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6.12
本日焦點:

加拿大古森林砍伐不止 將迫使北美野馴鹿絕種

環保署代理署長陳重信

 

摘譯自2007年6月7日ENS;吳紀政編譯;蔡麗伶審校

42名生物學和植物學家簽訂一份請願書,呼籲加拿大聯邦與卑師省當局,全力保護棲息著瀕危北美馴鹿的老熟林 (old growth forest)。科學家提出警告,除非能夠停止於這些森林砍伐,否則此物種將永遠消失。

這些森林大部份位於卑詩省的內濕帶(Interior Wet Belt ),棲息了世界上98%殘存的北美馴鹿,目前已經減少到2,000頭以下…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   欄

誰欠誰的「生態債」?(下)

英國的生態足跡成長圖(圖片來源:BBC)
作者:呂彌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9世紀時日不落大英帝國的勢力達到頂峰,彼時的世界地表對英國人來說不過是「英國人的餐桌」。1960年代,伴隨著二戰後大批殖民地的獨立,馬爾薩斯人口論(註一)再度流行,引起土地/生態能承擔的人口限制的焦慮,英國社會意識到他們無法脫離海外的土地來支撐國內人口所需。

1970年代這些討論進一步延伸,開始思考能源使用的公平性。1980年代末,開始出現對生態承載量的討論,當時叫做環境空間(environmental space)可惜討論只侷限於北歐及荷蘭。1990年代初,加拿大科學家開始提出現今廣泛使用的生態足跡觀念…

讀者投書

基於防疫考量 寵物鳥可全面撲殺??

作者:電子報讀者

行政院版本的傳染病防治法修正草案:「主管機關對於已經證實是媒介傳染病的動物,除了禁養之外主管機關可以予以撲殺。」衛環委員會審查通過傳染病防治法修正草案第23條:「國內發生流行疫情時,地方主管機關對於各已經證實媒介傳染的動物要禁止飼養販賣,並要撲殺銷毀。」

這個消息令我與其他鳥友們感到十分痛心跟憤怒!

台灣並不是禽流感受害最深的國家,卻打算在不查證的情況下撲殺所有媒介傳染的動物?要知道,很多寵物鳥是足不出戶,連一隻麻雀都沒見過,何來染病的途徑?也許對您來說,鳥兒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我們這些飼主來講,每隻鳥都是一個家人,是我們精神上重大的寄託。一條生命難道就可以隨便撲殺嗎?

近來台灣也跟全球其他國家一樣意識到生態的重要,希望委員也能因此更了解生命的和協共存的重要性。每一個生命都有它不可取代的價值,更何況是我們每天餵食5次奶一點一點拉拔大的寶貝鳥?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讀者投書

熱門內容
英第4頻道紀錄片引起爭議 全球暖化是大騙局?
—新聞•環境•編採實戰—
熱門關鍵字
全球暖化 戴奧辛
推薦評論
一位花蓮新住民眼中的蘇花高 (14)
休耕種甘蔗 環保又可產能源 (3)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加拿大古森林砍伐不止將迫使北美野馴鹿絕種 --﹥

摘譯自2007年6月7日ENS加拿大,新丹佛報導;吳紀政編譯;蔡麗伶審校

42名生物學和植物學家簽訂一份請願書,呼籲加拿大聯邦與卑師省當局,全力保護棲息著瀕危北美馴鹿的老熟林 (old growth forest)。科學家提出警告,除非能夠停止於這些森林砍伐,否則此物種將永遠消失。

這些森林大部份位於卑詩省的內濕帶(Interior Wet Belt ),棲息了世界上98%殘存的北美馴鹿,目前已經減少到2,000頭以下。

來自加拿大、美國、和南非的科學家表示,保護古森林以拯救北美馴鹿(學名Rangifer tarandus)應該視為第一優先的保育計劃。此外,受到保護的老熟林也將對拯救許多其他瀕絕物種有所幫助,並有助於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現象。

這份請願書提交的對象,係一項依據加國瀕危生物法所啟動的復育計畫,該復育計畫由聯邦與省級政府聯合進行,預計在6月時公佈於聯邦政府的瀕危生物公報當中。

北美馴鹿的出沒圍範東從麥肯鍚(Mackenzie)省北邊,一直到庫特尼山脈(Kootenay Mountains),直到美國境內。牠們的主食為地衣,而地衣在老熟林長得較好,因此北美馴鹿就分佈在這些老熟林當中。

