石油的主要管線。「這絕對是不可抗力因素,」赫里斯堅科在記者會上說。俄羅斯總統普京9日早些時候曾要求政府與白俄羅斯繼續談判。普京還表示,如果沒能達成妥協,他的內閣應與降低產量的石油公司舉行磋商 。

 
中國新聞  --﹥

中國首次發掘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新華社報導,陝西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員張在明表示,考古學家於2006年首次對秦直道遺址進行調查、測繪,並對部分路面進行了考古鑽探和發掘,取得了秦直道的第一手資料。
 

山西下發緊急通知加強大霧氣候條件下環境監管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新網山西報導
山西省環保局下發緊急通知,加強大霧氣候條件下環境監管,要求各市環保部門採取有效措施,杜絕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山西大部分地區連續多日出現靜風、大霧天氣,氣候條件十分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本月1~3日,全省11個市空氣質量僅長治市有1天二級天,忻州市已經連續3天呈五級天氣,其餘城市大多爲三、四級,存在引發大面積污染事故的隱患。山西環保部門明確要求,對檢查發現污染防治設施擅自停運、偷排、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要依法嚴肅處理,對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依法追究當事人的責任。環保部門明確要求,暢通投訴渠道,積極鼓勵群衆舉報違法排汙企業,環保部門查處環境違法行爲應做到快速、機動、靈活,對重點及環境敏感企業應實施全天候監控。

 

福建最大廢水處理系統 不讓一滴廢水入海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人民網福建報導
福建華電可門電廠廢水綜合處理系統已正常運行5個月了。可門電廠地處連江海邊,裝機容量達1,040萬千瓦,是目前亞洲在建的規劃裝機容量最大的火電廠。爲了不將一滴廢水排入大海,該廠投資1億多元,建成福建省最大的廢水綜合處理系統,日處理廢水4,900噸,並將處理後的水進行再迴圈利用。
 

吉林霧凇天下奇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人民日報吉林報導
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並稱爲中國的「四大自然奇觀」。霧凇,又稱樹凇、樹挂、水汽花、冰花、雪柳,是空氣中的水汽在樹枝上凝華的産物。吉林霧凇之所以出現機率較大(每年冬季平均有50多天),是由吉林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水氣條件決定的。

吉林市四面環山,松花江豐滿水庫水電站的暖水流貫全市,江水蒸發,不斷向空中輸入水氣,而空中的濕冷空氣遇到岸邊的冷樹枝,在適宜的溫度、風的條件作用下,水氣就會在樹上凝華成冰晶,並逐步加厚,從而形成霧凇。

霧凇還有一「奇」,即可以預測天氣。中國北方地區曾流行著這樣的天氣諺語:「一日有挂三日晴。」以吉林市爲例,若非晴好的天氣,江面上蒸發的水氣就不可能集多,便難以形成霧凇奇景。

 

長江水文局:長江流域2006年水量嚴重偏少 與三峽工程無關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新華社武漢報導
長江水文局最新發佈的水雨情分析指出,2006年長江流域出現了來水量嚴重偏少的情況,不過這主要是天氣因素所致,與三峽工程蓄水無直接關係。

長江水文局8日發佈2007年度第一期長江水雨情分析指出,2006年長江流域水情總體偏枯,幹支流來水量均較常年明顯偏少,年水量突破或接近歷史最小值。其中4至10月,上游各支流來水量較常年偏少3至6成。長江水文局分析認爲,2006年長江流域來水嚴重偏枯,主要是天氣系統變化引起降雨偏少,即使三峽工程不蓄水,宜昌站全年來水量仍居歷史倒數第1位,長江中下游漢口、大通站全年來水量均爲歷史倒數第3位。

 

山東投資近8千萬 建14保護區呵護「地球之腎」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人民網山東報導
山東省林業局最新公佈的資訊顯示,爲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山東已累計投資近8千萬元,建立了各類濕地保護區14個。全省濕地面積約178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1.4% 。爲保護濕地內珍稀瀕危鳥類,山東省還將50種水禽列爲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除在保護區內就地保護外,還進行了人工繁育工作。

由於濕地生態系統逐步恢復,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鳥類目前已達283種,成爲國際上具有重要保護意義的濕地。山東省林業局表示,這些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典型濕地生態系統、大河源頭、主要河流入海口、候鳥繁殖和越冬棲息地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濕地具有調蓄洪水、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多種生態功能,與森林、海洋並稱爲世界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爲「地球之腎」。

