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6.6
本日焦點1:

台灣永續發展史 與社會發展脈絡相關

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

 

本報2007年6月6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台灣的永續發展觀念、架構與體制的演進,其實與社會發展的變遷息息相關,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29日在「永續發展國際論壇」上向國際友人介紹台灣永續發展現況時指出,台灣歷經日本殖民、國民政府遷台、經濟蓬勃發展、民主轉型等階段,每一階段的永續發展狀況,都有其政經條件的相關性可循。至於現階段台灣最重要的,則是建構機構的能力,作為永續發展決策的基礎。

本日焦點2:

企業追求永續發展 國家策略與指標是關鍵

WBCDS水泥專案經理Klee。

 

本報2007年6月6日台北訊,李宛澍報導

「2007永續發展國際論壇」29日的議程,邀請到「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WBCDS)「永續水泥專案」主持人Howard Klee與會。他在會中介紹WBCDS的工作內容,並就該組織推動「永續水泥專案」(CSI)計畫進行報告。Klee表示,企業追求的是效率與管理,國家必須擬定永續發展策略與指標,讓企業在執行時有所依據。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   欄

從「無聽過」到「好特別」-ecoWH 4年本記

新奇好玩的生態工作假期
作者:夏道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

雖然各界對生態工作假期仍有許多疑問,認為台灣的工作假期僅限於單天或4天3夜的一次性活動、或僅限於與溼地有關的主題 ……等。這些疑惑,都是因為累積的案例太少,四年的推動實無法看見長期的成效。事實上,新的觀念與運動推動,本來就兼負教育與啟發的任務,同時亦籌募經費及尋找有志一同的合作單位,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四年本會在工作假期推廣,個人認為只是一個「開始」,尚不足為「成果」,但不妨從幾個面向來看推動的「進展」

讀者投書

數字,是工程師拒絕傾聽的武器

數字會說話,然而憑數字就能了解花蓮的真正需求嗎?(照片來源:香鯨)作者:鄭羽哲(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交通組研究生)

當最近蘇花高議題越演越烈的同時,我們也同時看到支持方和反對方提出一些數字來說服另一方的人。尤其看到滿天飛舞的數字,其實我也疑惑了!

對學工程或學規劃的人來說,數字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所有的規劃、評估,在交通界都有一套評估基準。數字可以協助決策,當然也可以拿來當作拒絕傾聽的武器……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讀者投書

熱門內容
模仿難吃同類的聲音 大虎蛾躲避被吃危機
誰欠誰的「生態債」?(上)
熱門關鍵字
永續指標 生態足跡
推薦評論
溫室氣體減量 環保署長:台灣參與清潔發展機制意義不大 (2)
要反蘇花高嗎?或許我們都不應該冷漠了… (3)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1:台灣永續發展史 與社會發展脈絡相關 --﹥

本報2007年6月6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台灣的永續發展觀念、架構與體制的演進,其實與社會發展的變遷息息相關,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29日在「永續發展國際論壇」上向國際友人介紹台灣永續發展現況時指出,台灣歷經日本殖民、國民政府遷台、經濟蓬勃發展、民主轉型等階段,每一階段的永續發展狀況,都有其政經條件的相關性可循。至於現階段台灣最重要的,則是建構機構的能力,作為永續發展決策的基礎。

葉俊榮曾任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與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於任內打造台灣的永續發展指標系統,並於2003年首次發布42項代表性指標。本身專研環境政策與環境法,葉俊榮對於台灣的永續發展狀況與變遷自有其獨特的看法。

照葉俊榮的觀點,台灣與永續發展相關的社會發展進程,可約略以6個里程碑來區分,分別是:

  • 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的終結,開啟去殖民與社會復甦階段

  •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開啟全國動員與復興階段

  •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台灣處於全力發展經濟的階段

  • 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政府解嚴,台灣步入民主化階段

  • 1992年,開啟了環保與國際接軌經驗

  • 2000年,政黨輪替,開啟深化民主階段

在日本殖民時期,台灣作為殖民地被剝削大量天然資源以服務日本軍國主義;到了國民政府遷台初期,主政者把台灣做為反攻大陸的基地與跳板,對台灣缺乏長遠與永續的政策,也沒有以人民的需求出發作基礎建設。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國民政府開始正視台灣的發展與成長,全力發展經濟,締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但這時期的經濟成長卻犧牲了其他價值,威權體制下的社會沒有民主可言、公民權受壓制、沒有活躍的公民社會、媒體與言論自由受壓制、更沒有環保團體。當時流行的「家庭客廳就是工廠」的口號,可作為犧牲環保的代表。

在以上幾個時期,台灣環境扮演的如同「乳牛」,負責供給人類需求。

1986-87年間,台灣進入民主轉型階段,民間社會開始有了環保運動與對抗工廠污染的抗爭活動。但這時台灣已脫離聯合國10多年,沒有國際的參與,聯合國也沒有任何關於台灣環境的資料,在國際環保進展上是缺席的。

到了1992年,台灣社會開始著重國際參與,民間與政府組成非政府代表團參加了里約地球高峰會。同時期間,台灣的犀牛角與虎骨粉等野生動物製品貿易問題,開始受到國際壓力與譴責,1994年台灣首度成為援用培利法案貿易制裁的對象,台灣社會開始感受到國際公約的重要性。

現狀與任務

葉俊榮介紹說,2000後台灣政權移轉、民主深化,政府於這段期間進行永續發展的能力建構。此時環保意識萌芽,台灣面臨三大方向的選擇,要極度強調開發與發展、按照原來的步調走,還是朝永續發展的方向?雖然整體社會已有共識要朝第三條路走,但會不會20年後卻發現方向偏了,走錯了?因此,也才需要一套指標系統,來檢視我們的永續發展現況。

葉俊榮向國際專家指出,台灣在永續發展上已有些許成果,但仍有許多爭議與問題待解決,如溫室氣體排放管制、下水道接管率、能源效率低落、能源依賴過高、海岸線保護、水價未能反應現實、蘇花高爭議與國際孤立等。

最後葉俊榮提出,目前台灣最重要的工作,是朝「機構的能力建構」(institutional capacity building),從法律面、市場機制、科技面(先進科技研發與產業轉型)與民主化程序(強調透明度與審議),作為永續發展決策的基礎。

