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1.15
本日焦點:

飛機除冰劑添加物具毒性 美環署擬立法管制

飛機
摘譯自2007年1月10日ENS美國,華府報導;
楊璧如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地質調查局針對除去或防止飛機產生危險結冰現象的化學藥劑進行監測,以了解其對於水生生物的相對毒性。 調查局研究人員說,在比較9種不同配方後發現,並不是用於除去或防止結冰的基本化學物質具有毒性,其毒性是由製造商所添加的特殊化學物質所造成。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深度報導:

日本柏青哥在香港 元朗解體工廠見聞錄

作者:DTS-ES(原罪行觀察筆記部落格主)

其中一處廢棄物解體場,多部廢棄彈珠台排列在場中。(圖片來源:DTS-ES的原罪行觀察筆記)多日工務繁忙,2006年12月26日終有機會到元朗欖口一帶,我會將當地解體廠所見所聞展現於各位眼前,目的是把一直沒解決的環保問題再次讓各界關注。事關假期而且附近人跡罕至,考慮過會否構成危害人身安全,曾經想過退縮掉頭走,可是本人底子裡愛冒險,最終膽粗粗行動了。再次回來欖口,農田又少了,最後一頭牛不見了,進而錦田一帶都有廢棄物解體廠,令人感慨新界田園永不復在。

行動參與:

黑潮全新刊物《海人》創刊,歡迎索閱!

作者: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2007年,黑潮有個新夢想,嘗試用《海人》刊物呈現更多元的海洋訊息。我們希望以海人故事、親海方法、記憶海岸、影像文學、海洋保育等專欄,和大家一同思考該如何與海洋共處,也介紹一些為維護海岸環境努力的團體或個人,串連關懷海洋的平台,讓有興趣的朋友能就近為自己身邊的海洋環境做一些事。

編輯報報:

挑戰晶片 挑戰自我

本週,因著矽谷毒物聯盟兩位先驅級人物來台,我們編輯了幾篇相關的文章作為暖身,若您關心,先試著從接觸資訊開始,看看日本的「柏青哥」垃圾,在前進中國的轉運站──香港,怎麼被處置的。

挑戰自我,不只在個人層次,電子報團隊也努力突破,揭露更詳實的資訊,最近我們試行把ENS授權新聞的摘譯篇幅加長,若您覺得不錯,也請給我們鼓勵和實際的資助喔!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深度報導

行動參與

編輯報報

 
熱門內容
為義大利的農民喝采!
失去骨肉的大地(上)
熱門關鍵字
禽流感 極地
推薦評論
強震後19天 恆春古城殘片始編號 (1)
南市竹溪人工濕地成蚊蠅培養槽 (5)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飛機除冰劑添加物具毒性 美環署擬立法管制 --﹥

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楊璧如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地質調查局針對除去或防止飛機產生危險結冰現象的化學藥劑進行監測,以了解其對於水生生物的相對毒性。 調查局研究人員說,在比較9種不同配方後發現,並不是用於除去或防止結冰的基本化學物質具有毒性,其毒性是由製造商所添加的特殊化學物質所造成。

而且在這些配方中,造成毒性的不是乙二醇和丙二醇這些主要的成份,或是已知的添加物。在去冰劑或抗冰劑中添加的藥劑,使這些產品使用起來更便利,確保它們能夠黏附在機翼及機身上,增加效果。這些專利成分只有製造商才知道。

研究結果顯示,抗冰劑比去冰劑毒性更高的原因是,因為抗冰劑具有較高比例的添加物。有些添加物格外令人擔憂,不僅因為其本身的毒性,還有它們在環境中分解時,毒性會更加嚴重。

在這項結合密爾瓦基國際機場、達拉斯/華茲堡國際機場所完成的研究,直接在儲存槽及去冰中的飛機上取得配方樣本,並以鯉魚、水蚤、綠藻及海洋細菌做測試。測試生物對於不同的產品配方感應度不同。在報告的結果中,相同濃度的去冰劑和抗冰劑分子的毒性程度,有時高於以往在機場排放物觀察到的化合物。

美國環保署承認飛機的去冰劑和抗冰劑會對環境造成衝擊,目前正研究可行的指導原則,考慮以全國性法規限制化學藥劑由機場流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10-09.asp#anchor1

 
台灣新聞  --﹥

自然作家緣溪行 看淨土花蓮夢碎

本報2007年1月15日台北訊,劉香君報導

「花蓮還是沒有污染的地方嗎?請不要帶著觀光客的眼光看花蓮!」知名自然寫作作家、東華大學中文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吳明益11日在「緣溪行-我在花蓮溪流的步行經驗」講座中,與民眾分享他多年在花蓮的七腳川溪、美崙溪與白鮑溪等大小溪流,緣溪而行的各種心情寫真,也與現場聽眾進行一場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的交流。

不再清淨的溪流

吳明益展示一張張他多年來沿著花蓮大小溪流的真實寫真,帶領民眾一起漫步七腳川溪、美崙溪、芙登溪、須美基溪,這些帶給人們優雅美好想像、並讓遊客驚嘆的溪流,因為不當或必要之惡的工程、雨後春筍般興建的民宿等因素,竟逐日逝去清淨美好的風貌。

如七腳川溪的攔砂壩,雖然強調使用生態工程,但是溪流變成了水溝。而過往是阿美族舉行捕魚祭的美崙溪,河床是以石頭與水泥舖成。须美基溪,有著沒有考慮魚類生態的高高攔砂壩,以及無人使用的木馬遊憩場。攔砂壩存在的善意,似乎成了維繫生活的必要之惡、魔鬼的選擇。

但在芙豋溪,在生態觀光的推動下,吳明益觀察到一場成功的生態觀光模式。他說,觀光客到芙登溪學習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學習阿美傳統魚法。人與自然之間的美好生活似乎仍有蹤跡可循。不過,吳明益也看到,當地人不是在從事觀光導覽時,為了生計還是會以電魚的方式抓魚,但他以為,對於在地人高談闊論環保有何用,考量生計與生活的便利性,環保論點要落實在現實生活,其實還存在著差距。遠離生活的論述,是難以發揮實效的。

親身體驗的寫作

此外,與會者問起自然寫作的建議,吳明益則是肯切地表示有心從事自然寫作者必須要有親身經驗,那種不是親身的經歷,是會被讀出其中的虛假。寫作者如有更多的親身經驗,心會變得純淨,寫出來文字會更加自然。吳明益也建議多閱讀國外的作品,找出目前國內尚未有的書寫領域,他以自己為例,過去他寫《迷蝶志》、《蝶道》,到最近他努力於鳥類與河流,皆有他的關懷,他表示,「台灣總是被包裝成海洋台灣很久了,我們也要多多重視台灣的河流。」

 

