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6.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自然生命」第一梯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4大好點子 為公益信託畫願景


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公民寫下願景

【相關連結】
當「公益信託」遇上「審議式公民參與」.

For ever, For everyone 為每一個人永遠存在的國民信託

保護棲地 環保團體致力推動環境信託
找回舊北投車站、保育白海豚 台灣兩大國民信託行動邁步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首度主辦的「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於19日、20日兩天在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舉行。活動第2天進行好點子票選,經過激烈競爭,票選出前4大好點子,將作為未來重點工作項目。獲選的前4大好點子,包括獲得11票最高票的「落實學校及社會教育」、同樣獲得10票的「積極推動修法」、「建立公益信託監督機制」,以及獲得8票的「推動公益信託友善環境」等。

這項源自於丹麥具審議民主精神的願景工作坊,參與對象包括一般社會大眾、官方代表和學者,以及NGO組織等近20人,共同為台灣未來對公益信託的推動,進行腦力激盪,擎畫具可行性的願景。此外,農委會林務局、成功大學審議民主行動網、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亦參與此次工作坊的執行。 精采內文

  土地徵收說明會佈上百警力 新竹縣府搞戒嚴?

本報2010年6月19日新竹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新竹縣政府今天舉行「二重埔地區相關土地徵收說明會(註)」。說明會,顧名思義就是跟民眾報告計畫內容、與民溝通的會議,但縣府卻在會場佈下大批警力,還用電子掃描器一一檢查入場民眾,更禁止民眾帶水及雨傘進場,入口處還派有刑警錄影,監視進出民眾。

警方刻意將贊成、反對徵收的民眾分隔兩旁。反對徵收一邊的民眾,每一排最右邊的位子全被警察佔住。還有數名帶著警棍的警察面對民眾站著,形同把居民包圍起來。一個與民溝通的說明會,卻異常地戒備森嚴。 這種不正常的警力、不對等的官民立場,讓在場民眾相當憤怒。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發言時即指「對我這個50多歲的人來說,好像回到了戒嚴時代!」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有山則靈,佔山則靈?

採訪、撰稿: 陳佳利;攝影、剪輯:陳慶鍾

遁入深山,尋一方清靜之地,虔敬向佛,修心修身,自古名山襯寶剎,自成莊嚴淨土。為了打造弘法空間,有些宗教團體鋌而走險,建物越蓋越多,越蓋越大,甚至不惜違法佔用國有地,違法猖獗的情況,在這求大求多的浪潮中,一一現形。

位在南投埔里的中台禪寺,被滿山的綠意環繞,絡繹不絕的遊客卻未必知道,富麗堂皇背後的不法情事。綠色公民協會研究員指出,中台禪寺違法興建,在農牧用地、林地、水利用地上蓋廟,而且佔用了3筆國有財產局的土地。面積大約0.7公頃。經向國有財產局求證,這3筆土地依「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佔用處理要點」,向中台禪寺收取使用補償金,從民國83年到98年,已經收取276410元。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飄浪之歌──二林相思寮與一鄰農場訪談記

相思寮田調小組2010春季報告
作者:陳怡文(相思寮田調小組);策劃:台灣農村陣線、相思寮後援會

移動是要憑藉著勇氣與冒險。移動,是為著尋找可能的幸福。......島內的南北移動與島外的跨國境遷移經驗,這些不同世代的移動歷史,驀然回首竟是如此接近......[1]

2009年秋鬥,相思寮70多歲的阿洲伯和阿將伯放下農事特地北上,抗議中科四期開發案剝奪了當地農民三代的心血。那是我第一次遇見這兩位老人家。原本我參加秋鬥是想抗議政府帶頭任用派遣規避勞基法,卻看到本該安享天年的長輩也走上街頭,拿起麥克風向遊行的團體訴說他們的遭遇…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人跡罕至的山裡或海岸,除了是尋幽訪勝好去處,也成了偷倒垃圾的首選地點。彰化縣大田中水資源生態護育協會在八卦山脈進行水資源調查時,就發現田中地區水源地上游附近一處山凹被傾倒大量廢棄物,民生用水面臨污染威脅。這樣破壞環境的行為肇因於社會以牟取私利為取向,而目前有一些聲音正努力提倡以「公益信託」做為台灣社會新核心價值,希望能達到環境永續、社會公義、全球公民,及促進企業重視社會責任(CSR)成為企業公民。

台南縣七股潟湖網仔寮汕沙洲流失情形嚴重,除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和北門社區大學自2007年投入的七股護沙工作假期。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於19日舉行造林活動,邀90餘名親子到沙洲上種植500棵木麻黃和白千層樹苗,希望達成定沙效果,減緩流失

墨灣漏油事件責任歸屬何方?龐大經濟賠償又由誰買單?美國總統歐巴馬15日晚間於白宮發表演說,直指英國BP石油公司應為此事負起全責,財務重擔絕不會由美國納稅人來扛。經濟上的損失可以找到人還債,但難以估計的自然資本損失又該由誰承擔?

