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7.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新血招募,歡迎來挑戰!

線上志工約土城 盛夏歡聚見網友!

週日副刊邀稿中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自然人文:一位歸農青年的農村復興夢  
稻。圖片來源:「收拾書包上學去」部落格
 
 
 

 

作者:凱西

年近四十的阿龍是嘉義民雄的農家子弟。少時離鄉求學,退伍後在工廠作過一陣子操作員,之後轉換跑道至林場工作。在林場與花木鳥蟲朝夕相處期間,阿龍體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自然農耕,於是在2002年返鄉,朝務農之路匍匐前進。

回想起小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台蕃茄篩選機,阿龍說,當時的小蕃茄產業讓村子充滿了活力與生機,如今卻因為生態失衡,田裡幾乎已種不出健康的小蕃茄了。三年前,他開始以無農藥化肥的方式栽種小蕃茄與稻米,為的是喚回那幅有活力的農村景象…精采內文

 
 
  自然書寫:夏天到哪裡看台灣百合?
台灣百合。圖片來源:「遇見台灣百合」部落格
 

 

作者:駱明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新竹苗栗這一帶,夏天到了可以到哪裡看花呢?

推薦幾條路線和地點,但請接到此訊息的朋友,要有一些共同的想法:「看花不採花,注意安全,一起參與守護百合花的行動。」

給種花的朋友鼓勵和加油,感謝他們讓台灣百合有一個安全的家…精采內文

 
  自然書訊:低碳部落的奇蹟

《低碳生活的24堂課》一書封面。

 



作者:朱淑娟(環境資訊電子報特約記者)

不記得這一切是從什麼時後開始的。自從溫室氣體減量議題延燒,「低碳生活部落格」突然出現,她既非媒體同業、也不是採訪對象,剛開始也沒受到什麼注意。有時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辦記者會,媒體也只覺得「喔,又有企業假借環保之名搞形象」,說真的還有點看不起。

漸漸地,阿乾不只說或寫而已,他身體力行減碳的精神像傳道士。日日計算自己的碳足跡;為了少砍樹,結婚喜帖只傳電子檔,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婚禮是被用電子郵件和簡訊通知。外出他挑環保旅館、台北盛夏的七月不吹冷氣、響應環保把車子改裝成油氣雙燃料車,甚至當香港岳家來台參加他們的婚禮,他都買了機票碳中和…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鄭風.東門之墠〉
譯者:賈福相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棠梨樹

一棵孤獨的棠梨樹,站在大道左邊,
那位偉岸的男人,肯不肯來看我?
心中既然如此喜歡,何不請他吃飯。

A Lone Pear Tree

To the left of the path, a lone pear tree stands.
That princely, handsome man, will he come to see me?
Since I love him so, why not invite him to dine?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一位歸農青年的農村復興夢
作者:凱西

年近四十的阿龍是嘉義民雄的農家子弟。少時離鄉求學,退伍後在工廠作過一陣子操作員,之後轉換跑道至林場工作。在林場與花木鳥蟲朝夕相處期間,阿龍體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自然農耕,於是在2002年返鄉,朝務農之路匍匐前進。

回想起小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台蕃茄篩選機,阿龍說,當時的小蕃茄產業讓村子充滿了活力與生機,如今卻因為生態失衡,田裡幾乎已種不出健康的小蕃茄了。三年前,他開始以無農藥化肥的方式栽種小蕃茄與稻米,為的是喚回那幅有活力的農村景象。

決定返鄉務農之後,阿龍陸續到中興大學、嘉義大學、農改場等機構修習有機栽培研習課程、微生物應用等農學知識,再由幾年來的實作中慢慢調整,發展出「師法自然」的生態耕作原則。即使阿龍的農園「憨己園」未參與有機認證,他的整體耕作規劃卻是以生態平衡為考量,目標則是以不增加環境負擔的方式耕種出具有原始風味的作物。

動線蜿蜒的淨化水道。圖片來源:「收拾書包上學去」部落格針對灌溉水源,阿龍設計了濕地區與蜿蜒的水道,藉以拉長地下水的動線、減緩流速,並利用多層次栽培的水生植物及溼地豐富的生態來加以淨化活化。隔離方面,農園周邊除了有原本的產業道路與圳溝可資緩衝,阿龍另栽植了日本女貞及扶桑作為綠籬。耕作流程中,除了收割以外,從育苗、插秧、烘乾到碾米與包裝都是阿龍以自家機械親自操作,大大降低了外來污染的可能性。