曾獲獎的新丹佛佛哈拉(Valhalla)荒野協會,對部長提出警告,100頭瀕危馴鹿的最後棲息地-塞爾扣克山脈至今仍持續開放伐木。他們建議儘管塞爾扣克馴鹿公園已經被徹底砍伐,仍應進行棲地的恢復工作。

台灣新聞  --﹥

自然海岸線消失 永續路難行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東森新聞報導
行政院永續會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布「2006年台灣永續發展指標」,其中「自然海岸線比例」仍朝向「不永續」發展。營建署已上報「永續海岸行動方案」,但「海岸法」仍付之闕如,造成自然海岸線快速消失。

「海岸法草案」提出已10多年,卡在漁民反彈,但看不見政府積極處理,立法院內政委員今年5月2日審查立委趙永清版草案後決議,要求行政院應於兩周內提案送審討論。但行政院至今沒有動作。少了母法,海岸水泥化與海岸生態資源流失的情況只會與日俱增,很難遏止。

空氣中戴奧辛濃度 中部地區最高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公共電視報導
這幾年接二連三爆發戴奧辛污染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環保團體根據環保最新調查發現,中部地區空氣中的戴奧辛濃度,已經是全國最高,懷疑這跟區域內大型鋼鐵公司,發電廠以及焚化廠,有密切關聯。

根據環保署資料,中部地區,空氣中的戴奧辛濃度,高達0.057,比起北部的0.020南部的0.050以及東部的0.025,已經是全國最高。

從環保署資料對照區域內會產生戴奧辛的產業,環保團體發現,在大型鋼鐵公司,發電廠,以及焚化廠週遭,都出現戴奧辛濃度偏高的狀況,環保團體提出警訊。不過,被指為中部地區,排放戴奧辛最多的中龍鋼鐵回應,一切排放都符合現行標準,而台灣的標準,已經是世界上最嚴苛的。

大雨不斷 高市登革熱防疫拉警報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中央社高雄報導
連日大雨造成高雄市病媒蚊密度指數大增,登革熱防疫進入警戒狀態,高雄市衛生局長韓明榮今天呼籲,民眾大雨過後務必要清除雜草及積水容器,確實做好「巡、倒、清」防疫工作,好根絕病媒蚊孳生源。

根據衛生局5月30日至6月5日疫調分析,全市各里布氏指數不合格率為85.87%,較上週的不合率82.95%略高,各行政區病媒蚊指數節節攀升,其中楠梓區及小港區抽查里次布氏指數二級以上更高達100%。

酒精汽油 北市公務車9月先試行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陳瑞隆在總統府月會進行專題報告時表示,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府規劃於2010年將國內再生能源發電容量配比達到10%,並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逐步推廣生質柴油及酒精汽油的使用,今年9月起將率先推動台北市公務車先行試用E3酒精汽油。

在生質酒精部份,經濟部也計畫在今年九月推動「綠色公務車先行計畫」,將委託中油於台北市選定適合的加油站供應E3酒精汽油,也就是在傳統汽油中添加3%生質酒精,由台北市內的公務車輛先行試用,預計到了2011年時,全國將全面供應E3酒精汽油。

台灣藍鵲遭捕捉 北市籲勿觸野生動物保育法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近來有鳥友多次發現獲得網路國鳥票選冠軍的「台灣藍鵲」疑被民眾捕捉。台北市建設局今天表示,台灣藍鵲屬保育類第二級鳥類,違法獵捕、保育類的野鳥,已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違法者將被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建設局表示,台灣藍鵲已列入「國鳥」決選,也是台北市的「市鳥」。牠們常在中低海拔的山坡地活動,在台北市的七星山系、四獸山,及陽明山都可見台灣藍鵲的蹤影,只要不受打擾,牠們都會去築巢。

建設局表示,民眾若架設網具、使用陷阱、獸鋏或特殊獵捕工具等方式獵捕一般類的野鳥,主管機關可對違法者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籲請民眾珍惜動物,讓牠們能自然成長。

屏衛生局檢驗端節食品 檢出蝦仁含二氧化硫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中央社屏東報導
屏東縣衛生局檢驗端午節食品,抽驗51件粽子和粽餡料,結果檢出鹼粽1件含硼砂、蝦仁含二氧化硫3件,蝦仁含二氧化硫都是在超市檢出,其中還包括農會超市。

衛生局檢驗的食品包括: 肉粽、鹼粽、蝦仁、香菇、粽葉,檢驗項目為大腸桿菌群、硼砂、防腐劑、二氧化硫,檢驗結果:鹼粽1件硼砂不合格,蝦仁3件含二氧氧化硫不合格。

衛生局公布不合格廠商為屏東縣高樹鄉惠好生鮮超市,蝦仁含二氧化硫;竹田鄉農會生鮮超市乾蝦仁含二氧化硫;屏東縣枋寮鄉人和村佳盈便利商店蝦仁含二氧化硫;九如圓環老店鹼粽含硼砂。
國際新聞  --﹥

