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推薦瀏覽
荒野保護協會
綠色文化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地球公民協會  
南非護水網SAWAC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Grist Magazine
台灣地球日  
 
  英國麥當勞要減少漢堡碳足跡

 
【相關連結】

飲水加大蒜精 牛少放甲烷

糧農組織呼籲將農業納入氣候變化談判議程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科學家:米農也需盡份力

澳計劃開展減少牛羊甲烷排放的研究
反芻家畜產生的氣體占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麥當勞漢堡使用的牛肉常受指責「牛放屁造成全球暖化」,現在,英國麥當勞願意花費數千英鎊調查肉牛排出的廢氣。英國麥當勞一年使用來自全英國350個農場的35萬頭肉牛製作漢堡肉,該公司將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調查牛隻的甲烷排放量。

2006年一項美國研究計算,製造一個起司漢堡約排放3.1公斤的二氧化碳。英國麥當勞執行長依斯特布魯克表示,「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將有助於進一步減少牛肉供應鏈的碳排放,同時,也會對農民的收入帶來真正的幫助。」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小溼地vs.碳炸彈 看全球暖化下溼地如何儲碳?

作者:陳品潔;審校:趙榮台(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

全球暖化,「碳炸彈」像是看不見的地雷,蓄勢待發。什麼是「碳炸彈」?「碳炸彈」就是溼地。根據2008年巴西「國際溼地會議」的資料表示,因為全球溼地容納約7710億噸的含碳溫室氣體,佔地球碳總量的五分之一,也相當於目前大氣層中所的總含碳量。這些溼地若受到破壞,其中儲存「活碳」的有機體一旦死亡,或說是「引爆」,就會像引爆「炸彈」般地釋出巨量的氣態碳,加劇全球暖化的效應。

溼地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具有淨化水源、補充地下水層、調節逕流、緩衝沿海地帶暴風雨,而且還可過濾污染物。更重要的是,溼地與雨林同樣具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1月11日是生物多樣性年的首日,以發起國德國時間計算,正是此時,在此,為您播報兩則生態保育的好消息。八德市埤塘生態公園內廣達2公頃面積的生態緩衝帶,最近開滿了各種顏色的波斯菊,而花朵不到1公分的國寶級「大安水蓑衣」已經開花。另一方面,模樣可愛的黑面琵鷺,2010年普查數字出爐,光是台南縣市數量就高達1185隻,大都集中在台南市四草保護區和台南縣七股黑琵保護區內。這是否讓您體會到溼地的生命力呢?

宜蘭縣三星鄉雙和農地重劃後,農地被深挖,「簡直像是砂石場」,副縣長吳澤成要求地政處即刻檢討。

而在國際間的重要消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研究肉類與氣候變遷關係,即有關在氣候變遷中肉類扮演角色的研究。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在易引起心肺疾病的煙霧含量上,訂定更嚴格的標準。此舉可想而知,企業團體抨擊,環保團體大聲叫好!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蝸牛簡介:自然中的慢活者:蝸牛

作者、攝影:黃世仁(自然觀察分享者)

哈囉,你認識我嗎?

說到蝸牛,多數的人印象中最深刻的蝸牛,應是非洲大蝸牛;但非洲大蝸牛並不是台灣的原生物種,是從原產地非洲經人為傳播擴散到各地,而臺灣也在西元1932年由日本人下條久馬一氏,以食用目的從新加坡引進台灣飼養,現在台灣平地及中、低海拔山區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

然而台灣原生種的蝸牛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實台灣的蝸牛種類至少有282種1以上,而且還在陸續發現中。其中最常見的原生種蝸牛有台灣盾蝸牛、斯文豪氏大蝸牛、班卡拉蝸牛、台灣青山蝸牛、煙管蝸牛等。

精采內文

 
     
  論壇:美濃水庫 小心「水迷心竅」!