本日焦點2:企業追求永續發展 國家策略與指標是關鍵 --﹥

本報2007年6月6日台北訊,李宛澍報導

「2007永續發展國際論壇」29日的議程,邀請到「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WBCDS)「永續水泥專案」主持人Howard Klee與會。他在會中介紹WBCDS的工作內容,並就該組織推動「永續水泥專案」(CSI)計畫進行報告。Klee表示,企業追求的是效率與管理,國家必須擬定永續發展策略與指標,讓企業在執行時有所依據。

WBCDS成立15年,總部位於日內瓦,由企業成員組成,針對永續發展議題扮演企業與政府部門間的溝通角色,由會員繳交會費維持組織運作。目前有190個企業會員,包括3M、拜耳、寶僑、新力、ICI塗料、殼牌汽油、萊雅、通用汽車等知名企業都在列。

WBCDS對永續發展的概念包含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平衡。工作項目分為橫向的公共政策議程,分別是發展、能源與大氣、企業責任﹔縱向則以企業別區分,包含森林製品、礦產、永續水泥、電氣用品、機動車輛、金融業、輪胎業。

Klee進一步指出,公共議題在不同地區、國家和文化中,會員的看法並不相同。例如企業責任,歐美國家認為勞工問題是企業責任,但部份亞洲國家則認為勞工是國家社會福利範疇。而同類企業會面臨相似的永續問題,以產業別分類,有助於企業會員共擬解決之道。

推廣永續水泥操作範例

企業並非不關心永續發展議題,他們經常說,永續發展是很好的概念,但是要怎麼做呢﹖Klee就其所參與的永續水泥專案(CSI)進行經驗分享。

所謂永續水泥業是指運作時降低CO2排放量、擴大對社會的正面效應,並且與利益相關者充分互動。大多數國家都有少數一兩家寡佔的水泥公司,由家族企業掌握,他們行事低調,但生產線分布全球,影響環境甚鉅。

永續水泥專透過獨立研究、規劃到最後行動,一開始有11家水泥公司參與,第二階段再加入7家。研究與規劃階段,業界提出60個建議,由於建議太多無法處理,第二階段鎖定水泥業環境的衝擊,找出關鍵性績效指標,研擬出改善的行動方案,目前正在評估績效,制定公共政策,未來要推廣到水泥生產大國。

CSI提出的6大關鍵領域,分別為大氣保護、燃料與原料使用、員工的健康與安全、排放減量、對鄉村與社區的衝擊、資訊交流與進度報告。並擬出一套執行CO2減量的操作範例:

1.更新和改善CO2計量和報告
2.發展出具有企業責任感的水泥窯燃料使用規則
3.發展出一套表準的安全公式
4.發展一套健康與安全管理實施原則
5.排放監控和報導記錄
6.發展適合水泥業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指引

CSI提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是以廢輪胎當作替代能源,使石灰岩變成灰渣的過程減少CO2產生,灰渣添加煤渣和灰塵,成為永續水泥,WBCDS目前推廣此方式,降低環境衝擊。

確立指標 有助企業達成目標

WBCDS是政府與業界的橋樑,以CSI為例,此專案幫助政府決策者了解業界如何操作降低CO2排放量,兩邊各扮演什麼角色,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並評估在此方法下可以減少多少排放量。過程中,WBCDS與政府部門和研究智庫,進行對話,並由CSI了解實際的情境和相關數據。

Klee就其經驗談認為,企業也重視永續發展的議題,他們關注如何執行,以及有哪些評量績效的指標,只要這些條件明確,企業可以有效率地達成。對企業來說,他們不能接受的是冗長而沒有結果的流程,這使他們無所適從。企業講求績效與管理,國家若能在國家層級的政策擬定永續發展策略,給予相關指標,企業的效率與彈性可以達到指標,官方與業界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共識。

台灣新聞  --﹥

青年樂生聯盟赴政院陳情 籲勿核定迫遷方案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青年樂生聯盟和樂生保留自救會數十人今天下午到行政院陳情,高喊「抗議假保留、反對真迫遷」,呼籲在「院民續住」、「重要建物原地保存」、「地質安全問題」等爭議未解決前,行政院長張俊雄不應為樂生療養院迫遷方案背書。

公共工程委員會發布新聞稿回應表示,目前已有樂生療養院原地保留39棟、10棟擇要異地重建或重組的方案。青年樂生聯盟指出,前行政院長蘇貞昌4月12日曾承諾院民不必搬遷,但工程會5月30日仍強行定出上述方案,若再經行政院核定,台北縣政府將隨時強制搬遷。

此外,青年樂生聯盟說,工程會漠視台北市捷運局錯估樂生地下水壓與斷層帶開挖危機,其聲稱的保留39棟方案,在開挖後仍有坍塌之虞。

另一方面,青年樂生聯盟指出,聯合國諮詢組織--居住權與反迫遷中心 (COHRE)5月17日曾寫信給蘇貞昌,表示應重新評估任何可能造成迫遷移公共工程建設,並與樂生院民深度協商,謀求避免迫遷的替代方案。

桃園重油污染農田 灌溉溝渠大火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東森新聞桃園報導

桃園縣蘆竹鄉傳出污染事件,一間紡織工廠疑似利用下雨時,排放大量重油污,造成將近500公頃的農地形成油田,灌溉水溝也因為累積厚厚的油層,凌晨起火燃燒,嚇壞附近民眾。

村民懷疑,附近一間紡織工廠疑似利用下雨時排放重油污,黑油沿著灌溉溝四處排放,將近500公頃的農地、附近魚池都遭到污染,居民向相關單位反應,卻得不到回應。

防治土石流 竹崎首座生態示範園區完工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東森新聞嘉義報導

颱風來襲,山區最怕土石流,為了防範未然,張花冠立委向水土保持局爭取1300萬元,在嘉義縣竹崎鄉興建首座生態工程示範園區,特別的是全部採取生態工程施工法,河道蜿蜒化,讓整體河槽穩定,引導水流方向,一旦山區豪雨將可以有效疏解大水,避免爆發土石流。張花冠與水土保持局官員,4日勘查完工現場。

這座野溪整治工程也是竹崎鄉首座生態工程示範園區,符合生態、就地取材,以大石頭做堤防,可自然滲水、安全又可維護生態,讓野生的魚蝦都有個家。

張花冠指出,中間水槽做的比較深,枯水期時少量的水,也能留在中間水道流,洪水時在河岸範圍內,可降低水切力量,引導水流方向,自然避免造成水患。

休耕種甘蔗 環保又可產能源

摘錄自2007年6月6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重要課題,植樹造林有助淨化空氣,經濟作物甘蔗也是好幫手,台糖建議政府,鼓勵休耕農地種甘蔗,淨化空氣外還可製糖或發展生質能源。