潘基文:聯合國總部將力行環保


摘譯自2007年6月6日ENS西班牙,馬德里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聯合國總部在整建過程中將信守氣候平衡與環境永續的信念,一同保衛地球環境。

潘基文5日在「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馬德里總部的一場演說中提到,他相信聯合國斥資19億美元整建的紐約總部,將會是個好的開始。

潘認為觀光不但是和平的先驅,還能推動經濟成長。但他也發現,隨著旅遊的趨勢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共成正比,世界觀光組織亦與氣候變遷議題息息相關。

潘基文強調,科學對氣候變遷現象的解釋已相當明白,每天都有新的證明人類是氣候變遷的禍首,我們確實有趕緊採取行動的必要。 

全文詳見ENS

CITES開會 鯨魚、黑犀牛命運殊異


摘譯自2007年6月6日ENS荷蘭,海牙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日本與冰島兩個捕鯨大國6日在《華盛頓公約》(CITES)會議上,再次提議取消禁獵鯨魚的保護機制,不過兩國的倡議卻雙雙碰壁。另外,肯亞在會中亦提議撤銷納米比亞與南非獵捕黑犀牛的許可限額,卻遭到締約國反對,使得這些瀕絕動物的未來岌岌可危。

日本和冰島希望CITES可以鬆綁現行對一些鯨魚物種的保護措施,進而方便在國際動物交易市場上流通。綠色和平美國分部副主席瑪菲(Carroll Muffett)表示:「日本等國的提議履履叩關失敗,象徵著他們也該清楚了解到全球社會已不允許商業鯨魚貿易這類行為」。然而,頭上頂著獵人們覬覦的角而瀕臨絕種的黑犀牛,在CITES會議中卻未受到和鯨魚同等的保護。

肯亞與會代表歐基塔(Benson Okita)對於CITES會議的決議模式大感失望,他認為區域集團和政治利益總是決議過程中的優先考量,而事後卻是由這些瀕絕生物來背負政治結果。合計起來,全非洲執法機構在黑市中僅查獲所有遺失犀牛角的42%,法律的約束力仍差強人意。 

全文詳見ENS

30年來最慘水患!澳洲酒鄉淹成孤島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TVBS報導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知名的酒鄉獵人谷,放眼望去,已經是一片汪洋。從上個星期四開始,澳洲東岸遭遇狂風暴雨侵襲,3天下來,降下3百公釐的雨量,引發河川暴漲,獵人谷聯外道路中斷,成為孤島。

5千多居民被迫緊急撤離,包括雪梨市區跟重要的煤產區新堡,超過10萬戶民宅斷電。獵人谷居民:「我住在這裡20到25年了,沒見過這麼慘的。」被救農夫:「今晨2點還沒怎樣,4點左右就陷入災難了。」無預警的洪水,至少造成8人滅頂,其中有一家5口被大水沖走,另有一名29歲的青年,家中緊急供電系統突然爆炸,意外死於火災。

家園成為汪洋,還是有不捨的農夫冒險搶救家畜家禽,自己反而成了被救的對象,這場30年來最嚴重的天災,撕裂雪梨橋上的澳洲國旗,財產損失暫時無法估計,不過澳洲民眾不改冒險本色,還是有人頂著惡劣海象玩起衝浪。

孟加拉禽流感蔓延 大舉撲殺病雞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路透社達卡報導
孟加拉國政府官員10日表示,禽流感疫情已經蔓延至該國的另一個區,迫使當局在過去2天又撲殺了3000隻雞。

在距首度達卡西北部450公里處的一座農場裡,人們發現了感染病毒的病雞。自從3月在達卡附近的薩巴地區查出首例禽流感病毒後,迄今當局已在12個區的62家農場裡,撲殺了約16萬隻雞,銷毀了150萬枚雞蛋。

該國尚未出現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事件。漁牧部在聲明中稱,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檢查了10萬餘座農場,對約1.25億隻雞注射了疫苗。 

Burberry剝削 壓成本賺暴利


摘錄自2007年 6 月11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英國老牌風衣廠「啵伯利」(Burberry)考慮到生產成本,關了在英國的工廠到廣東設廠,但英國鏡報調查發現,在廣東的這家工廠涉嫌壓榨勞工,他們讓工人超時工作,工資又低。

