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0.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誠徵生態工程翻譯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安地斯森林採礦計畫 95%祕魯人公投反對

圖片來源:Alejandro Zegarra-Pezo
【相關連結】
秘魯:反採礦示威群眾封鎖礦區主要道路
秘魯金礦公司與居民達成防止環境污染協定
西雅圖水岸公投結果出爐:不要隧道也不要新的高架橋!
環評與公投

祕魯皮烏拉省民眾繼5月份反採礦示威群眾封鎖礦區主要道路後,9月藉由公民投票方式,再度給予礦業公司重重的一擊。公民投票的結果95%反對這個採礦計畫,靠的是許多農人走上一天的路,甚至更久的時間,實踐他們的投票權,並面對礦業公司的肢體暴力和言語刺激。

經過當地居民漫長的努力,反對皮烏拉省(Piuran)安地斯山脈礦坑收購,秘魯於9月16日舉行公民投票。此次的公民投票是在3個皮烏拉省的社區舉行,這些社區所在地是Rio Blanco露天採礦場的預定地。對當地居民來說,這是表達他們對於大規模銅、鉬和其他金屬礦堆浸開採計畫真正意見的好機會。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誰侵擾了中華鱘?
中華鱘。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闞哲(《中外對話》駐上海特約記者)

發生在中國長江流域的中華鱘傷亡事件每年都在增加,工業化發展是造成這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銳減的原因嗎?

「據瞭解,整條長江共有106座大橋,多處大型水壩,以及不計其數的江湖通道上的水閘。這些設施將流動的長江阻隔成一段段靜止的『水庫』,硬生生地阻隔了水生生物的洄游路線,也改變了長江的生態環境。」

研究部門監測表明,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以前,每年洄游到長江上游產卵的中華鱘超過3500尾,如今已不足500尾。據估計,目前野生中華鱘的繁殖群體不足1000尾。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高爾與《不願面對的真相》導演古根漢共同領取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圖片來源: AMPAS)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環保人士,更進一步擴大對於和平的定義,和平不只在於人與人、族群與族群,更在於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然而,雖由環保人士獲獎,但地球上資源分配、全球暖化等問題,要邁向和平之路,卻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相關新聞】
高爾、IPCC 獲諾貝爾和平獎
IPCC專研暖化 諾貝爾和平獎肯定
2004年  諾貝爾和平獎桂冠首度由環保人士獲得
全球暖化閃開! 台灣與全球同步遊行 向溫室氣體製造禍首嗆聲
2007聯合國地球鬥士獎公布 高爾、奧會主席獲獎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無車之旅:不幸中的大幸
圖片來源:吳郁娟

作者:吳郁娟(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旅途可能有很多預料不到的情況,今天卻發生我們最不願意的情況~撞車!還好,人沒事,車半毀,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早上從營地收拾帳棚出發後,沿路上上下下的路段,路況挺好,是平坦柏油路,中午隨便吃點乾糧麵包便繼續上路。我覺得坐墊沒有放好,騎起來背部很不舒服,遂停下車在路邊調整,獺哥停在後側等我。當我彎腰調整時,聽到「碰」一聲,還沒來及回頭,就被往前飛的獺哥撞倒。精采內文

 
 
  論壇:海洋深層水的科學迷信
Hello Kitty與台灣賣的海洋深層水;圖片提供:陳昭倫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海洋深層水真偽多日爭議以來,海洋大學李校長終於以海洋學者的身分跳出來說話了。然而,李校長除了教我們如何將「熱鹽環流」牽到跟台灣東岸的海洋深層水相關之外,還左批業者行銷與宣傳手法不當,誤導民眾,右打媒體專業素養不足。

況且,到文章最後還要公開的再向政府和業者索求經費與專案,來個產學合作吧!其實,在這整個事件中業者是被政府的無能錯誤牽引,才是產業政策錯誤下的犧牲者,而且被逼上樑山的去和專業素養足夠的媒體對抗。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守護澎湖─反對澎湖蓋賭場網路連署

發起單位:澎湖青年反賭場聯盟

「澎湖」,一個海、陽光與玄武岩的地方。她是我們的故鄉,最愛的故鄉。一年四季有365天,她的美麗每天都不盡相同。 夏天的太陽,將人的皮膚曬的比木炭還烏黑,但是,我知道這是大地賜與澎湖的印記。冬天的東北季風,颼颼的將澎湖換上另外一層顏色,有人說澎湖的風是澎湖無法發展的關鍵,但她就像璞玉一樣,等待我們發掘出來……