 

遼寧推進自動監控 運用高科技監控污染大戶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人民網遼寧報導
遼寧省環保局將全省10幾家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列爲重點,把在線自動監控作爲當前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啓動省控電廠在線自動監控設備安裝工作。遼寧省環保局成立了由省局相關處室和省環境監察局、設備供應商、專家、運營公司組成的安裝工作小組,並到各電廠現場辦公。

據瞭解,在去年已完成在8家電廠安裝14套煙氣在線監控設備的基礎上,今年還要在6家電廠安裝10套設備,最終完成對省控所有30萬千瓦以上電廠的全部在線監控。屆時,在省局監控中心,就可掌握省控電廠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濃度等情況。遼寧省環保局對全省重點污染源及所有污染源在線監控工作做出具體限期要求:2006年底前,全省化工企業要完成在線監控設備的安裝並與當地環保部門聯網;2007年底前,全省造紙、印染等企業要完成在線監控設備的安裝和聯網;「十一五」期間,全省80%以上的污染源都要建成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系統。

 

中國闢西南輸油通道 不能解決能源短缺問題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正在闢建西南地區輸油通道,但運輸量不足以解決中國能源短缺問題。

 

黃河沿岸污染遮天 白天開車要開燈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近年來黃河中上游的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等地區,環境污染嚴重,高污染工廠的煙囪林立,濃煙遮蔽天空,大白天開車得開車燈才能看得見。
 

拒殘酷取膽汁 英婦女買地護黑熊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TVBS報導
很多人認為,熊膽是高燒的降溫秘方,但熊膽取得,卻無比殘酷。亞洲動物協會會長吉兒羅賓森表示,商人直接在黑熊肚皮上挖洞,採集膽汁,甚至還插管子到傷口,讓膽汁不斷的流,然後把黑熊關在動彈不得的小籠子裡,以免移動時疼痛拔除採集管,這樣的日子要25年,直到死亡。亞洲動物協會獸醫可朗說:「這種傷害,對膽囊最嚴重,在黑熊農場的他們,往往因為併發症終於死亡。」

在中國,養黑熊是合法的,但吉兒決定不繼續沈默,在大陸成立亞洲動物會,花錢買來養黑熊的執照,還有30公頃的土地,6年來搶救了217隻黑熊,幫他們拔管縫合和治療,然而吃熊膽治病的觀念,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

一隻黑熊一天可以滴出10公克膽汁,1年將近5公斤;整個中國目前有7千隻黑熊,分佈在65個農場裡,但熊膽卻不是不能取代。

 
綠色學習課表  --﹥

緣溪行-我在花蓮溪流的步行經驗

2007/01/11 - 7:30pm
2007/01/11 - 9:30pm
地點: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
主講: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主辦: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電話:02-29303193
活動說明:

去年,吳老師到台北講了一場文學與生物多樣性︰自然導向文學中的多樣性表現與思惟的講座,你可能來不及參與。今年,吳老師再度來到台北,要講他在花蓮溪流步行的經驗以及分享。這次,你就別再錯過了!
 

吳明益,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畢,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創作散文獎、金石堂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等。出版有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散文集《迷蝶志》、《蝶道》,論文《以書寫解放─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編有《台灣自然寫作選》。
 

註: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位於台北市興隆路一段113號地下教室,可於捷運萬隆站2號出口左轉,看到全家便利商店之後再左轉,直走到底。

詳情請見:http://www.sow.org.tw/

 

千里步道智庫沙龍第十五次討論會

地點:永和社大1樓707教室(永和市永利路71號,福和國中校內)
交通:搭捷運到公館站水源市場出口,轉乘311、208公車過福和橋第二站(福和國中)下車
主講:郭育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講師,彭渰雯/TEAN常務監事,劉建宏/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主辦: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報名:01月12日18:30截止
聯絡人:陳鵬宇
電話:(02)2923-6464*17 / 0917615607
Email: tmitrail2006@hibox.hinet.net
活動說明:
 

千里步道發起的基本精神,為喚起人們對土地的重視,目的在於重建環境倫理、回歸內在價值,並發展台灣新文化。當愈多的人們意識到「我」該如何去做改變時,公民社會匯聚的力量就會愈來愈大。 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在知識上裝備自己,在行動上儲備能量,在協力合作的過程裡,完成小我也體現大我!
 

