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5.23
本日焦點:

大巨蛋說明會草率通知 民眾退場不為遠雄背書

松菸森林公園催生聯盟在說明會外發表聲明。

本報2007年5月23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大巨蛋開發案日前經過老樹遭砍、民眾控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事件,昨(22)日,由開發單位遠雄舉辦的公開說明會,又引爆另一場爭議。在忠孝東路書店地下室的環評說明會,民眾抗議遠雄通知倉促,且刻意選在平日上班時間,使得多數民眾無法參與,近百位到場民眾要求遠雄重辦公開說明會不果,集體撤銷報到簽名,拒絕為遠雄的草率說明會背書。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為自然服務 與自然為友 工作假期散播環境關懷種子

作者:彭郁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灣特有種萍蓬草(果實)與外來種水蘊草

週末假日,飄著細雨的清晨,許多上班族選擇在這樣的日子待在家裡休息,卻有一群人跑到陽明山二子坪,不僅撐著傘著在步道上走走停停只為觀察沿途的小花小草,甚至穿著雨衣在水池中拔除水草。他們是今年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二子坪生態工作假期的先峰,主要任務為清除生態池中的外來種水蘊草和苦草,為台灣的特有種萍蓬草開闢更多生長空間。

生態工作假期對許多人而言仍是新奇的名詞。簡單來說,利用個人假期時間,從事生態工作,而達到服務在地的效益,就是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在從事生態工作假期活動中,除了服務自然,更打破平日對大自然走馬看花式的浮面印象,進一步以自然為友、為師,成為在各地散播環境關懷的種子。

讀者投書:

打贏水果外銷大戰

作者:陸雲(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

中國時報報導台灣荔枝玉荷包在國外市場受到對岸妃子笑荔枝挑戰,讓農民與農政單位擔心此一農產品市場優勢漸失。其實問題的真正重點不在這種國際市場的爭奪與取代,因為任何產業國際市場的競爭均有輸贏兩方,台灣過去也曾搶奪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外銷市場。問題的癥結在我方農民與農企業的心態與觀念能否改變,以及農政當局能否適時提出適當的政策,以搶回市場或另闢戰場。

兩岸農產品的外銷大戰不是始於「玉荷包不敵妃子笑」,自1979年中國大陸經改開始,台商將台灣品種以及栽培技術帶往大陸之後就已陸續發生,鰻魚日本市場之爭就是一例,如今我方幾已完全退出日本市場。台灣水果的品質的確是好,但品質好並不代表就能在國內外市場與他國產品競爭,取得優勢,因為品質好壞是生產層面的議題,賣不賣得出去則是行銷與組織的問題。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本會急需贊助添購新的伺服器!

 
 
熱門內容
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
2007生物多樣性日 「碳」望生物多樣性保育
熱門關鍵字
蘇花高 大巨蛋
推薦評論
花蓮拚觀光 總統:急不得 (4)
環署長張國龍下台 夫人謝百合直言重大開發案難檔 (2)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大巨蛋說明會草率通知 民眾退場不為遠雄背書 --﹥

本報2007年5月23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松菸森林公園催生聯盟在說明會外發表聲明。大巨蛋開發案日前經過老樹遭砍、民眾控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事件,昨(22)日,由開發單位遠雄舉辦的公開說明會,又引爆另一場爭議。在忠孝東路書店地下室的環評說明會,民眾抗議遠雄通知倉促,且刻意選在平日上班時間,使得多數民眾無法參與,近百位到場民眾要求遠雄重辦公開說明會不果,集體撤銷報到簽名,拒絕為遠雄的草率說明會背書。

依據環評法,開發單位在送交環評說明書前,需納入民眾參與意見。大巨蛋開發案原本已通過環評,不過由於遠雄與市府簽約時,變更原訂體育園區的開發範圍和內部規劃,依規定需重做環評。

不過,到場居民抗議遠雄太晚通知,且未事前提供相關資料,認為程序上不符合環評公開說明規定。有民眾說,多數人不知道有這場說明會,遠雄發文時間是16日,但新仁里里長21日(週一)才拿到,民眾當天晚上才知道第二天早上要開說明會,在松菸對面的光復國小甚至沒有收到通知,況且會議選在上班時間,多數人根本沒辦法參加。

民眾聚集會議前方不讓遠雄進行說明會。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根據環評法,公開說明會需7天前通知民眾和有關團體參與,而遠雄只發文給松菸附近6個里里長,要求代為發文,且時間倉促,有刻意迴避居民參與之嫌。到場民眾一致認為會議不符合環評法程序,現場要求遠雄另訂週末、或平日晚間重新召開,並提前公開相關訊息和過往說明會的會議紀錄。

對於民眾擇期召開的要求,遠雄拒絕同意,表示民眾有任何意見他們都願意聽,但不願意另行召開說明會。遠雄一度想強制讓說明會進行,民眾則圍到會場前方,要阻礙遠雄進行說明。最後雙方僵持不下,民眾決定撤銷簽名並退席,拒絕為遠雄草率會議背書。

遠雄:抗議民眾找錯對象

在民眾離開後,遠雄仍繼續進行了說明會。遠雄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蔡宗易事後表示,民眾的要求是「不要巨蛋,要森林公園」,但遠雄是依照市政府「興建大巨蛋」的招標須知,進行投標,並召開說明會。他說民眾找錯對象,若認為不要蓋巨蛋,應找地主台北市政府去抗議,而非遠雄。

對於民眾提出通知太晚,不符合環評會規定,蔡宗易表示,他們依法辦理,且環評法中並未規定說明會要7天前通知,唯有公聽會和聽證會才需如此。此外,他認為說明會僅需意見領袖參與即可,「如果舉辦一個6、7千人的說明會,每個人都有意見,要如何溝通?」蔡宗易說,遠雄會拜訪各里里長、議員,以及相關團體,徵詢意見,達到民眾參與的目的。

針對台北市政府的態度,潘翰聲表示,馬英九市長去年卸任前急著與業者簽約,對外宣稱巨蛋「已經定案」,迴避民眾參與,但是現在環評必須重作,證明巨蛋根本沒有定案。他認為,開發業者的心態是把環評當橡皮圖章,市政府先簽約再環評,根本就是陷害環評委員。

 
台灣新聞  --﹥

橫跨歐亞無車行 台灣青年騎出一萬公里探險

本報2007年5月22日台北訊

由來自台灣的Ting(吳懿婷)和紐西蘭的Dr. Olly Powell所共同發起的創世紀跨國活動「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Beijing to Paris Carfree, B2P)」,就要於2007年6月10日從北京出發了。整個活動截止目前為止已經有來自世界各地共20人,包括台灣的8名參加者,將以無車探險的方式,宣示一種更健康、更安全、更有效率以及更永續的交通運輸時代已然來臨。