排名僅次亞馬遜,排名南美第二的巴拉圭大查科(Gran Chaco)森林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目前卻淪為畜牧開發區,因缺少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森林遭到無限制砍伐,環保團體呼籲當局盡快宣告暫緩破壞的法令。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菸草、石油與全球暖化

作者: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在人類現代文明的歷史裡,總是有一群人致力於掩飾各種環境與健康風險,他們說吸煙對肺沒影響、用DDT殺蟲最健康、酸雨很安全、臭氧層破洞不需大驚小怪,當然,全球暖化在他們眼裡從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家都希望這些是真的,只可惜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對環境風險瞭解還很少,總是在發現事態嚴重之後,才花上加倍的力氣亡羊補牢。

針對這個主題,美國Naomi Oreskes和 Erik M. Conway兩位教授,出版了一本名為《販賣懷疑的商人》的書("Merchants of Doubt: How a Handful of Scientists Obscured the Truth on Issues from Tobacco Smoke to Global Warming")*,詳細追溯了這一段歷史。其實科學家很早以前就達成吸煙會致癌的科學共識,但是菸草公司為了本身的獲利不斷否認這事實…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搶救彰化鐵路醫院!振興「高賓閣-小西街」永續觀光!

發起連署單位:彰化縣小西文化協會、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半線鐵道工作室、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彰化縣燕霧保文化協會、八卦山文史工作室、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陸續增加中)

戰後台灣特有的「彰化鐵路醫院」,自1937年以「高賓閣」酒家之姿,七十多年來屹立於彰化市陳陵路小西街社區內,現正面臨即將被拆除改建為「停車場」的迫切危機!這棟建築不僅是日治時代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等文人雅士談論公共事務的重要歷史現場,更蘊藏許多台鐵人、彰化人的就醫故事和集體記憶;若將這座被譽為「日治時代最前衛的作品之一」的鐵路醫院夷為平地,這些珍貴的台灣文化資產將灰飛湮滅,彰化市民也將再痛失一座重要歷史地標,擁有豐厚人文歷史的小西地區,更將葬送未來發展優質永續觀光的契機!

敬邀各界聲援連署,搶救這座在台灣文化史、醫療史、鐵道史、建築史上深具重要意義的歷史資產。精采內文

 
  .
 
4大好點子 為公益信託畫願景

本報2010年6月21日台北訊,江漢中報導

2010年 6/19-20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這個週末(19、20日)在台北進行2天議程的「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活動第2天進行好點子票選,經過激烈競爭,票選出前4大好點子,將作為未來重點工作項目。

獲選的前4大好點子,包括獲得11票最高票的「落實學校及社會教育」、同樣獲得10票的「積極推動修法」、「建立公益信託監督機制」,以及獲得8票的「推動公益信託友善環境」等。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首度主辦的「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於19日、20日兩天在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舉行。這項源自於丹麥具審議民主精神的願景工作坊,參與對象包括一般社會大眾、官方代表和學者,以及NGO組織等近20人,共同為台灣未來對公益信託的推動,進行腦力激盪,擎畫具可行性的願景。此外,農委會林務局、成功大學審議民主行動網、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亦參與此次工作坊的執行。

2010年 6/19-20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為什麼要辦願景工作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環資從2007年成立環境信託中心以來,目前的工作重點就是推動修法,才能建構完善的公益信託環境。不過單靠推動修法法還是不夠,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如果不能提升社會各界對公益信託的認知,擴大各界對公益信託參與的空間,僅僅推動修法,成效仍然很有限。

也因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這次工作坊,就是以公益信託共同願景為目標,嘗試創造一個對話的空間。希望透過交互對話的形式,集思廣益來發展未來的願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並鼓勵提出符合各界的期待及政策發展方向的行動方案,以提升決策的品質。會議結束後,針對高票選出的好點子議案的討論,也將提供給相關責任單位,作為日後政府推動相關政策擬定之參考根據。

2010年 6/19-20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為期兩天的熱烈討論,獲得與會成員票選11票最高票的是「落實學校及社會教育」,顯然是希望透過公益信託的教育推廣,擴大社會大眾認知,是多數成員認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其工作重點包括將公益信託內容納入鄉土教育推廣教材、引導高中大學走入社區、社大轉型培養公益信託標的物經營管接班人、社區營造方式推動公益信託教育養成、環境教育法與公益信託結合、透過村里民大會加強公益信託宣導,另方面,甚至可將公益信託與大眾傳媒節目結合等,例如知名的英國繪本彼得兔作者波特小姐,其同時也是英國國民信託極為重要的委託人,其生平故事便拍製成電影,而影響更多人。

此外,同樣獲得10票的「積極推動修法」、「建立公益信託監督機制」,也被認為刻不容緩的工作重點。在「積極推動修法」部分,建議由NGO組織凝聚各界共識,針對法令未臻完備的部分,委託學術單位研擬可行的對策及建議落實在修法中。例如設立宣言信託專章、對受託人及委託人得減免稅捐,以及設立公益信託單一窗口等。

另在建立監督機制的部分,其工作重點包括,維持核心人力及人才的培養、建立監督機制、資訊透明及財務透明,以及跨領域專業結合等。

此外,「推動公益信託友善環境」也獲得與會成員8票的支持。其工作重點包括透過修法明定公益信託的「推動」機關,以利法律統一解釋、執行獎勵補助表揚,以及制度推廣等。同時修法,開放農地、原住民保留地、海岸地等得由公益性法人取得所有權,排除委託人、受託人之稅賦負擔,修法排除地上權,農役權期限上之限制等,以建置對公益信託友善的環境,來促成社會力的凝聚。

Top

 
土地徵收說明會佈上百警力 新竹縣府搞戒嚴?