台糖指出,經研究,甘蔗是光合作用效率極高的作物,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大量氧氣,近來國外不斷有專文報告指出,同樣面積的甘蔗園與熱帶雨林相較,甘蔗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高出4.9倍,釋出的氧氣較熱帶雨林高出4.1倍。

台糖表示,政府基於能源自主考量,已著手嚐試發展生質柴油,農糧署也鼓勵農民種植黃豆、向日葵等作物,目前面積約1500公頃;種甘蔗不僅有助環保,也有助於提升能源自主。

防治外來植物 玉管處多管齊下

摘錄自2007年6月6日自由時報南投報導

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調查,玉山新中橫園區外來植物計有63種,其中有33種已適應當地環境,被歸類於「歸化植物」,但有16種極具侵略性,有危及部分原生種植物生存空間之虞;玉管處將利用生物物理中「天敵原理」及環境管理等方法交叉運用,以達到防治效果。

新中橫是玉山國家公園對外主要幹道,為了解外來植物入侵原因,玉管調查結果發現與人類活動的頻繁程度呈正比關係,換言之,人類愈喜歡遊玩的景點,外來植物入侵的機率就愈高,如塔塔加遊客中心及觀山兩地的外來植物合計有36種,佔目前調查的六63種外來植物的一半以上。其中又如法國菊、毛地黃、蔓澤蘭等16種「歸化植物」,分屬草本及藤本,繁殖能力強更具侵略性。

垃圾變樂色禮服 環保創意將推動到社區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台北市環保局舉辦「環保創意樂色Show」,台北市議會林奕華、許淑華、黃珊珊、王鴻薇等十名女性議員穿著廢棄物製成的環保裝、手拿環保娃娃走秀,廢棄的紙盤、垃圾袋、寶麗龍化身禮服綴飾,宛如婚紗秀。

環保局表示,垃圾不是毫無價值的廢棄物,透過巧思,也可變成美麗實用的藝術品,這次活動由62位里長參與,未來盼將環保理念推廣至社區。

雲縣野鳥學會研擬移除白腰鵲鴝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國時報雲林報導

近年來白腰鵲鴝野外族群激增,雲林縣山區已出現繁殖情形,為避免影響八色鳥、棕面鶯等鳥種生存空間,雲林縣野鳥學會與林務局、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合作,將捕捉白腰鵲鴝,降低族群數量。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清圳指出,白腰鵲鴝原產印度及東南亞,雄鳥身長約28公分,尾羽甚長,比雌鳥尾羽長出7公分左右,鳴聲優美多變,國內約10多年前引進,最近2年野外族群激增,可能是受禽流感影響,民眾大量棄養或放生。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調查,以高雄、雲林、台中較嚴重,雲林縣林內鄉湖本地區去年發現8個鳥巢。

湖本地區是八色鳥重要繁殖地,陳清圳說,白腰鵲鴝的領域性強烈,與八色鳥棲地重疊性高,且築巢習性與棕面鶯、頭烏線等本土留鳥相近,為避免白腰鵲鴝族群擴大,威脅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將進行移除白腰鵲鴝計畫。

以絕育代替撲殺流浪狗 宜設巡迴結紮車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國時報台中報導

台中市動保團體表示,現在各縣市捕狗隊處理流浪狗,最後都是安樂死一途,是最糟的生命教育示範,如果未有結紮或教育宣導的配套措施,收容會變成安置流浪狗的大夢魘,只建流浪狗收容中心無法解決問題,應設「巡迴結紮車」,透過捕捉、結紮、放養,幫流浪狗絕育才能代替撲殺,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

動保人士核算,台灣公立收容所共有18萬隻流浪動物為例,政府每年需撲殺12萬隻,全台安樂死每年就得花費3億7500萬元,但人道結紮費每隻800元,結紮12萬隻才需9600萬元,兩者相差2億8千萬元,這筆差額可用在流浪動物及醫療急難救助上。動保人士從實際的收容安置經驗,提出參考國外已在做的「TNR」具體方案,即trap(捕捉)、neuter(結紮)、release(放養),執行這項經證實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辦法。

高縣獼猴破壞果樹 議員建請總量管制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廣新聞高雄報導

高雄縣內門鄉旗尾山傳出獼猴破壞農作物情形, 因台灣獼猴屬保育類動物,議員希望高雄縣政府能建請中央,仿傚澳洲准予幾個月撲殺兔子的作法,每年特定時間准予撲殺獼猴,進行總量管制。

縣議員林富寶在議會縣政總質詢指出,高雄縣內門鄉的旗尾山和六龜山區經常有保育類的台灣獼猴出沒,尤其現在正值金煌芒果、玉荷包荔枝以及木瓜的盛產期,山上獼猴大肆破壞果樹,農民礙於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無法可施。

國際新聞  --﹥

國際捕鯨協會通過商業捕鯨禁令

一名日本船員正在量從南海捕獲的小鬚鯨重量。(照片來源: Institute of Cetacean Researc)摘譯自2007年5月31日ENS阿拉斯加,安哥拉治報導;鄭佳宜編譯;蔡麗伶審校

儘管日本代表主張撤銷捕鯨禁令,國際捕鯨協會(IWC)31日重申,將堅守自1986年開始執行的商業捕鯨禁令。包括日本在內的26個贊成捕鯨國家在議事投票時棄權,保鯨勢力在護鯨戰役中暫時獲勝。

取得37國多數領先的保鯨團體同意,商業捕鯨禁令仍屬有效;徹底扭轉2006年「無維持必要」的決議。會議觀察者表示,投票結果確立保鯨國家集團已有新勢力加入。

日本代表認為,這樣的結果是「可以預期、但令人遺憾。」守法的日本自1986年停止商業捕鯨,但從1987年開始,為「科學研究」目的繼續捕鯨行動。

由紐西蘭提出的「捕鯨禁令」是非強制性決議,獲得40國支持,2國反對。日本在內的捕鯨國並未出席投票。

日本南極鯨類研究計畫第一期,自1987到2005年,共捕殺將近6800頭鯨魚。2006年,日本展開第二期計畫,預計每年為科學研究犧牲935隻小鬚鯨和50隻瀕臨絕種的長鬚鯨,今年再增加50隻大翅鯨。綠色和平組織和海洋看守保育協會過去兩年駕船至南極海阻止捕鯨屠殺行動;2006年12月,海洋看守協會的反捕鯨船和日本捕鯨船意外撞擊事件,彼此嚴厲譴責。