近日的新聞:「王金平盼離島建設條例儘速通過,開放澎湖博弈。」點出了澎湖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博弈法的通過,可能將使澎湖島永遠沈沒。在支持興建賭場人眼中,開放澎湖博弈就像是萬靈丹一樣,澎湖設賭,澎湖的發展就再也沒有問題,隨之而來的商機、人潮、錢潮……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精采內文

 
 
  保護安地斯森林 秘魯人公投反對開金屬礦

摘譯自2007年10月10日ENS秘魯皮烏拉省報導;范仕穎編譯;蔡麗伶審校

為了捍衛家園森林的完整性,秘魯安地斯山區居民反對露天採礦的長期抗爭行動終於有了初步成果。上(9)月16日,秘魯烏拉省(Piuran)三個社區舉行公民投票,讓居民有機會發出真實的聲音。爭議中的採礦計畫是里約布蘭科(Rio Blanco)採礦計畫,主要進行銅、鉬等金屬的露天堆浸開採;而參加公投的公民,都是居住在礦場附近的居民。

這個議題牽涉到地方政府的權利,以及居民參與公私部門開發計畫的基本人權。

這項民主程序不僅受到皮烏拉省12個市政機關所組成的農業自治區的支持,同時也是秘魯法務部「國家人權議會」認定的合法程序。 由皮烏拉省安地斯7個地區的市政機關所組成的安地斯山脈中央社群(Andean Central Community),同樣無異議地支持基層的民主公投,皮烏拉省人民監察組織(People’s Ombudsman of Piura)也表示支持。

皮烏拉省人民監察組織早前曾譴責一個由Majaz礦業公司主導的破壞生態的探測行動。Majaz公司是英國蒙特利哥(Monterrico)礦業公司的秘魯分公司。

在投票過程中,有保育人士向居民簡介採礦對皮烏拉省最後的雲霧森林和「禿高原」(paramo)所造成的影響。例如安地斯貘組織所支持的賽加拉(Alejandro Zegarra-Pezo)就是其中一名。

這些保育人士過去曾被親礦集團所攻擊,其中包含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員工。藉著豐厚的財力後盾,有些政府官員還發動支持礦業的宣傳活動,並同時打壓異議人士,將這些保育人士醜化為共產黨、恐怖份子或是不識字的莽漢。

雖然如此,公民投票仍在9月16日星期天展開。許多農民為了實踐他們的投票權,走上一天的路,甚至更久的時間。

Majaz礦業公司雇用了數百位的人馬,用肢體暴力和言語刺激擾亂投票。塞加拉指出,儘管如此,公民投票的結果仍顯示居民強力反對這個採礦計畫。里約布蘭科礦場所在的社區居民,清楚選擇了要捍衛僅存的重要水源涵養地與野生動植物棲地。三個社區各有約95%的選民投下反對票。

Top

 
 
  透視中國環境:誰侵擾了中華鱘?

作者:闞哲(《中外對話》駐上海特約記者)

發生在中國長江流域的中華鱘傷亡事件每年都在增加,工業化發展是造成這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銳減的原因嗎?闞哲對此進行了報導。

「據瞭解,整條長江共有106座大橋,多處大型水壩,以及不計其數的江湖通道上的水閘。這些設施將流動的長江阻隔成一段段靜止的『水庫』,硬生生地阻隔了水生生物的洄游路線,也改變了長江的生態環境。」

研究部門監測表明,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以前,每年洄游到長江上游產卵的中華鱘超過3500尾,如今已不足500尾。據估計,目前野生中華鱘的繁殖群體不足1000尾。

上海嘉定某水產養殖基地,一尾身長3.37米的巨型中華鱘正在空調房裏「享受」著人間的夏日清涼。儘管身上還掛著累累傷痕,但與那些無辜葬身於魚網、螺旋槳的同胞們相比,能夠被及時救治,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7月17日,金山漁民的一張大網無意間將它從杭州灣水域連拉帶拽地拖上了岸,掙扎中,中華鱘表皮被大面積擦傷和刮傷。好在上海市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及時接報,連夜將其運送至嘉定暫養基地,組織專家緊急救治。

這樣的事故並不罕見。今年以來,作為這種與恐龍同時代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最主要的繁育和棲息地,下游長江口頻頻傳來巨型中華鱘受傷或者死亡的消息。