作者:其兌(資深環保志工)

缺水已成為國安要務。去年末馬總統四處倡導末端〈使用者〉節水,近日他到曾文水庫視察,則拋出重提美濃水庫以開源之說。八八風災之後,水利工程界不斷地向社會大眾灌輸一個想法:美濃水庫未建,所以缺水;只要再蓋一個更大更新的水庫工程,就可以解決缺水危機了。這個說法似乎連馬總統也被說服了。但這是實情嗎?

以南化水庫為例,主壩建成至今才16年餘,原有效蓄水量1億4000萬立方公尺, 現在淤積量卻已近4000萬立方公尺,有效蓄水量僅剩約1億立方公尺。建造一座水庫耗時十餘年,啟用後,短短16年,蓄水容量已減少了將近三分之一。

 
 
 
英國麥當勞要減少漢堡碳足跡

摘譯自2010年1月10日英國衛報報導,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牧場牛隻 (Daniel Berehulak/Getty攝)麥當勞漢堡的內容物長期以來常被拿來開玩笑,但現在英國區麥當勞卻花費數千英鎊調查肉牛排出的廢氣。

英國的麥當勞一年使用來自全英國350個農場的35萬頭肉牛製作漢堡肉,該公司將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調查牛隻的甲烷排放量。反芻家畜產生的氣體占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

英國環境大臣本恩(Hilary Benn)上周於宣布英國「2030年糧食策略」時,要求食品業研究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後麥當勞便做出進行上述研究的宣布。

2006年一項美國的研究計算出,製造一個起司漢堡約排放3.1公斤的二氧化碳。

英國麥當勞執行長依斯特布魯克表示,「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將有助於進一步減少牛肉供應鏈的碳排放,同時,也會對農民的收入帶來真正的幫助。」

此舉將是第一個由能源查核公司「電子二氧化碳計劃(E- CO2 Project)」運作並獲得農場準確數據的調查計劃。由碳信託 (Carbon Trust)認可的精密溫室氣體計算器將測量3年間的排放總量。該計算器第一個讀數將在今年4月產生;屆時專家顧問將會建議農民減少碳排放和提高能效的最佳方法。如果這項計畫成功,該倡議將擴展到全歐洲的麥當勞。

該計劃預期效應將擴及於速食業以外。雖然麥當勞向16,000多戶英國和愛爾蘭農家購買牛肉,但他們只使用牛隻的側前部與腰窩肉製作漢堡。利用相同牛隻其他部位的零售商和屠宰業者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同樣會減少。

依斯特布魯克正努力重塑麥當勞為更具環保及社會意識的品牌,而此計畫是眾多嘗試的一部分。但是即使他做了許多努力,麥當勞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資料來源

Top

 
 
  生物多樣性:小溼地vs.碳炸彈 看全球暖化下溼地如何儲碳?

作者:陳品潔;審校:趙榮台(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

全球暖化,「碳炸彈」像是看不見的地雷,蓄勢待發。什麼是「碳炸彈」?「碳炸彈」就是溼地。根據2008年巴西「國際溼地會議」的資料表示,因為全球溼地容納約7710億噸的含碳溫室氣體,佔地球碳總量的五分之一,也相當於目前大氣層中所的總含碳量。這些溼地若受到破壞,其中儲存「活碳」的有機體一旦死亡,或說是「引爆」,就會像引爆「炸彈」般地釋出巨量的氣態碳,加劇全球暖化的效應。

溼地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具有淨化水源、補充地下水層、調節逕流、緩衝沿海地帶暴風雨,而且還可過濾污染物。更重要的是,溼地與雨林同樣具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這些「溼地」並非只是水窪地,還包括湖泊、沼澤、泥煤沼、河流三角洲、紅樹林、凍原、潟湖及河流氾濫平原。雖然溼地約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6%,不過四分之一的糧食來自溼地,儲存了地球20%的碳。據國際溼地聯盟的資料,溼地,尤其是泥炭地(peatland)蘊含的含碳溫室氣體,遠超過整個大氣的含量。隨著地球變暖,已經有科學家地球提出警訊,「凍土溶解後的數十億噸碳,將釋入大氣層」。目前人類的更需要關切的,除了生活努力節能減碳之外,如何保護溼地也將是全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