6月10日當天,12名參加者(台灣8位,大陸2位,紐西蘭及澳洲各1位)將以不使用機動車輛的方式,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公路0公里起點出發前往巴黎,預計以4個月的時間,以使用自行車及火車的方式橫跨歐亞大陸,全程將超過1萬公里!發起人Ting 及Olly,還有由參加者組成的GreenWay成員:吳郁娟、浦漢龍與黃信彰,將共同與「台灣地球日電子報」合作進行連線報導,將針對沿途經過近十多個國家的城鎮交通、社會人文與環境生態進行深度觀察與第一手報導。

1907年1月31日,法國Le Martin報上刊登這則消息:「有誰願意在這個夏季,從巴黎開車到北京?」Le Martin想要號召有志人士,從巴黎開車到北京(後考量天候因素,改成從北京到巴黎)。在二十世紀初年,汽車的發明還不到20年,人類對汽車這種笨重機械,又帶點不着邊際的東西還抱持著懷疑的態度;Le Martin報社如此號召,是希望可以改變汽車之於大眾的形象,企圖證明汽車可以帶領人類前往世界任何角落。果然,歐美國家從此展開汽車的時代,更帶動汽車與石油產業的高峰。

一個世紀後,Ting和Olly有感現代人對於交通工具的選擇過於單一,多數更以汽車為主流,再加上Le Martin報的激發,亦想秉持相同精神,號召一場北京到巴黎的「無車」探險活動。Ting表示,這是一場「迎接『行』的新未來」為主題的活動,希望百年後的「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B2P),將標示著一場更美好的交通時代來臨。Olly指出,二十一世紀,將是發現/或者說重新找回,更好、更安全、更有效率的交通運輸時代。不使用私家車的生活,將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公共空間,同時減緩溫室效應,降低噪音、空氣污染,形塑更安全可居的社區環境。

事實上,全球的單車數量一直高於汽車;正因為在城市之中,單車所帶來的效益大於汽車,所以自1970年代起,丹麥的哥本哈根市(Copenhagen)開始在城市裡建立無車區域,收回停車場用地,加強公共運輸,型塑歐洲城市發展的典型。巴西的庫里奇巴 (Curitiba)的做法更不需大量經費或大型建設,只是收回原本賦予汽車的部分道路,供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使用,以作為提升交通品質的方式,成爲發展中國家的典範。他們發展出,能運輸眾人,功能與火車、捷運類似,成本卻極低的公車捷運系統 (Bus Rapid Transit)概念更是傳佈到世界各地。

一套完整良善的交通系統,應該由可永續並有效率的能源所支持,除了能讓人人支付得起及易於取得,更能提供安全的環境,提昇公共空間的品質;如此,這個交通系統方能永續,為後代子孫保留美好的環境。過去,以私人轎車為本位形成的交通運輸系統,獨佔大部份的公共空間、人們開始塞在路上動彈不得、快速而密集的車輛運輸,更引來無數死傷的車禍;此外,造成更多的健康衛生、空氣污染、噪音與生活品質問題,乃至於影響溫室氣體突增,全球暖化加劇。而今,能源資源短缺現象,已顯出汽車能源使用的危機。於是,「無車」的概念,更顯重要──不需要消耗過多的能源就能達成同樣的目的,更在交通運輸過程中能夠減少空氣污染,是相對慢速但也是相對安全的方式,更是人人都可以進行的活動,且經由簡單的交通規劃,可以大量降低城市交通壅塞困境;同時改善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發起人之ㄧ的Ting長期從事翻譯工作,著有《南美浪遊》及《單車浪遊》。在個人第一次長途跨國的單車旅行中結識Olly,目前兩人一同過著無車生活,實行永續農業(Permaculture)。來自紐西蘭的Olly,一生都過著無車生活,且是反開車文化的積極推動者。目前在澳洲發明太陽能光電板。Olly則喜愛發明,自己動手DIY。這次Ting和Olly,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所使用的斜躺車,就是由Olly設計並親手打造的,分別命名為「Toronado」和「風火輪」。

31歲的黃信彰、25歲的浦漢龍以及吳郁娟,組成「綠道小隊(Greenway)」,他們預計從北京出發,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再往哈薩克、俄羅斯,繼續向芬蘭、瑞典騎行,最後南下德國、法國,到終點站巴黎。黃信彰為了騎單車橫跨歐亞大陸,索性把電腦工程師的工作辭去,他認為「工作再找就有,但…這個現在不去作,以後也不會去作。」騎車經歷豐富的黃信彰,去年才單騎走訪西藏、吳哥窟等地,單車環島已三次,並已考取自行車C級教練,對於單車零件與維修方法皆有擅長。同行的吳郁娟、浦漢龍,則是首次單車出國的「菜鳥」。浦漢龍受了區繼復推動簡樸生活而感動,住在沒有熱水系統的工寮,篤行著簡樸的生活,不論上學或工作,甚或外出旅遊,他的交通工具都只有單車一台。綽稱頭頭的郁娟,剛從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畢業,抱持著單純的信念響應B2P,她說越是複雜的年代,越需要有人用極簡的方式去實踐,然後醞釀許多未知的影響。

發起人Ting 及Olly,還有由參加者組成的GreenWay成員:吳郁娟、浦漢龍、黃信彰──將與環境資訊協會等合作進行即時的實況報導與心得紀錄,在他們拜訪的城市、鄉鎮與學校,以及山岳或沙漠區域裡,進行對交通、社會人文與環境生態的變化現況的深度觀察報導。

參考資源: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官方網站、台灣地球日電子報「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專欄

 

樂生青年聯盟抗議處理樂生爭議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廣新聞台北報導

近百位樂生青年聯盟的成員,22日上午拿著「保留樂生90%」的布條,再度到台北市府前抗議,台北捷運工程局不斷杯葛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的決議,他們要求台北市長郝龍斌,處理樂生保留案,應該與處理中正紀念堂要相同標準。

樂生青年聯盟表示,他們的訴求,希望捷運工程局不要這麼傲慢,尊重公共工程委員會的決議,並且評估保留46棟建物的可能性,不要沒有評估就否決可能性,對此,台北市長郝龍斌說,樂生保留案,北市府是被動施工單位,只要文建會訂出保留範圍,捷運工程局是針對工程專業評估。對於樂生療養院保留爭議,台北市長郝龍斌說,台北市府對於樂生該保留多少,沒有意見。

 

向下扎根 高市海洋局向小學生宣導防污觀念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央社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積極防治海洋污染,22日發行「小海馬的童言童語」文宣,向小學童深耕海洋污染防治觀念。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表示,「小海馬的童言童語」文宣,是以童話繪本的看圖說故事方式來啟發未來主人翁海洋意念,這也是繼深受好評的「海洋污染防治展示室」、「海洋科技文化教育展」後,再向下扎根海洋教育。