就在一個月前,中華鱘「生生」剛剛在這裏重拾生命。1月19日晚,當「生生」被特製擔架抬入暫養基地的時候,離死亡僅一步之遙:胸鰭基部嚴重充血,腹部傷口多達27處,尾柄、尾鰭、臀鰭大面積刮傷流血,部分地方出現腐爛,呼吸微弱,各項生命指標都趨於衰竭。漁民誤捕製造了這一令人痛心的慘劇。幸運的是,此後的5個月,「生生」在專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的悉心救護下日漸康復。

「回家」的日子定在6月17日。臨行前,上海的中小學生為這條傷癒的中華鱘取名為「生生」,寓意中華鱘種群生生不息。然而,就在放流當天,寧波石浦地區又傳來兩尾體長超過3米的巨型中華鱘的死訊。人們忍不住擔心,「生生」是否真的能夠生生不息?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11月至今,長江流域先後發生13起巨型中華鱘傷亡事件,其中僅2尾獲救存活。無獨有偶,今年1月至今,共有8起大型珍稀水生動物「落難」長江口。在「落難者」名單上,除5尾巨型中華鱘外,還有2頭江豚和1頭小抹香鯨,它們同屬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尤其令人揪心的是,5尾大型中華鱘身長均超過3.2米,體重超過200公斤,年齡估計都在20以上,處於生育的最佳時期。青壯年中華鱘的頻頻遇險,無疑對於整個種群延續影響巨大。

如此密集的傷亡事件,是天災還是人禍?從中華鱘的死因中,我們不難看出答案。為了繁衍後代,成年中華鱘必須從大海洄游到長江上游產卵。在1000多公里的路途中,除了要躲過星羅棋佈的魚網和高速運轉的螺旋槳,還要忍受污染的毒害,這些都成了中華鱘面前的一道道「鬼門關」。

對此,國家農業部曾明確要求在全長江流域禁漁,但要做到一禁到底,談何容易!為貪圖蠅頭小利,大量插網甚至一直插到576平方公里的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水域,給中華鱘的生存帶來極大威脅。

嚴格地說,人類每建一項工程都是對自然的「破壞」。據瞭解,整條長江共有106座大橋,多處大型水壩,以及不計其數的江湖通道上的水閘。這些設施將流動的長江阻隔成一段段靜止的「水庫」,硬生生地阻隔了水生生物的洄游路線,也改變了長江的生態環境。

另一方面,圍湖造田等人類活動幾乎佔用了長江沿岸所有灘塗濕地,而這正是水生動物最重要的產卵場、育肥場和棲息地。如此一來,從上游而來的水生動物千里迢迢游到長江口,一路上很難找到一個歇腳的地方。

今年5月2日,一尾3.26米長的中華鱘被螺旋槳一截為二,屍解結果顯示,它的胃裏居然是空的。專家推測,失去了休息的驛站和補充能量的「飯館」,中華鱘只能不停地朝前遊,直到累死、餓死,或是因為精神不振、反應遲緩而被魚網裹住或被船撞死。

儘管缺乏嚴密的科學論證,大型水生珍稀動物的集中「落難」還是引發了專家們的種種猜測。為何死亡區域和地點相對集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沈新強推測,長江深水航道的建設可能把許多水生生物的洄游路線規定死了,「想像一下,原本有多個岔道可以自由選擇,現在人為挖出了一條平坦大道,水生動物們也就別無選擇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擱淺、不適,甚至死亡。」

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程家驊則認為,應該重視環境噪音對於水生動物的影響。「鯨類、豚類等水生動物都是靠聲波來探路,並作出相應判斷的。」程家驊說,水上在建工程發出的打樁聲、機械轟鳴聲很可能混淆水生動物的聽覺,讓它們「找不著北」。

正在建設中的長江隧橋工程也引起了專家的注意。一項由上海水產大學主持的「長江隧橋工程對中華鱘洄游的環境影響監測」初步表明,大橋橋墩讓水流速度減慢,使得中華鱘的通過速度也隨之放緩,這無疑增大了其被誤傷、誤捕的幾率。

也許13起中華鱘的傷亡事件只是出於偶然,也許種種的原因還只是推測,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華鱘的遭遇不僅凸現了珍稀水生動物的保護問題,更是長江向人類發出的生態危機警報。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7年9月28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連結。