以往認為泥炭地只出現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現在已知各大洲各種緯度,都可能發現泥炭地。這是加拿大哈德遜灣低地的泥炭地;攝影:Gord McKenna

全球暖化與溼地破壞的交互惡性循環

溼地受到破壞,引起全球氣候異常,交互作用的惡性循環之下,溼地生態破壞更形劇烈。另外因為全球變暖,冰河、凍原與冰山融化,代表著依賴冰河為水源的國家可能面臨水枯竭;凍原融化後的裸露土地會釋放更多溫室氣體,加劇全球暖化。不僅如此,海平面上升,融化的暖水流動,也會更進一步造成冰河的融化,如果鹹水淹入沿岸溼地,鹽分將沿著溼地侵蝕森林與沼澤地生態,或可能徹底淹沒溼地。

全球暖化也會造成乾旱等特殊的氣候狀況出現。溼地水分如果蒸發,可能引起溼地沙漠化或是引發森林燃燒。近年來地中海附近的國家以及非洲,每年降雨量愈來愈少,河流與澤地也逐漸消失,地表景觀和生態鏈的循環也巨幅地改變。據估計,在上一個世紀,全球有一半的溼地已經乾涸,或是被破壞與毀滅。這些現象,使憂心的科學家呼籲,或許人類無法阻止北極圈內的永凍層在未來20年融化,釋放大量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層,但接近赤道的溼地,應該予以復原。

急切保存東南亞泥炭溼地  與雨林共生息

「泥炭地」佔全球陸地表面積3%,卻蘊含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碳資源,是目前全球溼地保育的焦點。光是東南亞熱帶森林的泥炭地,至少儲存了420億公噸的碳。不過為了農耕和伐木,焚地與排乾泥炭地裡的水分,以致於土壤釋放到大氣裡的碳愈來愈多。現今東南亞2千7百萬公頃的泥炭地上,45%的森林已被砍伐,泥炭地因乾燥所致的裂解,使每公頃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高達100公噸。隨著森林濫伐,現在東南亞泥炭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佔全球的8%。

據 2006年一份研究報告「東南亞汲乾泥炭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Peat-CO2: Assessment of CO2 emissions from drained peatlands in South-east Asia,請見下圖)指出,泥炭中豐富的碳和空氣接觸,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釋出到大氣中,光是汲乾泥炭地使土壤崩解所釋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可能就達6.32億公噸。乾裂的泥炭還有自燃與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的風險。若再不進行土地管理和改變泥炭地開發計畫,二氧化碳排放情形只會日益嚴重。面臨地球村氣候變遷的風險,目前許多歐美國家以實質的國際行動協助東南亞國家,進行森林保育與環境教育,以減少濫伐,並鼓勵回復地下水位高度為目標,改善水資源管理,來保存泥碳資源。

因應暖化調整土地利用政策?

國際溼盟發表全球泥炭沼澤地圖

節能減碳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但它需要更多人理解、反省減碳的用意是為了緩和激烈變化的環境,讓人類能夠在地球生存下去。為此,許多國家積極調整因應國土規劃的政策。以荷蘭的填海造陸為例,荷蘭約有1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填海造陸而來。然而近年來荷蘭人發現重要的水文生態都已消失,不但徹底反思填海造陸對生態的破壞,並提出「拯救自然大行動」的補救方案,將耕地或是一些放牧地大規模地恢復為湖泊及沼澤,約有60萬英畝農地還原成溼地。荷蘭過去採用「雙重堤壩」阻擋河水,內堤負責乾燥季節的防洪工作,外堤負責雨季阻擋洪水沖入住宅區。現在打掉內堤,讓河水慢慢淹沒土地變成溼地。這個計畫施行後,超過600種植物在新形成的池塘周圍生長,同時吸引水鳥覓食,成功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增加。