這個童話繪本文宣中,從海馬爸爸為小海馬們開的「新生訓練課」中,強調人類所造成的污染可能帶來海洋生態浩劫,重申只有杜絕污染與濫捕等,海洋生態才能永續發展,也藉由小海馬們的童言童語,傳達出「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的理念。

 

砂石飆漲營造業者叫苦 河川局標售土石抑價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東森新聞雲林報導

因應國內砂石飆漲,營造業者苦不堪言,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日前辦理濁水溪疏濬及土石採取標售作業,局長謝錫欽說,若啟動平價機制後,每立方標售價格約為340元,第一階段疏濬土石將可採取160萬立方,並已陸續標售,第二階段340萬立方也持續辦理中,將有效抑制砂石飆漲。

謝錫欽表示,目前國內砂石採取來源可分為河砂、陸砂及進口3種,其中河砂佔總量的40%、陸砂佔總量的30%、進口佔總量的30%,如今中國已暫時停止砂石出口台灣,因此對國內砂石需求量及價格將有一定的影響。

 

台灣苔蘚分布密度種類多樣性 世界第一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最近完成全台苔蘚植物資源調查,發現台灣苔蘚多達1500種,分布密度和種類多樣性幾乎是全球之冠,其中更有20%是稀有種苔蘚,連全球最大的美國密蘇里植物園都專程來台採集標本帶回園內展示。

特生中心植物組94年起展開苔蘚調查,採集3000多種苔蘚標本,整理後發現台灣的苔蘚種類多達1500種,與一向以苔蘚聞名國際保育界的日本不相上下;但更難得的是,台灣有300種苔蘚是國際植物學界判定的稀有種,150種是台灣特有種。而且台灣的面積僅日本的四分之一,證實台灣的苔蘚多樣性和密度,在全球數一數二。

 

耗油量大市府首長碳足跡高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全國首份針對官員進行的「碳足跡」調查首次公布,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戴錫欽調查發現,北市一級局處首長的「碳」耗用量,以副市長吳秀光獨占鰲頭,副市長林崇一、衛生局長邱文祥、法規會主委葉慶元分占2至4名,名列「綠色犯罪」罪犯。

「碳足跡」是量化個人或團體所排放溫室氣體的測量標準,在國外行之多年,在台灣首度由戴錫欽引用,針對北市33位一級局處首長問卷統計個人「碳」耗用量。

戴錫欽呼籲名列前矛的首長,應特別注意減少「碳足跡」,他也建議郝市府團隊即刻建立各局處首長的「碳足跡」檔案,並據以訂定逐年降低二氧化碳製造量的指標,再逐步推廣到減少全台北市的能源消耗,及一般市民的「碳足跡」指標。

 

日人走私400隻印度星龜 機場遭攔截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日籍在台人士西久保英夫前晚從泰國走私400隻保育類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印度星龜,在桃園機場被查獲,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偵辦。此案為首次有外籍人士以台灣為轉運站,在國際間走私保育類野生動物牟利,被我國逮捕,查到的印度星龜數量也居歷年之冠。

林務局指出,印度星龜是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名保護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也是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保育類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依該法第40條規定,走私保育類野生動物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

 

彰化焚化爐可能有戴奧辛污染 鄉民要求健檢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廣新聞網彰化報導

彰化溪洲焚化爐闢建將滿十年,雖廢氣排放都合乎環保標準,然而不少民眾仍憂心長期排放的微量戴奧辛,可能影響農畜牧產業安全與人體健康。

縣長卓伯源強調,國內一再發生戴奧辛污染風波,住在焚化爐與煙塵影響所及範圍內民眾的健康,的確值得關切,將責令環保局與衛生局著手研議健檢計畫。

縣府環保局長陳宏益在評估後表示,將在下年度分配部分回饋金,充當民眾檢測戴奧辛的年度健檢預算,希望長期追蹤與維護民眾的健康。

 
國際新聞  --﹥

南冰洋喪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研究船正航向南冰洋。(照片來源: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摘譯自2007年05月18日ENS英國,諾威奇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近來因人類活動而引起的氣候變遷已經逐漸減弱地球對抗全球暖化的自然防衛系統。一支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南冰洋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像以前那麼快速。

科學家們觀察到的首要證據顯示,南極海吸收主要的溫室氣體,也就是二氧化碳(CO2)的能力,從1981年開始每十年減少約15%,該項研究今天在「科學」期刊上發表。

東英格蘭大學同時也是英國南極勘查組的主筆奎理(Corinne Le Quere)博士指出,「第一次我們可以說氣候變遷已使負責吸收二氧化碳的南極海『碳槽』趨近飽和,而這是非常嚴重的。」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亞洲房市 環境問題漸成重要考量

摘譯自2007年5月18日外電報導;吳紀政編譯;莫聞審校

環境議題在亞洲地區逐漸成為房產投資的重要考量項目,不單是由於承租人和投資人的壓力,也因為更節能的建築可以提昇利潤。全世界的各氧化碳排放量有一半與建築物有關,在此之時,歐美房產投資者的一舉一動,成了業界注意的焦點。

在亞洲,「綠建築」標準仍在起步階段,大多數屋主崇尚宏偉舒適的設計,認為這有利於國家站上世界的經濟舞台。不管是泰國的曼谷、印尼的雅加達或印度的千奈,辦公室的冷氣都仍設定在偏低的攝氏22度。而像在北京的冬天,暖氣系統無差別的送到各建築物的每個房間,不管房間是不是有人在使用。而這是多大的浪費。

亞洲花旗集團首席投資者薛佛(David Schaefer)更指出,這個議題如今升上了台面,「如果我們要設計一座豪華旅館或辦公室花園,我們看到了我們所能夠做的。」

從諸多例子顯示,較具環保意識的屋主或投資人,將更能夠獲得成功。

全球最大房地產顧問中心「仲聯量行」(Jones Lang LaSalle)指出,以雪梨一棟頭地板面積約3萬平方公尺的頂級辦公大樓為例,若花費26.4萬美元投資在能源節約設施或改裝上,不出三年即可回本,而如果資本匯率維持穩定,該建築物資本價值可飆漲250萬美元。

此外,為了爭取付得起高額租金的房客──例如重視社會責任與形象的企業,擁有一棟節能甚至獲得標章認證的建築,屋主將更有機會獲得青睞。

例如,在廣州興建中的69層珠江大廈,將使用風力發電來提供空調、暖氣和通風設置用電。香港最新辦公大樓AIG Tower,則採用太陽能熱水設備,門板採用永續森林認證的木材,更使用海水來沖廁所。凡此,可顯在這一波爭取高價房客的房市爭奪戰,亞洲各都市也不得不注意節能建築的議題。