「啵伯利」在英國製造風衣有1百多年了,台灣很多的所謂名流都喜歡穿上一件。有些人還給孩子買他們一件上萬的兒童風衣。但是「啵伯利」為了壓低成本,賺取更高的利潤,去年把在英國的工廠關了,搬去廣東。

鏡報特別調查了工廠的現況。依照鏡報的報導,這家工廠的工人1個星期工作72小時,1個月的工資是4千到9800台幣,一年只有2個星期的假。工廠在英國時,英國工人1星期工作39小時,月薪6萬,1年還有43天的假。相較之下大陸勞工的工作條件真的差了很多。

英國工會代表說,他們花60英鎊,大約3600台幣就能做出一件風衣,但是零售卻賣到400到700英鎊,合24000到42000台幣,也難怪「啵伯利」要換到廣東生產。
中國新聞  --﹥

朔州處罰14家超標排汙企業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中國環境報山西報導
山西省朔州市在今年的環保專項行動中,把剷除違法生產的土小白灰窯作為重點。在朔州市政府的嚴格督察下,涉及此項工作的各個縣區都迅速成立了領導組,並抽調公檢法、紀檢、環保、電力、工商和當地鄉鎮政府等有關部門的人員組成現場聯合執法組,同時研究制定了行動方案、應急措施。

自5月20日開始,全市涉及此項工作的各個縣區統一行動,幾十部鏟車和現場執法人員同時開赴現場,近300座違法生產的土小白灰窯被徹底摧毀,當地群眾拍手稱快。同時,朔州市環保局還對轄區內6個縣區的重點排汙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有14家違法、超標排汙的企業被處罰。

甘肅現60年來罕見旱災 涇河斷流70公里


摘錄自2007年6月12日大紀元甘肅報導
甘肅今年遭遇60年以來最嚴重乾旱,原本常年不斷流的涇河涇川縣境內今年斷流70多天,斷流河段長達70公里。

涇河是黃河的二級支流,也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原本常年不斷流,今年涇河涇川縣境內斷流 70多天,斷流河段長達70公里。甘肅平涼涇川縣段乾裂的河床觸目驚心。

甘肅省氣象局統計顯示,3月下旬以來,甘肅嚴重乾旱區總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以上,有16個雨量站測量到的降水量突破或達到1951年以來同期最少降水量的極值。

中國將限制煤變油和糧食乙醇專案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BBC綜合報導
中國將限制煤化工專案和糧食乙醇燃料項目,防止大量佔用耕地和消耗糧食,破壞環境。國務院6月7日召開關於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中國將停止在建的煤化工專案和糧食乙醇燃料項目,在不得佔用耕地,不得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堅持發展非糧燃料乙醇。

另外煤製油專案首先耗資巨大,其次成本很高,尤其耗水。煤作為化工能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其製油的工藝是一種全生命的能量消耗,以更多的能源換取更少的能源,這種不計成本的發展很不划算,不適合大規模的商業化,也是不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能源機構最近也發表報告警告說,如果各國倉促的改用生物燃料將可能對人類生活與環境造成重大衝擊。

中國南方多處暴雨近900萬人受災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BBC綜合報導
從6月6日開始,中國江南、華南和西南地區出現大雨和暴雨天氣,貴州、湖南、廣西、廣東、江西和福建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和泥石流災害。

中國南方地區多個省和自治區連日暴雨引發水災,最新統計顯示,受災人數已接近900萬人。民政部發佈的最新數據稱,截至6月10日傍晚,中國南方各省暴雨洪澇災害的受災人數達到897.0萬人,其中確認死亡達66人,失蹤12人。

黃河源頭建設垃圾填埋場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新華社青海報導
一座庫容12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日前在青海省瑪多縣開始建設,這是黃河源頭首次建設專業垃圾處理設施,常年困擾黃河源頭的垃圾之患將得到解決。

瑪多縣文化廣電旅遊局負責人索南代贊說,由於黃河源頭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每年都有不少人來觀光旅遊,這些遊客在旅遊過程中,遺留了不少垃圾,需要進行填埋處理。瑪多縣副縣長萬瑪加表示,新建的垃圾處理場占地面積2.37萬平方米,使用年限為25年,主要用於處理瑪多縣城以及黃河源頭地區的垃圾。

黑龍江啟動電力行業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試點


摘錄自2007年6月11日新華社黑龍江報導
按照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的要求,黑龍江省啟動電力行業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實現對電力行業重點企業的排汙、雜訊等環境問題的監督指導。