因為海平面上升,像荷蘭這樣的低窪土地管理政策,因而更形重要;美國紐約市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也認為,都市的小型溼地其實具有抗暖化之效。和過去相比,今日紐約市僅保存下1%的淡水溼地和10%的潮汐溼地(請見下圖),不過卻很少市民認識這些溼地。此外,由於紐約市缺乏一個完整的低窪土地的管理政策,加上地表的水資源被許多州與聯邦法律法規所約束。而且小於12.4英畝的淡水溼地,不受州法律的保護,也不在聯邦保護範圍之內。為改變現況,目前紐約市政府提出「規劃紐約」(PlaNYC)的願景方案,希望能夠恢復紐約溪流、池塘含其他溼地區域等天然排水通道,同時也積極推動回復紐約市溼地與相關法案修改的工作。因為紐約市政府已意識到,這些天然溼地是活的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水文和氣候功能,和傳統的下水道建設相比,節省了數千萬的建設成本。

規劃紐約(PlaNYC)紐約市過去的溼地與現今溼地示意

有遠見的政府應制訂友善溼地政策

人們過去認為溼地是瘴癘之地,而今卻了解溼地是孕育生命的處所,對地球的健康非常重要。不過在台灣,政府與大多民眾仍未體認到溼地的可貴,不知溼地對海岸保護、防洪及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加上土地價格狂飆、海防的管制鬆綁,使得開發區位大量設置溼地,溼地被大量填土做為住宅區、魚塭、工業區、公園遊樂區。殊不知這些溼地是大自然的排水道,扮演了補注地下水與民生用水補給站的重要角色。另有地方政府將溼地做為處理垃圾的選擇,許多河川溼地、埤塘成了垃圾、工業有毒廢氣物、建築廢土的堆置場。如果大水一來,這些原本屬於溼地的必還給溼地,而由溼地向外流溢擴散的毒物,必帶給居民與食物鏈莫大的污染,如此一來,勢必又將增加國民醫療的社會成本。

另外台灣地區許多休耕農田、廢棄鹽田、養殖魚池等,過去這些積水之處,經常是生物匯聚之所,如何讓這些原本具豐富多樣的生態系恢復生機?將會是台灣在全球暖化下如何維護永續環境的挑戰。政府與民眾必須了解,永續不只是為了周遭的生物生存,也是讓自身存活的唯一道路。當海平面上升與極端氣候已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此刻,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下求生,許多國家的前車之鑑,值得台灣參考。

【參考資料】

Top

 
 
 
在公園 「花」現國寶級植物

摘錄自2010年1月11日自由時報桃園報導

八德市埤塘生態公園內廣達2公頃面積的生態緩衝帶,最近開滿了各種顏色的波斯菊,整個山頭點綴得更為漂亮;此外,國寶級的「大安水蓑衣」已經開花,花朵不到1公分,很像紫色蝴蝶蘭,更不能錯過。

面積近6公頃的埤塘生態公園規劃當時,擔心興豐路車流量很大,會帶來污染,才在中間設置生態緩衝帶,以山坡阻絕污染,並開發成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

公園路燈管理所所長黃剛強說,大安水蓑衣是台灣特有種水生植物,為在台中縣大安鄉發現而命名,早期遍佈台中縣西海岸,如今棲息地被破壞,只剩台中縣大安鄉少許濱海濕地看得到蹤影,也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臨絕滅植物。大安水蓑衣可以減低日照強度,防止水中藻類滋生,減少優養化程度,埤塘公園就是利用水生植物特有的功能過濾水質,也希望提供瀕臨絕滅的植物良好的生長空間。

Top

 
 
  來台渡冬黑琵族群穩定成長數量將創記錄

摘錄自2010年1月11日中廣新聞報導

模樣可愛的黑面琵鷺,每年都會到台南縣市等地度冬,為瞭解黑面琵鷺族群變化,台南市野鳥學會,每隔二周就會做一次普查,這項工作已經持續十多年。

2010年配合全球其它單位的全球普查工作也在10日完成,普查數字出爐,光是台南縣市數量就高達1185隻,比2009年全台創記錄的1151隻還要多,大都集中在台南市四草保護區和台南縣七股黑琵保護區內,如果加上其它縣市,數量會更為可觀,讓黑琵保育人士相當振奮。台南市野鳥協會表示,黑面琵鷺在台灣的族群不斷成長,顯示保育已逐漸看到成果。至於全球普查結果,將由香港觀鳥會統計發布。