【參考資料】路透社報導

 

播放大翅鯨之歌 協助鯨魚母子返回海洋

摘譯自2007年5月18、21日外電報導;鄭佳宜、陳品潔編譯;莫聞審校

加州海洋拯救隊員17、18日在薩克拉門托港播放大翅鯨(座頭鯨)之歌,試圖吸引一對擱淺受傷的母鯨和幼鯨返回太平洋。海洋生物學家判斷這對母子鯨魚是被船隻螺槳割傷,搶救工作極為緊迫,無奈搜救隊員無法用魚網或魚線纏住這兩隻鯨魚。

牠們對大翅鯨之歌無動於衷,為此,一場緊急會議於17日召開,邀集海上人員和全美各地海洋哺乳專家,共商後續措施。

18日時,播放錄音修改為大翅鯨在餵哺時所發出的聲音;17日晚間會議再針對音頻、音量和聲波類型,略做修正,希望誘使這兩隻鯨魚有所反應,但目前尚未見效。

大翅鯨早已名列「瀕危物種法」的瀕危物種之一,在「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更是屬於逐漸消失的物種。

5月9日,目擊者看見這兩隻大翅鯨從舊金山灣區貝尼西港游出。海岸警衛隨後劃定鯨魚擱淺方圓100碼內為船隻不得擅入區域,飛機高度不得低於1000英呎——這項規定是根據聯邦政府賞鯨管理條例的保護辦法。

參與搜救的聯邦和地方政府單位,包括美國海岸警衛、海岸防衛部、漁業部、加州西薩克拉門托警察部和Yolo郡。一位漁業部發言人表示,倘若錄音終告失敗,下一步可能要採取圍捕方式,以船隻驅趕鯨魚回到海洋。

迷航大翅鯨 開始游回太平洋

21日,美國海岸防衛隊說,兩頭大翅鯨已經開始游回太平洋。

海岸防衛隊列沙克士官長說,大翅鯨媽媽和她的小孩傍晚開始朝西南方移動,向沙加緬度河下游游了約8公里。海岸防衛隊官員與野生動物官員乘坐9艘船隻,尾隨兩頭鯨魚,確定牠們不會回頭。列沙克說:「牠們是自己開始移動的,沒有外力激發。」

要重返太平洋,兩頭鯨魚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也將遭遇重重障礙。官員說,往泥濘的三角洲途中有許多泥坑,可能困住兩頭受傷鯨魚,抵達舊金山灣前,他們得穿過四座橋的塔門,還需游經金門大橋下,才能回到太平洋。

 

香港大賣場塑膠袋1個5毛港幣 最快年底實施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東森國際報導

台灣曾短暫實施過的垃圾費隨袋徵收,在香港也即將開辦!以後到大型連鎖超市買東西,一個塑膠袋要收5角港幣的環保費,相當於新台幣2塊錢,這項政策引起塑膠業者反彈,認為使用環保材質,才是解決方法。

塑膠袋業者黃維基建議,如轉型賣一些環保袋,或使用較環保物料去製造塑膠袋,這樣才能使人改變生活習慣,並思考是否真需要這樣的資源。香港塑膠袋費用徵收若確實執行後,估計每年用量將從18億個減少到10億個,還能替港府增加2億港元的收入,最快年底實施。

 

抗議日本提議商業捕鯨 綠色和平展示17具鯨豚屍體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東森國際報導

綠色和平組織21日在德國柏林進行抗議,將17條已死亡的鯨魚及海豚放在人來人往的廣場當中,以抗議日本要求恢復商業捕鯨的行動。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將一具具鯨魚、還有海豚的屍體從卡車上搬運下來,放置在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廣場中央。放置在廣場當中的鯨魚以及海豚的屍體總共有17具,綠色和平組織成員當中的海洋專家指出全球每半小時就有17隻海豚或鯨魚被獵殺。

事實上,每年總共有30萬隻鯨魚以及海豚因人類的捕殺,還有因困在漁網中致死,也有鯨魚或海豚是被船隻的螺旋槳打死。不過這次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主要針對日本政府,因下週在阿拉斯加開會的獵鯨委員會將討論日本的提議,即要恢復商業獵捕鯨魚的行動。

 

義拿坡里焚燒垃圾 引發戴奧辛瀰漫毒氣沖天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東森國際報導

在義大利南部的拿坡里,因垃圾處理廠不夠,導致大批垃圾橫行街頭,民眾乾脆點火燒垃圾,產生有毒的戴奧辛氣體讓情況更嚴重。當地3年前才引發過垃圾危機事件,現有可能再度發生。

義大利消防隊表示,忙著滅燒垃圾產生的火,已變成例行公事,各消防單位每天平均也都可接到20至30通的求救電話。拿坡里在2004年曾爆發垃圾危機,民眾當時把垃圾北上運到總理貝魯斯科尼的官邸前亂丟。這回焚燒垃圾的毒氣,一路蔓延到著名的拿坡里度假海灘,情況相當嚴重。專家警告,拿坡里的垃圾危機抗議,可能會再一觸即發。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矮化台灣主權 美國反對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大紀元報導

美國反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過危害台灣參與及基本權利的決議案,爭取美國等重要會員支持,打消投票表決矮化台灣的決議,是台灣的最高策略與目標。OIE行政委員會通過矮化台灣為「非主權區域性會員」的決議草案,並送交「國際委員會」,定25日由168個會員國投票表決,使台灣維護在OIE的地位與名稱面對嚴峻挑戰。這項決議呼籲台灣在所有OIE活動、刊物及網站中,接受「中國台灣(TAIWAN, CHINA)」或「中國台北(TAIPEI, CHINA)」的名稱,目前台灣會籍名稱為「台北中國(TAIPEI CHINA)」。

168個會員國當中,慬15國是台灣友邦,中國據稱已掌握98國支持,如何避免25日投票是未來三天台灣努力的目標。在邦交國有限情況下,尋求美國、日本及歐盟等主要會員國的支持,是台灣當前重點工作。外交部在台北指出,台灣是OIE正式會員國,各國應回到2003年通過決議的基礎,即依循「世界貿易組織模式」,台灣使用「台澎金馬個別防檢疫領域」名稱,目前美國及日本都支持台灣的立場。

 
中國新聞  --﹥

中國海關特訓 遏阻環境貿易犯罪

一件件以瀕臨絕種的豹為皮草來源所縫製的衣服,正陳列在位於西藏自治區的拉薩商店中。(照片來源:TRAFFIC)摘譯自2007年5月18日ENS中國,上海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據估計,全世界的環境犯罪及非法交易每年總值約達1000億美元以上。目前,在中國有關專家的協助下,亞太地區正著手一項海關特訓方案,進一步強化海關官員素質,協助海關遏止環境貿易犯罪。