1月12日第十五次智庫沙龍討論會邀請到了三位好朋友,分別從三個不同的面向切入,帶我們重新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首先,長期推動永續生態理念的郭育任老師,將與我們分享發源於美國,旨在降低人們進入山林對環境衝擊的Leave No Trace運動(簡稱LNT)。另邀請到為林務局國家步道系統制定管理要點的劉建宏老師,將從法律觀點看步道立法推動的展望,希望對自然路權的爭取可以引發更多的討論。此外,環境行動網(TEAN)常務監事彭渰雯將以1410億治水預算通過始末和現況為例,談台灣目前環境運動的瓶頸,與集結為綠色政治力量的必要性。
 

這三個議題都關係著土地倫理如何具體實踐,邀請你來一同關心我們這塊土地,匯集公民社會的動能。期待你的出席!

6:30—7:00 簡餐.相互認識與意見交流
7:00—7:10 開場:議題說明與籌畫中心工作進度報告
7:10—7:40 由美國Leave No Trace經驗談台灣國家步道環境優化工作(郭育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講師)
7:40—8:10 從1410億治水預算談綠色政治之重要(彭渰雯/TEAN常務監事)
8:10-8:40 從法律觀點看步道立法推動的展望(劉建宏/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8:40—9:20 開放討論
9:20-9:30 小結 

詳情請見 千里步道網址: http://www.tmitrail.org.tw

 

2007年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活動

2007/01/14 - 9:40am
2007/01/14 - 5:00pm
集合地點:台南市中華西路一段與健康路三段交叉路口之全家便利超商
海灘廢棄物監測地點:二仁溪出海口北側沙灘
主辦:台南社區大學承辦:
聯絡人: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瑞光老師 c7720831@ms59.hinet.net
    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社長:家鳳 chiaca@yahoo.com
電話:台南社大聯絡電話06-2515657

活動說明:與我們一同從海灘廢棄物調查活動中, 紀錄海灘廢棄物種類、觀察沙灘與海岸線變化、親近自然環境, 學習尊重土地,實踐關懷環境的一種態度與方式,
體驗大自然智慧與荒野生命動人樂章! 建議您自行攜帶工作手套(避免被利物刺、穿傷)、遮陽帽、遮陽衣物、飲用水、 些許食物,穿著輕便之球鞋或包腳鞋,盡量不要穿著拖鞋或涼鞋,避免被利物刺、穿傷。 如遇上天候不佳的情形,活動將順延舉行,煩請密切與台南社大聯繫詢問。

 

水與城市系列論壇

2007/01/15 - 7:00pm
2007/01/15 - 9:00pm
地點:台灣大學環工所二樓演講廳
主講:李鴻源(台北縣副縣長,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特約研究員,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主辦: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暨環境工程研究所合設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活動說明:

講題是:水與城市—我對台北縣的幾個個案的看法

專長河川動力學、泥沙運動力學與流體力學的李鴻源教授,將針對中港大排改造與五股工業區轉型、新店碧潭、新店烏來、坪林保育發展以及嘉義東石的改造計畫談談水與城市之間關聯。
 

詳情請見http://www.bp.ntu.edu.tw/index3.html

 

我們的島──阿里山BOT風雲

2007/01/12 - 9:00pm
2007/01/12 - 10:00pm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阿里山BOT風雲  

阿里山的BOT案,在名義上是企業經營方式促進觀光經濟,但是這樣的BOT方式,只是讓特定企業蒙利,卻未顧及到社區的永續發展,甚至是這群祖先在阿里山開墾的後代子民,只是暫居國有土地的無根人民。  

【人與自然】阿寶的心願

阿寶,一個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女子。拋開外界對土地使用的諸多爭辯,跳脫旁觀者的角色,在梨山租下一塊地,實現她的造林夢想—有機栽種逐年廢耕造林。在這之前她沒有農耕經驗,而開始進行計畫之後,她背負生平第一筆百萬債務。  

【看守台灣】滅蚊計畫  

暖冬現象除了造成花期錯亂之外,其實也影響我們週遭的生活,像是很多人都以為登革熱是在夏季流行,但是隨著暖冬現象的持續發燒,南台灣冬季仍在進行登革熱的撲滅工作,如果未來北部的氣候不再有低溫出現,疫情是否會蔓延到北部,誰也不敢斷言。