搶救寬尾鳳蝶 羅東林管處(木察)樹棲地復育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央社宜蘭報導

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的寬尾鳳蝶,牠的幼蟲通常只寄生在(木察)樹,但這種植物因為易受附近高大樹木擋住陽光致死,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日前在宜蘭大同鄉完成(木察)樹調查,並進行棲地復育,希望提供寬尾鳳蝶幼蟲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免除滅絕的厄運。

 

百年七堵車站 將走入歷史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聯合新聞網基隆報導

百年歷史的台鐵七堵前站1月21日起廢除,七堵前後站合併,旅客搭火車都由基隆巿自治街地下道臨時入口進出。台鐵七堵站表示,因應切換路線工程,列車時刻略有變動,提醒旅客注意公告。

七堵新站站長劉嘉倫表示,七堵前站即將走入歷史,基隆巿文化局特於17日到20日舉辦七堵站懷舊之旅,台鐵會在每天中午發售鐵路便當,另外提供卡式紀念車票供鐵道迷蒐集;等到97年底,鐵路改建工程局七堵新站第3階段工程全數完工,七堵新站將成為集文化、休閒、購物為一體的新車站。

 

為電力損害生態 環保局擬拆水壩

摘錄自2007年1月13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一條溪水大家搶,不會說話的魚、蝦經常成為受害者,因溪流乾涸或水質太差而死,台北縣府環保局因而採取壯士斷腕措施,評估拆除桂山壩和粗坑壩。

新店溪每年都有魚群死於溶氧不足,河川水流量不足疑為元凶。環保局已編列250萬元,委託顧問公司作「提升南勢溪水質自淨能力研究計畫」,檢討桂山壩及粗坑壩截流水量對南勢溪生態及水質的影響,並研討提升水質自淨能力方案。

 

不滿中洋工業區汙染 居民封路抗議

摘錄自2007年1月13日自由時報嘉義報導

嘉縣新港鄉中洋村民12日齊聚中洋子路段抗議污染、並阻擋重車,警方獲報到場制止封路行為,縣環保局稽查人員採集玻璃纖維粉末等遺落物送驗。新港鄉長邱晉煌等人與台塑副理陳文仰協商後,邱限期廠方在3個月內必須改善夜間運輸路線,否則他將帶頭抗爭。

中洋村民不滿中洋工業區長期重車進出,造成噪音、落塵等污染,今年1月初召開村民大會,連署向台塑總公司及嘉義縣警局陳情,村庄道路更懸掛各類抗議標語。

 

強震後19天 恆春古城殘片始編號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東森新聞報屏東報導

強震擊垮恆春百年古城的南門城樓屋簷倒了19天,14日文化局開始進行清理及加固支撐前置作業,大片鷹架築於城樓前,2名修復專家林世超及張宇彤夫妻檔率2名助理,會同詹姓工程顧問忙了一天,將震毀的屋簷殘片編號,進一步整理包裝運走,下一步載運到工作室保存,供日後作如何修復古城南門使用。

強震發生至今19天,14日才見文化局獲得文建會的經費補助,首日完成清理殘毀木柱及「枕頭仔」等檢拾編號,並照相留下各破木殘片的位置圖,並且小心翼翼進行加固支撐,以免受毀的南門城樓,禁不起落山風吹襲而倒塌傷人。

 

二仁溪廢電路板 成藝術品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中國時報高雄報導

二仁溪流域早期人文匯萃、物產豐饒,近年來因工業汙染嚴重,曾經發生過綠牡蠣事件,引起社會關注,被環保署列為重要監控河川。

去年中央補助高雄縣環保局6,300多萬元,將位於二仁溪南萣橋上游約200公尺處,白砂崙附近河床地,約4,850公噸廢電路板清理完畢。環保局邀請鋼雕藝術家劉丁讚,及崑山科技大學、台南科技大學和長榮大學,3校設計相關科系學生,利用二仁溪河岸的廢印刷電路板,創作出50件作品。

 

台灣阿甘 從心做環保淨山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中國時報南投報導

5度環台,全省走透透,以徒步撿拾垃圾被譽為「台灣阿甘」的林明德,13日抵台灣地理中心碑,發起「環保行動愛台灣.疼惜台灣.從心出發」,吸引各社團與環保義工數百人熱烈參與,為埔里鎮帶來最壯觀的環保淨山運動熱潮。

對於台灣的環保,林明德呼籲全民能「從心」潔淨做起,讓全國同胞都能變成台灣阿甘,他說:當每個人都願意無私無我的為台灣這塊土地付出,清淨國土淨人心,則台灣內外在環境必然是清淨無染,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海上花園國家」之人間淨土。

 

登山客多 高山垃圾也變多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聯合新聞網台北報導

國內知名的布農族高山嚮導谷明光曾在5月嘉明湖畔,見過400、500名登山客共聚一「湖」的盛況。5月的高山杜鵑花季和暑假期間的9月,向來是登山族的旺季。

國內熱門百岳路線如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的排雲、雪山的三六九、南湖大山的雲稜及北大武的檜谷等山莊,旺季時100、200人同時入駐,把高山變成了雲海上「夜市」的景象並不稀奇,眾多山客因應而生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大事,都大大增加了高山清淨環境的負載,這其中,谷明光表示,登山客帶來的排遺和廚餘,是最大2宗高山污染源。

 

新山水庫也有鸕鶿來過冬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中國時報基隆報導

金門縣有鸕鶿季,基隆新山水庫的鸕鶿目前也有150多隻群棲新山水庫,景致十分壯觀。生態團體建議市府舉辦鸕鶿季,並協商自來水公司開放新山水庫,方便民眾賞鳥。

基隆的新山水庫從10年前起,即有50多隻鸕鶿來過冬,每天黃昏時刻,鸕鶿集體由樹叢中浮在水面上,再由水面上助跑式的起飛,繞行山谷幾圈整隊後,以人字型編隊飛向基隆海岸間捕魚,翌日清晨天亮後,再集體飛返新山水庫停棲。

 
國際新聞  --﹥

歐盟計劃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避免氣候釀災禍

英國核能發電廠(圖片來源:FreeFoto)摘錄自2007年1月10日外電;丁秋仁、黃至賢編譯;蔡麗伶審校

歐盟執委員10日誓言以歐洲新能源政策,強化其遏制全球暖化的措施,以有效抗衡氣候變遷;同時亦警告,一旦暖化情形再惡化下去,極可能爆發區域衝突、貧窮與飢荒、疾病四蔓,以及人口遷移等問題。委員會為了對抗氣候緊迫的威脅,提議已開發國家應各自削減國內二氧化碳與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並且在2020年以前平均低於1990年標準30%。

執委員會表示:「在氣候變遷尚未對自然與經濟造成重大損害之前,就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來遏制暖化。」歐盟必須帶頭領導國際進一步縮減溫室氣體排放量,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將全球在本世紀的暖化溫度克制在2°C內;然而執委員卻表示,暖化溫度有一半的機率會超過5°C。照這樣發展下去,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全球將有2億的人口將因海平面升高及嚴重的洪水與旱災問題而被迫遷移。