這項特訓方案涵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S)、世界海關組織(WCO)以及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等國際機構,主要目的是強化海關官員訓練,培養足夠技術與專業知識,以因應處理越來越多環保方面的犯罪問題。

這項特訓課程在「上海海關學院」舉行,參加者包括亞太各國海關派出的種子教官,訓練課程中強調,中國與亞太各國海關單位需建立合作意識,才能維持長遠的夥伴關係。

在防範臭氧層破壞物質的違法進出口方面,香港、印度與泰國海關扮演主動的資訊分享平台,而像越南、柬埔寨等國,則將就此議題辦理雙邊的研商會議。另外,像華盛頓公約所規範的野生動植物貿易管制,也會是重要項目之一。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老中愛吃魚翅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敦促歐盟停止出口魚翅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知名網路作家洪樹琴在「紅網」撰文引述一項報導稱,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已敦促最大的魚翅出口組織歐盟,停止向中國出口魚翅。因為中國是世界上進口魚翅的最大消費國,在魚翅貿易不斷上升的今天,世界上鯊魚的數量已經因此急劇下降。

中國人好吃、敢吃、會吃、豪吃,都是世界有名的。一級保護動物像穿山甲、中華鱘、海豚、獼猴…都成了盤中餐。這種好吃,源於中國人一貫提倡的「進補」觀念。「吃啥補啥,有吃就有補」,但殺戮野生動物進補的竭澤而漁式的破壞生態平衡,與現代生態文明社會背道而馳,更與現代保健養生之道格格不入,這種好吃、豪吃之風是一種惡習。

 

環保總局:中國一季度局部地區污染加重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新聞網報導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21日發佈了2007年第一季度環境質量狀況。他說,監測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全國局部地區污染加重。

潘嶽強調,第一季度,七大水系總體為輕度污染,與2006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中,松花江幹流中度污染,水質狀況較去年同期惡化,支流總體為重度污染;淮河幹流、支流重度污染,水質明顯變差;海河幹流重度污染,主要支流水質有所好轉;「三湖」為Ⅴ類或劣Ⅴ類水質。

重點城市飲用水源地總體水質一般,達標水量比例為69.3%,與2006年同期相比,降低5個百分點,總體水質略有下降。

 

陝西灌區節水改造讓糧食畝產提高40%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水利網站陝西報導

自1996年開始,陝西省共對寶雞峽、石門水庫等11個大型灌區實施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專案,截至目前,已新建灌溉面積9萬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450萬畝,灌溉週期大大縮短,灌區糧食產糧由1998年的593公斤每畝增長到2005年的820公斤每畝,提高了38%。

通過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的實施,使灌溉水量減少了23,784萬立方米。節約下來的水根據不同比例分別用於農業灌溉、灌區工業發展及生活、保護生態。項目實施後,灌區內渠道的輸水能力大大提高,灌溉週期由改造前的20—52天,縮短為8—40天,確保了灌區各類作物的適時灌溉,灌區作物產量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增加,大大節省了勞動成本。

 

河南旱情加劇 小麥收穫期將提前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食品工業網河南報導

由於持續高溫少雨,河南旱情急劇發展。預計2007年大部分地區的小麥收穫期比常年同期有所提前。

河南是中國農業大省和小麥主要產區,常年小麥種植面積7500萬畝左右,占全國的25%,由於近期高溫天氣較多,並存在出現幹熱風的可能性,將直接影響到小麥生產,2007年小麥生育期將比常年提前7天左右。

據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5月16日統計,全省受旱面積已達3500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1060萬畝,近357萬畝耕地因缺墒難以播種,有50萬畝農作物乾枯,因旱造成山丘區近67萬人飲水困難。為把旱災損失降到最低,河南省財政緊急下撥2500萬元抗旱經費,支持各地開展抗旱工作。

 

環境污染嚴重 川西北近20%物種面臨滅絕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環境報四川報導

因礦山開發、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等原因,使四川省動植物的多樣性受到威脅,近幾十年來,川西北地方約5%的生物種類已經滅絕,約10—20%的種類也面臨瀕危境地。

四川是中國三大林區、五大牧區之一,是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中心,也是世界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但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的發展,給生物多樣性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由於嚴重的有機污染,岷、沱江枯水期部分時段水中溶解氧低至0.3mg/L以下,絕大部分水生生物根本無法生存,許多珍稀魚類幾乎絕跡;水電、水利工程的建設,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環境,給原棲息生物物種造成威脅,特別是引水式電站在上游地區廣泛建設,使回游性魚類完全喪失了生殖繁衍的基本條件;「開發區熱」、「採礦熱」、「房地產熱」、「開墾熱」等都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給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威脅。

 

丹江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專案啟動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環境報陝西報導

南水北調重點工程——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項目已經全面啟動,計畫用4年時間投資7.71億元對涉及陝西省商洛市6縣區的124條小流域、32個專案區進行全面治理,實現一江清水送北京。

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專案規劃已經國務院審批。項目區總面積4574平方公里,計畫從2007年開始至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18平方公里。據瞭解,2007年商洛市計畫在6縣區啟動實施16個專案區,涉及治理的小流域有61條,總面積1143平方公里,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29平方公里。

目前,全市6縣區已經全面完成項目區劃分及社會經濟、自然條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現狀等基礎資料的收集工作,以及專案區的類型劃分及各類型區典型小流域選擇工作、水土流失調查、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等工作,各縣區的規劃報告編寫及附圖繪製也基本完成,項目區的綜合治理已正式進入實施前的準備階段。

 

成都派出督察組防止焚燒秸稈

摘錄自2007年5月22日中國環境報四川報導

四川省成都市大氣和水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派出督察組,對各區(市)縣秸稈禁燒工作巡迴進行專項督察。

為完成全市大氣環境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督察組首先對郫縣317國道、沙西線、郫溫路、郫彭路等沿線各鎮禁燒工作進行了巡訪督察。

督察組針對此前曾經出現的少數區(市)縣農民私自焚燒秸稈現象,要求各縣、鎮(鄉)政府必須切實加強對秸稈禁燒工作的領導,突出重點、加強督察。對農民焚燒秸稈的違禁現象,要發現一個、查處一個、教育一片。