節目內容詳見、訂閱電子報: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永續高科技工作坊-綠色矽島的環境挑戰系列活動

2007/01/23 - 10:00am
2007/01/23 - 5:00pm
地點: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I B301室主持人:杜文苓(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
引言人:呂穎彬(工研院環境與資源研究所產業環境技術組推廣經理)
主辦:台灣環境行動網、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環境與資源研究所
協辦: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生態學會
贊助: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聯絡人:台灣環境行動網秘書處蕭小姐
電話:886-2- 2930-4975
E-mail: iepatean@gmail.com
活動說明:1/23(二) 上午10:00~下午5:00 永續高科技工作坊
**講題:高科技電子部門的永續性與企業社會責任
**講題:全球治理 、在地行動:我們為何挑戰晶片?——全球電子業的環境與健康衝擊
**講題:電子廢棄物與電子企業的社會責任——國際綠色和平的倡議

詳情請見 TEAN台灣環境行動網網頁 http://www.iepanet.org

 

湖山水庫興建爭議之探討論壇

2007/01/28 - 9:40am
2007/01/28 - 6:00pm
地點:立法院群賢樓802會議室
主 持 人:賴幸媛(立法院永續會/召集人)
引 言 人:李根政(高雄教師會生態中心/主任)
引 言 人:林連山(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局長)
主辦:立法院永續會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生態學會
報名:即日起至1月18日截止,名額限80人

電話:02-23648587
E-mail:tepu.org@msa.hinet.net
活動說明:投資200億,嚴重威脅雲林縣生態環境的湖山水庫案,至今仍充滿爭議。水利單位宣稱,水庫開發可解決雲林縣地下水污染及嚴重地層下陷,然環保團體強烈質疑水庫建設主要是為支持高污染的離島工業區而設,且可能加劇地層下陷。此外,對於水庫安全、使用年限、生態保育措施的有效性、替代方案等問題,開發單位在未提出令環保團體及環評委員認可的答覆之前,就強行動工,更提高了本案的衝擊性。為了搶救珍貴的低海拔闊葉林生態系,並促進產業政策合理化,環保團體仍未放棄希望,期盼藉由理性的辯證與討論,敦促政府正視永續發展議題。

 

挑戰晶片——全球科技電子業下的勞動權與環境正義

2007/01/22 - 7:03pm
2007/01/22 - 9:30pm
地點: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近捷運新店線公館站二號出口)
主持人:杜文苓(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
主講人:Ted Smith (矽谷毒物聯盟創辦人)
與談人:Sheila Davis(矽谷毒物聯盟執行長)
    陳宇輝(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部有毒物污染防治項目主任)
    林聖崇(台灣綠黨召集人、淨竹文教基金會理事長)
主辦:台灣環境行動網、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贊助: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環境與資源研究所
聯絡人:台灣環境行動網秘書處蕭小姐
電話:886-2- 2930-4975
E-mail: iepatean@gmail.com
活動說明:1.22(一) 晚上7:00~9:30 挑戰晶片公開講座
**講題:挑戰晶片——全球科技電子業下的勞動權與環境正義
全球治理 在地行動 ──綠色矽島的環境挑戰 
領導全球永續高科技運動二十五年的「矽谷毒物聯盟」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Ted Smith解說高科技電子業的環境與勞動衝擊,告訴你,他們為什麼「挑戰晶片」!
推動美國加州科技電子業環境立法、致力於「綠化」科技電子業的「矽谷毒物聯盟」現任執行長Sheila
Davis,分析高科技電子部門如何永續發展,科技電子業如何做好企業社會責任。

詳情請見 TEAN台灣環境行動網網頁 http://www.iepanet.org

 

專欄:農地非農化 三生何以有幸?(下) --﹥

作者:閒人(台灣鐵牛隊)

三生之二:十年以後 我們吃什麼?(農業生產)

自從5年前祖父過世後,家裡的田地就休耕了,幾十年來只有一個叔叔留在鄉下種地。祖父還在的時候,儘管叔叔的年紀已過60,還是不敢退休,至少讓祖父生前沒有看到田地荒蕪,也算是叔叔對祖父盡的孝道。祖父過世後,家族中最後還是沒有人可以接下鋤頭,各房分得遺產就休耕了。這片已經耕了200年的地,何時才能再見金黃色的稻海,沒有人知道…―――――葉先生,桃園