黑龍江省已經在黑龍江省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第三發電廠、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等11家電力企業開展電力行業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環境監督員將接受環保部門指導和監督,並負責向環保部門報告污染物排放情況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報告每月不少於一次。
綠色學習課表  --﹥

第十屆土地關懷營

2007/07/13 - 9:00am
2007/07/15 - 5:00pm

主辦:台灣永續聯盟
協辦:南華大學、大林鎮三角社區發展協會、嘉義縣北勢文化發展協會、臺灣糖業文化協會、民雄文教基金會、嘉義縣社團國小、洪雅書房、北港文化工作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地點:南華大學成均館三樓會議廳
費用:2,000元、學生1,500元
電話:(05)782-5461
傳真:(05)782-0961
E-mail:tai2002@ms75.hinet.net
 
糖業發達的年代,大林與民雄一帶曾經是嘉義縣最繁榮的地區,搭乘小火車通學、到北港看花燈,至今仍是中壯年人心中甜美的共同記憶。大林糖廠高聳入雲的煙囪,則是填補歸鄉遊子鄉愁的物件。民雄鬼屋驚悚、殘破與荒涼的回憶,更是深深烙印在各地情侶心中。

大埔林(大林)與打貓(民雄)是個交通便捷的小鎮,晚近的南華及中正大學則提供學術與社區資源的結合。農業鄉鎮的特質,使兩地仍舊保有純樸的外貌,同時也表示本區仍具有許多尚未挖掘的寶藏。大埔林的三角里從事社區營造已有數年,腳踏車步道、屋舍彩繪及諸羅樹蛙等美景使社區處處有驚艷,同時也豐富了社區的空間與居民的心靈。打貓的劉家古厝(民雄鬼屋)、三級古蹟大士爺廟與國家廣播文物館,大埔林昭慶寺與鄰近的大埤糖業文物館則保留了早期珍貴的史蹟及建築特色,同時也提供民眾接觸另一神秘世界的機會。

台灣永續聯盟的土地關懷營舉辦迄今已經歷九屆,第十屆土地關懷營衷心期待歷屆學員返「嘉」參與盛會,也歡迎外地的朋友攜伴前往與會。期待在你我的共同探訪與交流,激發出未來三角里諸羅樹蛙生態社區的火花,也盼望能喚醒大埔林與打貓地方居民與學子對地方付出最深的情感與永續的關懷。

網路報名 http://www.tsu.twmail.cc/

黃金山水蝠滿天
2007/06/11 - 4:37pm
2007/08/01 - 4:37pm

活動說明
台灣的蝙蝠資源是全世界最豐富的地方,其中北濱的蝙蝠洞棲息著目前所知東亞第一全球第五大的蝙蝠族群,每到黃昏時分蝙蝠紛飛出動覓食的景觀猶如黑絲絹般的披在山巔海濱,此般的景象是絕不可錯過的生態奇觀。東北角海岸奇特美麗的風光、地質景觀、海濱生物探奇,體驗金瓜石淘金的過程,並親自體驗淘金的樂趣,探討淘金年代與當地生活、人文的發展,金瓜石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金瓜石地區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因而有了特殊的動、植物相,本活動路線同時需要學習植物辨識、賞鳥、觀蝠等自然體驗。同時學習望遠鏡的使用、植物描繪、動物觀察的方法。

活動梯隊
第1梯 報名中 2007-07-11~2007-07-12
第2梯 報名中 2007-07-25~2007-07-26
第3梯 報名中 2007-08-01~2007-08-02

 
活動地點 北濱地區,包含東北角國家風景管理區、北濱
費用 1500元
主辦單位 台灣蝙蝠學會 黃金博物館

集合/解散地點

瑞芳火車站/黃金博物館
總策劃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參加資格:民國66年1月1日以後至民國81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者,(西元1977~1992)
均符合本會2007年遊學台灣活動所規定之15至30歲青年!!

詳細活動說明

「有你有我 悠悠長河展歡顏」河川巡守義工培訓

2007/06/28 - 7:00pm
2007/07/19 - 9:30pm

指導:行政院環保署   
主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合辦:淡水河守護聯盟、板橋社區大學
地點:板橋社區大學(板橋市大觀路一段30號)
費用:招生20人,免費參加(有學習興趣之人士皆可報名參加)
時間:2007年6/28~7/19(共四週、六堂課),室內課(每週四晚上7pm~9:30pm)、戶外課(每週日早上8:30am~12pm)
電話:(02)2968-5964 台北縣板橋社區大學、(02)2364-3506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傳真:(02)2364-3511  
Email:gcaa@seed.net.tw