鑑此,執委員將在部分對氣候的倡議中,建立一項環境安全策略,以加強與擴展歐盟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最後與其他區域串連形成排放交易的共同市場。

除了領先做表率,歐盟也呼籲已開發國家跟進,美國先前拒絕簽署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當場第一個被點名。此外,推廣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也是提案目標之一,除了環保外,也能減少歐盟對外國能源的依賴程度,近來俄羅斯原油經過白俄羅斯輸往歐洲的管道,因兩國起爭執中斷,結果在歐洲引發能源供應不穩的憂慮,更讓他們感到分散能源來源的必要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10-03.asp
【其他參考資料】民視新聞報導

 

2007世界現況:都市將反映全球未來

巴基斯坦喀拉蚩的交通堵塞(圖片來源:Ka-Neng Au)摘譯自2007年1月10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看守世界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10日於其世界現況年度報告中指出,現今都市化的腳步過快且未經詳細規劃,對於人類健康與生態環境已逐漸構成威脅。時至2008年,地球半數以上的人口將棲身都市叢林之中,可謂人類在歷史中第一次被視為都市生物。

據美國研究報告顯示,未來人類與地球的命運,將取決於人們是否有能力妥善應對快速都市化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之挑戰,特別是都市中的貧窮問題。看守世界中心能源暨氣候執行長索因(Janet Sawin)亦表示:「儘管一些城市已抛磚引玉,不過所有城市都必須為世上龐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負全責。」

此份報告呼籲城市與非政府組織應攜手合作,一同分享解決都市問題的經驗,並且提供決策者充分的資訊,確保都市窮人也有參與發展決策的權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10-10.asp

 

貨輪燃油外洩 挪威西海岸遭受最嚴重的洩漏事故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新華社奧斯陸報導

希臘籍「運送者號」大型貨輪12日晚間在途經挪威西海岸城市卑爾根附近水域時擱淺,180米長的船體遭巨大的海浪擊打斷裂成兩截。到13日,船上25名船員全部獲救,但船上裝有約600噸燃油,仍在不斷地滲入海中,估計約有270噸已外洩。每秒速度17米的大風加上滔天巨浪使得附近海岸的油污迅速擴散,沙灘和當地鳥類的棲息地受到嚴重污染。

挪威有關部門表示,此次燃油外漏是挪威歷史上後果最嚴重的洩漏事故之一,外洩的燃油可能需要至少半年時間才能被徹底清除,這些燃油將對附近的自然環境產生極其嚴重的影響。

 

暴風雨橫掃英國 海空交通大受影響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廣新聞網倫敦報導

暴風雨11日橫掃英國,造成一人死亡,威爾斯地區8萬多戶斷電,海空交通嚴重受阻。 狂風豪雨肆虐英國,一名男子駕車被倒塌的樹木擊中死亡,一艘愛爾蘭拖網漁船沉沒,海岸巡防隊出動直昇機、巡邏艇搜救,英格蘭東部、地勢較低的郡縣已經發布水災警訊,往返英吉利海峽的渡輪取消停駛,荷蘭史基浦國際機場的航班也大受影響。一艘重4500噸的貨輪失去動力,在北海漂流,遭強風吹襲,正朝一個天然氣平台衝過去,英國緊急出動皇家空軍以直昇機撤離平台上工作人員,貨輪船員也趕緊拋錨,減緩船速,海岸巡防隊也正全力協助,以防意外。

 

新加坡兩加油船相撞 洩漏200噸石油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央社報導
兩艘新加坡註冊的加油船(bunker tanker)11日在新加坡南部海域相撞,導致200噸的燃油外洩,所幸無人傷亡。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表示,已經清除大部分海面污油。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的聲明指出,11日下午2時20分左右,兩艘加油船在距離聖約翰島500公尺的南部航道上相撞。聲明說,兩艘船中的一艘船頭與船首輕微損壞,另一艘的其中一個儲油槽被撞壞,外洩了約200噸的石油。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在加油船相撞事故發生後,立刻派出除污油船到事發海域協助清除海面污油,同時在四周部署浮欄(boom)以阻止外洩污油進一步擴散,而破損儲油槽運載的剩下燃油,也被輸送到另一艘船。
 

兩棲類致命壺菌入侵 日保育團體將發佈緊急令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央社東京報導

日本媒體12日報導,2006年底日本東京一位居民飼養的14隻青蛙死亡,最近證實是感染到有兩棲類殺手之稱的壺菌(chytridiomycosis),這是日本首度證實壺菌已入侵。唯恐日本兩棲類動物面臨滅絕危機,日本16個保育團體預定13日發佈「緊急戒嚴令」。初步研判,寵物主人10月底購入時,青蛙已感染壺菌的可能性極高。

壺菌屬於真菌的一種,對此菌不具抵抗力的青蛙等兩棲動物一旦感染,致命率高達9成,由於會藉由水感染,所以感染力超強。青蛙一旦感染,會出現食慾不振、姿勢異常、無法翻身等失去反射功能的症狀,感染2到5周之內就會死亡。不過,至目前為止,尚未傳出感染給人類的情形。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日本分會、動物園水族館協會等16個團體預定13日發佈「緊急戒嚴令」,呼籲民眾若飼養的青蛙死亡,勿將水槽的水排放到野外,此外也呼籲進口業者務必要對青蛙驗明正身,確認未感染才能進貨。90年代曾在澳洲帶來毀滅性衝擊,1998年才首度有相關的報告出爐。之後,在美國、中南美、非洲、歐洲等地也陸續發生兩棲類感染此症,專家認為這是藉由食物鏈對生態圈帶來嚴重打擊。

 

歐洲暖冬候鳥無意南遷 降低傳播禽流感威脅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央社日內瓦報導

「暖冬」全面影響了歐洲的生態,甚至候鳥都懶得南遷,也降低了傳播H5N1禽流感病毒的威脅。每逢冬天候鳥遷徙,瑞士將增加50萬隻水鳥,也帶來了禽流感病毒的風險,去年元月到3月期間,在瑞士死亡的水鳥中,有3分之2感染H5N1病毒。由於這些候鳥大都聚集在湖邊,瑞士當局2006年10月起限制在靠近湖邊或河流1公里內的地區,在戶外飼養家禽,以免感染禽流感。

歐洲2007年不尋常的溫暖使瑞士防範措施顯得無用武之地,日內瓦這兩天氣溫達攝氏12度,候鳥根本無意南下。瑞士氣象局表示,2007年冬天的氣溫高於平均約6度,未來10天情況不會改變,保護動物組織也因此要求衛生當局,取消沒有必要的防護措施。但瑞士獸醫單位強調,風險程度仍是一樣,1月下旬或2月可能會有冷鋒來襲,屆時仍有許多候鳥會在瑞士過冬。

 