Top

 
 
  雙和重劃區 挖得像砂石場

摘錄自2010年1月11日聯合報宜蘭報導

宜蘭縣三星鄉雙和農地重劃後,農民申請整地,副縣長吳澤成10日到現場了解,看到農地被深挖,大嘆「簡直像是砂石場」,要求地政處要嚴加把關,並檢討整地及土石外運的必要性,建立管理機制。

雙和農地重劃區有410公頃,2009年7月起讓民眾耕地整理,砂石車來來回回,路面被壓得滿是坑洞,下雨後道路泥濘,但天氣放晴又塵土飛揚,交通大受影響。

由於整地期限到今年5月25日止,吳澤成要求地政處即刻檢討,以後遇到申請整地的案件,一定要嚴格把關,至於如今已經造成的現象,必須善後收尾,在合法、合理、合情下,跟農民一起解決。吳澤成裁示,請重劃區原規劃設計單位說明是否需辦理土石方載出載入,並就核准後尚未進行整地的農地,檢視整地的必要性;另外也要對土石方載出載入檢討完善的管控方式,不要影響人民通行環境。

Top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研究肉類與氣候變遷關係

摘錄自2010年1月7日法新社巴黎報導

全球家畜健康最高當局今天宣布,將進行一項有關在氣候變遷中肉類扮演角色的研究。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Animal Health,OIE)秘書長瓦拉特(Bernard Vallat)在巴黎表示,這項由立場中立的專家提出的報告,預計在今年夏天前公布。

這是擁有175個會員國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近85年來首度提出的環境調查。這項調查正逢各界對食用肉類在加劇的氣候變遷中所扮演角色的興趣日益增加之際。

家畜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來源,不論是直接從動物消化所產生的甲烷排放,或為了牧場而砍伐森林及飼養家畜的投入等間接方式,都會產生溫室氣體。

Top

 
 
  美訂定新煙霧含量標準 環保團體讚許 業界抨擊

摘錄自2010年1月8日路透華盛頓報導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在今日為易引起心肺疾病的煙霧含量訂定更嚴格的標準。業界恐需花費高達900億美元以遵守此規定。

企業團體抨擊此舉,但環保團體大聲叫好。他們原先嚴厲批評布希政府於2008年訂定的煙霧─又稱為地面臭氧─標準比官方科學家建議更為寬鬆。

環境保護署建議煙霧濃度8小時內含量需在60到70ppb之間。這比布希政府在2008年所設定的75ppb更加嚴苛。最後決定前,此提案將會面臨60天的公開評論。

為遵守此規定,工廠及石化、天然氣與電力公司將必須降低氮氧化合物與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這些化學成分會與陽光交互作用,形成地面臭氧。

Top

 
  蝸牛簡介:自然中的慢活者:蝸牛

作者、攝影:黃世仁(自然觀察分享者)

大多數人最有印象的非洲大蝸牛,為外來種,體型一般約10~15公分。說到蝸牛,多數的人印象中最深刻的蝸牛,應是非洲大蝸牛;但非洲大蝸牛並不是台灣的原生物種,是從原產地非洲經人為傳播擴散到各地,而臺灣也在西元1932年由日本人下條久馬一氏,以食用目的從新加坡引進台灣飼養,現在台灣平地及中、低海拔山區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

然而台灣原生種的蝸牛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實台灣的蝸牛種類至少有282種1以上,而且還在陸續發現中。其中最常見的原生種蝸牛有台灣盾蝸牛、斯文豪氏大蝸牛、班卡拉蝸牛、台灣青山蝸牛、煙管蝸牛等。 