本報2010年6月19日新竹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新竹縣政府今天舉行「二重埔地區相關土地徵收說明會(註)」。說明會,顧名思義就是跟民眾報告計畫內容、與民溝通的會議,但縣府卻在會場佈下大批警力,還用電子掃描器一一檢查入場民眾,更禁止民眾帶水及雨傘進場,入口處還派有刑警錄影,監視進出民眾。

新竹縣府搞戒嚴

警方刻意將贊成、反對徵收的民眾分隔兩旁。反對徵收一邊的民眾,每一排最右邊的位子全被警察佔住。還有數名帶著警棍的警察面對民眾站著,形同把居民包圍起來。一個與民溝通的說明會,卻異常地戒備森嚴。

這種不正常的警力、不對等的官民立場,讓在場民眾相當

憤怒。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發言時即指「對我這個50多歲的人來說,好像回到了戒嚴時代!」他說,民國76年已解除戒嚴,99年的今天竟然還用大批警力對付善良老百姓,「新竹縣政府可以自己宣佈戒嚴令嗎?」

徐世榮當場要求圍住居民的警察蹲下,讓居民可以看見他說話。原本警察不理,隨後民眾高喊:「蹲下!蹲下!」警察才坐下。

接下來發言的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也說,這個地方不應被公告為安全管制區,而是人民生家土地的安全管制區,「各位朋友,你們一定要拒絕暴虐。」

居民:政府把我們當傻瓜

二重埔居民鄧先生表示,人民好可憐啊,區段徵收完全由財團把持,為了產業利益犧牲地主,卻由政府公權力背書,「把我們當傻瓜」。他質疑,土地重分配後只能分到30%到35%,如果被徵收100坪,只能拿回30到35坪。

他指出,產業區包括設施佔了重劃區的一半,道路設施佔了15%,只剩很少的地給居民。產業區還放在住宅區上游,「是要毒死我們老百姓」。他痛批今天騙地主來完成說明會程序,接下來就要用公權力強制執行。

摧毀式的的土地徵收

二重埔居民何美嫦表示,政府都沒有跟老百姓商量,愛怎麼畫就怎麼畫,老百姓反對也不管,反正就要「依法行政」。「請問法律是不是要保護人民財產安全?」

老祖先辛苦留給子孫的地,全都要給摧毀掉,台灣的土地徵收都是摧毀式的。

她指出,老百姓的地五分收回來不到兩分,而且好的地都給財團拿走,留下角落的地給民眾抽籤,民眾還不能自己決定,「這是什麼政府啊?」

同意民眾:已經20多年未開發,對居民不公平

居民蔡朝輝則支持土地徵收案,他表示,這個案子已拖了20多年,如果早年通過徵收,就不會有中科、南科。他還說,八成地主都贊成,不然可以投票。

學者:徵收要有公共利益為前提

徐世榮表示,不論區段徵收、一般徵收,都是採取非常嚴厲的手段,一定要有公共利益為前提,如今科學園區已不到這裏設廠,為何還有「新竹園區特定區計畫」?請問公共利益的評估在那裏

除了公共利益評估,徐世榮指出,還要有必要性評估。他質疑縣府將都市計劃與區段徵收分割成兩部份,一個說明會應該把兩件事都說清楚。

不清楚的說明會可以接受嗎?

廖本全表示,今天縣府把一個複雜的計劃案簡單帶過,包括徵收方式、計算都沒有講清楚,你們可以接受嗎?」竹科都已經消失了,憑什麼這個案子可以繼續?沒了竹科,這個特定區的標的在那裏?「這個社會沒有人應該被當成小我來犧牲,何況這個案子的大我根本是假的。」

新竹縣府:名稱只是沿用過去,與竹科無關

民眾質疑沒有竹科,何來特定區,新竹縣工務處處長范萬釗表示,真正的計劃名稱是「變更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主要計劃通盤檢討」,名稱很長,所以民眾都直接用竹科三期,事實上跟新竹科學園區完全脫勾了。

至於學者質疑此案的正當性、必要性,范萬釗認為「見仁見智」,因為在內政部都委會已開過很多次會,並沒有人質疑其正常性、必要性。

說明會完成,一個月內舉辦縣都委會審查

他表示,今天說明會後,一個月內舉行苗栗縣都委會,通過後送到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通過後再送到都委會大會,通過後才會進行區段徵收作業。

分配比率要看土地選在何處,較偏遠地區約可分配到四成,商業區約三成多。至於區內規劃的產業專區究竟會引進什麼產業,縣府至今也尚未確定。

※(註)

「擬定竹東鎮(工研院附近)細部計畫案既修正「變更新竹科學園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新竹縣轄部份(竹東鎮)案」。

此案從93年5月起辦第一次說明會後,到98年12月22日內政部都委會撤回縣府,要求應併「竹東二重里地主權益自救會」等民眾陳情意見修正計畫後,再送都委會審查,今天是計畫案修正後的首度公開說明會。

主要的修正內容是擴大徵收面積,將過去原訂徵收、但未徵收成功的新竹科學園區預定地以南(農業區及保護區)納入開發。徵收範圍包括竹東鎮頭重里、二重里、三重里、柯湖里,總計411公頃,影響的住戶超過2000戶。

另外增設二重交流道,另開一條通往竹科園區的路從20米拓寬為30米,重畫後的區域有商業區、工業區、產業專區、客家農業休閒區。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我們的島:有山則靈,佔山則靈?

採訪、撰稿: 陳佳利;攝影、剪輯:陳慶鍾

從北到南,從平地到山上,隨著信仰的蓬勃發展,宗教建築越來越多,越蓋越大,違法佔地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若宗教建築恣意擴張版圖,脆弱的國土,該怎麼保護?