綠色和平組織代表羅騰貝里(Shane Rattenbury)表示,「日本應立刻中止第二期計畫,幾千隻鯨魚不該再無謂犧牲!」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路易斯安那州通過歷史性的颶風防護計畫

2005.10.3麗塔颶風災後的殘破景象 照片來源:Win Henderson courtesy FEMA 摘譯自2007年6月1日ENS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巴頓魯治報導;游珮綺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議會無異議通過該州第一個全面性修復海岸線和颶風防護的總體計畫。該計畫5月30日在大西洋颶風季之前通過。預計未來颶風活動會異常活躍,而此計畫即是路易斯安那州未來幾十年中所有保護海岸和修復溼地計畫的指導方針。

在經過超過18個月廣泛的研究、撰寫、計畫和公開討論之後,名為「生態修復與颶風防護整合計畫:路易斯安那州永續海岸線的全面性總體計畫」終於問世。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澳總理宣佈新政策 將限制碳排放量

摘錄自2007年6月3日BBC中文網報導

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6月3日宣佈有關氣候變化的新政策,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霍華德計劃在2008年確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並在2012年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

澳大利亞是世界人均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並拒絕簽署京都氣候議定書。澳大利亞2007年晚些時候將舉行大選,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主要政治議題之一。目前霍華德的自由黨在民意測驗中落後。在此之前,霍華德禁止碳排放交易以及建立任何對碳排放設限的控制措施,聲稱如果這樣將會損害本國經濟並且導致失業。

美科學家:地球氣候達到危險臨界點

南極的冰正在融化中(照片來源:British Antarctic Survey)摘譯自2007年6月1日ENS美國,紐約州,紐約報導;游珮綺編譯;莫聞審校

氣候科學家1日對全球暖化提出嚴厲的警告,並表示全球暖化現象已到了不可逆轉的轉捩點,然而布希政府卻試圖封鎖這名科學家的相關言論。

美國太空總署哥大德太空研究院院長韓森(James Hansen),1日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已讓地球氣候臨近嚴重的臨界點,可能對地球造成危險的後果。

韓森博士表示,如果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以最近十年的速度上升,從研究中顯示這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包括導致海平面上升速度越來越快、旱災和洪水發生頻率增加,以及因為氣候帶的快速轉變使得野生動植物的壓力增高。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英德領袖:美國應更具體提出具體承諾

摘錄自2007年6月4日法新社柏林報導

2007年八國高峰會輪由德國舉辦。英國首相布萊爾和德國總理梅克爾4日針對美國政府在八大工業國高峰會前,提議著手處理氣候變遷議題表示歡迎,但明確表示內容並不夠完整。

美國總統布希上週表示:「在明年底以前,美國和其他國家會針對如何降低溫室氣體建立一套長程的全球目標。」 布萊爾在與梅克爾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中指出:「我們需要確定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上,設立了一個清楚的全球性目標,並著手規劃如何達成目標。」梅克爾同時尋求各國政府支持,讓全球的氣溫在本世紀結束前,不會超過攝氏2度。

在提出相對的建議中,布希並沒有明確指出美國希望要降低多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或是這些承諾何時生效。儘管如此,布萊爾和梅克爾仍讚揚布希的聲明,視為是美國政府部分態度轉變。

梅克爾表示:「氣候變遷的問題是一場艱鉅的戰鬥。但我們將盡可能確保此次高峰會議能順利成功。」她認為,只有華府同意在這次高峰會中簽署一項聯合國公約,取代即將在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整個會議才算成功。

美提新氣候變遷計畫 巴西總統拒絕接受

摘錄自2007年6月4日法新社倫敦報導

美國總統布希日前呼籲各國支持美國主導的氣候變遷提議,但英國「衛報」4日刊載巴西總統魯拉受訪內容指出,魯拉拒絕接受布希的提議。 魯拉受訪時說,國際協議必須遵從聯合國架構。

魯拉說:「有人說必須建立另一個組織,討論我們在京都議定書中已經討論但並未執行的同樣議題,對於這樣的構想我不能接受。」他說:「如果你們有一個作出民主決定的多邊論壇(聯合國),那們我們應該遵守這些規定,(而不是)只說我不同意京都議定書,我要發展其他的組織。」

魯拉稱布希的對策是「自願參加」,仰賴「志願聯盟」,追求自願的目標,而非全球組織達成的具約束力承諾。

中國新聞  --﹥

中國承認 廢氣污染將超越美國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4日承認,今後特定時期,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會超過美國,但不能只看總量,還要看人均量。他說,中國已出台系列減少排放溫室氣體措施,「不過,中國要發展經濟;要求中國承擔和已開發國家相同的義務,那是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馬凱指出,中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已開始,比如美、澳倡導的「亞太清潔發展和氣候夥伴計畫」,中國已是成員國。中美還將簽署一個關於共同開發利用非糧原料為主的生物質燃料的計畫,這是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此外,中國也將出台系列新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顯示,大陸將採法律、經濟、行政及技術手段,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其中,將能源生產轉換、提高能源效率、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林業與城市廢棄物等,列為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重點。

四川旱象持續 近400萬人缺水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時晚報台北報導

四川旱象持續,將近400萬人和400多萬頭牲畜,缺飲用水。四川省氣象局說,入夏以來,有80個縣市,短則20天,長的有40天沒有降雨。11萬人現在靠水車送水解渴,因為乾旱,大面積稻田休耕,已經栽種的農作物,也多半乾死。

甘肅省也有將近100萬人缺乏飲用水,乾旱的程度,是60年來僅見。中國每個人平均可以享有的水資源,原本就低於全球平均,在氣候暖化的效應下,這個問題未來恐怕會愈來愈嚴重。

世衛組織證實一中國解放軍士官 死於禽流感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時晚報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駐北京發言人布蘭特5日天証實,一名19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死於禽流感病毒,使得中國境內的禽流感死亡人數增加至16人。