健康的作物來自健康的土壤。阿龍將草葉堆肥區設在濕地區,堆肥產生的有機質可隨著灌溉水的動線沿途施肥。兩期之間則種植太陽麻、苕子、大豆等綠肥植物,翻耕時再加入米糠、粗糠增加土壤的有機質,為作物提供更自然的肥份。

一般農人最頭痛的雜草,在阿龍眼中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功臣。生態食物鏈的形成有賴雜草提供給昆蟲作為食物與棲地,草相越豐富則食物鏈越趨於完整。雖然雜草會攝取土壤中的養分,但也具有改善土質的功能。不過在作物幼苗時期,周圍如有過於強勢的草類,還是會以割草機進行除草作業,割除的部分則成為作物的覆蓋物。

圖片來源:「收拾書包上學去」部落格至於病蟲害問題,主要是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所引起。因此阿龍選擇多樣作物混合栽植,並藉由提高田間的生物多樣性來減輕病蟲害。農園內的溼地以及豐富的林相草相,能在每期的翻耕之後提供田間昆蟲棲息與覓食之地,因此每當有新的昆蟲出現,必有天敵尾隨而來,不至釀成嚴重蟲害。

他認為生物防治法的出發點是「順我者生、逆我者亡」。或許可作為過渡期的權宜之計,但若長期使用,生態還是不容易趨向平衡,因為一項人為干預往往導向更多的人為干預。對阿龍而言,與其不明究理地加以干預,不如先培養自己對田間生態的敏感度,學習只在必要的時候採取必要的措施,才能真正治標又治本。

「憨己園」目前的作物以小蕃茄與稻米輪作為主,另少量栽種當季蔬菜;未來將朝向「零人為干預」的耕作風格邁進,順應環境的地形、方位等微氣候適時適地而種,逐步發展為具有教育性質的生態農場,期與有緣人分享「相信自然、順其自然」的耕作理念。

※ 本文轉載自部落格:「收拾書包種田去
※ 相關連結:阿龍的憨己園 (自然風蔬果。手工生活陶。陶藝教學。園藝)

Top

 
 
  自然書寫:夏天到哪裡看台灣百合?
作者:駱明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新竹苗栗這一帶,夏天到了可以到哪裡看花呢?

推薦幾條路線和地點,但請接到此訊息的朋友,要有一些共同的想法:「看花不採花,注意安全,一起參與守護百合花的行動。」

往新竹尖石出發,沿路可以看到零星的花叢,最多最密集的在拉號生態農園,還可以在這裡用餐,主人大名叫做葉維明,計劃前往時請先預約喔。聯絡電話0933-615454,我們將於7/28安排一次親子賞花活動。

台灣百合。圖片來源:「遇見台灣百合」部落格

更多介紹請點選此處:

北二高關西到香山段兩邊的草坡上

台灣百合。圖片來源:「遇見台灣百合」網站

更多介紹請點選此處:

台三縣關西到獅潭段沿路有些地方會有一叢一叢的百合花,獅潭紙湖農場是可以近距離觀賞的地方。

台灣百合。圖片來源:「遇見台灣百合」網站

更多介紹請點選此處

後龍交流道往白沙屯61號道

台灣百合。圖片來源:「遇見台灣百合」網站

更多介紹請點選此處

新竹市清華大學後山(台積館對面草坡)

圖片來源:「遇見台灣百合」網站

更多介紹請點選此處

給種花的朋友鼓勵和加油,感謝他們讓台灣百合有一個安全的家。

※ 「遇見台灣百合」部落格

Top

 
 
  自然書訊:低碳部落的奇蹟
作者:朱淑娟(環境資訊電子報特約記者)

減碳達人「阿乾(ㄍㄢ)」的新書「低碳生活的24堂課」出書了。我為他高興,因為這些年從未有人像他這樣,把推廣低碳當成信仰。他關注國內外所有減碳訊息,掌握的趨勢比許多人都多、都廣。日日辛勤筆耕,把訊息透過「低碳生活部落格」傳播出去。