遁入深山,尋一方清靜之地,虔敬向佛,修心修身,自古名山襯寶剎,自成莊嚴淨土。

為了打造弘法空間,有些宗教團體鋌而走險,建物越蓋越多,越蓋越大,甚至不惜違法佔用國有地,違法猖獗的情況,在這求大求多的浪潮中,一一現形。

位在南投埔里的中台禪寺,被滿山的綠意環繞,絡繹不絕的遊客卻未必知道,富麗堂皇背後的不法情事。綠色公民協會研究員指出,中台禪寺違法興建,在農牧用地、林地、水利用地上蓋廟,而且佔用了3筆國有財產局的土地。面積大約0.7公頃。經向國有財產局求證,這3筆土地依「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佔用處理要點」,向中台禪寺收取使用補償金,從民國83年到98年,已經收取276410元。

先違法,再想法子合法,類似的情況,在各地上演。根據國有財產局在民國98年的統計,總共有1519筆,50公頃左右的土地被宗教建築違法佔用,對此,國有財產局表示業務人力有限,面對違法必須循司法程序來逐筆排除,往往訴訟程序冗長,難以及時處理。

沒有及時處理的,還有攸關水土保安的國有林地。

在基隆紅淡山區的一條緩稜上,黃色廟頂的建物,在綠林中顯得突兀。就在林務局的保安林中,這座寺廟從小鐵皮變成大屋頂,佔用了將近1.2公頃的保安林。

根據林務局統計,違法佔用國有林的宗教建築有670筆,面積大約41公頃,
為何近幾年違法佔用的情況都沒有獲得改善,反而放任擴張?

目光轉回森林,順著山路迂迴向上,路的終點霧氣瀰漫,蟲鳴鳥叫夾雜著擴音器播放的念佛聲,迴盪在樹林裡。根據林務局清查,這座廟違法佔用國有林地,不過廟方有不同說法。寺廟主委林先生表示,林務局是後面才來,卻拿走我們的土地。

5月底,部分立委推動森林法第八條修法,讓違法佔用國有林地的寺廟,有機會就地合法,引來抨擊。

目前,被非法佔用的國有非公用土地與國有林地高達2100多筆,面積大約91公頃。地球公民協會研究員楊俊朗表示,無法確認這些寺廟所在位置的安全程度,立院如果透過修法讓他們就地合法,萬一生命財產威脅,是否國家要負責?政府機關不敢去執法,就讓違法情況繼續存在,修法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坐落山林中的寺廟,雖然是零星的點,但是伴隨寺廟興建的聯外道路,影響層面變成了線,點連成線,線構成面,每一片林地被破壞,土地就受一次傷害。面對越來越脆弱的國土,管理單位能不能拿出魄力來?

宗教勸人為善,本來應該與土地與萬物為善,反觀在山上大興土木的宗教建築,當冰冷水泥進駐綠意森林,佛陀不忍眾生苦的慈悲,在哪裡?

在山中清修有其宗教淵源,政府應該予以尊重,但卻不能對違法情事,一再縱容,修法理應改善現況,而非放寬尺度。中華佛寺協會秘書長表示,政府應該先清查,清楚規範宗教用地使用範圍,寺廟不能再佔用公有地,就不會有先違法在再尋求合法的問題。

面對脆弱的國土,我們應該要尋思如何加強保護,佈道人也該遵從國家法度 , 讓宗教發展與國土保安有出路,尋山林道場的長遠大計,護持莊嚴淨土。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農村草根行:飄浪之歌──二林相思寮與一鄰農場訪談記

──相思寮田調小組2010春季報告
作者:陳怡文(相思寮田調小組);策劃:台灣農村陣線、相思寮後援會;攝影:陳錦桐

田調時間:2010年2月5~7日初訪,4月17日二訪,6月5日三訪。
田調地點:彰化縣二林鎮萬合里一鄰(農場)、二鄰(相思寮)

移動是要憑藉著勇氣與冒險。移動,是為著尋找可能的幸福。......島內的南北移動與島外的跨國境遷移經驗,這些不同世代的移動歷史,驀然回首竟是如此接近......[1] 

***

攝影:陳錦桐2009 年秋鬥,相思寮70多歲的阿洲伯和阿將伯放下農事特地北上,抗議中科四期開發案剝奪了當地農民三代的心血。那是我第一次遇見這兩位老人家。原本我參加秋鬥是想抗議政府帶頭任用派遣規避勞基法,卻看到本該安享天年的長輩也走上街頭,拿起麥克風向遊行的團體訴說他們的遭遇。2010年2月5日至2月7日,我隨同交通大學族文所師生一同拜訪相思寮,也因此有機會再次見到兩位阿伯並認識更多相思寮的長輩。5日,得助於小八、博任、淑惠和文烽的引介,我們逐一拜訪各戶居民,很快得到接納,他們的家屋和園子也任由大夥出入。鄰長伯家的三合院常有鄰居來聊天,長輩們一會聊著中科案的發展,一會問候某家孩子的近況。農地能讓老人家可以不用依靠他人維生,耕作甚至是為了將收成分給兒孫,而數十年的鄰居彼此陪伴共老,不用擔心「獨居」無人照應。他們日子過得好好的,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弱勢的農民,是中科四期開發案破壞了安詳的生活,他們為此失眠,擔心無法守著祖先和自己一生奮鬥的成果終老。

次日,淑惠、佳玲、小玉和我轉往一鄰農場,加入博任、小八等人的採訪工作。一鄰留有日治時期的會社主管宿舍與臨時工落腳的工寮,兩種建築外觀形成強烈對比。一鄰的住屋多半年久受損,這裡的居民因為沒有地權不敢改建,而今卻成為賠償估價過低的不利條件。三代世居於此的阿中先生,一邊與妻女忙著綑綁凌晨採收的韭菜花,一邊接受我們的訪問。阿中說日本時代一鄰約有六、七十戶,從水塔到鐵支路一帶都有住人,一龍(一間)工寮住了好幾戶,後來陸續遷出;韋恩颱風(1986)又吹倒一堆工寮,現在居民只剩六、七戶,一龍仍不只住一戶。[2]