星馬續遭豪雨肆虐 馬1萬餘人被迫撤離家園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央社新加坡報導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11、12日連續豪雨,再度出現淹水為患的情形。其中,馬來西亞柔佛州多個地區淹水,超過1萬6千人被迫撤離家園。新加坡也有多處積水,過去一天的雨量,接近過去幾年一月份整個月的平均雨量,但所幸並未釀災。

豪雨2006年12月造成馬來西亞南部百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已經奪走17人的性命,當局估計,水災造成近2千8百萬美元損失。最近兩天的大雨,再度讓柔佛州成為水鄉澤國。鄰近新加坡的新山市區淹水,造成一些主要道路交通阻塞。馬國南部上個月的水患,目前在柔佛州的災民收容中心尚有超過2千名災民,這兩天的水患勢必再度導致災民收容中心的災民增加。

 

日宮崎雞隻大量死亡 檢查出疑似禽流感病毒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央社東京報導

日本宮崎縣12日晚間宣佈,該縣清武町雞場發生的大量雞隻死亡事件,經檢查發現疑似禽流感病毒,已送縣衛生當局調查是否含有強毒性病毒,迄今死亡雞只共計2千4百隻,農林水產省已通令全國都道府縣緊急調查各雞場狀況。宮崎縣宣佈,經由對12隻死亡雞隻進行病毒分離檢查結果,由其中2隻發現疑似禽流感病毒,已送縣動物衛生研究所調查是否包括含有強毒性的病毒以及病毒種類,快則13日結果可出爐。

 
中國新聞  --﹥

江西新幹積極發展沼氣等生態循環產業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人民日報江西報導

江西省新幹縣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為讓農民都能用上潔淨的能源,大力實施沼氣工程,近3年來建立沼氣池6,000多座,將豬糞通過生態沼氣工程處理,提供農民方便、乾淨的能源用來做飯做菜,還利用沼氣池發酵後的沼液取代化肥,發展「豬─沼─茶(魚、菜、果、稻)」等立體種養模式。據瞭解,每座沼氣池一年能供應5畝魚池的肥料,減少菜餅、米糠投入6,000餘斤。

另外新幹也是紅桔之鄉,為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構架起桔園雞和有機柑桔之間的生態產業鏈。數萬隻雞被放入桔園,不僅成了害蟲的天敵,而且留下大量有機糞便。

該縣也積極鼓勵建設生態庭院,許多人把菜園建在樓頂上或自家的門前院子裡,既美化了家園,又使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平時生活用的垃圾經過處理後,當作有機肥料來種植蔬菜。

 

北京降水量偏少狀況已持續8年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人民日報北京報導

2006年北京異常枯水,全年降水量較常年明顯偏少,降水量偏少狀況已持續8 年,水資源緊缺日益嚴重。《2006年中國氣候公報》表示,2006年四川、重慶和北京年降水量之少分別為1951年以來第二位和第三位,年水資源總量屬於異常枯水年份;天津、河北、內蒙古、山東、湖北、西藏、海南等7省市為枯水年份。

全中國平均年降水量為596.7毫米水深,折合降水資源量56,616.2億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6.2毫米,折合降水資源量1,538.7億立方米。

 

中國1/4近海海域中重度污染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中新社北京報導

中國國家海洋局12日在北京發布《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06年對全中國600多個陸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汙狀況及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全面監測顯示,約81.4%的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持續增高,周邊海洋功能區受損嚴重。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超過60%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於極差狀態。

這表明中國海域總體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過半近岸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1/4的近岸海域水質處於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狀態,80%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在某些排污口甚至已經檢測出國際公約禁止排放的劇毒污染物。

由於海水污染程度加重,80%以上的監測區域海水質量為四類和劣四類,43%的排污口鄰近海域全部為劣四類水質。大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底棲經濟貝類難以生存,甚至出現了30多平方公里的無底棲生物區。

 

中國海洋局表明 千島群島海嘯對大陸沿海無影響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2007年1月13日12時23分(北京時間),在千島群島附近(46.7°N, 154.4°E)發生8.4級地震,日本氣象廳對其本國沿海發布了海嘯警報,實況為日本東北部沿海最大海嘯波高為64釐米。

為監測本次海嘯對中國沿海的影響,中國海洋局東海分局、南海分局所管轄的驗潮站實施每1分鐘加密觀測。截止到14日8時,各驗潮站未記錄到海嘯波。因此,可以確定本次千島群島海嘯對中國沿海無任何影響。

 

回收廢棄手機 中國通信業者啟動綠箱子計畫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新網北京報導

2005年12月,中國移動啟動「綠箱子」環保計畫後,在約1,000家中國移動自辦營業廳和摩托羅拉、諾基亞各150家銷售中心和維修中心將長期設立綠箱子,專門收集廢棄手機及配件,用戶可以把各個品牌的廢棄手機投入其中。不過到現在僅回收舊電池6萬塊,而中國手機有3億用戶,為此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總裁王建宙呼籲手機用戶多多關注環保。

電子垃圾中含有鉛、鎘、鋰、汞等多種物質,其中50%對人體有害,如果回收處理不當,有毒物質便會進入土壤,嚴重污染水源,最終危害到人類、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中國每年換手機的用戶約有1億戶,每換掉一個手機,就意味著1到2個電池被廢棄。這項環保計畫為了鼓勵用戶回收舊手機,還推出了獎勵花費等舉措。

 

居延綠洲40萬畝胡楊林列為國家級保護區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國環境報額濟納報導

居延海濕地保護恢復工程不久前已被列入林業局「十一五」規劃,2006年規劃投資2,900多萬元,額濟納居延綠洲生態恢復前景看好。

由於黑河入境水量逐年減少,額濟納綠洲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綠洲面積急劇減少,目前僅為3,328平方公里,約有近530萬畝的濕地和林草地變為沙漠和鹽鹼灘,平均每年沙漠化面積13萬餘畝,形成了新的沙源地。加上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水質礦化度普遍提高,造成人畜飲水困難,各種病症也時有發生。

自1995年中國國務院考察阿拉善生態環境以來,居延綠洲以胡楊為主體的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尤其是黑河上游連年分水成功,為胡楊的復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2001年,在全旗林業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額濟納貸款40多萬元,請自治區林業勘察設計院開展了全旗森林資源二類清查,使額濟納旗329.7萬畝森林資源從2004年開始,列入自治區首批重點公益林補償範圍,國家每年投入保護補償金1648.5萬元。額濟納是世界上目前僅存的三大胡楊林基地之一,2003年,阿拉善額濟納近40萬畝胡楊林已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將處置廢棄庫存POPs農藥問題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國環境報北京報導