課程介紹:
過往的板橋城因大漢溪而富,但在城市追求現代化的迷失下,河川污染日益嚴重,再加上防洪的高牆阻隔,讓我們將母親之河~大漢溪給遺忘了。所幸近十幾年來在公部門以及民間的努力下,逐漸將沿線垃圾山移除、陸續啟用人工濕地以減少生活廢水的污染,並進行生態復育,大漢溪漸漸地恢復生機,但去年大漢溪爆發黑雲事件,濫倒廢土垃圾等問題,讓我們驚覺大漢溪仍然還有許多危機,需要民間一起關懷守護。 

開課目標:
希望藉由社大開設課程,能帶動更多民間力量參與大漢溪流域的守望,重新將城市的發展轉回對河流環境的關懷與親近,再造城市河流新文明。邀請有心的各位朋友一起來參與培訓課程及後續的河川巡守通報行列,藉由四週的大漢溪環境守望課程學習,從課程開始鼓勵學員不定時或定期的河川巡守,並將觀察紀錄發展成河川環境寫作,最後將成果集結成冊。 

詳情請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2007國科會科學志工研討會

2007/07/06 - 1:30pm
2007/07/06 - 5:00pm

指導: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辦:國科會科學志工團隊
協力: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台灣青年知識網路學會
地點: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
費用:免報名費用,限定參與人數65人,請於6/26前線上或傳真報名,額滿為止
聯絡人:國科會科學志工 蘇美玲小姐
電話:(03)577-6085#251
傳真:(03)666-9461
Email:meilingsu@nchc.org.tw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科技之認知與關懷,特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動科學志工實施方案第九項,舉辦教育訓練,泛對科學志工、科學志工管理者、非營利組織及關心科學教育之社會人士等,透過課程與交流講座,培養科學素養與科學關懷精神,俾達到科學志工以科學服務社會之目標。

詳情請見 http://www.svtw.org.tw/

「青年反叛基地」培訓營

2007/07/03 - 9:00am
2007/07/05 - 5:40pm

基地共有人: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台大大新社、師大人文學社、政大種子社、台北大學青年社、東吳人權工作坊、台大大陸社
基地所在:台北市NGO會館(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靠近捷運善導寺站2號出口)
費用:需先繳交$1000元保證金,全程參與者將全額退費,基地青年以35人為限,額滿截止
報名:截止日期6/25
聯絡人:施逸翔
電話:(02)3393-3757
E-mail:riverrain308@gmail.com

不爽的青年聯合起來,我們一起來造反!

身為年青人,妳/你應該青春無敵!
但在什麼都還來不及參與前,那群又瞎、又無聊的政治人物,就已經把妳/你的未來給搞砸了!

什麼是「未來」?
學費不停上漲、商品學校在畢業後發售「黑心文憑」給妳/你。全球化消費市場更不斷消蝕妳/你的青春無,再怎麼賣命打工也賺不到一個LV包包;當你還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就被警告:全球暖化,所有人都要被淹死!!

年青人改變未來有可能嗎?
想像未來,從來就是年青人的專利。
但如果妳/你只會耽溺自我,什麼公共事務都漠不關心,一切放任給那群比「爛草莓」還爛的政治人物胡鬧瞎搞,等著看吧!妳/你連想像未來的機會都沒有!

在他們還沒有把什麼都毀了之前,我們先團結起來把主導權奪回,奪回我們想像未來的專利,在「青年反叛基地」,我們將充實與學習如何改變未來的能力。

妳/你還在等待什麼?未來永遠不會變好在那裡等著,除非妳/你願意採取行動!

在基地中積極參與、表現驚艷者,本會可推薦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舉辦的第42屆國際青年(The 42nd International Youth Camp, IYC)。IYC時間:2007年8/9~8/19,地點:韓國首爾。活動詳情請參閱:http://youth.unesco.or.kr/iyc_eng/

下載報名表件 http://www.peace.org.tw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
2007/07/02 - 9:00am
2007/07/04 - 5:00pm

主辦:財團法人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地點:富邦淡水教育中心(紅樹林捷運站,台北縣淡水鎮八勢一街39巷20號)
對象:有志於媒體工作,或有興趣瞭解媒體與社會多元發展的大學生、研究生、社會青年五十名
報名:6/20截止報名。請至「 媒觀網站」或「卯上主流營隊部落格下載填寫報名表
費用:3500元
電話:(02)2364-8917
傳真:(02)2364-3032
E-mail:media.watch@msa.hinet.net

大受好評的「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又來了!暑假加長版隆重推出!這次從兩天一夜變成三天兩夜,充實又歡樂的課程與活動,開啟美好假期的序幕!