台灣本土最大的蝸牛「斯文豪氏大蝸牛」,殼寬可達6公分。蝸牛是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動物,腹足綱是軟體動物門中最大的一個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貝類。全世界共有10萬種以上,遍佈於海洋、淡水及陸地,以海生最多。而蝸牛就是整個生活史都在陸地上進行的貝類,蝸牛的祖先原本生活於海洋,是由海中的貝類演化來的。目前所發現最早的蝸牛化石,是位於加拿大及美國北方,約三億五千萬年前的樹木化石中。

有些蝸牛背上沒有殼,就稱為「蛞蝓」,也有人稱之為「無殼蝸牛」。「蛞蝓」是因為背上的殼對牠的行動造成不便,經過長時間的演化而慢慢不見了。

蝸牛常在夜晚及雨後出現,較容易在潮溼的環境中觀察到。牠雖然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但不是棲息在排水不良、容易積水處,或是水流流經之處;而是排水良好、有腐質層的穩定環境。一般生活於腐植層、草叢、灌木叢、土石堆、樹木等處。蝸牛對濕度的感覺非常敏銳,在潮濕的夜晚,尤其是下雨以後,是蝸牛最喜歡活動的時候。

艷氣逼人具有綠色外殼的台灣青山蝸牛,大小約1.5公分。殼體週緣長有殼毛的台灣盾蝸牛,常見大小約3公分。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外殼、頭、外套膜、腹足、內臟等部分,身背螺旋狀的殼,其形狀形形色色,且大小不一,顏色也多變。蝸牛為軟體動物的一員,顧名思義全身只有肉沒有骨頭,腹部是肉質的腹足,也就是牠們的腳。蝸牛以腹足的起伏曲伸向前移動,並通過一路分泌粘液,使自己在粗糙的地面上移動變得更為輕鬆;除了爬行外,腹足還有其他功用,例如幫助抓牢物體、排出和吸收水分、保護身體等。

蝸牛有著極強的歸家本能。覓食完畢之後,它們通常會回到原來的藏身之處。蝸牛大多和它的同伴一起居住,在自然的環境裏很少看到蝸牛獨自生活。當天氣不適合蝸牛活動,變得太熱、太冷或乾旱時,蝸牛就會縮進殼裡進行休眠,此時蝸牛會躲在落葉下或泥土裡,並分泌黏液形成一層薄膜封住殼口,以防止水分流失。一等氣候好轉環境適合時,蝸牛就又紛紛活躍起來,到處活動了。

恆春半島特有的「班卡拉蝸牛」,殼看起來像糖果寬約2.5公分。世界上吃蝸牛最出名的非法國人莫屬,在台灣也有一道蝸牛美食──炒螺肉,炒螺肉其實是使用非洲大蝸牛的肉,只是台灣人把蝸牛叫「露螺」才會有這樣的名稱。除了食用價值外,蝸牛的藥用價值也不低,在蝸牛的消化腺中可分離出一種蝸牛酶,蝸牛酶可以應用於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在西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臘名醫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就曾混合碾碎的蝸牛與牛奶治療皮膚傷疤,並記錄下蝸牛黏液具有淡化疤痕、保濕、消紅腫及消炎鎮痛等功能;而現今的女性保養品公司,也推出含「智利的螺旋蝸牛」黏液的保養品,標榜有瑞士認證世界專利,具有淡化斑痕、減少皺紋、抗痘等功效,台灣也已經買得到。至於其他國家的蝸牛黏液是否有上述功能,可能還要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殼表上有斜紋的林氏煙管蝸牛,殼長約1.8公分寬約0.4公分。另外,在科學方面,蝸牛殼也為科學家帶來靈感。目前,美國的科學家們正對蝸牛的圓錐形螺殼進行重點研究。蝸牛殼的內層是由珠母層構成的,珠母層有95%的成份是較易碎的陶瓷碳酸鈣,另外5%的成份是一種柔韌性很好的生物聚合物。科學家們仍在試圖了解,是什麼更加微觀的機制在發揮作用,使得它如此堅固,能承受兩倍大小的力量才會被打碎;希望在未來幾年內,能據以成功研究並製造出更加安全可靠、輕便的防彈衣、防彈頭盔、汽車車身。

在大自然中,每一種生物都有其奥妙。而人類常常以自己的喜好來判定物種的好壞或是否有用,是非常不理智;因為大自然的動植物提供了我們源源不絕的觀察及模彷對象,也啟發了人類無限的創意。任何一個不起眼或微小的物種,都有可能為我們目前的難題找到出路!