他回憶童年時,便曾遭台糖驅離,但最後沒有搬走;現在因中科開發案,台糖又來趕人了。阿中認為,日本人戰敗撤離後,這裡的地權是國家的,而不是台糖的。他們家比台糖還早來,現在反而要被趕走。

綑完韭菜花,阿中夫婦便開貨車前往市場要賣給販仔。阿中的母親阿琴嬸走來,將偏老的、遺落的韭菜花撿拾整裡。阿琴嬸今年74歲,凌晨兩點便在園裡採收韭菜花,工作到近午。他生了三個兒子,剛接受我們訪問的阿中排行老二。

阿琴嬸的父親也是會社工,幫糖廠開「紅頭仔車」時意外身故,因而年輕時就得四處做工幫忙家計。阿琴嬸還曾做安全設施二十多年,70歲了還得做工,買了好幾支手機,哪裡通知有工程,就往哪裡去,在基隆、台北、台中、彰化、屏東工地流轉,大樓蓋得越高,他就得往越深的地基固樁,還險些喪命於台北101工地,直到前幾年真實年齡曝了光,再也沒法繼續留在工地。

阿琴嬸說20歲就嫁來一鄰幫忙丈夫養豬,養豬的目的是為提供肥料給糖廠。[3]而不論是糖廠契作的甘蔗或是自己家種的甘蔗,全部收成都要繳交糖廠,不能自留,偷吃若被巡園的保警抓到,會遭罰錢。[4]

攝影:陳錦桐

他33歲時,曾與中間人簽約去琉球剖甘蔗,鄰村一起去的甘蔗工有好幾百人。[5]阿琴嬸的移工經驗和相思寮其他阿桑大不相同,我們因而追問去琉球當「綁約工」的詳情,包括這群甘蔗工的性別、離鄉背井的原因、中介者如何牽線等。

阿琴嬸說,同行的幾乎都是女工,男工雖有但人數甚少。那時候台灣的工錢一天約25元,去琉球的話,每天有幾百元工錢,還補貼食宿費一美元,行情比台灣好太多了。琉球農場不直接供餐,讓女工自理,阿琴嬸會和其他兩名台灣女工煮大麵節省伙食費;有時,農場主人會將做生魚片剩下的魚頭、魚尾送給台灣女工煮湯,雖是老闆不要的食材,對阿琴嬸等台灣女工而言,那鍋魚湯當年已是人間美味。阿琴嬸的先生甚至認為能去琉球工作有如天堂,可以喝到魚湯,在台灣只能吃番薯籤。其實,當年阿琴嬸家的農務也亟需勞力,然權衡利害後,他選擇去琉球農場工作,自家田事則聘請附近打零工的婦人協助。[6]

阿琴嬸表示,這村僅有他一個人出洋砍甘蔗,其他女工來自鄰村。他記得大家都是坐輪船去琉球,哪些農場有缺人,就在相近的港口停泊,將女工分組派往各農場。[7]出發前,每個女工都要接受身體檢查,確認沒有傳染病或懷孕後,才能上船,阿琴嬸是在彰化的衛生所做檢查。阿琴嬸表示台灣同行的男工主要負責翻譯,協助琉球農場主人分派工作,同時也會將台灣女工的生活需求轉達。

阿琴嬸分發到八重山群島,由於阿琴嬸會說日語,同組來自台灣二水的女工又相對年輕,農場雇主因而特別器重阿琴嬸,常委由他協助翻譯或是分配勞務。琉球農場最初並非只聘用台灣女工,然相對其他國家的移工而言,台灣女工較能用日語溝通,而且非常勤奮刻苦,幾乎是天未亮即起做工,日落亦未停歇,於是雇主漸多改聘台灣人。[8]

每年12月琉球農場都會招募台灣女工去砍甘蔗,原雇主都會指定邀請阿琴嬸再度赴工,還會寄明信片問候阿琴嬸。阿琴嬸前後共去了三年,護照用過三本,只換過一次雇主。隔年4月甘蔗收成完畢,女工還可以選擇繼續轉往其他農場幫忙做鳳梨罐頭,有些人就會留下來掙更多的錢,但大多數女工因為很想家,砍完甘蔗就不願延期轉當鳳梨工了。[9]

阿琴嬸簽約去琉球的時候,[10]小兒子才三歲,非常黏他,他原本打算趁半夜偷偷離家坐車去彰化集合,沒想到小兒子突然醒來,哭著不放他走。阿琴嬸記得非常清楚,他腳都登上車門了,小兒子還拉著他的褲管不放。原本一直埋頭綑綁韭菜花的阿琴嬸,回憶當移工的辛酸時也忍不住抬頭與我們對望。他每次簽約去琉球做工,等於就得在異鄉過年,特別容易想念兒子,卻無法回台,不識中文字的他只好託人寫信回家。阿琴嬸以前讀過日本書,讀到三年級就戰爭了;太平後,環境不好,沒法繼續讀書。至今我還忘不了阿琴嬸含淚訴說不識字真艱苦的模樣,連思子懷鄉之情,還得假他人之手才能傳遞。

***

與阿恭伯相見是個意外。在阿琴嬸前往市場賣菜後,鄰居阿欽父子帶領大家去看從前台糖辦公室、倉庫和正副主任宿舍的位置,阿恭伯突然出現,以為我們是記者,激動地對我們控訴政府。他認為日本人戰敗後,土地應該歸還台灣人民,至少地權屬於國家的財產,可是台糖卻據為己有,現在還想趕走早就定居於此的人民。他氣憤道,因為小時後讀的是日本書,現在被政府欺負,卻沒法用中文寫陳情書。