布蘭特表示,中國衛生部通報,這名士官在3日死亡,但衛生部在面對媒體求証時,並沒有做立即回應。

根據香港「東方日報」在日前報導,這名士官的部隊駐防於福建省南安市,他在5月14日因高燒和咳嗽被送往泉州市解放軍一八零醫院接受治療,情況嚴重。

中國專家指太湖水危機源於人為污染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太湖爆發大片藍藻導致江蘇無錫自來水質下降,長江問題專家說,有關方面指太湖藍藻問題是自然因素的說法令人不敢恭維,太湖治理10年來成效甚微,無錫水患暴露環保部門對企業排污監管軟弱無力,更深層原因是水資源保護的管理體制不順。

中國2006年投運燃煤電廠脫硫機組容量達1.04億千瓦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中國環境報北京報導

6月5日上午10時,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及主要污染物減排最新進展等方面情況。

會中公布2006年,全國建成並投運的燃煤電廠脫硫機組、裝機容量達到了1.04億千瓦,是前10年脫硫機組總裝機容量的4600萬千瓦的2倍多。

裝備脫硫設施的火電機組佔全部火電機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達到了2006年的30%左右,全國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超過每日1200萬噸,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06年的57.1%。

2006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增長趨勢,但增幅明顯回落,比上年分別回落4.6和11.6個百分點。

武漢蔡甸區排污導致藍藻肆虐 20萬斤魚死亡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央視國際武漢報導

前段時間太湖藍藻大爆發事件,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環湖的一些企業向太湖過量排污所造成的。而近日在武漢蔡甸區,也因為排污導致藍藻爆發,造成一個人工漁場大約20萬斤魚死亡。

前幾天,武漢突降暴雨,地處上游的漢陽區永豐街譚洲泵站開閘放水,大量污水湧入漁場。根據環保、漁政部門與養殖戶核算確認,至少有20萬斤魚死亡,給養殖戶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70萬元。

據村民介紹,漢陽區永豐街譚洲泵站經常利用暴雨大肆排污。截止記者發稿時,污水仍在源源不斷流入蔡甸南湖水域。

西藏首次在珠峰地區建成立體氣象觀測站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西藏新聞網西藏報導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表示,6套自動氣象預報觀測儀器近日在珠峰地區安裝完成,這是西藏首次在珠峰地區建成立體氣象自動觀測站。這種立體氣象自動觀測站,將自動讀取珠峰地區不同海拔高度的氣象資料和氣象觀測材料,並作出預報。

據介紹,這6座氣象觀測站分別建在珠峰大本營與珠峰海拔6200 米之間不同海拔的6個點上。

目前,在珠峰地區建立的這六座氣象預報觀測站中有4座已正式投入使用。這種自動氣象觀測站的建立,不僅將為2008 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珠峰傳遞活動提供有關氣象資料,同時將觀測珠峰地區氣象、氣候變化的資料,以此為全球氣候變暖研究提供資料支援。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出台 亂倒垃圾將受罰

摘錄自2007年6月5日北京晨報北京報導

中國建設部4日發佈《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並將於7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規定,今後對於隨意傾倒、抛灑、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的單位,最高將面臨5萬元的罰款。而個人有這些行為的,將被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

該辦法還規定了,產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標準和有關規定,繳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

此外,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的企業,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生活垃圾的,可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綠色學習課表  --﹥

96年度全國大學WTO辯論比賽辦法

2007/07/30 - 8:00am2007/08/03 - 5:00pm

指導: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外交部
主辦: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協辦:東吳大學法學院
地點:1. 中華經濟研究院會議室(台北市長興街75號) 
   2. 東吳大學法學院 (台北市貴陽街一段56號)

活動說明:
1. 經由辯論活動提升大學生對國際經貿議題以及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原理、運作的了解與興趣。
2. 藉由相關議題之辯論體認WTO最新發展以及對我國的意義。
3. 提升青年學子對於加入WTO的討論與研究,有效培養未來國際經貿事務人才。

辯論議題範圍:(辯論題目訂於領隊暨辯題說明會議公布)
1. WTO與經濟發展
2. 我國參與WTO之策略
3. 貿易自由化與其他政策之關係

比賽方式:採改良式奧瑞岡制(申論4分鐘、質詢4分鐘、總結提問1分鐘、總結答辯2分鐘、結辯4分鐘。)

組隊方式:
1. 由全國各公私立大學之系所或辯論性社團組隊報名參加。每隊隊員至少3人,並限同一校學生。
2. 隊員資格:公私立大學院校在學學生(包括大學、碩、博士班研究生)。
3. 本次比賽參加初賽隊數以24隊為限,依各隊報名先後順序為準。每校以兩隊為限。

報名辦法:
1.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5月18日截止
2. 報名方式:請各校載明領隊及隊員姓名、學校名稱、社團名稱及就讀系所、級別、聯絡人電話(至少2人),以電子郵件寄至y5101@ms26.hinet.net
3. 本比賽不收取報名費用,亦不提供住宿服務。

詳情請見http://taiwan5years.wtocenter.org.tw/debate.asp

城市如何對抗全球暖化──世界城市氣候變遷論壇的現場觀察

2007/06/25 - 6:30pm2007/06/25 - 9:30pm

主辦: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非會員請事先報名tean.net@gmail.com
主持人:林子倫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常務理事)
講員:林佳瑋 (政大種子社)
   蔡沐學 (TEAN 氣候變遷與能源小組國際連結者)
   陳子璉 (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 執行秘書)
   潘翰疆 (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 監事)
地點:Youth Hub 青年交流中心一樓 (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31號1樓)
交通資訊: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2007夏至關燈活動:星空。音符。故事(新竹)

2007/06/22 - 7:00pm2007/06/22 - 9:00pm

地點: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親水公園(新竹市東大路二段 313 號)
主辦:新竹市政府、荒野保護協會
協辦:新竹故事協會
電話:(03) 534-0942
E-mail: sowhc@sow.org.tw

活動說明:

風城最熱鬧的市中心要回歸簡單生活,從”關燈”開始!這裡有豐富浪漫的音樂響宴、童趣故事流水席,荒野夥伴們帶你聆聽神秘的夜空留傳的古老傳說和羅曼蒂克的愛情神話。

詳情請見Lights Out Day夏至關燈網站

2007夏至關燈活動:關燈緣溪行,夜訪清水坑(桃園)

2007/06/22 - 7:00pm2007/06/22 - 9:00pm

地點:桃園清水坑龍潭佳安村石園大草坪土地公廟
主辦: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
報名:夜觀活動因為怕驚擾夜精靈們,因此活動有名額限制,請盡速向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報名喔!
電話:(03) 411-7606
傳真:(03) 411-7605
E-mail:sowty@sow.org.tw

活動說明:

月兒尖尖掛樹梢,涼霧在耳際穿過,放輕腳步扮演現代陶淵明,尋訪夜間青蛙的蹤跡,放鬆身體五感,有如置身世外桃源令人驚艷!