廢棄庫存農藥在許多國家都是個嚴重的問題。而作為20世紀許多國家曾廣泛使用的農藥類別,DDT等POPs農藥的廢棄庫存現象較為普遍。

據中國環保總局調查結果,中國廢棄庫存POPs農藥的總量約為4,000~6,000噸,其中DDT廢物量為2,600~4,500噸;六氯苯、氯丹、滅蟻靈的廢物量約為1,500噸。這些POPs農藥廢物主要分佈在江蘇、湖南、四川、山東、天津、山西、河北、遼寧8個省份或地區,占總廢物量的70%~80%。上述POPs廢物基本採取露天堆放和簡易圈圍的存放方式。這些廢棄庫存POPs農藥接下來將按照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國家行動計畫(NIP)的統一部署,逐步完成安全處置或環境無害化管理。

2004年9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曾警告稱庫存的老化殺蟲劑和廢棄殺蟲劑產生的大量有毒化學廢物正對東歐、非洲、亞洲、中東以及拉丁美洲人群及環境產生持久且不斷惡化的威脅。據FAO估計,全球約有超過20萬噸的農藥散佈在數千個貯存點,其中大部分的POPs農藥已被禁用或廢棄。目前已發現在非洲等地有些貯存點因POPs滲漏污染了當地土壤和地下水,成為危害居民健康和生態環境。

 

專家警惕農業成為污染罪魁禍首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中國環境報江蘇報導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提醒,農業正在演變成為導致面源污染的主要產業,對此必須高度警惕。越是追求產量型農業的現代化,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水資源破壞也就越嚴重;而萬頭豬場、萬頭牛場等大規模農業,也容易造成大規模牲畜排泄物的深度污染和防不勝防的人畜交叉感染疫病。

溫鐵軍指出,中國1996年航測的可耕地總量是20.5億畝,現在降到18.5億畝以下,10年之間減少2億畝耕地。農民加大使用化肥的強度,導致土壤有機含量近年逐年下降。僅從化肥一項的污染看,一般被作物吸收的化肥最多不到30%,畜牧業排汙比重也超過50%,而弱勢的農業和分散的農民群體不可能承擔農業污染成本。

其建議,要解決農村污染的現狀,必須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把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基層,通過制訂政策和貿易制度,引導和鼓勵農民生產綠色產品,使農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從而在農業生產模式源頭控制面源污染。

 

冬季大氣污染困擾中國北方諸多城市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新華社蘭州報導

進入冬季後,中國北方許多城市正受嚴重的大氣污染所困擾。

2006年9月和10月,烏魯木齊市空氣品質全月均為優良,進入11月後卻急轉直下,有霧天氣持續40多天,目前還在持續。同處中國西北地方的蘭州直到元旦過後,才因一股冷空氣的降臨,持續20多天的污染天氣得以暫時緩解。每到冬季,北京、山西太原等其他許多北方城市空氣污染也會加劇。太原市環境檢測中心的資料表明,2006年12月底至1月初,太原市空氣污染指數多次達到最高等級5級。

冬季嚴重污染對中國北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一定影響。蘭州市各醫院、診所普遍反映,因呼吸道等疾病就醫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加。烏魯木齊市的新疆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也反應支氣管方面的就診者要比平日多出約20%。

 

中國正式啟動第一批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解放日報北京報導

中國國家林業局和中石油公司正式啟動雲南、四川第一批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基地面積60多萬畝,可實現約6萬噸生物柴油原料供應能力。

「十一五」期間,中國將建設能源林示範基地1,200多萬畝,以滿足600萬噸生物柴油和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年發電原料供應的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目標。將在雲南、四川、貴州、重慶等省市發展小桐子600萬畝;在河北、陝西、安徽、河南等省發展黃連木375萬畝,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發展觀皮樹75萬畝,在內蒙古、遼寧、新疆等省區發展文冠果200萬畝,並推動這些地區合理佈局生物柴油產業化項目,最終使林業生物質能源達到從原料培育、加工生產到銷售的「林油一體化」格局。

林業生物質能源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貯存於植物中的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就其能源當量而言,僅次於煤、石油、天然氣。據估算,中國現有可作為林業生物質能源利用的原料約3億噸,折合標準煤約2億噸。

 

再生水回用 天津擴大中水生產與使用

摘錄自2007年1月12日城市快報天津報導

至2006年底,天津市市區中水生產能力是10萬噸/日,由紀莊子與咸陽路2家汙水處理廠各生產5萬噸/日。在郊區也建成了津南、大港、寶坻區城南、武清4座汙水處理廠。

2007年市還將建成東麗汙水處理廠和北倉汙水處理廠,屆時中水生產能力將達到17萬噸/日。同時,還建成一批再生水回用示範社區、示範企業、示範工程,讓更多市民用上中水。

 

中國海平面升速快於全球 將加重災害

摘錄自2007年1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國家海洋局官員表示,中國大陸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5公釐,高於全球海平面每年1.8公釐的上升速率。海平面上升將加重長期、緩發、不可恢復的海洋災害。

 

30年後風力發電將成中國第三大發電源

摘錄自2007年1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根據中國方面的能源規劃,30年後風力發電將可能成為中國第三大發電源,超越核發電。

 

東北虎人工授精以保護品種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2隻成年東北虎13日在東北虎林園內接受人工採精、輸精手術,將中國國家林業局重點科研項目「東北虎精液冷凍及人工授精技術研究」推進到具體實施階段。

 

香港濕地公園擬外包營運 2008年全球招標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中央社香港報導

近年生態旅遊吃香,香港首個生態環境旅遊項目「香港濕地公園」2006年5月開幕以來,每逢假期必定爆滿。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正計畫外包公園管理合約,以吸引更多人到訪,外包將在2008年進行全球招標。

 

中國將建拉薩至日喀則的青藏鐵路支線

摘錄自2007年1月14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青藏鐵路通車至今已達半年,中國計劃2007年內將動工興建拉薩至日喀則支線鐵路,成為青藏鐵路在西藏境內的第一條支線鐵路,預計2010年建成。

 
綠色學習課表  --﹥

青年follow米 - 臺東鐵馬行

開始時間: 2007/02/01 - 9:00am
結束時間: 2007/02/02 - 6:00pm

主辦: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總策劃: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集合/解散地點:關山火車站/關山火車站
費用:1,500元
聯絡人:王重凱 (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電話:(O)02-2362-6021#17 (M)0982-823-410
傳真:02-2365-9345 
E-mail:osq823@yahoo.com.tw

有別於從書本中汲取知識,讓青年學子實際置身於農村,親身參與農家生活的古樸、體驗插秧的辛勞、嘗試自給自足的樂趣,分享騎鐵馬與鐵牛的優閒步調…等,一覽台東農村風情!並實踐從工作中學習的哲學,藉由活動後深度的討論與分享,培養學員正向的生活態度,與惜福感恩的觀念。

一、達人導覽:
1.透過參觀白米產生流程與參觀古農具的過程,解說台灣以農立國,由〝米〞  所發展出來的相關文化,並了解早期農業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落差 2.透過參觀環鎮公園與體驗關山步道的同時,了解關山當地相關歷史與風俗民情 3.參訪關山大圳時,使學員了解水田與水資源和生態的關係。