阿恭伯一直要我們去他家,看他一生的心血。他說自己把家整修非常完善,卻只因沒有地權,沒有承租證明,強制徵收的賠償金硬是遭到折半。最後,他請淑惠盡量拍攝他家,希望我們向外界傳達政府對待他們的方式。由於集合時間已到,不得不向阿功伯告辭。

我和小玉第三天繼續拜訪阿恭伯,想要了解他的生命史以及政府徵收的方式。

阿恭伯1934年生,有三個兄弟,老大過繼他人,老三現居員林,他排行老二。他五歲跟隨父親來到這裡的工寮定居,29歲結婚,育有三兒二女。二兒子40多歲,去泰國兩個月娶媳婦回來,[11]媳婦是來台南做工時和他兒子結識的。至於女兒,一個已經嫁人,另一個還待在家。

阿恭伯指出,住屋後方的甘蔗園最初是日本會社的倉庫;四、五歲時家裡曾幫製糖會社養牛,牛主要是用來犁田的,工錢則按月結算。童年有上過日本公學校,讀到九歲便因戰爭無法繼續讀書,那時常躲在溝內躲避美軍戰機的轟炸。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後,阿恭伯沒能再回去學校,全靠自己出外做工時學會聽講國語,他的母親就沒辦法聽懂了,即使後來買了電視,還是學不會國語。他十來歲就在台糖做工挖土,從早做到晚,一天工錢約25元。19歲時便隨同大哥和萬興的朋友一群人北上做粗工,一日工資45元,假日也會去台北圓山、草山、雙園、淡水河、三重埔、艋舺龍山寺一帶遊樂。

22至24歲左右在金門當兵,在當地種了許多樹;當兵時每個月可以領25元,可是一包菸就要7塊,根本不夠花。退伍回家後,沒有工作,開始煩惱,後經由萬興的朋友介紹去瑞芳挖煤礦(約1959年),萬興友人先前也在瑞芳做礦工。採礦是危險的工作,是不得已的最後選擇,常傳出某坑有人傷亡的消息,自己能夠平安離開算是非常幸運。但他至今還會思念那裡的土地公廟,每年八月做陣頭的熱鬧情景。他在瑞芳二號坑待了三、四年,當時日薪約一、兩百元,住的工寮裡只有一件棉被,吃都搭伙,一天要給15元。他自認採礦最大的成就是有能力娶某,阿恭伯的太太是溪湖人,彼此是經由相親認識的,結婚時已經29歲了,在當時算是晚婚。那個年代採礦的薪資相對而言較好,我們問阿恭伯為何不繼續做礦工,要回來這裡工作未必有著落?阿恭伯毫不猶豫道:「公媽所在才是厝,出去趁食是流浪。」

採礦之後,阿恭伯也曾到新店學做塗水(水泥、土木工程類屬),當時工錢約有一、二百元,甚至一天漲到300元,但有時無工可做,需靠朋友引介才有工作機會。他表示工錢之所以一日數漲,乃因適逢台灣經濟成長,大量的開發和建設工程搶著要工人,工錢比較優渥;然而也曾遭到欺負,事後領不到工錢,等於做了白工。[12]阿恭伯憑藉當年學來的一身本事,日後得以獨力整修家鄉毀損的厝。

攝影:陳錦桐最後,我們問道中科四期的開發案有無舉辦任何說明會讓居民知曉。阿恭伯說,他是接到單子才知道中科案要徵收他家,他馬上進房拿出政府徵收賠償的救濟金清冊,以及他父親遺下的戰時配給物資購買證明。後者載有日治時代阿功伯家的地址與人口數,清楚說明阿恭伯家早在台糖之前便已在此生根;而冷冰冰的清冊表格上頭,寫著芒果樹、玉蘭花、木棉樹、七里香、龍眼樹、芭樂、榕樹等幾株多少錢,最後決定發放的金額又將前面查估的數字折半。他不甘地說這厝從日本時代住到現在,老舊或是破損時,全是他自己一手翻修,非常舒適;現在政府為了中科四期開發案要來強制徵收,只估了地上物的價錢,他因沒付過台糖租金,提不出承租證明,賠償金因而遭到折半,讓他非常不服氣。阿恭伯也不願意住進公寓,光想到一入門人就像是被關起來,要怎樣和鄰人相識呢?

***

二林鎮萬和里一、二鄰是由糖廠的會社工、蔗工或臨時工(三者差異尚待釐清)聚集而形成的聚落,從日治時期到戰後歷經三代在此扎根。一鄰的現居民大多有出外做工的經驗,阿琴嬸嫁來一鄰後,為了家計四處做工,甚至飄浪當綁約工;阿恭伯年輕時在相思寮工作無著落,因而在北上打拚十多年,再將採礦、做粗工掙來的錢寄回家中守寡的媽媽。二鄰的居民在自家農務之餘,也會到糖廠做半日零工,甚至去員林的製鞋廠幫忙趕工。[13]不論是到鄰近城鎮、或是北上瑞芳,甚而穿越國境,自主移動是為了改善家中經濟,追求一絲幸福的希望。

而今居民年事已高,經濟條件雖然不是十分優渥,至少還能種菜營生,而且還有數十年的鄰居所形成的支持系統;一旦遭到迫遷、易地而居,這些照應網絡也將隨之瓦解,並非只是單純的「搬家」而已。若因政策不當造成居民非自願的移動,反而是將能夠獨立自主的農民變成弱勢,何以執政者「人權立國」、「環保救國」的口號言猶在耳,卻始終抱持發展論的思維,獨尊科學園區模式,而粗暴地傷害沃土和人民呢?