Top

 
 
  高爾、IPCC 獲諾貝爾和平獎

摘錄自2007年10月12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2日揭曉,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因為刺激各國採取行動對抗全球暖化有功,同獲殊榮。

諾貝爾委員會在頌詞中稱讚高爾和IPCC,「致力於建立和散播對人為氣候變遷有更清楚認識,奠定採取必要對策的基礎。全球暖化在1980年代還只是引人興趣的假設,到1990年代已有明確科學證據。」高爾和IPCC是從181位候選人和機構中脫穎而出,將平分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5000萬元)。

委員會描述高爾「可能是出力最多的個人,讓世人更了解需要採取哪些因應措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在1988年成立的IPCC,則整合了來自130國的2500位科學家。委員會認為,IPCC「對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的關聯性,建立更廣泛共識。」

Top

 
 
  IPCC專研暖化 諾貝爾和平獎肯定

摘錄自2007年10月13日TVBS報導

地球的暖化,到底會對人類造成多大的影響?聯合國跨國氣候小組IPCC,很快就要給大家答案;這份即將公佈的全球大報告指出,到世紀末的2100年,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工業革命前的2倍,地球平均氣溫也將上升攝氏4.5度。

此外受到冰原融化影響,海平面會上升58公分,北極的夏天也可能完全看不到冰塊;專家警告,如果我們不再好好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未來像是暴雨、大雪、乾旱、暖冬等等極端天候,出現的頻率將會越來越密集!

在這項全球大調查報告出爐前夕,卻有人爆料,美國布希政府曾經圖介入研究,甚至竄改報告書的內容;將人類活動導致氣溫上升,說成溫室效應和人類活動,並沒有直接關聯。氣候專家:「行政曾直接妨礙政府氣候科學家和民眾的溝通。」

從1988年成立以來,IPCC就一直對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現象,進行大規模研究和調查,隨著暖化議題受到國際重視,IPCC也為自己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

Top

 
 
  2004回顧:諾貝爾和平獎桂冠 首度由環保人士獲得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肯亞環保鬥士瑪薩伊女士,於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票選中脫穎而出,這項出人意表的結果,不僅顯示婦女足以在社區運動中挺身而出扮演引導角色,綠帶運動(Green Belt Movement)所獲得的肯定,更對人類環境、經濟、社會三大體系鏈結,帶來揭示性的新啟發。

森林濫伐問題在肯亞極其嚴重,人民為滿足眼前生活需求,砍伐森林供燃料使用或開闢僅能短暫經營的農田,更因政府縱容利益集團豪奪大片土地,恣意開發耗用,而加劇環境系統的崩潰。原本綠意盎然的肯亞如今綠覆率僅存2%,遠不及聯合國建議的10%,生態系統瓦解導致人民求生更為嚴苛,而淪入難以解脫的惡性循環。

綠帶運動讓地力得以緩緩回復生機,居民也因此瞭解到自然資源維繫與否,將決定他們能否恆久經營所仰賴為生的土地,因而彼此凝聚共同意識,學習製作堆肥、確保土地肥沃、著重原生種植物的運用,進一步改善教育、婦權等等社會問題,透過循序漸進的歷程,觸發在地居民認知妥善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誠如瑪薩伊女士所言「當我們破壞生態環境,必然導致資源枯竭,人們就不得不為了資源而戰」,毫無疑問地,自然界的狀態終將反饋至人類,如果不能在求生、發展的過程中順應自然生息的原理,久而久之勢必致使社會動蕩、失衡。瑪薩伊的獲獎重新開闊了和平的定義,處在充滿新課題與挑戰的21世紀,和平將不僅挶於人類社會,更應擴及整體自然圈共同諧調,透過人與土地共生的思潮達成永續遠景的實現。

Top

 
 
  全球暖化閃開! 台灣與全球同步遊行 向溫室氣體製造禍首嗆聲

本報訊(陳怡萱報導)

抗議全球暖化大遊行「全球暖化,我不要!」「氣候變遷,我不要!」上週六(4日)上午,台灣首次與全球20多個國家同步進行「全球氣候運動」(Global Climate Campaign)。500多名關心地球暖化的大小朋友,以各種動物裝扮、寫著愛地球宣言或抗議氣候變遷的自製布條與旗幟,浩浩盪盪從大安森林公園出發,沿信義路行經建國花市遊行至美國在台協會辦公室(AIT),同聲譴責美國作為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卻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並以同步的「傘開」動作表示希望那些製造溫室氣的禍首們,包括台灣政府及國內各個高耗能、高二氧化碳的產業,全都「閃開」!