課程主題:
一、翻轉媒體:假另類真主流。
二、象徵暴力:媒體對精神障礙者的歧視與污名。
三、影片欣賞與討論:卯上麥當勞。
四、勞動顯影:移工影像自述。
五、自己搞媒體:創作樂團獨立發聲。
六、從主流到另類:媒體從業經驗分享。
七、滴水穿石:主流媒體裡的另類實踐。
八、民謠風:929樂團主唱吳志寧的社會關懷(現場音樂演出) 。
九、獨立媒體實踐 。
十、新視野:我的貧窮第三世界。
十一、報告與討論:專題企劃與採訪大綱。

詳情請見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

專欄誰欠誰的「生態債」?(下)--﹥

作者:呂彌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9世紀時日不落大英帝國的勢力達到頂峰,彼時的世界地表對英國人來說不過是「英國人的餐桌」。1960年代,伴隨著二戰後大批殖民地的獨立,馬爾薩斯人口論(註一)再度流行,引起土地/生態能承擔的人口限制的焦慮,英國社會意識到他們無法脫離海外的土地來支撐國內人口所需。1970年代這些討論進一步延伸,開始思考能源使用的公平性。1980年代末,開始出現對生態承載量的討論,當時叫做環境空間(environmental space)可惜討論只侷限於北歐及荷蘭。1990年代初,加拿大科學家開始提出現今廣泛使用的生態足跡觀念。

1990年代初,加拿大科學家開始提出現今廣泛使用的生態足跡觀念。(圖片來源:wikipedia)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南美洲的學者開始提出「生態債」的觀念。這是一個含意很廣泛的詞彙,包括了污染、對資源的偷取與掠奪,以及對自然環境掠奪式的使用。例如南美洲的印地安人控訴歐洲殖民者500年來從南美掠奪了大量的金銀礦藏,便累積成一筆龐大的「債務」。

與此同時,逐漸有一部份人將注意力轉移,注意到像「大氣本身的淨化能力」的全球公共財,是非常不平等地被使用著。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環境知識,及統計技術的進展,這些公共財被破壞以及自行修復的程度能被數量化,因而能衡量出每個國家合理的「配額」,以及做為可能的解決之道,外部成本內部化時合理的交換價格。

英國的生態足跡成長圖(圖片來源:BBC)根據聯合國發展計畫(1998:2-4)的統計,全球所得前20%的人口(主要是OECD成員),消耗世界86%的資源,所得最低的20%則消耗1.3%。對能源的使用,前20%佔了58%,最低20%則少於4%。二氧化碳排放量前20%佔了53%,最窮的20%則大約3%。我們可以發現一些不公平及矛盾之處:少數的富國由於擁有高消費能力而耗用了大多數資源,而這些資源的跨國流動往往不是資源的所有國所能排拒的,因為北方的工業先進國正都是在財務上第三世界窮國的債權國。龐大的債務壓力迫使窮國常不由自主地向富國輸出資源以償債。

上述幾點也是「福音兩千年」(註二)呼籲工業開發國家免除第三世界債務的諸多理論基礎之一二。

經濟學號稱中立,傳統的經濟學思考認為資源的稀少性可由價格反映出來,以能源做例子,當能源逐漸稀少,價格自然高漲,人們也會自然地做更有效率的使用,或尋求替代性的能源。但真的一切都如此自然而便當嗎?

價格由供給和需求決定,「生態債」的討論所揭露的反省告訴我們,即便我們同意經濟上的邏輯,但重點是人們的視野能看的多遠,看的多廣,決定價格的人是否意識到資源真正的價值,成本,及意義,從而訂定出真的反應資源的稀少性,能提醒人們珍惜的價格。

當地球能夠被劃分為兩個不相干的世界時,主導者以鄰為壑的態度去「便宜地」使用資源,毀壞、苦難的成本就讓「別人」去承擔。也只有在環境毀壞帶來的成本能雨露均霑地落在每個國家身上,不再有一個事不關己「外部」讓我們不負責地毀損,我們才能瞭解,所欠下的這些債,我們遲早是要還的。(全文完)

【參考資源】
1. AN ENVIRONMENTAL WAR ECONOMY: The lessons of ecological debt and global warming
2. Ecological Debt: South Tells North "Time to Pay Up"
3. 九十五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管理計畫──台灣生態足跡趨勢之分析與比較