【註解】

[1] 龔尤倩,〈「我們」的集體創作〉,收錄於顧玉玲,《我們》(台北:印刻,2008),頁9。

[2] 阿琴嬸和鄰長姆皆曾表示,原先一鄰遠比二鄰繁榮,因為糖廠辦公室、倉庫、主管/員工宿舍,還有許多臨時工寮都是聚集在一鄰農場。糖業沒落後,台糖陸續拆了員工宿舍和工寮,加上颱風侵襲,而今一鄰特顯蕭索。(2010年6月5日筆記)

[3] 阿琴嬸也曾做糖廠零工(似也稱作會社工),在一天忙完自家農事後,去糖廠報到四小時,視糖廠需要提供勞務,除草、灑肥、剖甘蔗收成等都做過,做完又回去自家田裡忙碌。阿琴嬸不太確定結算工資的周期,可能是每半個月或一個月,糖廠會按照他報到登記的時數給薪。鄰長姆也有相同的經驗,他表示糖廠是每半個月給付工資。(2010年6月5日筆記)

[4] 阿琴嬸表示農家會盡可能種植稻米或其他作物,通常是不得已才會選擇插甘蔗交給糖廠。此外,阿琴嬸自家的田曾種植蘆筍逾二十年,會把收成交給農會收購,農會再轉賣給蘆筍罐頭工廠。阿琴嬸家並非直接將蘆筍賣給工廠,故不知製罐工廠之名稱。鄰長姆家裡的田也曾種植蘆筍十數年,收成亦交給農會,而非與製罐工廠直接簽約契作。我追問何以後來不種蘆筍了,是否因為市價不佳?兩人皆表示,種蘆筍非常耗費勞力,上了年紀後,當然就種不來。(2010年6月5日筆記)

[5] 三訪相思寮時,阿琴嬸卻表示坐船去琉球剖甘蔗的人數逾千,還要分坐數船。不論數百或逾千,這群女性移工的歷史亟待後續研究。(2010年6月5日筆記)至於中間人如何得知琉球蔗園主人或製糖廠的需求?眾多女工如何集合載運至需求地?諸如消息流通、人力招募、勞力輸出、海陸轉運、以及輸入的等管道,是如何構成?是否與日治時代台人因日本漸趨嚴格的經濟統制而轉往琉球發展有關?諸多問題尚待釐清。

[6] 可與今日菲律賓移工做對照。

[7] 阿琴嬸說了許多地名,可惜我大多數辨識不出來。4月17日重返相思寮,阿琴嬸恰好外出,無法深入訪談。但東勢里的阿金嬸表示,引介阿琴嬸去琉球的人是阿琴嬸的親戚,以前就去過琉球做工,附近若干婦女也有一起去。若此,延攬台籍女工簽約飄洋過海的中介者,過去也曾是移工,招募的對象則是鄰居親友;且相思寮去琉球的婦女似非僅阿琴嬸一人。6月5日,我又向阿琴嬸求證中介者的資訊,他表示當時相思寮鄰近的XXX(無法聽辨地名)有代辦公司,專門協助出國工作的一切程序,女工不用給付代辦手續費,而且一下船就可以收到部分工資。阿琴嬸是自己主動找上代辦出國工作,中介者並非他的親友。

[8] 2010年6月5日筆記。

[9] 同前注。

[10] 阿琴嬸33歲簽約去琉球當蔗工,時約1969年,琉球主權尚未歸屬日本,但他一直將去琉球說成去日本。我問何以去了三年就不願再出國砍甘蔗了?阿琴嬸表示,不是不願意去,而是出不去了。再問何故?他答似乎是因為斷交事件。(2010年6月5日筆記)
按: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共同聲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華民國政府隨即宣布與日本斷交。

[11] 一鄰阿恭伯家並非萬合里唯一的跨國婚姻,二鄰阿洪伯家的媳婦也是來自東南亞。

[12] 2010年4月17日筆記。

[13] 二鄰的阿國叔表示,台灣外銷鼎盛時前,員林鞋廠接獲大量美國訂單,他代為募集了一百八十多名工人,不分男女,全都得連夜趕製女鞋和運動鞋,根本無法採用三班制。(2010年2月5日筆記)

Top

  田中水源區 垃圾滿山凹

摘錄自2010年6月18日自由時報田中報導

彰化縣大田中水資源生態護育協會最近在八卦山脈進行水資源調查時,赫然發現位於彰投交界赤水崎附近1處山凹被傾倒大量廢棄物,由於現場垃圾量起碼有1、2公噸之多,而這裡又是田中地區水源地上游,協會成員擔心垃圾堆中可能出現醫療廢棄物及有毒事業廢棄物污染水源,希望相關單位儘早調查傾倒源並移除。

大田中水資源生態護育協會理事長陳泉旭說,這些垃圾都從上方的南投縣名間鄉香山森林步道往下傾倒,該處剛好是1處山凹,高低落差超過100公尺,垃圾移除有難度。他指出,從現場垃圾研判,應是整車傾倒,受害最深的是下游的田中鎮和二水鄉居民,主管機關包括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他們已經行文相關單位,但問題沒有解決,他建議,縣府為了下游居民健康應出面與相關單位接觸,尋求解決之道。

Top

 