稻田(攝影:李疾)我國農業長久兼負國民生計之重任,早期政府實行「肥料換穀」的以農養工政策,使農民所得受到擠壓。很多台灣農民都利用稻作休耕的期間外出打零工,許多人種田其實不是不適應都市,或是因為無法向祖先交代才繼續勉為其難,而種田,尤其是種稻根本無法獲取溫飽。現在一甲田一年的利益其實只有2萬元,不如去工廠工作一個月的收入,又教農民如何活下去。隨著工商業的興起,農業部門生產總值佔GDP的比重逐年降低,台灣加入WTO後進口農產品隨勢陸續湧進,農地利用問題因而浮現。

2005年12月13日,WTO部長級會議正式在香港召開,從電視新聞上傳來的畫面,來自韓國上千民的農民,以三步一跪的方式遊行,抗議WTO對韓國農業的打擊,韓國人強悍的運動性格又再次展現,震撼全球。

雖然台灣去的人不多,但台灣媒體還挺捧場的。相對於韓國農民人數眾多且自發性的行動,台灣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對於進入WTO後台灣農業的前景,似乎反應比較平淡。我上網查了些資料,原來台灣還是有人研究WTO對台灣農業的衝擊,只是這位關心台灣農業的學者,並不是農政官員,也不是農經學者,而是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的彭明輝教授。

休耕廢農的農業政策

「要解救台灣的農業,就一定要換掉台灣那些農政官員,從上到下,統統都要換一顆腦袋…歐盟和日本在加入WTO之前,花了多年的時間準備,先在國內把政策調整好再去談判。」彭明輝感嘆地說。

WTO農業協議書中將「國內政府補貼」分為三大類,分別訂定不同的管制策略:第一類「琥珀色措施」,是對生產與貿易造成扭曲之措施,所以必須削減;第二類為「綠色措施」,對生產與貿易鮮少影響之措施,不須削減;第三類「藍色措施」,與限制生產計畫有關之補貼,其扭曲程度介於其他二者之間,暫不削減。以台灣為例,保價收購就是屬於影響市場價格的措施,所以加入WTO之後就必須削減。

許多已開發國家都在談判時虛報「琥珀色措施」的額度,此外,還將琥珀色的補助額度轉為藍色措施或者綠色措施,所以逐年削減額度並不會立即影響到農民生計;可是台灣,不但是加入條件最嚴苛的「已開發國家」組別(韓國列名開發中國家),每年必須刪減的額度最高,而且誠實申報台灣琥珀色的補貼額度,在2002年就利用休耕獎勵,減少農產品產出,減少了20%保價收購所支出的額度。

只剩竹圍錯落的大片休耕田(攝影:李疾)日本在1998年時,為了配合WTO,實施專業農民制,並且課徵空地稅;一方面降低農民人數以確保專業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提高專業農民的人均耕種面積。反觀台灣的農委會像個「滅農委員會」,台灣加入WTO已經5個年頭,只是讓農民不斷地休耕以符合WTO的要求,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教授吳明敏預測:香港回合談判後,台灣未來的稻田休耕面積可能上升到70%。

台灣的水稻田在1994年時有46萬公頃,到2003年時有43萬公頃。但是,實際耕作面積卻從1994年時的36.6萬公頃逐年減少到2002年的30.7萬公頃,以及2003年的27.2萬公頃,減少25.68%。1998年農委會在立法院施政報告提到:為因應加入WTO,實施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使部分雜糧轉作或休耕,致雜糧作物多呈減產。而2004年休耕面積超過28萬公頃,首度超出耕作面積23萬公頃。至此,台灣農地不是用來耕作,而是已經變成以休耕為主的利用模式。

彭明輝指出,歐洲的休耕補貼搭配著環境保育計劃,旨在完整重建過去農村的生態、歷史r以及人文景觀;但是台灣的休耕產生以下弊端:1.連續兩期休耕,形同荒廢;2.休耕田分散,管理、勘查成本偏高;3.休耕田成為病蟲害溫床;4.育苗、代耕、乾燥業者工作機會減少,增加農村隱藏性失業問題;5.提高地租,妨礙擴大經營意願。