「全球氣候運動」由英國環保團體發起,超過20個國家的團體及綠黨響應串連,是目前全世界針對氣候變遷所發起最大規模的跨國運動。這項運動今年是第二屆舉行,而台灣也首度在台灣環境行動網等十餘個環保團體合作規劃下加入全球串連的行列。

據瞭解,今年台北是跟在澳洲雪梨之後第二個展開串連活動的國際城市,因此主辦單位在活動開始不久先以電話與雪梨的環保團體進行連線,交互報告雪梨與台北兩地的活動實況,並播放「全球氣候運動」領航者英國環運健將桑希爾(Phil Thornhill) 的錄音問候。環保團體接著共同宣讀聲明,呼籲政府及企業界正視全球氣候變遷,調整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及產業政策,為低碳能源時代的來臨預作準備。

本次活動發言人、台灣環境行動網常務理事林子倫表示,根據英國近期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百年內全世界的氣溫將升高攝氏五度之多,對人類及全球生物將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有必要積極行動讓世界明白「Global Warming, Taiwan cares!」更要讓政府了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是迫在眉睫。

民眾裝扮成保育動物黑面琵鷺呼籲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活動副總指揮、荒野保護協會炫蜂團總團長林耀國認為,雖然台灣無法參與簽署京都議定書,但為了台灣的永續發展及孩子們的未來,政府應緊急將對抗地球暖化、完成低碳社會列為「治國準則」。主婦聯盟身穿地瓜裝出席的媽媽們強烈聲明「不要烤焦的地瓜(台灣)!」並建議民眾應積極參與環保團體、在生活落實環保、反核能,才能夠解救岌岌可危的地球。自然步道協會則認為水泥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兇手之一,卻常常被民眾忽略,要求政府停蓋巨蛋、應興建更多的森林公園。

綠黨呼籲:送關心地球的候選人入市議會

除各環保團體外,綠黨推薦角逐台北市議員的三位候選人,也因自身關心環保議題、地球生態的使命感而全程參與此次盛會。松山、信義區候選人潘翰聲表示,地球暖化、溫室效應已不是預言,而是近在眼前、必須立即行動的重要課題;他以台達電為例指出,高效率、再生能源等產業的發展推廣,並不會跟政府常用以當藉口的「經濟發展」相抵觸,並認為人民的環保意識日漸高漲,反而是公部門的觀念及決策方向最為落後!因此他呼籲民眾投票給「關心全球暖化」的民意代表,台灣的未來才不會毀滅在不願面對真相的政客手中。

張宏林(右)認為生態環境運動將變成一種新的政治運動。攝影/陳怡萱前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綠黨提名大安文山區候選人張宏林表示,當初投身荒野保護協會工作,就是想解決環境惡化、政府策略錯誤等問題,發揮非營利組織的監督角色;而在將近8年的工作經驗裡,他清楚感受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出現在政治政策中,因此奮而投身今年的市議員選舉。「沒有綠黨的城市怎稱的上是國際城市!」他認為生態環境運動將變成一種新的政治運動。

另一位由綠黨推薦的士林、北投區候選人張聿文,從8年前率先反對興建北投纜車至今,曾與反纜聯盟經常到市議會對所有的市議員進行遊說。此次投身市議員選舉,他以「終結黑金纜車、文化產業優先」為號召,表示台灣就是缺少「說真話」的政治人物,有太多的權力、意識形態與利益糾結,扼殺了台灣的生存空間,懇請台灣民眾加入綠黨「說真話」的行列!