 
綠色學習課表  --﹥

2007年關懷離島生態影展

2007/05/14 - 3:00pm2007/05/29 - 3:00pm

頻道:公共電視(ch.13)
名稱: 2007年關懷離島生態影展 
時間: 5月14~29日,週一至週五下午15: 00播出 

看見離島‧關懷離島

離島的發展,除了建設永續化、觀念國際化,更重要是保存獨特的自然與文化價值;這次「2007年關懷離島生態影展」十二部影片,讓您看見離島,並進一步關懷離島。

今年五月底開始,由經建會、公共電視與荒野保護協會首度合作舉辦的「關懷離島生態影展」,將巡迴各離島播放紀錄影片以及舉辦座談;公視頻道也將自五月十四日起播出,讓社會各界關注離島永續發展之議題。首集播出「來自天堂的求救信」,紀錄一封來自澎湖的電子郵件,一封替硨磲貝及軟珊瑚請命的求救信函。接到訊息後,製作小組在澎湖生態旅遊業者蕭長汰夫婦的帶領下,抵達硨磲貝被挖掘的「案發現場」……。

「2007年關懷離島生態影展」片單

5/14《來自天堂的求救信》 5/22《搶救馬祖最後溼地》
5/15《出租吉貝》 5/23《馬祖、澳口不見了》
5/16《失水的島嶼》5/24《再建綠島》
5/17《建設金門》 5/25《烏坵‧ROC》
5/18《記憶珊瑚》 5/28《渡‧東沙》
5/21《水泥蘭嶼》 5/29《太平島‧不太平》

 

桃園731號池臨時協調會

2007/05/23 - 4:30pm2007/05/23 - 6:00pm

地點:桃園縣府城鄉局
參與者:先進工程顧問公司、桃縣農業局、城鄉局、荒野及一般民眾
聯絡人:李慈雯(荒野保育部)
電話:(02)2930-3193 ext 23
E-mail:wing@staff.sow.org.tw

桃園縣政府召開731號池與附近特定區開發案的協調會
荒野會針對以下幾個原則說明:

1.下次會議請至少一週前發文通知各相關單位,並應該有會議紀錄以作為後續參考
2.731號池為重要棲息環境,所以周邊應保留一定緩衝區,目前得知開發區僅相隔30-50m,希望他們可以盡量退後其開發區,至少保留週遭100m的範圍
3.要求在開發區內要注重生態工法、綠地保留、污水處理、排水系統的相關細節
4.請農業局提出731號池長期的經營管理辦法

如果還有其他建議需要轉達
請於下午2點前mail回覆 或是直接電話連絡
如果各位有時間可以出席,也歡迎共同與會

 

【2007年NGO協力,牽手讓心無障礙】活動開跑了!

2007/04/18 - 7:00pm2007/12/19 - 6:00pm

報名詳情請見 志工朋友篇 殘障朋友篇

活動說明:為了讓身心障礙的朋友為接觸大自然,協會與許多團體(詳見)與台北市行無礙協會合作,針對身心障礙的朋友舉辦一糸列的「親近自然」的戶外活動,95年協會辦理了臺大及芝山岩二場步道體驗活動,感謝吳寶珠、葉淑蓮、張輝英、吳靖惠、劉明燦、林芳色等綠人對活動的支持,使前來參加的身心障礙的朋友印象深刻滿載而歸。

今年活動將擴大辦理,為使活動順利進行,需要一些志工來協助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因此舉辦了幾場的志工培訓,讓大家知道如何與身心障礙朋友相處的正確知識,歡迎新舊志工共同參與。

第一場的志工培訓在4月18日星期三晚上晚上7點到9點,為善最樂請大家踴躍報名,並把此訊息轉寄出去,謝謝!

(一)室內志工培訓

●自四月起,每個月第三週週三晚上7點到9點

6月13日 PM19.00  志工培訓(二):

「國外殘障者戶外活動經驗談」、輪椅輔具操作(瞭解殘障者戶外運動輔助方法)

主辦單位: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各團體幹部、志工30人/梯次。視報名情況加開梯次。
地點:身心障礙會館

7月18日 PM19.00  義工行前培訓:

「愛上那年夏天」影片觀賞與討論(瞭解肢體障礙朋友的活動狀況)

主辦單位:崇友文教基金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招募志工30人/梯次。視報名情況加開梯次。
地點:身心障礙會館

8月15日 PM19.00 身心障礙會館 水上志工培訓:

「身障者獨木舟解說與救生經驗談」觀摩與討論(瞭解身障者水上活動注意事項)

主辦單位: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招募志工30人/梯次。視報名情況加開梯次。
地點:身心障礙會館

9月19日 PM19.00  視障者感受自然篇:

「叫我第一名」影片觀賞與討論瞭解視障者登玉山心路歷程)

主辦單位:週週爬郊山、523登山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招募志工30人/梯次。視報名情況加開梯次。
地點:身心障礙會館

10月17日 PM19.00  聽障者自然體驗:

「聽聽看」節目主持人陳濂喬登玉山經驗分享(瞭解聽障者體驗自然的方法)

主辦單位:聾人協會、週週爬郊山
參加對象與人數:招募志工30人/梯次。視報名情況加開梯次。
地點:身心障礙會館

11月14日 PM19.00  高關懷青少年志工參與心得分享

主辦單位:523登山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招募志工30人/梯次。視報名情況加開梯次。
地點:身心障礙會館

12月19日 PM19.00   身障者旁邊的人分享與討論(陪伴者、家庭、外傭)

主辦單位: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招募志工30人/梯次。視報名情況加開梯次。
地點:身心障礙會館

(二)戶外親近自然體驗

5月26日(六) 陽明山二子坪 (上下午)

【陽明山自然步道之旅】

主辦單位:自然步道協會、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殘障朋友20人,志工30人(高關懷青少年 適合輪椅)

6月9日(六) 烏來信賢步道、種子學苑 (上下午)

【微物之美—烏來賞蝶行加拈花惹草DIY】

主辦單位: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園藝治療、台大保育社、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殘障朋友20人,志工30人 ( 適合輪椅)

7月14日(六) 三峽德心農場(上下午)

【從菜園到餐桌--園藝治療加小暑太陽能鍋野餐DIY】

主辦單位:園藝治療、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台灣有機學會、週週爬郊山、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自然步道協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殘障朋友20人,志工30人 (適合輪椅)

9月8日(六) 坪林虎寮潭、金瓜寮虎寮潭(上下午兩梯次交叉)

【獨木舟加金瓜寮自然步道之旅】

主辦單位: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自然步道協會、台大保育社、週週爬郊山、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523登山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殘障朋友40人(2梯次),志工50人(高關懷青少年初階體驗 適合輪椅)

9月29日(六)貢寮雙溪出海口、龍門露營場 (上下午兩梯次交叉)

【雙溪出海口溯溪行加自然步道解說】

主辦單位: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自然步道協會、週週爬郊山、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523登山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殘障朋友40人(2梯次),志工50人(高關懷青年進階 適合輪椅)

