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廢棄物長期監測活動
「報導阿富汗」---石油戰爭與人民
石門水庫集水區守護員培力工作坊
2007荒野年終音樂會
【評論連結】 前瞻2007之新農運動:回歸農村文化及價值的維護
現實是甚麼?《蒙面叢林》作者吳音寧,在新書《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中,「回到歷史的流域,沿著紛陳的支流往回溯」,開展台灣農業每一階段的真實面貌。農民如何在政府苛斂下更加貧困,以農養工的真正含意是什麼,豐年究竟豐了誰,為何要向美國進口幾千萬幾千萬的農產品,農業立國的台灣為什麼鼓勵轉作和休耕,休耕的農鄉如何變成黑道的故鄉,農漁會系統如何成為選票批發中心,十萬農漁民大遊行究竟在為誰爭權,農業發展條例的修正,又將為台灣土地與人民帶來何種無可挽回的浩劫……精采內文
作者:陳怡萱
12月是忙碌而充實的月份!上班時間忙,下班時間也有事,把鬧鐘丟一邊睡到飽的時間好少好少;但是,參加了很有意義的活動,心情就是不一樣!1208,台灣第二次與世界同步,為對抗全球暖化而大遊行,從國父紀念館出發,沿忠孝東路往信義血拼區走,繞一圈再回到國父紀念館。
這天剛好有資訊展,信義血拼區的人好多好多,我們遊行的人也不遑多讓,而且我們還舉牌子、拿標語布條、也有人變裝,走在大馬路上被那麼多人看,感覺很有趣,說不定還有上電視哦!
先來看一張美美的開花圖,遊行近尾聲時拍到的,好像在跟我們大家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為無聲的動植物在努力!」精采內文
台灣農民的怒吼――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事件
WTO帶來的飢荒與貧窮,讓各國農民發出悲憤的怒吼,台灣農民也不例外。2003年11月13日這天開始,很多人的生命被改變了,而受到最大改變的是一位當時年僅25歲的農家子弟楊儒門。
抗議WTO 不惜以身試法
從2003年11月13日開始到2004年11月12日,接連發現了16起在明顯的公共空間,放置著紙盒外包裝上貼有「炸彈、勿按、一不要進口稻米、二政府要照顧人民」字樣的盒裝物。由於字條清晰地警示為「炸彈」,經路人報警、除爆小組拆除後發現,每一次疑似「炸彈」的盒裝物中均附有白米一包、以及或有假雷管、或有鉛錘、釣魚線、微量火藥等等不同組合成分的「恐嚇物」。
這一連串的炸彈威脅頓時讓全台灣陷入了恐懼的陰影之中,而其中傳達出的訊息更是讓人不解:「一不要進口稻米、二政府要照顧人民」,嫌犯到底用意為何呢?這一切在2004年11月25日白米炸彈客落網後一切真相大白。精采內文
譯者:賈福相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靜美的姑娘
那位靜美的姑娘,在城角等我; 找不到她,抓頭抓腮徘徊著。
那位靜美的姑娘,送我一管紅蕭; 那管細細的紅蕭,像她一樣嬌巧。
她從野外帶給我一束白茅,又香又苗條; 因為是她送的,這束白茅特別好!