荒野炫蜂團小朋友賣力演出抗議暖化行動劇(攝影:陳怡萱)主婦聯盟董事長顏美娟率眾媽媽參加遊行(攝影:陳怡萱)此次台灣參與跟世界同步的「全球氣候運動」在遊行至美國在台協會辦公室前達活動高潮。遊行開始前先以一連串行動劇開場暖身,分別由荒野炫蜂團的小朋友及主婦聯盟的媽媽們熱鬧表演,強調人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盡一份力。

遊行隊伍最後回到大安森林公園,在人行道上擺設攤位,義賣再生與環保用品,並由台大、政大、世新、北大等校學生義工組成的宣導團,對來往行人宣導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知識與提醒。本次活動的發起團體之一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杜文苓表示,在4日的活動後,將考慮正式組成「對抗地球暖化聯盟」,希望未來每一年能持續透過這個與國際同步的行動來表達關切,並督促政府採取正確行動。

Top

 
 
  2007聯合國地球鬥士獎公布 高爾、奧會主席獲獎

本報2007年2月5日台北訊

高爾呼籲全球對溫室氣體的關注而獲地球衛士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日宣佈評出2007年「地球鬥士獎」7位獲獎者,以表彰他們在環保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獲獎者包括:國際奧會主席羅格(Jacques Rogge)和他領導下的國際奧會因提倡體育和環保的結合而獲獎。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因為把環保作為公共服務的一個支柱,並呼籲人們關注對溫室氣體給世界帶來的危害而獲此榮譽。

其他5位獲獎者是:宣導環境法並關注荒漠化的阿爾及利亞人拉赫馬尼(Cherif Rahmani)。在菲律賓積極推動由非政府組織、私營機構和政府三方共同設立環保基金「布朗基金」的葛純女士(Elisea Gozun)。積極推動多邊環境條約談判的瑞典人伯恩女士(Viveka Bohn)。不懈努力保護亞馬遜雨林並同時兼顧當地住民生活改善的巴西人席爾瓦女士(Marina Silva)。跨境以整體協作方式保護環境的約旦公主哈桑‧本‧塔拉爾(Hassan Bin Talal)。

環境署說,這7位獲獎者代表了不同地區。該署將於4月19日在新加坡舉行特別頒獎儀式。環境署的「地球鬥士獎」設立於2004年,是一個年度獎項。

【參考資料】聯合國新聞稿

Top

 
  無車之旅:不幸中的大幸

作者:吳郁娟(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92007年9月2日, Day82
俄羅斯

旅途可能有很多預料不到的情況,今天卻發生我們最不願意的情況~撞車!還好,人沒事,車半毀,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早上從營地收拾帳棚出發後,沿路上上下下的路段,路況挺好,是平坦柏油路,中午隨便吃點乾糧麵包便繼續上路。我覺得坐墊沒有放好,騎起來背部很不舒服,遂停下車在路邊調整,獺哥停在後側等我。當我彎腰調整時,聽到「碰」一聲,還沒來及回頭,就被往前飛的獺哥撞倒。

車禍~獺哥被撞!

圖片來源:吳郁娟我趕緊回身,看看呆坐在地上的獺哥有沒有事。肇事的卡車司機也下車,對著我們大叫,意思應該是,我們不應該停在路邊。我用英文回他:你開太快了,叫警察!幸好獺哥還有意識,但有點暈眩,膝蓋跟背部被車子往前衝的力量頂到,有淤青跟破皮,好險!我回身的剎那很擔心看到流血景象,確定獺哥有意識後,我趕緊用相機把失事現場和卡車車牌拍下,以防他跑走。

我仔細看看失事現場,獺哥的單車被撞得後輪朝天,坐墊破了、貨架也歪了、後輪輪框也有點偏斜,還好人沒事,但接下來要處理失事情況應該很麻煩。

這台卡車似乎是一長串運送車輛之一,前前後後有三四台車停下來詢問。狹小的公路,因為車禍,變成單向通車。我怕卡車司機不叫警察,便去敲路過車輛的車窗,麻煩一位先生幫我們報警,也請他向前叫漢龍騎回來。

過不久,漢龍回來,司機沒跑掉,一直等了快兩小時警察才到。中間還下起雨,我們三個蹲在路邊看著半毀的車子,有種悽涼又不知所措的感覺。後來,我們打電話給台北駐莫斯科辦事處告知出事,辦事處的人很仔細的告訴我們該注意事項與詢問車禍狀況,才略為放心,有語言相通的台灣人協助便放心許多。另外,漢龍先幫獺哥把失事過程用英文寫出來,因為等下應該會作筆錄。

除了兩個警察來到現場外,還有個略懂英文的人充當翻譯。於是,開始漫長的三方翻譯與重返車禍現場。

這期間實在太漫長,加上語言不通,中英俄雜夾交談的情況實在有點複雜。莫斯科台北辦事處的人也透過電話用俄語幫我們向警察說明情況。近三個小時後,獺哥與肇事司機分別做完筆錄後的處理情況是,司機載我們到最近村莊的旅社過夜,因為今天星期天,明天才能到警局拿一張證明單(警察局星期天放假嗎?),辦事處的人交代我們一定要去拿。