此外,因為農村經濟的破產,農地非農化的狀況越來越多,許多非法農地使用的勾當就誘惑著純樸的農民,譬如:盜採砂石、傾倒垃圾。台灣農業產值佔GDP的比重長期被低估,農委會在行政部門中形同冷衙門的弱勢單位,經濟部看著四處荒蕪的農地也打起算盤,在砂石業者的遊說之下,以「土石採取屬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為理由,說服農委會放水,在2006年3月制定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開放砂石業在農地合法採砂,此舉無疑是讓已經破產的農村飲鴆止渴,將台灣農業推向永不翻身的無間地獄!

三生與三農

根據目前在立法院審查的96年度農委會預算書,其中編列的647.9億單位總預算中,光是發放老農津貼的固定支出便佔了420.6億,扣除行政支出與部門設備投資,真正可支用在農業科技研發、農業發展、農業管理的經費,僅剩217億左右,而特種基金的主要支出又只是用在稻米收購、休耕補助、受災補助等救助項目。簡單說,農委會做為國家農業發展規劃的最高指導單位,如今只徒剩灑錢的功能,所謂「農業發展」充其量只是用來零星點綴的政策花絮而已。

                                           ―――――立法委員田秋堇,2006年9月立法院總質詢

唯有,農民受益足,才會有尊嚴;農民有尊嚴才會樂於經營農業,然後農地經營才會有心與有情;農民有尊嚴、有心且有情,農村才會有「人的文化」,彭明輝質疑地說,雖然農業基本法草案中提到農地農用、照顧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村休閒產業,但是這措施主要是農企業受益,農業徹底被經濟活動化與營利化,從而讓農村的淳樸人情與文化徹底被商業化。

我對於「農業不只是經濟,還有文化與價值」的論述已在《前瞻2007之國土願景:農地非農化 三農無以為繼》一文中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三生之三:沒有農地,就沒有家園(農村生態)

方言是人類社會與大自然共譜的樂章
如果失去了方言
就會失去源自於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失去了這些故事
同時也就失去了與自然界溝通的頻率
當強勢的語言取代了方言
開始紀錄著現在發生的故事
也就開始對傳統文化疏離
同時也是對與自然界的疏離
當我們的語言再也沒有歌誦這片土地的辭彙時
就是生態浩劫的起點 ―――――Agri-culture,Jules Pretty

記得10年前有一次在楊梅的文具店買東西,結帳時我用客家話問老闆:「這幾多錢」,老闆卻以帶有客家腔調的國語回答我,當下心理震撼不小,我心想,桃園的客家村已經從中壢推縮到楊梅了,而楊梅也隨時可能要淪陷。去年到楊梅富岡,一個緊鄰新竹湖口的客家農業聚落,我在那裡買早點,一樣用客家話問老闆,時隔10年,連這個沒什麼商業活動的農業聚落卻也得到客家腔國語的回答,我心裏知道,桃園的客家村已經徹底地淪陷了。

身為客家人,但是從小在台北長大,對於客家或農村,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情感,直到有一天我問母親:「蝴蝶的客家話怎麼說?」母親回答:「揚葉子」。我不懂,何以這個詞跟北京話差這麼多,好像沒有關聯?母親回答道,因為蝴蝶就像在空中飛揚的葉子。當下,我心中激動得說不出話,我終於發現了客家話帶給我的感動與價值;但是心中一個疑惑油然而生,下一代的孩子是否會因為聽到這樣的答案而感動呢?如果,他們只在書本裡看過蝴蝶,沒有在田裡抓過蝴蝶,他們會感動嗎?

這,難道就是生態浩劫的起點嗎?