10月20日(六) 大安森林公園 (上下午)

【大安森林公園自然體驗親子歡樂營】

主辦單位: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參加對象與人數:殘障朋友親子40人,志工30人 (適合輪椅)

詳情請見 親近自然官方網站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廣部徵求:企畫專員

2007/05/18 - 12:28pm2007/05/31 - 6:00pm

我們正在徵求工作夥伴。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只要你喜歡自然,關心環境、生態相關議題,並樂意傳達好的環境概念、帶動民眾參與,且態度積極、樂觀、樂於人相處、易溝通!依勞基法,享勞健保,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service@e-info.org.tw ,信件標題請註明應徵的職稱。

需求條件

1. 對專案企畫與活動執行有興趣,有經驗者尤佳。
2. 具網站規劃有概念,文書行政能力佳。
3. 善於溝通表達、公關及文稿能力佳。
4. 喜好自然體驗或登山活動,可發揮創意融入教育活動者更佳。
5. 大專程度以上,願意學習團隊合作、朝向專業經理人才發展者佳。
6. 待遇:依個人面議及工作能力調整;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E世代青年人為出人頭地,努力儲備企劃力、創意力、執行力…是否也能為我們生存的環境使點力?也許是倡導一個樂活新主張;或者是帶動一場樹人森體驗,因環境公義,你將成為一位深具影響力的綠巨人!

時間:即日起至2007年5月31日
聯絡人:簡小姐(02-23021122)

 

2007「展望」系列演講~「從環境變遷的角度談臺灣的生態與文化特性」

2007/05/25 - 7:00pm2007/05/25 - 9:00pm

主辦: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主講:郭城孟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主題:「臺灣的前世今生- 從環境變遷的角度談臺灣的生態與文化特性」
地點:台大應力所國際會議廳

從2003春開始舉辦的「展望」系列演講,每年分春秋兩季於台灣大學應力所舉辦,至今已進入第五年的春季,已經舉辦完畢的八季,主軸分別是「生活科技」(2003年春)、「探索未知」(2003年秋)、「人與環境」(2004年春)、「科學的極限」(2004年秋)、「物理光耀世界—紀念1905物理奇蹟年的一百週年(I)」(2005年春)、「物理光耀世界—紀念1905物理奇蹟年的一百週年(II)」(2005年秋)、「觀察與認知 — 心靈‧生物‧地球 ‧ 宇宙」(2006年春),以及「建構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慧的尖端工程」(2006年秋) 。在過去這四年裡,「展望」系列總共舉辦了64場演講,講題內容跨越物理、天文、生命、認知、環保,和尖端科技等重要領域,有些探討宇宙的起源,有些則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很高興在每一場演講中,都能夠在應力所看到滿場的聽眾,專心傾聽學者的演講,同時也和講者熱切的互動。我們誠摯地希望,這一系列演講不但可以協助熱心求知的一般民眾獲得尖端科技新知,更希望能對我們的青年學子產生一些影響,在「展望」的年輕聽眾之中,未來能夠產生同樣傑出的學者。

春季系列將從今年4月20日開始,主題是「明天過後 — 從環境變遷看地球生物的未來」。我們邀請到了中研院、台大、清大,和中央大學等校的傑出學者,從氣候、環境、動物、植物,和海洋生物等不同角度,來探討這個關係全人類未來命運的重要課題,系列最後是由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院士作出結論。

 

2007關懷離島生態影展-澎湖座談會

2007/05/27 - 9:00am2007/05/27 - 12:00pm

地點:澎湖科技大學 階梯教室
座談會主題:海岸永續利用與離島建設

主辦:荒野保護協會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講師:許泰文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
主持人:陳清枝(荒野離島關懷小組召集人)
與談人:羅力(綠島新視界記錄片導演 )
與談人:吳培基(澎湖科大/海洋資源暨工學院院長‧澎湖環保協會理事長)
與談人:于錫亮(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主任)
與談人:許文東 (澎湖縣農漁局局長)

活動流程:
9:30~10:00影片播放
10:20-10:50講座
11:00-12:00座談會

播放影片:再建綠島

詳情請見
http://e-info.org.tw/node/22461
http://www.sow.org.tw/

 

2007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

2007/06/29 - 8:03pm2007/08/31 - 6:00pm

主辦: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研習營日期:2007年6/29~8/31
報名:自即日起至5/27截止
電話:(03)833-4133、833-4143
傳真:(03)833-7095
E-mail:kuroshio@seed.net.tw

「如同候鳥歸返,每到夏天,洶湧的黑潮就會捎來南風的呼喚。」

每年夏天,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夥伴聚集到花蓮,為了美麗的海洋,為了海中悠游自在的鯨豚朋友。一如往常,黑潮今年也將召集來自台灣各地,對海洋有著莫名喜愛的人們,在夏日的艷陽與鹹膩的海風中一步一步走過海岸,航向水色深藍的太平洋,尋找被遺忘了的記憶,來自大海的記憶,重新搭起人與海之間斷裂了的橋樑。

長達2個月的研習課程在台灣算是罕見,主要是因為海上解說不同於陸上解說,狀況多變而且需要克服的變因繁雜,因此一個海上解說員的養成必須要累積相當的出海經驗,並持續充實海洋相關知識。黑潮的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除了安排密集而完整的課程外,並提供紮實的船上實習機會,希望在短短兩個月期間,培訓海上工作的種籽,除了學習解說與推廣環境教育之外,學員更必須擔任第一線的鯨豚生態紀錄員,實際參與鯨豚保育工作。

當然,在課程與排班實習工作時間之外,進一步了解與探訪花蓮在地人文、生態,體驗同在台灣島,卻與西部完全不同的生活步調、人文樣貌,也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您喜愛海洋,喜愛鯨豚,對環境教育充滿熱誠,願意參與海上實習、學習解說,並不怕風吹日曬,願意負擔鯨豚生態記錄工作,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

2007海上觀察解說營報名簡章(含課程)下載

詳情請見 http://www.kuroshio.org.tw,期待今夏在海上與你見面!