那有賠償嗎?答案是沒有。因這位司機開的車是國營事業的卡車,如果要申請賠償要兩個月後。什麼阿?兩個月後,我們可能都回台灣了,哪可能在俄國等兩個月。於是,沒有賠償!有種吃虧的感覺。算了,人沒事最重要。

原本,獺哥的坐墊在哈薩克破掉後,就打算騎到莫斯科時再換上台灣寄來的新坐墊,結果我們在距離莫斯科約900公里外的小鎮出車禍,辦事處的人請警察明天送我們到火車站搭往去莫斯科的火車,才能在辦事處領到其他的維修零件。

最後協調完已經快五點了,警察請肇事司機把我們連人戴車運上卡車,獺哥因為被撞還不太想坐這台車。司機把我們載到最近的一家旅社後,說明天早上九點來接我們去警局。

唉,怎麼發生這種事呢?獺哥是為了要等我才被撞,心裡有點愧疚。旅程整個被耽誤,繼B2P參加者在俄國相繼出事後,我們也發生意外了,還好獺哥沒事,是不幸中的大幸。旅途處處充滿意外與不可預期的危險,原來平安上路是這麼得來不易….

每天,獺哥願意放棄可以破150公里的腳力,窩在龜速前進的我後面,幫我們注意車況,然後就被撞了。

更多路邊跟我們打招呼的單車同好,我們會停下來發貼紙給他。

一個人騎的確有更多安全性的顧慮,所以我們三個結夥一起騎(不然我這修車菜鳥肯定在中國就打道回府),互相照應,可以有更多時間去關注當地風土民情,或讓語言不通的老老少少體驗Made in Taiwan的斜躺車。

放大旅行的尺度來看,跳出網路上的流竄耳語,B2P或是 BTP的中文不都是北京到巴黎,大家不都是拿著台灣護照在出境入境。在巴黎鐵塔下,無論誰先到達(Deray先恭喜你!),攤開的不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旗嗎?為什麼要設定每個人用同樣的「旅行尺度」前進呢?

我相信今年在台灣,單車會是很火熱的環境議題,這應該很值得慶賀啊,因為過去很多環境新聞都是一天新聞,隔天馬上被淹沒在沒營養的政治言論中。今年因很多人一起響應北京到巴黎,單車議題才能延長四五個月還沒停止。當然我們希望可以一直延長下去。

撞車之後,很幸運地獺哥可以繼續騎。在我們三個共同的旅行尺度下,之後漢龍跟路人閒聊時,仍然會說,他對環保有興趣,單車是環保的交通工具。我呢?如果遇到像我老媽的,也會讓她體驗騎騎斜躺車。

獺哥還是會騎在我後面,忍住想飆速度的念頭,幫大家注意車況。(但千萬不要再被撞!)

Top

  論壇:海洋深層水的科學迷信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海洋深層水真偽多日爭議以來,海洋大學李校長終於以海洋學者的身分跳出來說話了。然而,李校長除了教我們如何將「熱鹽環流」牽到跟台灣東岸的海洋深層水相關之外,還左批業者行銷與宣傳手法不當,誤導民眾,右打媒體專業素養不足。況且,到文章最後還要公開的再向政府和業者索求經費與專案,來個產學合作吧!其實,在這整個事件中業者是被政府的無能錯誤牽引,才是產業政策錯誤下的犧牲者,而且被逼上樑山的去和專業素養足夠的媒體對抗。

首先,我們要問海洋深層水如果是政府要推動的產業的話,那到底政府到底做了多少功課,功課做對了否?轉移給業者的信息是否正確?在被媒體作了功課踢爆和質疑的「溫鹽環流」就是一項最好的例子。不管教科書上傳統的環流圖或是李校長解釋的全球環流圖,都顯示這股深層海水沒有直接流經台灣東部。當立委質詢時,張景森主委更斬釘截鐵的說經濟部沒有引用溫鹽環流這個圖。

但是當我們連上了經濟部所屬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網頁,卻發現宣傳文稿中發現這個插圖,而且被嚴重的修改成這股深層海水「直接」流經台灣東岸與日本,經濟部很明顯的竄改與偽造。不幸的,這個圖在過去的兩年之內被無辜的廠商在不同的媒體一再的引用,況且在工業研究院的網頁中更直接大膽的引用具有醫療效用的文宣,請問哪一家接受政府輔導的業者不跟進使用呢?

