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的引水工程:南水北調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史無前例的引水工程:南水北調

2008年08月12日
本報2008年8月12日,實習記者王郁萱整理報導

圖片來源:中國水利國際合作與科技網在中國,北方的水資源不如南方豐沛自古皆然,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佔全國80%以上,而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水資源只佔全國的12%,中國北方長年處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19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日趨尖銳。許多河流斷流、湖泊乾涸,地下水過量開採,地面沈降塌陷,另外不當發展造成的水污染問題嚴重,使原本已不足的水資源缺乏問題更嚴重。

而中國的首都北京身為社會、經濟與文化中心,但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缺水的城市。北京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3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1700立方米嚴重缺水警戒線。隨著北京人口持續膨脹,北京市持續顯現出擴張的趨勢,北京水資源匱乏問題更是雪上加霜,更加成為日益艱鉅的挑戰。

奧運凸顯北京水資源問題

在中國申奧成功後,奧運場館和道路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奧運期間生活用水和環境用水的需求,以及奧運帶來的經濟增長,都會加劇北京水資源的消耗和水環境的污染。因此「南水北調」工程加速進行,已部分完工的南水北調東線與中線工程可望在今年奧運期間為北京確保奧運進行期間北京水資源的供應以及品質。

但事實上「南水北調」並不是一個為奧運而催生的概念。此構想始於1952年毛澤東的一席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此後中國大陸水利部門就對此召開了多次會議探討,經過專家研究,規劃出南水北調的西線、中線和東線工程,預計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至北方,以平衡水資源在時間及區域上分部不均的狀況,好緩解北方缺水問題。相關人士指出:「這三條路徑各有合理的供水範圍,又可相互補充,最終目標是實現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和內陸河水的合理配置。」

釜山隧道工程;圖片來源:中國南水北調網站     三陽河潼河寶應站工程;圖片來源:中國南水北調網站

然而此種「合理」配置線然是以人類為中心所做的考量,中國南北各流域皆有其特殊的氣候與生態特性,硬是以人為的方式予以逆轉對自然將造成相當大且不可逆的衝擊。對人類的「合理」卻是對環境的剝削。因此南水北調工程構想的提出與實際施工相隔許多年,但近幾十年來中國快速的發展腳步以及北京申奧成功這些原因成為工程加速動工的催化劑,此爭議已無法繼續擱置。

治標不致本的引水工程

「南水北調」不只是工程規模的龐大,所牽涉到對環境的衝擊,居民的遷移等等更是史無前例,就連三峽大壩的工程規模也不及南水北調這個遠距離引水工程所造成的衝擊,因而引起國內外廣大的爭議。此概念提出的那個年代,全中國上下處於普遍的貧窮中,與外界的知識交流也相當落後,因此有人會說:連填飽肚子都有問題更別談環保。

雖說近年來中國快速發展,但仍有許多民眾生活相當窮苦,因此以抵禦「貧窮」求「發展」的立論仍在,但事實上談環保就是為了保民生,環保並非與民眾的生存利益相違背,反而是為了確保大家長遠的利益,忽視這點也許可以追求到短期的發展利益,卻窮了後代子孫。

在中國支持南水北調工程的政府官員表示,對這些地區來說,必須長期堅持節約用水,充分發揮本地水資源潛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調整產業佈局來緩解水資源缺乏問題,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南水北調工程勢在必行。支持南水北調工程的官員還指出,中國北方的一些地區因缺水而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直接危及人民群體的身體健康。由於缺水,不僅制約北方地區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而且將影響全國的永續發展。

生活與政策中的節約用水

北京缺水報告調查;圖片來源:http://blog.qq.com/zt/2007/qiandu/然而,中國政府究竟有無徹底落實水資源節約政策?一名定居北京的居民表示,民眾若缺水,在生活上自然會稍加節約,但在政府政策上並沒有特別感受到。若節約無法落實,則南水北調也許只是確保了北方居民能繼續保持低度的水資源利用效率。

此名定居北京的居民還表示,住在北京可以深刻感覺到水資源問題,倒不是因為有停水問題,北京畢竟是首都,不可能讓它斷水,但所供給的水水質很差,連養魚都無法更別說是拿來喝了!因此平日的飲用水都是依靠瓶裝水。

顯然政府在節水政策上的推行仍未做足,即便做了宣傳往往因民眾教育意識仍未達一定水平而事倍功半。此種問題即便是在許多先進國家也會發生,往往須靠政府其他的政策設計來輔助實施,好比有學者建議北京政府應該調高水價等等。可惜這些策略未被善加運用,「南水北調」工程已然動工。

事實上,造成中國北方缺水的原因有許多,但在這許多原因當中絕沒有一個原因是「少了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並非一種缺乏,而只是許許多多的解決策略之一,「水」才是北方根本缺乏的資源,而此種結果是因為人口過多、工商業發展、生態破壞等等原因直接或間接造成的。這些問題若不優先解決,即便在奧運期間,或短期內中國北方可因南水北調而擁有較豐富的水資源,但終有一天水會再度不夠。

工程經費之外的成本與代價

此外,在工程施工期間水汙染問題頻傳,若水汙染問題不率先有效治理,即便「南水北調」工程完工,居民用水品質與安全仍無保障,不僅衝擊南方地區生態,這些水資源到了北方,也會因為受到污染而使用途受限,此種無效率的水資源利用情況卻是以極高的成本代價換來的。

再說「南水北調」也僅能為北京提供每年10億餘立方米的水,無法徹底解決北京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如果一直在問題末梢補破洞,改善生活的希望愈渺茫,對環境的破壞只有更加倍。

況且南水北調的極高「成本」並不只是工程建造費,還包括沿線生態與古蹟的破壞,且涉及廣大的搬遷戶問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漢水流域一帶,更造成應屬豐水期的夏季洪汛期間,水位不夠高而影響當地居民生計的情況。但中國政府堅持此工程建設的必要性,也引起中國政府在發展上過於重視北京,而有重北輕南的情況。

對此,來自北京的民間環保團體指出,南水北調爭議很大,但國家政府並非只對北京負責而須綜合考量大家的意願,再做判斷。但問題是中國這地方太大了,治理問題加倍困難,有些政策現在看上去是對的,但未來回頭看又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社會本身在進步中。惟一可喜的是,現在就學的孩童普遍比家裡長輩更有環境的意識,這是個正向的發展。

中國環保組織的角色與瓶頸

中國自從經濟快速發展後,與自然環境的矛盾問題益發顯著,很根本的困境就是人口過多,這並非一天兩天能解決的問題,但環境惡化的狀況卻將許許多多的問題推進到每個人跟前,環境惡化的速度是不會停下來等待人民教育程度以及環境意識的提升。總要有人站出來發聲。

在台灣,民間環保組織多不勝數,立案容易,站在監督政府與企業的角度上有合作也有對抗。但同樣來自民間環保組織的中國大陸人士表示,中國政府比較不信任非政府組織,很多時候看到問題,卻也很無奈。在中國的政治、社會與地理的情勢下,管理問題與其他國家是很不同的。

中國的環境困境再放置到其特殊的社經環境下,不免使人加倍憂慮發展與生態失衡的狀況。中國的環境問題影響所及不只是中國境內,資源的消失與污染的製造都是全球議題,但同時尊重一國發展的權力也是應該的。中國水資源問題不是舉辦奧運才有,而從舉辦奧運來看這個高速發展的大國,著眼於環境,除了譴責與批評,如果能再激起多一點反省,才是更具建設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