註1:資料來源:《台灣蝸牛圖鑑》第二版,2006,謝伯娟、黃重期、吳書平合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出版。

Top

  論壇:美濃水庫 小心「水迷心竅」!

作者:其兌(資深環保志工)

缺水已成為國安要務。去年末馬總統四處倡導末端〈使用者〉節水,近日他到曾文水庫視察,則拋出重提美濃水庫以開源之說。八八風災之後,水利工程界不斷地向社會大眾灌輸一個想法:美濃水庫未建,所以缺水;只要再蓋一個更大更新的水庫工程,就可以解決缺水危機了。這個說法似乎連馬總統也被說服了。但這是實情嗎?

以南化水庫為例,主壩建成至今才16年餘,原有效蓄水量1億4000萬立方公尺, 現在淤積量卻已近4000萬立方公尺,有效蓄水量僅剩約1億立方公尺。建造一座水庫耗時十餘年,啟用後,短短16年,蓄水容量已減少了將近三分之一。

若不檢討造成水庫淤積與山林無法留蓄雨水的原因,水庫蓋得再多,也解決不了缺水危機。台灣年降雨量超過2000公釐,約為世界均量之2.6倍。但為何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一般多歸究於:河流短、地勢陡、降雨量分佈不均三因素,才造成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但沙漠之沙再平坦,也鎖不住水,海綿立得再陡,依然吸水若久渴,不是嗎?

全球氣候變遷使旱澇兩極加劇,談治水,我們需要比水庫更寬廣的生態視野:

2002年9月,納莉颱風在數日內為臺北帶來了2300多毫米雨量,豪雨成災,烏來山區也沒倖免,崩蹋處處。但筆者一位從事自然有機耕作史姓朋友在福山坡地上蔬菜園,卻沒事!

「那些鬆軟深色土壤好像海綿,看似吸飽水了,但雨一下,還是不停地吸水......」那片約坡度30度的菜園上沒有鋼筋混凝土的護坡工程,只有鬆軟壤土以及棲居其間的無數億的微生物, 它們共同形塑了有如海綿般的組織結構,吸水力奇高。可見山鎖不鎖水、土石崩不崩,與山勢坡度沒有絕對的必然關係。

筆者家鄉南投平林溪畔,溪石常可見珍貴化石,以往大水過後,大約三天,撿石人才下河撿石,現在大雨次日就得出去尋寶了。因為現在雨下得再大、一天水就退了。因河堤年年加長,水路被拘束,逕流加劇,而往昔處處可見的河切深潭也大多消逝無蹤了,沒有深潭的溪河留不住水。可見水利工程不一定利於保水,有時反而是趕水入海的主力。

治水蓄水於山、留水於河,上智者之治水;花大把銀子,然後蓄水於註定成為蓄沙池的大水庫,下智者之治水。

印度有個人大白天在眾目睽睽的街市裡搶銀樓,當然被捉了,員警大人不解地問他,為何光天化日當街搶珠寶,難道沒看到旁邊都是人?這位笨賊回答:「唉!我根本沒有看到什麼人啊!我眼裡只有珠寶而已。」此正所謂財迷心竅。古人認為人心有心竅,開竅越多越聰明,心竅不通時,人就會失去對事物客觀的判斷,心竅不論是被發財心思或其他心思所佔據,一樣都會令人失去理性的思辨能力。美濃水庫霸高147公尺,霸址就位在五個斷層帶上,因此早在幾年前已被各界理性否決了,但現在有人因為南部缺水孔急,又舊案重提。美濃水庫之於治水,像不像當街搶珠寶之於那位財迷心竅的印度人呢?

當我們取笑那位被珠寶附身的笨賊時,也要小心自己是不是也被水附身了。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