當這樣的大烏龍被媒體踢爆後,政府當局一再的採用否認的態度,只有不斷的保證再保證,無辜的業者也只好以重金控告媒體。政府口口聲聲說輔導藍金產業,卻放出不實的信息,誤導業者作錯誤的文宣, 難道業者不應該想想反過來向政府求償嗎?

第二,李校長在他的文章中花了大篇幅的把東部的深層海水藉由「黑潮」試圖與熱鹽環流連接,去暗示我們抽到的水也是熱鹽環流的一部份。可是黑潮是赤道地區表層的海水,源於北赤道海流,沿菲律賓東岸北流至台灣東部,鹽份和溫度偏高,且低營養鹽。所以,這又如何和所謂的低溫、高營養鹽的深層海水相連結呢?

況且,根據海洋大學教授10月初在經濟部96年度深層海水產業人才精英培訓課程的演講中,明白的說明黑潮水根本沒有靠近花蓮和台東業者佈管的岸邊,而是在6至8公里外的綠島。許多業者當場傻眼。因此,業者因為引用學者錯誤的訊息,遭到媒體的踢爆,這又該找誰討回公道呢?

第三,由於缺乏台灣東岸深層水的研究資料,經濟部只好求助於日本專家來背書。然而,日本專家在2005年於文化大學所舉辦的台日深層海水國際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日本深層海水產業科技研發之作法》中,很明白的以一張比較的表格說明了深層海水與表層海水中其淡水、鹽類、礦物質與金屬含量上並沒有差異。為什麼這樣的訊息都未被業者引用呢?這對消費者對於海洋飲用水在知的權利上已造成傷害了。

在整個海洋深層水產業推動的過程中,政府一直強調產官學的合作,共創利基。但是,學界對台灣東部的海洋了解甚少,根本無法給於政府任何建言,而官方操之過及,不假思索的全盤引進日本的包裝,放出錯誤的訊息,而業者也糊裡糊塗的被政府趕上架,直到出了事後,學者才又大辣辣的在公開場合向政府和業者索經費和包專案。這一齣歹戲就一直這樣演下去。

其實,整個日本海洋深層水的產業是經過不斷的包裝與行銷的手法所達成的,就如Hello Kitty一樣是商品包裝的結果。日本人本來就對「水」很講究,而且覺得「就算喝了沒效,至少也沒害處」,結果此一商品就很容易賣。但是,海洋深層水用在水產養殖還有科學根據,但直接賣給消費者,就只是利用了一般老百姓對科學的一知半解和迷信罷了。

Top

 
  行動參與:守護澎湖─反對澎湖蓋賭場網路連署

發起單位:澎湖青年反賭場聯盟

「澎湖」,一個海、陽光與玄武岩的地方。她是我們的故鄉,最愛的故鄉。一年四季有365天,她的美麗每天都不盡相同。

夏天的太陽,將人的皮膚曬的比木炭還烏黑,但是,我知道這是大地賜與澎湖的印記。冬天的東北季風,颼颼的將澎湖換上另外一層顏色,有人說澎湖的風是澎湖無法發展的關鍵,但她就像璞玉一樣,等待我們發掘出來……

近日的新聞:「王金平盼離島建設條例儘速通過,開放澎湖博弈。」點出了澎湖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博弈法的通過,可能將使澎湖島永遠沈沒。在支持興建賭場人眼中,開放澎湖博弈就像是萬靈丹一樣,澎湖設賭,澎湖的發展就再也沒有問題,隨之而來的商機、人潮、錢潮……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所有掌握資源的政商人士,不斷的傳播一個訊息:「所有的澎湖人,都贊成博弈!」但這樣的訊息,絕對不是真的。身為澎湖人的我,絕對不贊成。

而我也相信,還有許多跟我一樣關心澎湖發展的人,有著跟我一樣的答案。所以,請你參與我們、加入我們、支持我們!

我們希望透過網路與紙本的連署,告訴所有的人,於澎湖興建賭場,是很多很多人反對的。請讓我們一起連署,反對澎湖興建賭場!

顏江龍
手機:0938939901
e-mail:smilelong@gmail.com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   Fax:+886-2-23020101 |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陳誼芩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