因為他,我驚訝一個人的力量原來可以如此之大,如今的「低碳生活部落格」已是台灣最重要的低碳公共討論平台。說他「星星之火遼原千里」,一點都不為過。

我想,這本書的出版不只是阿乾一個人的小事,對即將面臨後京都挑戰的台灣而言,更是一個大事。以下是我在書中為阿乾寫的推薦序,與你分享。

如果要環保記者票選「誰是台灣減碳推手」?我想,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低碳生活部落格」絕對在前十名。

不記得這一切是從什麼時後開始的。自從溫室氣體減量議題延燒,「低碳生活部落格」突然出現,她既非媒體同業、也不是採訪對象,剛開始也沒受到什麼注意。有時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辦記者會,媒體也只覺得「喔,又有企業假借環保之名搞形象」,說真的還有點看不起。

漸漸地,看到阿乾(ㄍㄢ)(張楊乾)的機會愈來愈多,他有時跟我們坐在記者席採訪新聞,大家把他當同業一起討論新聞,他的新聞即時登上網站,時效掌握得比日報還好。由於受過專業記者訓練,他的文筆、觀點自不在話下,連我都常常上網切磋他的文章,更常在網上隨意翻找新聞時,不經意間總要來到低碳生活部落格。

而且阿乾不只說或寫而已,他身體力行減碳的精神像傳道士。日日計算自己的碳足跡;為了少砍樹,結婚喜帖只傳電子檔,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婚禮是被用電子郵件和簡訊通知。外出他挑環保旅館、台北盛夏的七月不吹冷氣、響應環保把車子改裝成油氣雙燃料車,甚至當香港岳家來台參加他們的婚禮,他都買了機票碳中和。

他的這些「以身試碳」作為引起我們莫大的興趣,後來只要寫到生活減碳議題,他都是我們最喜歡的採訪對象。他也因此帶動國內許多減碳觀念,包括婚宴不吃魚翅、產品標示碳足跡標籤、食物哩程、碳中和等等。於是,阿乾除是「媒體人」,他也變成「媒體紅人」。

另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也經常舉辦各種減碳活動,例如鼓勵民眾改造房子變成節能屋、推廣省電燈泡、不用免洗筷等等。同時也經常贊助出版環保書籍,例如「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從搖籃到搖藍」等,某種程度也帶動國內環保書籍出版與閱讀的熱潮。

後來,低碳生活部落格的文章愈來愈多元,國內外學者專家紛紛加入筆陣。部落格定位清楚、觀點多元,影響力也愈來愈大。整體而言,我認為這樣的規模早已超越超部落格的格局,而是一個媒體。

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以後,環保記者的確如「地球又熱、又平、又擠」作者湯馬斯•佛里曼所說的受到比過去較多的注意,只可惜那只維持很短的時間,金融海嘯後,政府拼經濟毫無章法,連同那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綠氣氛」也消失無蹤。

所謂主流媒體的有限版面更是再無環保新聞容身之地,讀者得到的環保新聞愈來愈有限。前年的荅里島氣候會談、去年的波茲南氣候會談,不見國內所謂主流媒體派記者採訪,反倒是阿乾代表低碳生活部落格參與,國內讀者唯一能得知訊息的管道,竟然來自一個部落格。

做為一個環保記者,無時無刻都在關心全球減碳壓力,然而政府對這股壓力的渾然不覺更令人憂心沖沖。不過我想,只要有人肯不斷說、人民持續有管道可以得到訊息,輿論的氛圍就會有所不同。

期待更多有心人像低碳生活部落格這樣,默默地在幽暗的角落點亮燭光。

 

《低碳生活的24堂課》一書封面。低碳生活的24堂課》

  • 作者:張揚乾
  • 出版社:朱雀文化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 相關網站:「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鄭風.東門之墠〉
譯者:賈福相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來游?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棠梨樹

一棵孤獨的棠梨樹,站在大道左邊,
那位偉岸的男人,肯不肯來看我?
心中既然如此喜歡,何不請他吃飯。

一棵孤獨的棠梨樹,站在大道轉彎處,
那位風流自處的男人,會不會來看我?
心中既然如此喜歡,何不請他吃飯。

A Lone Pear Tree

To the left of the path, a lone pear tree stands.
That princely, handsome man, will he come to see me?
Since I love him so, why not invite him to dine?

On the curve of the path, a lone pear tree stands.
That princely, handsome man, will he come to see me?
Since I love him so, why not invite him to dine?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
副刊特約編輯:黃德宗•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