精采內文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這是小時候讀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詩〉上半段。然而在統治者的有心箝制下,我們只讀到後半段,有關農夫的辛苦,「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全然不知豐田之際,農民猶餓死的現實。
現實是甚麼?《蒙面叢林》作者吳音寧,在新書《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中,「回到歷史的流域,沿著紛陳的支流往回溯」,開展台灣農業每一階段的真實面貌。農民如何在政府苛斂下更加貧困,以農養工的真正含意是什麼,豐年究竟豐了誰,為何要向美國進口幾千萬幾千萬的農產品,農業立國的台灣為什麼鼓勵轉作和休耕,休耕的農鄉如何變成黑道的故鄉,農漁會系統如何成為選票批發中心,十萬農漁民大遊行究竟在為誰爭權,農業發展條例的修正,又將為台灣土地與人民帶來何種無可挽回的浩劫……
原來,「農業立國」台灣的農業史,竟是殘酷的農業衰亡史。時間軸從1950年代拉到今日,作者以細膩的文學筆觸,寫繁複的政治經濟與嚴肅的社會議題,將豐富的史料,與吳晟、洪醒夫、劉克襄、廖永來等人的詩文小說片段,甚至楊祖珺、胡德夫的歌詞,流暢的交織呼應,讓看似沉重的命題,讀來極為淋漓鮮活,毫不艱澀。
身為台灣農業門外漢,閱讀之際我無法不感到驚駭,同時無比的心酸。政府和政客這樣粗暴的剝削農民,糟蹋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加速農民離農,將水權讓渡給資本家的工業,斷絕農村存活的道路。被迫休耕的農地被財團廉價收購炒作,或被開採砂石挖坑,將垃圾埋入土壤內,黑金勢力仍繼續安居高位。政府持續在貿易的談判桌上簽約,任國外農作物傾銷至台,消滅島嶼的稻田、農人、與糧食的主權。
「糧食就是生命!而江湖啊,水的流域。」作者在書中反覆喟嘆,「相連的土地、氣候、作物的根」;然而,「一旦消失了,或被決定了,就再也不可能回頭。一旦消失的,就再也不可能回來。」
不可能回頭了。我將整本書翻來翻去,不知道台灣的希望應該在哪裡。
吳音寧至綠色陣線協會演講,我帶了書和滿腹的焦慮,想去當面聽作者的想法,同時感謝她寫出這本擲地有聲的書。
說是演講,毋寧是分享想法的讀書會。吳音寧笑說,原本只打算寫5萬字,與楊儒門的書信合訂成書出版;誰知寫作過程中,令人憤怒的真相一件接著一件,「有時寫到想哭,洗澡時唱歌安慰自己,同時為自己有水可用,感到幸福(全球有多少人正在缺水?)」如此欲罷不能的寫出厚厚25萬字。
書中提及,在台灣40年來第一次的農民運動316遊行後,政府並未就農業困境提出任何具體的回應或解決之道。多年後,經過楊儒門事件,是否又有任何政策終於獲得改變呢?很不幸地,政府似乎並未停下滅農的腳步。近日立院初審通過農發條例第18條修正案,再次降低興建農舍的基地面積,放任農地成為建商的建地,遑論隨之而來的生態破壞與其他問題,引起關心者的憂心與撻伐。
難道這些運動完全沒有帶來任何影響嗎?也未必。運動過程中,總有些意識被喚醒,有些想法被激盪,逐步鬆動原本牢不可破的牆,為下一次的改革蓄積能量。然而,出路與希望到底在哪裡,我們究竟還有沒有希望?一位學生感慨的說,革命最絢爛的高峰早已過去了,我們這一代,還能怎麼搞革命呢?
出路與希望,恐非作者一人可以回答,但讓每個讀者去思索。我很喜歡吳音寧所說:「革命就在生活中每一個選擇中」。譬如,少上連鎖速食店,不買汙染企業生產的有機蔬菜等,一如作者在書中後記所寫:「太多的問題,但我們總要做點事,縱使是很小很小的事」。
江湖在哪裡?「江湖就在我們心中」,吳音寧在我的書上寫下這句話。這個提問不只存於農民心中,也屬於每個生於斯、長於此、日日食米的島民,提醒我們關懷現實,反省生活方式,檢視對待土地的方法,思索下一個可以改變現況的行動。
《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
作者:吳音寧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7年8月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歧路的瞬間」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十二月生物多樣性專欄主題為年度回顧,相關文章請點此。 ◎延伸閱讀:白米正義,以及像我們這樣的青年!專訪楊儒門以及作家吳音寧
Top
先來看一張美美的開花圖,遊行近尾聲時拍到的,好像在跟我們大家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為無聲的動植物在努力!」
(以下均為設計對白 :p )
下午一點,蓄勢待發!
植物們也舉牌耶!「不要CO2」
葉萊卡:「人客吶好心點,我毛很多很怕熱ㄝ∼趕快捐100就不會熱了XD!」
全副武裝
記者:「請問你們為什麼要這樣打扮?」 遊行女子:「因為暖化讓海平面上升,每個人家裡最好都準備浮潛裝備……」
9-99歲的都來囉!
路狗甲:「跟你說哦抗暖化就是要把毛剃短一點!」 葉萊卡:「是這樣子的厚?不是捐100就比較涼嗎?」
「各位大人們求求你們不要再破壞地球了,我只有5歲ㄝ!未來還有很長的路想要活下去……」
減碳就是少消費!
救地球就是多走路(小編註:也可以「騎鐵馬」哦∼)
今天我們有一個半的車道!光明正大地把抗暖化表現出來!