 
專欄:為自然服務 與自然為友 工作假期散播環境關懷種子 --﹥

作者:彭郁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移除外來種週末假日,飄著細雨的清晨,許多上班族選擇在這樣的日子待在家裡休息,卻有一群人跑到陽明山二子坪,不僅撐著傘著在步道上走走停停只為觀察沿途的小花小草,甚至穿著雨衣在水池中拔除水草。他們是今年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二子坪生態工作假期的先峰,主要任務為清除生態池中的外來種水蘊草和苦草,為台灣的特有種萍蓬草開闢更多生長空間。

生態工作假期對許多人而言仍是新奇的名詞。簡單來說,利用個人假期時間,從事生態工作,而達到服務在地的效益,就是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在從事生態工作假期活動中,除了服務自然,更打破平日對大自然走馬看花式的浮面印象,進一步以自然為友、為師,成為在各地散播環境關懷的種子。

首先,它提供參與者和自然互動的新奇方式。生態工作假期的任務通常不困難,例如在生態水池中拔除外來種,僅是簡單的勞力付出,然而,在生態志工的帶領下,大家邊「工作」邊觀察池內的動植物,浮出水面呼吸的金線蛙,在葉片上歇腳的葦迪細蟌,台灣萍蓬草鮮艷的黃花和紅果…等。志工陳香吟說:「假如今天我只是站在岸邊的遊客,則沒有機會與這些生物如此親近,也沒辦法如此細看他們的特徵。」另外幾位文山社大的志工,笑著說:「沒想到拔水草是這麼好的健身運動,在踩土鬆動根部的過程,腳運動到了,在施力連根移除的過程,腰運動到了,在搬運的過程,手臂運動到了。今天這生態池變成了我們的專屬健身房!」

永和社大林超仁老師導覽此外,它營造了參與的特殊意義。工作假期的參與者不再是純休閒、消費的遊客,而是提供服務的「志工」。活動前、施作中,工作人員和生態老師會一再強調講解施作對當地的生態意義,也許是修復,也許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志工陳香吟表示:「平常在水族箱養的水蘊草總長不多,沒想到在自然的水池(二子坪)中會繁衍得那麼快,進而影響到原生種台灣萍蓬草的生長。」志工陳信維也表示:「我是藉由這次活動才認識到外來種對本土種的侵蝕性,不應該因為覺得它漂亮而就到處種植。」志工張兀岱表示:「在岸邊觀看的遊客問我在做什麼,我向他們解釋,很多人聽了之後就和我說謝謝,假日時間,還願意這樣為國家公園盡一分心力,無形中給予我參與的成就感。」

最後,工作假期也為參與者提供了生態遊憩功能:自然導覽、生態遊戲等都視參與者的屬性加入在方案中,引發參與者對自然的愛好。志工黃瑞華表示自己平日看到不認識的花草,查詢到名字就很滿足了,但生態工作假期中有專業的導覽,才讓她深入了解不同植物不同生長習性,各有其地域適應原因。身為國小教師的志工陳香吟表示因為教學需要,常流覽植物相關書籍,但當天深入淺出的導覽,幫助她未來能用更有趣的方式和小朋友轉述相關知識。

生態工作假期所提供的深度生態服務體驗,持續在各地散播環境關懷的種子。誠如志工陳信維在活動後表示:「這次生態工作假期,引起我想更多了解生態環境的興趣。雖然之前就常在登山,但是重點都放在拼速度、拼體能,從來沒有好好去觀賞身邊的花花草草。參加這樣的活動既能學習生態知識又能為大自然做點事,何樂而不為呢?」

 
讀者投書:打贏水果外銷大戰 --﹥

作者:陸雲(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

中國時報報導台灣荔枝玉荷包在國外市場受到對岸妃子笑荔枝挑戰,讓農民與農政單位擔心此一農產品市場優勢漸失。其實問題的真正重點不在這種國際市場的爭奪與取代,因為任何產業國際市場的競爭均有輸贏兩方,台灣過去也曾搶奪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外銷市場。問題的癥結在我方農民與農企業的心態與觀念能否改變,以及農政當局能否適時提出適當的政策,以搶回市場或另闢戰場。

兩岸農產品的外銷大戰不是始於「玉荷包不敵妃子笑」,自1979年中國大陸經改開始,台商將台灣品種以及栽培技術帶往大陸之後就已陸續發生,鰻魚日本市場之爭就是一例,如今我方幾已完全退出日本市場。台灣水果的品質的確是好,但品質好並不代表就能在國內外市場與他國產品競爭,取得優勢,因為品質好壞是生產層面的議題,賣不賣得出去則是行銷與組織的問題。

以紐西蘭的奇異果為例,其在世界各國賣得嚇嚇叫,其中也包括奇異果的「祖國」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奇異果(獼猴桃)在湖南一省的種植面積可能還不輸紐西蘭全國的種植面積,但為什麼紐西蘭奇異果能在世界攻城掠地而中國大陸不行?

原因之一是紐西蘭的奇異果果農只有「一個」合作社組織,組織了「一個」跨國籍企業,以最有效率的行銷方式將其產品銷售到全世界。國際行銷所強調的規模經濟、高科技與優秀人才、供應鍊與價值鍊管理等等重要理念,都得到確實的應用與發揮。至於紐西蘭政府所做的,大致集中在農民組織與農企業的輔導與資源的提供、國際市場資訊的蒐集、以及在國際農產品貿易談判上為紐國農民爭取利益。

反觀台灣水果的外銷,除生產是小農方式外,外銷組織有農會的、合作社的、貿易商的、協會的,也是林林總總,規模太小。在缺乏整合與規模經濟下,如何能像國際間知名的農產品產銷企業,進行高效率的生產、加工、蒐集國外市場情報、以及國際行銷,更遑論利用高科技進行品種改良以迎合市場需要、爭取一流人才提高經營效率、或利用供應鍊與價值鍊管理等觀念以提昇國際競爭優勢。

大家時常掛在嘴邊的,還是我們的品質是如何的好,外國要想達到我們的水準並非旦夕之事,但鮮少去瞭解除品質外,我們還有不少組織與國際行銷的工作要做。其實國際競爭力的進步有時並非曲線,跳躍式的進步在現在科技與行銷技術的日新月異之下,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好的品質有時並不足恃。

那麼農政單位又該做甚麼來幫助們農產品的外銷?當然國人「寧為雞首」的心態是妨害了農產品外銷組織的整合工作,但在整個政府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的方案中,是否缺乏相當的認識與資源放在組織的整合與輔導的工作上?與經濟部對外銷廠商的輔導相比,農政單位是否做得太少?

在對國外市場的資訊蒐集與研究上,農政單位是否單獨對大陸市場另眼相看,從過去聊備一格到現在幾乎停頓,難道意識型態的堅持重於幫農民賺錢的設想?多年來各種農產品品種與栽培技術不斷地流到國外,為何遲至最近才有些因應辦法?如果台灣水果有外銷的品質優勢,為何不大規模的推動農民種植?為何那麼多休耕的農地放在那兒不事生產?

總的來說,農產品國際外銷市場的勝負是兵家常事,台灣水果的品質優良也是值得國人驕傲與慶幸之事,但要將其成功推銷到國際市場,還有太多的工作需要產官各界的努力。此外經貿議題無限上綱的泛政治化,實在也不是台灣農產外銷或農業發展之福。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2007年5月22日民意論壇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