詳情請見Lights Out Day夏至關燈網站

Keep Walking登峰之旅:聖母峰:攀越極限系列節目 :開拔攻頂

2007/06/08 - 10:00pm2007/06/08 - 11:00pm

2006年聖母峰登山季是有史以來喪生人數最多,爭議也最大的一季。Discovery 頻道在
當地使用先進攝影技術,全程記錄由一名經驗豐富的領隊所組織帶領的遠征隊行程。
在《Keep Walking 登峰之旅:聖母峰:攀越極限》中,Discovery將帶領觀眾登上聖母
峰,看看這趟為期2個月的遠征中,形形色色的人們試圖登上世界第一高峰,所面臨的
挑戰、高潮、低潮,還有勝利。

《參與式文化資產保存經理人才培育計畫》南區

2007/06/09 - 12:00am2007/06/10 - 12:00am

主辦: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承辦: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地點: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演講廳(台南市中正路1-1號)
對象:共計招生4梯次(北中南東),每梯次100名,(以公有私有文化資產所有人、管理人或委外管理者為第一優先)
費用:需繳交保證金1000元,全程出席者,於課程結束時退還
電話:(02)2393-0629#231 吳碧霜
傳真:(02)2321-6487

回顧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從政府頒布施行「文化資產保存法」,迄今在「建築類文化資產」約計指定了六百餘處「古蹟」及五百餘處「歷史建築」,從中央到地方亦投下了難以估計的預算,去保存、維護,惟其成果仍未達理想;依據學者觀察,台灣的建築類文化資產,往往在修復開放之後就面臨另一個危機,那就是永續經營機制的缺乏。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有鑒於新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後,文化資產業務已由文建會統籌主政,而古蹟經管權責也由「地方縣市主管機關」轉為「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可知過去政府主導的「保存修護」,已將轉由個人、社區主導的「經營管理」,由社區出發通盤檢討「永續經營」,應是文化資產保育正確的方向。

另長期以來,文化資產的保育,總被認為只是一個由公部門策動(要為一個地點及相屬社區的歷史沿革與文化成果留下見證)的目的;事實上就 UNESCO的觀點,它也可成為一個促進、協助社區發展的工具;歷史保育與社區發展二者間,並非相互排斥或矛盾,歷史保育並不必然是進步與現代化的絆腳石,透過適當的執行機制,歷史保育與經濟發展事實上可以齊頭並進。

全程出席者,可獲頒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與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合發之培訓修業證書。

一律採線上報名,請至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網站

2007陽明山蝴蝶季——彩蝶心•草山情

2007/06/09 - 9:00am2007/06/09 - 6:00pm

地點:大屯山步道
主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國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空軍第一作戰管制中心、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國立國父紀念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埔里蝴蝶牧場、國家公園警察大隊陽明山警察隊、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電話:28616341- 800、801

活動說明:

一般人,總覺得大自然的現象是天經地義,本來就是這樣的,像鳥兒總是在春天繁殖,蝶類也多在夏初出現,這些從小到大,一再重覆在我們生命中的現象,很多人會把他當成「本來就是這樣」,而不求甚解;很少人會注意到大自然其實有著我們所看不見的運作規律;我們知道北燕南飛與櫻花總是在初春綻放的事實,這種每年在相同時間發生的現象,其實就是自然規律的展現,這些規律並不是單獨且隨意的發生,而是生物間彼此配合對本身最有利的因素互動。

如果您曾經參加過我們所辦的蝶季活動,您是不是曾有所困擾,為什麼要在這個陰晴不定,又常飄著小雨的季節來辨這麼大型的活動,增加您諸多的不便?「人,真的不能勝天」,我們之所以非得在這春雨紛飛的季節叨擾大家,是因為青斑蝶類嗜食的蜜源植物「澤蘭」,偏偏就選在這個時候開花,而蝶季的主角∼青斑蝶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懂得配合澤蘭的花季,從不知名的地方向大屯山區集中,造成一年一度的大發生,並形成萬蝶飛舞的奇景,這令人驚嘆的現象,就是自然運作的互動表現,而您來賞蝶,也是不自覺的將自己納入了互動的成員,只是每一種生物,在互動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罷了。人類要做的,是學習尊重各種不同的生命,因為,地球豐富且多樣的生態資源,需要所有參與運作的生命共同努力,當然,也包括了人類。

詳情請見2007陽明山蝴蝶季

稻基因多樣性教學活動

2007/06/03 - 11:20pm2007/06/13 - 12:00am

主辦:有機稻場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玉田里7鄰91-5號
電話:(037)743-000 
傳真:(037)743-580

有機稻場和農改場合作「野生稻基因多樣性」教學活動,預約全日套裝課程享超值優惠!

「基因多樣性」?聽起來好像是個很艱澀的專業名詞。其實,「基因多樣性」就存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在身邊的動物、植物,甚至人類身上發現基因多樣性的存在。即便是我們每天吃的米飯,也跟「基因多樣性」息息相關!

為了讓大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輕鬆的方式瞭解何謂「基因多樣性」,「有機稻場」設計了兩個活動,其中「尋訪水稻家族」將會帶領大家一起瞭解「鬼仔稻」的故事,並且透過遊戲的方式,瞭解農夫在稻米品種的選擇過程中,對水稻的基因多樣性會產生哪些影響,同時邀請大家一起來想想,我們可以如何採取行動,保護水稻的基因多樣性。

「生物萬花筒DIY」則將帶著大家在戶外環境尋找「多樣性」的蛛絲馬跡,並且利用自然界的元素,加上野生稻特殊的穀子,創作一個可以窺見自然界繽紛多樣的「生物萬花筒」!

自即日起至七月五日止,凡學校團體預約「尋訪水稻家族」與「生物萬花筒DIY」兩個活動方案,再加上「玩米飯糰 DIY」作為全日套裝行程 ,原收費350元,現在優惠價只要200元(苗栗農改場補助餐費80元及部份材料費70元),優惠名額有限,報名要快喔!