沒有文化的農業,沒有農業的農村

美濃大坑(攝影:李疾)在WTO架構下,農業問題不只是「國內農產品」與「進口農產品」的競爭關係,而是「企業農」與「小農」的競爭關係。如農產品輸出大國──美國,其國內農業整併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一般小農在沒有規模經濟的條件下也是逐漸凋零。

台灣所面臨的還有農業產值長期被低估的問題,傳統農政官僚與庸俗的經濟學者只關心農業部門GDP貢獻比,時常掉入「農業不值得發展,因為單位勞動人口的產值遠低於工業部門」的結論。根據聯合國的調查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150公頃農地喪失生產力。而台灣1984年起因美國限制公糧不得外銷,開始力行水旱田休耕、轉作政策,於是台灣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已由1980年64萬公頃一路降至2005年23萬公頃。

我們慢慢可以理解,那些讓祖先開墾200年的農地被挖出10米大坑的農民,何以如此做?因為當農地在不斷地休耕的情況下,人與土地的關係就變得疏離,一個只有營利而沒有文化的農業,一個提供娛樂而不提供糧食的農村,農地非農化的情況就會層出不窮。而其他相關論述已在《前瞻2007之國土願景:農地非農化 三農無以為繼》一文中提過,在此也不贅述。

地盡其「力」的農業生產

人口密度的高低,與國家農業表現不佳並無絕對關連,同樣擁有高人口密度的日本即是最佳反證。日本為了推行農業產銷結構改革,因應WTO國際規範,乃於2005年3月內閣會議制訂了一套劃時代的「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其中重要的施政之一是「提升農地、水與環保之對策」,除了積極發展有機農業之外,也利用非關稅的檢疫方式來抵抗糧食的進口。

反觀台灣有機農業生產的成本居高不下,使產品價格難以調降,而國內市場無法普及,也導致優質米外銷造福非本國人民。

立法委員田秋堇在質詢農委會時指出,農業廢棄物處理缺乏合理的法令管制,使得我們的有機質肥料成本太高,平均1公斤要賣5元以上,1公頃1年要施用8千公斤,農民必須每公頃花費4萬元以上肥料錢。但為什麼在台灣畜牧廢棄物製成的有機肥料成本這麼高?

先進國家規定未腐熟之畜牧廢棄物,不得直接施用於田間。因此,畜牧場無法直接販售畜牧糞便圖利,必需花錢請堆肥場搬運畜牧廢棄物。堆肥場得到免費且有補貼的原料,才能生產低廉的有機肥,有利於有機農業之推廣。此外,我國的租地成本、因土地不夠集中所導致的隔離帶土地浪費、病蟲害防治之有機資材,大型碾米廠不收需要分類的有機稻穀,加上驗證基準公信不足且收費昂貴等,均使我國的有機農業總體生產成本偏高。

WTO容許各國實施「綠色補貼」,亦即各國對於有益生態環境的農業生產均可採取「生產支持」,而在不影響農產品價格於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下,對於本國農民可採取「所得支持」的補助方式來加以保障其生存。WTO是機遇也是挑戰,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好它的規則。彭明輝老師說:「台灣近年農村之所以加速凋蔽,很大的壓力是來自於過度遷就WTO的要求,而欠缺因應之道。」

台灣需要農業,就不能放棄農地

台灣農業長久以來所累積而成的困境,政府雖提出諸多措施對策,然而基本的癥結若不優先處理,僅就末端枝節加以整修,農漁業的諸多困境仍將無法順利解決。綜觀我國農業現有癥結在於,政府僅有「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口號,而沒有真正改造農業現況的決心;僅有短線式的政策綁票,而沒有長期的計畫投資。

經濟部掌管全國生產之重任,為了穩定砂石之供給,可以染指農地;內政部掌管全國土地利用與管制,對於農地非農化而導致農地瘡痍化的問題卻視而不見;農委會無力振興農業經濟,徒剩發放吃不飽、餓不死的休耕補助與老農津貼,任由農村破產。政府單位各領域的主管各自為政,令出多門且多有抵觸。

台灣農業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當前的農業生產難以維持生計、農村生活難以維持品質、農業環境難以維持純淨、食品供應難以維持安全,而現下最迫切的就是農地問題。

農村經濟在瀕臨破產的情況下,農地不當利用所產生的龐大利益就會每天誘惑我們純樸的農民,而一旦失去了農地,未來就再也沒有發展農業的機會。農地對於台灣來說不只是農業產值,還有國土保安與環境保護的功能;農業對於島國來說,更有糧食安全的戰略功能。台灣需要農業,就不能放棄農地!(全文完)

 

專欄:阿里山BOT風雲 --﹥

文字:郭志榮(公共電視記者);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當阿里山BOT案浮現,大規模的國土出租與開發,究竟會為這個台灣地標,帶來何種改變?當觀光浪潮主導一切,誰還記得這個山頭,曾是生物的重要棲地,以及居民的世代家園!