二、觀光旅遊:
1.騎著自行車,以悠閒緩慢的步調,藉由關山環鎮步道的引領,將關山美景盡收眼底。參訪鹿野高台,體驗茶莊濃濃的茶香與充滿人情味的氛圍 2.參與關山當地〝趕集〞型態的夜市風情。

三、體能探索:
1.鐵馬趴趴走:沒有快速的機械輔助,真實體驗符合視覺的前進方式,感受「慢」的價值 2.親自下田體驗插秧,透過與大地最真實的接觸,體會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哲學。

四、公共討論:
1.透過之前的插秧體驗,延伸探討相關古諺的生活智慧 2.農業的重要性與水田與水資源和生態的關係 3.透過相關經驗者分享台灣過去農業之轉型發展歷程,討論台灣休閒農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五、DIY體驗:
1.各式美味米食製作(關山便當、珍珠丸子、麻糬…等) 2.稻米紀念品製作

六、國建參訪:
1.參訪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 2.參訪關山大圳

下載報名表 「遊學台灣-主題行程」網站

 

橫行濕地兒童冬令營

開始時間: 2007/02/08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02/08 - 5:30pm

主辦:台北鳥會
地點:挖仔尾自然保護區&十三行博物館
活動時間:第一梯次2007年2月6日(二)、第二梯次 2007年2月8日(四)
對象:小學3-6年級每梯次30名
費用:會員900元、非會員1000元
報到/解散地點:8AM/17:30PM 台北鳥會會館

挖仔尾自然保留區屬於紅樹林濕地生態的自然環境,每一天透過望遠鏡都可以觀察易見的彈塗魚、招潮蟹、和尚蟹,以及大白鷺、小環頸等。參加挖仔尾古聚落巡禮、參觀十三行博物館,可以探察先人的足跡,使自然與人文融合一起,讓小朋友更加珍惜與愛護這片土地。

詳情請見 2007橫行濕地兒童冬令營

 

生命週期評估與管理研討會

開始時間: 2007/01/31 - 9:00am
結束時間: 2007/01/31 - 4:00pm

主辦: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協辦:台灣環保技術交流協會
地點: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103演講廳(106台北市大安區舟山路71號)
報名:即日起至1月24日中午止,名額為80人
費用:免費
電話:(02)3366-4402 彭文君
E-Mail:robin2@tpts4.seed.net.tw

生命週期管理制度(Life Cycle Management,LCM),在永續發展思想之推動下崛起,其藉由系統性整合各種環境管理方法,因應環境及資源壓力,進行策略規劃,並建立綜合性之資訊與技術平台,落實於各類經濟活動,促進環境與資源的永續發展。

生命週期評估方法已成為工業生態學上之核心概念,隨之而生的技術有:生命週期設計(LCD)、生命週期工程(LCE)、生命週期成本(LCC)、環境化設計(DfE),拆解再化設計(DfD),再循環化設計(DfR)以及綠色生產與消費等。

「生命週期評估與管理」研討會期許彙集環境規劃與管理領域上的重要資訊,落實政府、學術團體與事業機構的合作並與國際發展接軌。誠摯歡迎各界先進與會並進行研究交流。

詳情請見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靜宜大學「寒假高中生生態營隊」

開始時間: 2007/02/11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02/13 - 6:00pm

主辦: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地點:靜宜大學(台中縣沙鹿鎮中棲路200號)
對象:具備相當求知慾、熱情洋溢且樂於學習的全國高中生
費用:1,600元
招收人數:80人
報名:1月15日止
電話:(04)2632-8001#17051~17052 梁小姐/李小姐
傳真:(04)2653-0021
E-mail: pu20630@pu.edu.tw

詳情請見 招生說明靜宜大學「寒假高中生生態營隊」

 

全國教師生態研習營

開始時間: 2007/01/30 - 9:00am
結束時間: 2007/02/03 - 6:00pm

主辦: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台灣生態學會
合辦: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贊助:林務局
地點:靜宜大學(台中縣沙鹿鎮中棲路200號)、台21線至阿里山公路段
對象:歡迎全國各級教師報名參加,高中職生物科或自然科學相關教師優先錄取
研習時數:報請各縣市教育局核發研習時數41小時(各縣市研習時數核定狀況)
費用:2800元,請劃撥繳費(含食宿及戶外課程費用)
名額:120 位
報名:1月20日(六)止
電話:(04)26328001#17051
傳真:(04)2653-0021
E-mail:ecology@ecology.org.tw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為目前台灣第一所專事生態學研究及培養生態專業人員,注入文化改造新基因之機構。在全球環境變遷、生物多樣性日益減少,以及天然災害頻繁的今天,生態系的成立更具有其歷史意義及使命。

為培養具正確自然觀的專業師資,生態學系特與台灣生態學會合作舉辦此次研習,研習課程由生態學系教授講授專長主題,將帶給參與研習者真正本土生態教育的第一手實證資料,完整的台灣自然史及土地倫理、社會關懷全方位的內涵。

詳情請見 「全國教師生態研習營」

 

墾丁雁鴨季

開始時間: 2007/01/12 - 6:00pm
結束時間: 2007/03/04 - 6:00pm

主辦:墾丁國家公園
電話:(08)886-1321#250-259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96年3月4日止

為使民眾對墾丁國家公園鳥類資源有更深入的認識,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95年12月9日起至96年3月4日止,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墾丁雁鴨季」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專題演講、彩繪DIY、票選最上鏡頭的明星水鴨、攝影比賽、海報比賽及賞鳥專車,還有獎金及獎品,歡迎民眾闔家參與這場飛羽盛會。

本次活動的主要地點-龍鑾潭,全區面積約450公頃、水域約175公頃。水域中無脊椎動物及魚蝦等資源豐富,提供了鳥類絕佳的棲息及覓食環境。每至冬季候鳥群集,龍鑾潭儼然已成為南臺灣的野鳥天堂,是墾丁國家公園冬候鳥保護區。龍鑾潭有寬廣水域與草澤,碧波盪漾,景緻優美,目前約有1000多隻的水鴨在潭面悠遊漂浮及覓食,其中以澤鳧約7、8百隻最多、小水鴨及花嘴鴨次之。

詳情請見 「與國家公園有約─墾丁雁鴨季」

 

杜白醫師《動物生死書》新書發表會

開始時間: 2007/01/19 - 7:30pm
結束時間: 2007/01/19 - 9:00pm

地點:誠品書店信義店 3樓 Forum(台北市松高路11號)
作者:杜白(中心動物醫院院長、國內最知名的「寵物教主」)
主辦:心靈工坊文化公司
電話 02-2341-8680
mail :service@psygarden.com.tw

活動說明:

二十多年來陪伴許多動物和飼主走過生死大關, 書寫《動物生死書》,即希望透過同伴動物這些小眾生的助力, 讓人們穿越生老病死苦的迷障,開啟智慧,藉著善緣成長,為彼此的生命加分。