暖化>>>變更熱之外還會變更冷 台灣島>>>海水一上升先慘的就是島國
我們不是只有今天大拜拜,我們每天都有愛地球!
政府官員要加油啊!你們也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吧! 逃到美國也是沒用的,因為美國會有大颶風……
我們很渺小,但是我們很努力,be action!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今が人生の花だ」
※20071208遊行相關圖文分享
1208抗暖化大遊行――兼論暖化危機的左派思維
枯樹人第一名
高雄遊行雜記
※2006年遊行雜記――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1104對抗地球暖化大遊行」
這一連串的炸彈威脅頓時讓全台灣陷入了恐懼的陰影之中,而其中傳達出的訊息更是讓人不解:「一不要進口稻米、二政府要照顧人民」,嫌犯到底用意為何呢?這一切在2004年11月25日白米炸彈客落網後一切真相大白。
楊儒門原為一彰化縣二林鎮農家子弟,是一個對社會充滿熱情的青年,有感於這些年來農家的衰敗於政府對其的漠視,因此起身試法,對社會發出抗議之聲為台灣農民請命。
喚醒社會 正視農民處境
楊儒門的出現為台灣的農民爭取到發聲的機會,對台灣農業最大的影響包括兩點:首先,為農民與大眾開起了對話。雖然一連串的炸彈事件造成了人民的恐慌,但是也因為此次的事件,讓社會正視到農民的困境,不過也為台灣的農業未來給了一絲的機會。其次,參與中華民國政府加入 WTO談判的農業經濟學家賴幸媛立委,曾以「楊儒門事件」在台灣WTO的農業談判上做為一籌碼。賴幸媛表示,由於當時談判時,出現了「白米炸彈」,才讓美方妥協,不再強逼我國提高進口上限,不再強逼我國取消對美國的「配額外關稅」。楊儒門事件對公共利益產生一定效果,阻擋30萬戶農民生計的威脅。
楊儒門事件後,台灣人走到了WTO在香港的會議門外,台灣的運動份子第一次來到異鄉為自己的人民爭取權益,在會場外韓國人、台灣人、香港人……來自各地的人為了正義、為了最基本的生存再次團結的阻止WTO部長級會議。
在全球化中安身立命――台灣政府的對策
過去農業是台灣最主要的產業,早期以稻米、雜糧以及特用作物包括甘蔗、茶等為主。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在1960年後雜糧、特用作物的栽培逐漸減少,而青果與蔬菜因為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注重營養而逐漸增加。稻米、雜糧、特用作物等生產於1975以後就迅速降低,而青果與蔬菜則分別的逐年增加。
日漸萎縮的台灣農地
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台灣農業競爭力低落,工商住宅的需求殷切,農地改變用途的呼聲甚高,於1999年底在立法院通過農業發展條例,以期放寬農地農有的限制,並且有條件的開放農舍興建;然而國家的永續經營需要維持長期的農業生產力,為了農業的永續經營,維持優良農地完整性的需要是必要的。卻因開放農地興建,進而造成台灣農地逐漸萎縮。
現今農業永續經營的兩大危機正是農地零碎與水土流失。在過去30年的不當政策下,沒有計劃的、特權壟斷的農地變更,許多地區的農地紛紛變更用途。這個趨勢將因現行的農發條例而加劇,農地零碎化的陰霾隨之將至,這包括灌溉系統的解體、耕地無法順利擴大、污染以及抗爭的事件日趨嚴重等。
根據農委會因應生產補縮減的措施,過剩農地僅是輪流或短暫休耕,這對野生動植物並無多大的助益。更好的對策應是將過去的生產補貼轉換成環境補貼,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田籬(Hedgerow, 由樹木或灌木所構成的長條狀植栽)、保育邊行(conservation headland, 農田邊緣保留1-6公尺的播種作物,但不施用肥料、農藥、殺草劑使其自然生長)長期休耕地的植相管理等工作,不僅有助於減輕農業所造成的污染,還能促進生物多樣性、增加農民收入、維持農業週邊產業的就業人口,更可提升農民對於守護環境的貢獻感。
《白米不是炸彈》
出版社:印刻出版社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
A Fair Maiden
A fair maiden awaited me at the city gate. I could not find her, looked, paced, scratched my head.
A fair maiden gave me a red clarinet; Such a pretty clarinet, as lovely as the maiden.
From the field a fair maiden brought to me a bundle Of beautiful grass. Her gift, so very spe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