詳情請見 http://www.organicfarm.org.tw/

專欄 :從「無聽過」到「好特別」-ecoWH 4年本記 --﹥

作者:夏道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

台灣的生態工作假期,自 2004年本會引進至今,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民眾從「無聽過!」、「這是啥米?」,轉變為「好特別喔!」的反應,儼然已引起一股ecoWH(eco-Working Holiday)風潮,也讓我們有機會見證這從「不認識」到「認同」的改變過程。

記得第一年辦理生態工作假期的時候,大家聽到「花錢當志工」,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到了第二年,又有一群人願意如此投入時,令人不禁好奇:是什麼樣的事有如此魔力,讓這些志工願意利用假期,自費來當志工,並甘之如飴 ?

「工作假期」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利用假期進行一段或長或短的服務,給自己的生命一段時間,停留在某處,參與不同主題型式的工作內容,結識到來自各地、不同文化、年齡的朋友。記得去 (2006)年甫抵英國參加為期十一天的工作假期,海關人員詢問我此行的目的,當下只簡略回答「 Working Holiday」,連手邊一疊證明文件都來不及拿出,他已朝我點頭微笑,歡迎我的到來,這可說是筆者闖蕩國外多年來,最有效的通關密碼,亦可見國外普遍熟悉工作假期的意義。

眾人張開「黑手」,雖然滿手爛泥,卻從施作過程中,體驗另一層生態意義。(照片來源:黃婷琪)然而,台灣的工作假期尚屬萌芽階段,本會基於以服務地區為主體的方案設計,考量當地需求、承載與延續性,這四年來分別號召國內志工進行「台東利嘉林道簡易污水處理池建置計畫」、「陽明山種源保存計畫」、「花蓮南華風華再現計畫」。讓參與志工從「親手做」的過程中,打開全身知覺,重新檢視個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體驗與釋放的過程中,獲得迴響與感動,建立其與環境生態的橋樑,回到志願服務的真締與本質。

雖然各界對生態工作假期仍有許多疑問,認為台灣的工作假期僅限於單天或4天3夜的一次性活動、或僅限於與溼地有關的主題 ……等。這些疑惑,都是因為累積的案例太少,四年的推動實無法看見長期的成效。事實上,新的觀念與運動推動,本來就兼負教育與啟發的任務,同時亦籌募經費及尋找有志一同的合作單位,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四年本會在工作假期推廣,個人認為只是一個「開始」,尚不足為「成果」,但不妨從幾個面向來看推動的「進展」:

一、以熱情與創意挑戰傳統觀念,引領風潮:

這是一群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保存生態、愛護環境」為目的,用國外的經驗,挑戰國人傳統對土地擁有的觀念、對工作與度假的觀念。而這些年來,也的確吸引上百人前來體驗及了解,並獲得許多媒體的報導,為保育工作,添加更多趣味與活力。

二、倡議以「度假服務」達到生活實踐與人生圓滿的方式:

人生除了「工作」、「休假」外,透過「利他」的服務,更能豐富生命並體現價值,而「工作假期」正是鼓勵人們利用自行安排的假期,投入服務的工作,結合服務與旅遊,達到生活平衡與圓滿,充份發揮生命的價值。

第三、感受「施與受都有福」的滿足:

在工作假期中,不止「施比受更有福」,因為無論「施」者或「受」者,在這裡都有不同的學習與收穫。每個參與者在這生命中的短暫工作假期時光,從大自然、從生活中的點滴無時無刻地學習、體會,得到心中企求的滿全。

四、開啟人與生態環境的一扇窗,重新建立與自然連結互動的方式:

認識大自然的方式很多,自行到戶外走走、參與解說導覽、自然觀察等,都是不錯的途徑。然而在工作假期中,崇尚「親手做」的哲學,從「做」中出發,思考、學習、體驗隨之而來,以拋開慣有的觀點與方式,重新認識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大自然。

五、增加志工在國家公園服務的機會:

台灣最珍貴、最需要保護的地方,莫過於畫為「國家保護區」的國家公園。因受國家公園法的保護,民眾雖然可以輕易抵達遊賞台北市後花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對園內的保育工作卻只能袖手旁觀。然而,這三年來透過本會與陽管處合作的二子坪、雍來生態工作假期,民眾有機會在專家的帶領下,參與國家公園的保育工作。如此一來,提高國家公園在遊憩、保育、教育的價值。目前為止,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唯一多年持續支持工作假期的國家公園,其開放的態度,亦受到參與志工及遊客的肯定。

工作假期的推動,是改變服務觀念的長期挑戰,雖然已有許多國外成功模式可參考,但在本地發展出屬於台灣的模式,並刺激在地的社區思考評估資源引入的利弊。究竟,每個人、每個文化,都有種不同的內涵與魅力,值得深深體會。

未來,我們將繼續在各地尋找需要服務的人和土地集合區域,與時間賽跑,為後代子孫留下更多寶貴資產;同時提供更多有心民眾,一個參與環境保護的創意實踐平台。

讀者投書:數字,是工程師拒絕傾聽的武器 --﹥

數字會說話,然而憑數字就能了解花蓮的真正需求嗎?(照片來源:香鯨)作者:鄭羽哲(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交通組研究生)

當最近蘇花高議題越演越烈的同時,我們也同時看到支持方和反對方提出一些數字來說服另一方的人。尤其看到滿天飛舞的數字,其實我也疑惑了!

對學工程或學規劃的人來說,數字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所有的規劃、評估,在交通界都有一套評估基準。數字可以協助決策,當然也可以拿來當作拒絕傾聽的武器……

接下來的數據,是我這幾天在新聞上看到、聽到,或者是我個人自己簡單估算的一些心得分享。數字不是絕對,所以歡迎各位有疑義者可以討論或發表自己的看法。

【事故統計】蘇花公路 = 危險公路??