註一:馬爾薩斯人口論(Malthus theory of population)是以英國經濟學家T.R.馬爾薩斯(Malthus,1766∼1834)為代表的人口理論。馬爾薩斯於1798年出版《人口論》一書中提出,人和動、植物一樣都聽命於繁殖自己種類的本能的衝動,造成了過度繁殖。因此人口有超過生活資料許可的範圍而增長的恆常趨勢。該論述對引起人們重視人口這一社會問題,有某些積極意義,但是它沒有看到人口的增長不是純生物的自然過程,而是同一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繫的社會歷史過程。(參考來源: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註二:「福音兩千年」(Jubilee 2000)是由英國三個教會在1996年發起的一個運動,叫做,目的在解除第三世界23個被評估為無償債能力的最窮國之外債。因為兩千年已過,現在不叫福音兩千年運動,一般改叫Drop theDebt 運動。(參考來源:一封信給支持解除第三世界債務的人)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讀者投書基於防疫考量 寵物鳥可全面撲殺??--﹥
作者:電子報讀者

行政院版本的傳染病防治法修正草案:「主管機關對於已經證實是媒介傳染病的動物,除了禁養之外主管機關可以予以撲殺。」衛環委員會審查通過傳染病防治法修正草案第23條:「國內發生流行疫情時,地方主管機關對於各已經證實媒介傳染的動物要禁止飼養販賣,並要撲殺銷毀。」

這個消息令我與其他鳥友們感到十分痛心跟憤怒!

台灣並不是禽流感受害最深的國家,卻打算在不查證的情況下撲殺所有媒介傳染的動物?要知道,很多寵物鳥是足不出戶,連一隻麻雀都沒見過,何來染病的途徑?也許對您來說,鳥兒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我們這些飼主來講,每隻鳥都是一個家人,是我們精神上重大的寄託。一條生命難道就可以隨便撲殺嗎?

近來台灣也跟全球其他國家一樣意識到生態的重要,希望委員也能因此更了解生命的和協共存的重要性。每一個生命都有它不可取代的價值,更何況是我們每天餵食5次奶一點一點拉拔大的寶貝鳥。

寫了這麼多,想表達的是對於立法更完善的期盼。我與其它廣大的鳥友們充分了解禽流感的可怕,但這樣的撲殺行動卻是治標不治本。如今禽流感疫苗已出現,為何不能像其他國家一樣為禽鳥注射疫苗,非得趕盡殺絕?禽流感的傳遞媒介沒有人可斷定只限定於禽鳥,未來如出現豬牛也是感染體,是否也要撲殺豬牛呢?這個立法涉及之廣,要請委員不得不慎!

這樣的法案出爐,豈不是一個另一個「台灣奇績」,另一個國際笑柄?我相信睿智如您的委員是不可能讓這樣的法案三讀的!一個一流國家,何以訂出這種三流的法?

我相信撲殺寵物鳥會造成更大的反效果。最近跟朋友或業者聊天,如果撲殺我們的寶貝,大家的反應都是「為了它活命,一定將他放生」請問這會減少傳染的機會嗎?錯,錯誤的法律只會造成更多帶病的機會,我們都怕寶貝們染病,是那麼珍惜與他的感情,所以那段時間根本不敢待它出門,請問誰害它染病?就是人類,再者大流行後應該是人傳人比鳥傳人更快吧,為何還要撲殺好抓的寵物鳥,而不真正的想辦法杜絕野鳥帶病的問題呢,沒辦法接受本末倒置的作法。

再請問您知道台灣寵物鳥市場上大多為外來種嗎?如果今天大家被迫放生自己的寶貝,這些寵物鳥中不少有高智商極強韌的生命力,台灣的生態將遭到嚴重破壞,如福壽螺、紅火蟻等,這不是之後多少錢可以彌補的,再說我們不希望下一代未來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台灣特有種,更不想生活在生態不平衡的台灣。現在在中山大學就群居一群巴丹,每天清晨用大嗓門狂叫,讓住宿學生受到騷擾。這只是一小群而已,無法想像錯誤政策造後的結果。我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替代呢,例如:流行期間禁帶鳥禽類出門違者撲殺、進口並強迫接種鳥類禽流感疫苗(上次流行期間我有請教鳥科醫生,有疫苗但台灣不能合法進口)、投入人力於預防及醫療治療等工作,這些都比在撲殺上更為迫切,況且我們不會讓寶貝們白白犧牲生命的,這只會浪費人力物力。

如果三讀真的通過,我會在動物網站上鼓勵將這不合理法律請大家寄給世界各動物協會、或媒體、或聯合國相關的單位,因為寵物鳥中就算沒有華盛頓公約一級保育類,也可能有二級保育,而我不願看到台灣背負殺害保育類動物的惡名!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溫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