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特別邀請國內知名的動物醫生杜白 ,舉行兩場免費入場的新書發表會,歡迎所有愛書、愛動物的朋友踴躍參加,分享杜白醫師與動物心靈交會的故事。

詳情請見http://www.psygarden.com.tw

 

台灣地方學GIS研討會

開始時間: 2007/01/26 - 1:00pm
結束時間: 2007/01/26 - 5:00pm

地點:中正社大--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六號(開南商工 ∕ 捷運善導寺站)
主辦: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南部辦公室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地方知識GIS研究推廣中心
地方學GIS研發團隊-美濃愛鄉協進會
台江水域空間GIS試點團隊-台南市社區大學、大海尾文化營造發展協會、台江文化促進會
基隆河流域空間GIS試點團隊-內湖社區大學、南港社區大學、中山社區大學、士林社區大學、基隆社區大學、基隆河守護網絡、淡水河守護聯盟
屏東平原水網空間GIS試點團隊-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屏東縣社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
報名:免費報名,請將姓名、e-mail、職稱之資料於1/22前寄至 is12345n@yahoo.com.tw
聯絡人:謝瑞君  (專案志工)
電話:0921885424
E-mail:is12345n@yahoo.com.tw

活動說明:
為協助在地整理自然與人文之地方知識並掌握地方時空脈絡,以縮減數位落差、提升公民參與、有效掌握議題、促進社區改造。自2006年8月下旬起,社區大學結合民間團體展開地方學GIS的培力與試驗,從社區由下而上佈建地方學GIS暨環境議題知識團隊,強調導入GIS以培力人民成為公民。此次,特別透過研討會與專題展示,交流致力於地方學GIS的各方實踐經驗,以凝聚願景並前瞻未來。

詳情請見
紀愛思地方風情地圖部落格 http://blog.yam.com/ppgis/
地方學GIS專欄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428

 

木構造建築發展研討會

開始時間: 2007/02/02 - 1:00pm
結束時間: 2007/02/02 - 5:00pm

地點: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15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縣新店市北新路三段200號15樓-捷運大坪林站3號出口)
主講:陳啟仁教授 / 國立高雄大學助理教授 
            王松永教授 /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Dr. Tom Williamson / 美國木構造協會品質保證及技術服務部副主席
            Dr. Borjen Yeh / 美國木構造協會技術服務部部長
主辦: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
聯絡人:區小姐 & #103謝先生
電話:02-86676398#123

活動說明:為促進中、美雙方在木構造建築研究成果與資訊交流,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擬於96年2月2月簽署合作備忘錄,並配合舉辦研討會,期望藉此學術交流拓展木構造建築構造
詳情請見http://www.cabc.org.tw/

 

洪雅書房講座-虱目魚的滋味

開始時間: 2007/01/17 - 7:30pm
結束時間: 2007/01/17 - 9:00pm

地點:洪雅書房-義市長榮街116號 (忠孝路與長榮街交叉口,路口有一間護理之家,其後面第二間)
主講:呂美親老師 - 虱目魚的滋味
主辦:洪雅書房
報名:1月17日星期三19:30截止
聯絡人:余國信
電話:05-2776540
E-mail:hoanya@ms41.hinet.net
活動說明:一場台灣文學精的演講~您千萬不要錯過
詳情請見 洪雅書房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bichhin/archives/2617875.html#comments

 
深度報導日本柏青哥在香港 元朗解體工廠見聞錄 --﹥

作者:DTS-ES(原罪行觀察筆記部落格主)

多日工務繁忙,2006年12月26日終有機會到元朗欖口一帶,我會將當地解體廠所見所聞展現於各位眼前,目的是把一直沒解決的環保問題再次讓各界關注。事關假期而且附近人跡罕至,考慮過會否構成危害人身安全,曾經想過退縮掉頭走,可是本人底子裡愛冒險,最終膽粗粗行動了。再次回來欖口,農田又少了,最後一頭牛不見了,進而錦田一帶都有廢棄物解體廠,令人感慨新界田園永不復在。

步向惡性瘤,欖口環境觀察

欖口這個地區污染嚴重,當地環境愈來愈糟糕,有如癌細胞步向惡性瘤,令這裡不能作出任何補救回復自然觀。一個人喬裝成鄉民,踏單車進入 YL56 路段,沿途有汽車維修、小型工場林立,附近有養豬場將廢水非法排放於明渠,而且廢水傳出陣陣惡臭。

廠內收集許多電子廢棄物。(圖片來源:DTS-ES的原罪行觀察筆記)由於解體廠位處偏僻,外來人一般不會到達的,部份更於隱蔽處,保守可見到的有四處,說不定可能會有更多解體廠。觀乎四處解體廠廢料的存放,兩處都是 Pachinko (柏青哥)解體廠,一處電子解體廠,餘下一處是塑膠廢料解體廠。

Pachinko 解體廠擺放多部正等待解體的廢棄彈珠台,假期當日且又工人稀少,亦不見有工人進行解體工序,但看見他們正把解體廢料進行壓碎工序。另一電子解體場存放許多電子廢棄物,眼看疑似裝有大型電解電容的電路板,大量堆放於巨型尼龍袋子,不知道會否將電解電容解拆出來? 另一邊存放塑膠廢料,多塊疑似影印機外殼整齊的排列,這些廢料存放一直伸入遠處的荒野。

總體來說,解體廠都設立在 YL56 路段明渠附近,廠內又無防止或處理污物的設施,有可能在下雨時將有毒物質經雨水渠非法排出去明渠,而毒水慢慢流到后海灣影響當地生態。另外解體廠的土壤已被嚴重污染,相信很難回復以前可耕種的農地。

癌細胞蔓延,錦田環境觀察

疑似影印機拆下的外殼。(圖片來源:DTS-ES的原罪行觀察筆記)自2003年錦田對外交通發展得到改善,由於錦田土地面積廣,且又周遭環境不見高樓大廈,視野廣闊其實很適合夜間觀星,有時看到小野鳥群起飛翔壯觀情景,居住在這裡真是很吸引。這些優勢招徠小規模地產項目發展。很可惜!好好一個錦田可能將成為下一個欖口。除地產市道獲益外,但是亦引來一些商戶開設倉地或車輛維修場,在不良發展背後卻引來惡質的商戶開設廢棄物解體廠。

一點聽聞,解體廢棄物好利潤,有人甘願拿健康博大錢。事源一個星期五乘搭小巴的晚上,我見到附近兩位年僅四十多歲的男士,言談之間正說解體廠工作事情,提到在廢棄物解體工作所得收入不差,又指拆一部 CRT 要四元港幣,而拆一部廢棄物解體廠伸展到錦田一帶,情況令人擔憂。(圖片來源:DTS-ES的原罪行觀察筆記)Pachinko 則要七元港幣,工作二十天就有較豐裕的收入,餘下十天可不用上班。又說解體這些廢棄物是有害的,只要對健康無視都肯去博一博。