蔡堆部長在日前曾提到:「民國90至95年蘇澳至花蓮市北郊路段發生死亡交通事故133件、142人死亡,38人受傷,蘇花公路的死亡率、肇事率分別為西部高速公路的13倍、16倍。」

我是不知道部長的幕僚怎麼算這個數字,不過,手邊剛好有幾個數據,在以下的文章我會提供給各位參考比較。

2001~2006的全台公路死亡車禍數:16,707起
2001~2006的全台公路死亡人數:17,591人
2001~2006的高速公路死亡車禍數:571起
2001~2006的高速公路死亡人數:654人(註2)
2001~2006的蘇花公路死亡車禍數:133件
2001~2006的蘇花公路死亡人數:142人
2006全台死亡車禍數/人數:2,999起 / 3140人
2006高速公路死亡車禍數:110起 /121人(註2)
2006蘇花公路死亡車禍數:4起 / 4人

這個數字怎麼看呢?來吧!我們一項一項來比較。(以上述數字計算)

全台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05人 / 每起車禍
高速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15人 / 每起車禍
蘇花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07人 / 每起車禍

如果單看2006年的數字,我們也可以做以上比較:

2006年全台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05 人 / 每起車禍
2006年高速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10 人 / 每起車禍
2006年蘇花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00 人 / 每起車禍
2001~2006年蘇花公路死亡車禍佔全台公路的:0.796 %
2006年單年蘇花公路死亡車禍佔全台公路的:0.133 %

從上面的數字來看,蘇花公路和蘇花高速公路,誰的死亡率較高?這樣一比有沒有很詭異?哈哈!因為這時還沒考量交通量和路段長度的不同,只是單純比較一旦發生車禍的死亡率而已。當然就以死亡率來看,蘇花公路的確是比其他公路的平均值高,這僅能代表事故的「嚴重程度」,和「是否危險」其實沒有絕對關係。

所以,蘇花公路真的比較危險嗎?還是蘇花高速公路比較危險?肇事率是可以「控制」的,和交通工程設計、和執法的嚴格有絕對的關係!而不是講說誰安全,誰危險,否則在高速公路上一旦發生事故,那可比公路嚴重得多!當然我們不能否認,蘇花公路在車禍的死亡比率上偏高,因此在公路的速度上、線型上做修正,這個數字自然會掉下來。

另外,部長講的統計數字沒考量到幾件事情:

1. 蘇花公路有機車,大貨車的比例我相信也比現有高速公路為高。
2. 蘇花公路造成的死亡未必與公路設計不良有關。(真要算要扣掉酒駕之類的數字)

其實,我還蠻好奇部長的「倍數」怎麼算的!哈!

【蘇花高容量】速限提高 ≠ 容量增加

在計算公路容量時,我們計算的方式是「車間距」時間,也就是計算所謂的「車流密度」,而不是看車速。因為公路是「移動的空間」,故密度越高,空間利用率越大,但就算利用率很大,不移動的話只是「停車場」。因此要求「移動車流」中的「最大密度」,才是標準的容量算法。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日前高速公路局公佈的雪山隧道容量,單向每小時可通過1800輛次怎麼算的呢?

雪山隧道的速限 --> 70 KPH --> 保守估計為54 KPH --> 每秒 15 公尺
雪山隧道的間距 --> 50 公尺以上 --> 估計為 60 公尺

因此,假設每輛車每秒移動15公尺,兩輛車之間車頭與車頭的間距距離是60公尺(也就是60公尺內還有一輛車身) ,這樣每4秒就可通過一輛車。

每小時總共3,600秒,因此每車道每小時通過900輛、兩車道就為1,800輛。

因此我們同樣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評估蘇花高的容量,算法是:

蘇花高的速限 --> 100 KPH --> 保守估計為 90 KPH --> 每秒 25 公尺
蘇花高的間距 --> 80 公尺以上(假設)--> 估計為 100 公尺 (註3)

因此,雖然蘇花高提高速限至100KPH,但還是每4秒通過一輛,單向雙車道的蘇花高,依然和雪山隧道有著完全相同的公路容量。所以,今天就算是頭城至蘇澳間一路暢通,但直到隧道多的蘇花高面前,為了容量管制搞不好又會塞得一塌糊塗……

【鐵路運量】車種單純化,運量就可提昇速率、幕度與流量的關係圖(圖片來源:fabg's航空、軌道、交通生活部落格)

台鐵的運量算法與她的車種配置有關,對台鐵而言,現在最大的問題即為車種過度複雜,導致班次容量無法提昇。事實上,在軌道運輸系統中,一旦車種單純化至僅有少數幾種時,可採取所謂的「Pattern Diagram」(定型化運轉時刻),最簡單的例子就像是台北捷運,新店線尖峰每6分一班、離峰每8分一班;另外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台灣高鐵,在最新一次的班表中,可發現以台北站出發的列車,有以下的現象:

1. 整點發車者:1XX 直達車
2. 半點發車者:4XX 全線皆停站站樂
3. 整點 + 6分發車:5XX 台北至台中站站樂
4. 整點 +18分發車:2XX 台北經板橋直達台中後,以南站站樂

對高鐵來說,因為就只有一種列車,當Pattern Diagram實施後,其中最主要的優點就是所有的會車作業「單純化」,各交會站只要注意那個小時內有沒有交會,交會的列車車次類型變得固定。

同樣的,台鐵如果把八堵至花蓮間的車種簡化為單純幾種時,一樣可實施所謂的Pattern Diagram。以我之前無聊在運行圖上亂畫的結果,台鐵在此區間至少可實施成:(以八堵為起站)

1. 整點、半點發車者:太魯閣號特急列車 [自強號票價](八堵至花蓮共停7站,運行時間1小時50分,座位數380位)
2. 整點、半點+5分發車者:PP急行列車 [莒光號票價](八堵至花蓮共停12站,運行時間2小時35分,座位數600位)
3. 整點、半點+8分發車者:通勤電普通列車 [區間車票價](八堵至花蓮全停,運行時間3小時20分,座位數240 or 480人)

在這樣的Pattern Diagram下,我們再以台北出發時間由6~21時算,期間共有15個小時,每小時就可提供2,440~2,920個座位,每日可提供36,600~43,800個座位,在緊密排點、通勤電車自宜蘭地區切開成2個區間運行時可插入更多班次。至少,在這樣的排點下,每日至少可提供超過兩萬個座位給花蓮地區使用,對於2015年與2025年預測,台北至花蓮平均每日約30,697、39087旅次算是非常充足!再配合航空、海運的運量,其實整合運輸系統,台北至花蓮間就不會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景!

只是對台鐵來說,要整個把時刻表抹掉重來,好像有點難……^^|||

講了這麼多,只是覺得,蘇花高的議題值得我們用數字來討論,但數字不應成為「專業者」拒絕溝通的工具……

註1:資料來源為交通部網頁統計資料
註2:因高速公路2006年尚未公佈死亡人數,故以2001~2005年間,每次車禍死亡率最低者1.1人/每起車禍計算。
註3:以時速100KPH計算,最小間距80公尺約為3秒反應時間,和雪隧約為3.5秒的反應時間接近。

◎本文轉載自fabg's航空、軌道、交通生活部落格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