當19世紀初,日本人發現阿里山蘊藏大量檜木,這座高山就以經濟林場之姿,躍上世界的舞台。在那個交通不易的年代,阿里山上只有工人,沒有遊客。在這百年之間,從日本營林所到國府林務局,太多伐木工人為謀生上山,在寒冷的山林內,創造巨額的國家利益,只換來三餐的溫飽,和一處暫居棲身的處所。

阿里山遊樂區內的傳統旅館區誰也不會想到半世紀之後,保育觀念興起,阿里山不再伐木,走入一個新的年代。留在山上林場的居民,面對林場轉型遊樂區,失去伐木的工資,多數轉向務農,少數經營旅遊業,在世代的傳承下,生根在這塊土地上。多年來,他們為阿里山的發展奮鬥,也面對國土破壞的責難,在社區營造的理念下,他們不斷調整身姿,想讓外界了解,生根阿里山的子民,不是外來投資客,他們懂得家園永續的觀念。

在阿里山遊樂區內的傳統旅館區,從早期的惡性競爭、搶搭違建,到現今與旅館業者的合作下,整理門面、協同合作,期待打造新的阿里山印象,不再是傳統的草莽氣息。從社區發展的角度,當居民不再以傷害土地的方式,賺取金錢、維持生計,一個社區在生態與生活之間,找到維持平衡的發展方向。政府的責任,在於維護國土保育以及照顧居民生計,當保育與生計能夠日漸平衡,政府的角色該是協助與鼓勵,而非破壞辛苦建立的平衡關係。

居民不再以傷害土地的方式維持生計阿里山BOT案的出現,包含遊樂區內沼平車站旁國際觀光旅館的建造,以及阿里山鐵路及沿線各場站的經營,加上山下北門車站的開發,這樣大型的三合一BOT案,完全衝擊阿里山漸趨穩定的社區及自然生態。

當林務局以自然保育為名,要求世居在遊樂區內的居民搬遷,他們不了解,為何搬遷之後,透過BOT轉交財團開發,讓高山生態倍受壓力。他們也不明瞭,在阿里山有限的土地面積上,如何容納更多的遊客,讓旅遊品質在人潮擁擠中不斷低落,他們更擔心,一旦未來遊樂區整體出租,在通路受限的狀況下,他們必須離開家園。

阿里山鐵路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加上阿里山鐵路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從鐵道維修到駕駛火車,持續的運轉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但是面臨BOT來臨,許多員工選擇離去,讓經驗傳承產生斷層,未來不僅文化資產有著停駛危機,甚至行駛在高山都有行車風險。許多員工認為阿里山鐵路像台灣的國寶,國際宣傳意義重要,不能單純以虧損的經濟利益計算,就像故宮的國寶,只有全力保存,沒有計算成本效益的道理。

阿里山的BOT案,在名義上是企業經營方式促進觀光經濟,但是這樣的BOT方式,只是讓特定企業蒙利,卻未顧及到社區的永續發展,甚至是這群祖先在阿里山開墾的後代子民,只是暫居國有土地的無根人民。

大型三合一BOT案完全衝擊阿里山漸趨穩定的社區及自然生態 阿里山即將走入新的時代,會有更豪華的旅館,會有更大量的遊客,但是遊客有了旅遊樂園,居民卻得失去故鄉家園,讓阿里山的發展,從帝國到財團,只有利益,沒有人民。

 

 
編輯報報: 持續監督BOT --﹥
新的一年不平靜,惡質生意人掏空力霸集團遠走他方,債留台灣。在這財團頻出狀況的時代,財團的可信度還經得起檢驗嗎?還是解救官署效能的萬靈丹嗎?

今天,「我們的島」報導了阿里山BOT風雲,回顧2006十大環境新聞的北纜案、吉貝沙尾BOT,到阿里山BOT,再次呈現BOT可能存在的缺陷與漏洞,BOT需要大眾持續的檢驗與監督,確保國家的資產不會淪為私人的囊中物。

新的一年環境事件也並非全是壞消息。於汽車工業重鎮底特律舉行國際車展,這幾年也陸續推出使用替代能源、或是更省能的車輛。而這一年,美國民主黨重新掌握國會,正準備重新修正在共和黨與布希政府主導時代開環境倒車的施政,打造新的能源政策,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 網編:劉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