作者後語:

得到吳教授邀請,我特意地寫一篇有關解體工廠見聞的文章,雖然我沒有專欄作家的文筆,但最有信心是見聞時拍攝的照片,幸好吳教授將文章監修,能刊登於知日部屋實在是榮幸。

以往居住在屯門,環境不差而令我漠不關心環保問題,自搬入元朗區居住,當地發展成這樣,我不知想說甚麼好,再這樣下去新界區無青翠田園和鳥語花香,只見廢物墓地和污水的死區。我之所以寫這篇見聞錄,是想喚起港人對環保問題的切心關注,甚至政府應該重新再檢討有關政策,例如規範及管制廢物解體行業,製定社區就業保障環境與工人健康。

本文也刊登於知日部屋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597
更多圖片與資料請參照http://www.wretch.cc/blog/gemaasuka&article_id=4578530

 
行動參與:黑潮全新刊物《海人》創刊,歡迎索閱! --﹥

作者: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2007年,黑潮有個新夢想,嘗試用《海人》刊物呈現更多元的海洋訊息。我們希望以海人故事、親海方法、記憶海岸、影像文學、海洋保育等專欄,和大家一同思考該如何與海洋共處,也介紹一些為維護海岸環境努力的團體或個人,串連關懷海洋的平台,讓有興趣的朋友能就近為自己身邊的海洋環境做一些事。

《海人》刊物半數以上將在定點贈閱,因應當期內容也會發送到特定學校(本期為彰化縣伸港國中和線西國中)作為教育推廣之用。如果您喜歡刊物內容、支持我們推廣的意圖,歡迎以每年四期300元贊助海人刊物。一年只要有1000名「海人伙伴」每年贊助300元,就能支持刊物持續發送到各地。邀您成為1/1000,我們會把一年四期最新鮮的海味宅配到你家!劃撥帳號0665-9669(戶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請務必註明贊助項目。也邀請您投稿與海洋有關的影像、文字、或提供相關資訊,這會是讓我們進步的一大助力。 


《海人搶灘號》目錄

【海人故事】港口阿美的海王子
【海人故事】阿添、夏日風情、潮間帶
【擁抱海洋】不冬眠的兩棲新海人
【記憶海洋】捉市仔
【記憶海洋】伸港-我的水鳥研究啟蒙地
【記憶海洋】一樣的海洋,兩樣的選擇
【影像】那年夏天
【文學】初始之地
【海洋保育】一餐吃盡整船魚
【海洋保育】怎麼吃才對味?看守海鮮告訴你!


內容試閱

《怎麼吃才對味?「看守海鮮」(Seafood Watch)告訴你!》
文/蔡南益 (本文選自海人搶灘號)

「海洋文化是什麼?」

這似乎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沒什麼標準答案。但如果問題換成:「海鮮文化是什麼?」或許會容易回答得多,至少我腦海裡就浮現了許多螃蟹、龍蝦、鮮魚湯的影像。生活在台灣,各種生猛海鮮是再平常不過的食物,不過提到「海鮮文化」卻總有一種負面印象,彷彿對於海洋,除了吃我們什麼都不懂。難道吃海鮮是一種罪惡嗎?來看看外國人如何對待海鮮吧!

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從2000年開始進行一個「看守海鮮」(Seafood Watch)的計畫-透過分析漁業報告及科學論文、詢問漁產專家,將市面上常見的海鮮魚獲依照「永續海鮮」的概念分類評鑑,製作出海鮮選購指南。選購指南中將海鮮分為最佳選擇(Best Choice)、替代選擇(Good Alternatives)與避免食用(Avoid)等三種不同等級,民眾可自行從網頁上下載使用。其中「最佳選擇」的海鮮,在捕捉過程或養殖方式對於環境的影響最小,最符合永續的概念。

舉例來說,「看守海鮮」將鮟鱇魚列為「避免食用」,因為牠棲息於海床上,捕捉這類底棲性魚種大多使用底拖網,而底拖網的作業方式是利用漁網刮掃海底,在捕捉魚獲的同時也造成棲地環境嚴重的破壞。而台灣東岸常見的鬼頭刀,由於生長快速,相較於其他魚種,漁業撈捕對牠族群造成的影響較小,所以被列為「替代選擇」。

該計畫同時招募餐廳業者加入會員,會員餐廳中提供「最佳選擇」的海鮮大餐。既享受美食又愛護海洋環境,何樂而不為呢? 很可惜美國的海鮮種類不同於台灣,所以「看守海鮮」選購指南並不適用我們家巷口的菜市場。不過,現在有一群專家學者正在做台灣海鮮的調查研究,我們將會有後續的研究成果報導。
期待有一天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海鮮選購指南,這樣就可以在大啖海鮮的同時,又不用擔心破壞海洋環境了!
更多訊息請上「看守海鮮」計畫網址:
http://www.mbayaq.org/cr/seafoodwatch.asp

 
編輯報報:挑戰晶片 挑戰自我 --﹥

手裡把玩著剛換新沒多久的手機,試用著新手機推陳出新的MP3、照相、藍芽傳輸、3G上網等功能。脖子上背著朋友因升級而汰換下來的Nikon相機,隨走隨拍,一面想著等等如何寫些筆記一起傳上網路相簿和人分享。

感念數位生活帶來方便之際,心裡卻思忖著「矽谷毒物聯盟」創辦人Ted Smith與現任執行長Sheila Davis下週要來台灣演講,談論的高科技廢棄物的問題:我們手上的科技產品報廢時,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機制,往後是可能輸出到貧窮國家毒害環境和民眾身體健康的,那麼,到底該持什麼態度自己對新事物的好奇與追求……

關懷環境永續議題的人的生活,總是得面臨自己內心最深處那股最原始的物質慾,苦惱著如何與之和諧共處。現任環評委員、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李根政曾提過,在審查中科環評的那一段時間,特別苦惱家中那台老舊電視機該汰換了,但有沒有必要換成液晶電視…。Ted Smith說要「挑戰晶片」,但其實常常是在「挑戰自我」,往往這自我挑戰的第一步,就在於願不願意開放心胸,去面對「不願面對的真相」,電子垃圾的去向如何,如何被處理,造成什麼影響,你敢正視他並思考可以從自己開始做什麼改變嗎?

本週,因著矽谷毒物聯盟兩位先驅級人物來台,我們編輯了幾篇相關的文章作為暖身,若您關心,先試著從接觸資訊開始,看看日本的「柏青哥」垃圾,在前進中國的轉運站──香港,怎麼被處置的。

挑戰自我,不只在個人層次,電子報團隊也努力突破,揭露更詳實的資訊,最近我們試行把ENS授權新聞的摘譯篇幅加長,若您覺得不錯,也請給我們鼓勵和實際的資助喔!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