  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 全民決策不缺席

本報2010年6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熊嘉玲

2010年 6/19-20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公益信託是可以形成台灣社會新的核心價值——環境永續、社會公義、全球公民以及促進企業重視社會責任(CSR)成為企業公民,曾任公視董座,同時亦為台灣第一個公益信託委託人的中華大學陳春山教授,娓娓道出台灣的公益信託發展歷史與國際趨勢,希望台灣各界能轉化經濟發展、豪宅和名牌的金錢價值,往建構公民的社會發展。

陳春山在19日「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中發表上述談話,該信託願景工作坊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農委會林務局和成功大學審議民主行動網共同主辦,假台灣師大分部於6月19-20日兩天舉行。

「公益信託願景工作坊」是台灣自西元2000年以來第9次實施審議民主式會議的願景工作坊,兩日的會議時間讓20位來自學界,政府單位,民間團體和一般民眾等代表,非僅僅發言3分鐘而是有交叉分組地、議題性地引導代表們互動對話;身兼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和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的杜文苓,講述願景工作坊的理念、全民參與和共同決策的必要,透過理性批評、共善取向、共識取向的討論,進行5個步驟的討論:提出我們的願景,願景大會賽,我們該做什麼,挑選好點子形成共同的行動方案和結論報告,預期經過這樣不同群體的充分知情參與來提升決策的品質。

這次願景定位在對我們土地環境未來10到20年的發展期待,分成4個層次:公益信託之法源與修法、公益信託之宣導及推廣、公益信託之經營管理、和公益信託之合作互動與信任;特別的是在工作坊進行之前主辦單位會先準備議題手冊並撰寫「劇本」──永續經營的困境,農村阿伯的願望,多方合作的可能,抗爭不斷的頭痛日,描述不同的政策情境所可能帶來的後果,讓參與者對劇本的分析討論來發展共同願景﹔張瓊齡公民代表熱烈地分享他18年的NGO志工經驗讓與會者備受感動。

台南社大校長林朝成表示,數位內容模式可以紀錄正在行動發生的事,此次會議結論亦將會成為7月底法務部對信託法修法之討論案。而本次工作坊會的討論內容將如實紀錄於「審議民主數位典藏行動網」(8月開始)以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的網站

Top


 
  網仔寮汕造林 搶救沙洲流失

摘錄自2010年6月20日聯合報七股報導

台南縣七股潟湖網仔寮汕沙洲流失情形嚴重,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19日舉行造林活動,邀90餘名親子到沙洲上種植500棵木麻黃和白千層樹苗,希望達成定沙效果,減緩流失。

七股潟湖為台江國家公園重要濕地,良好的濕地環境孕育著多樣化的生物和蓬勃的養殖業,因潟湖有外海沙洲頂頭額、網仔寮和青山港防護抵擋強風大浪,成為生態資源豐富的海域。不過近幾年沙洲嚴重流失,潟湖面積縮小,生物減少,漁民生計陷入危機。

管理處解說員蕭涵云指出,近年來政府和生態保育團體依季節特性訂定保護沙洲計畫,在春夏季以植栽種樹定沙,另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也安排護沙活動,希望藉由定沙工法將沙截留在沙洲上,期望達到減緩潟湖淤積和沙洲內移現象。

Top

 

 
  歐巴馬宣示擁抱潔淨能源 並讓英國石油付出代價

摘譯自2010年6月16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圖說:歐巴馬總統表示,英國石油將要償付漏油造成的損害;照片來源:白宮美國總統歐巴馬15日晚上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演講,強調墨西哥灣仍在溢流的漏油案應變處置都在聯邦政府的掌控中,並且若政府有所指示,該負責的英國石油將會照辦。他再次宣示:「我們將讓英國石油償付其公司造成的損害。」
 

歐巴馬強調,應該要從這次漏油事件中學到更大的教訓,就是現在即是美國有所變革,使用潔淨能源並遠離化石燃料的時刻。「攤在我們海岸上的悲劇是最沉痛與最有力的警示,擁抱潔淨能源未來的時間點就是現在。」他說:「現在就是時候,讓這個世代投入全國性的使命,綻放出美國的創造力並抓住我們自己命運的控制權。」

「這場漏油事件是美國所曾遭遇過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歐巴馬說:「而且不像是地震或是颶風,這並非單一事件那樣,損害發生在幾分鐘或幾天之間。已經溢漏進到墨西哥灣裡的數百萬加侖原油更像是一場疫病,我們將花上數月甚或數年來對抗。」

歐巴馬表示:「明天(16日),我將與英國石油總裁見面,告訴他,他必須找出任何所需要的資源,來賠償因他公司的草率行徑而權益受損的工人與商家。」這個基金將不會受制於英國石油。「為了確保所有合理的索賠要求能在公平且及時的情況下獲得付款,這個帳戶必須也將會由獨立的第三方來管理。」

由左起:英國石油公司執行長Tony Hayward、總裁Carl-Henric Svanberg、法律總顧問Rupert Bondy、總經理Robert Dudley、白宮資深顧問Valerie Jarrett、勞工部長Hilda Solis、檢察總長Eric Holder、副總統Joe Biden、總統Barack Obama與國土安全部長Janet Napolitano;照片來源:白宮歐巴馬已指示成立一個7名成員組成的跨黨派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以瞭解災難成因並提出所需的安全與環境標準建議。該委員會由共和黨籍的威廉‧雷里(William Reilly),與民主黨籍的鮑柏‧葛瑞漢(Bob Graham)共同擔任主席。

威廉‧雷里在老布希時代擔任過環保署長,並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會長。他也是石油巨擘康菲(ConocoPhilips)公司、化學公司杜邦(DuPont)的董事會成員。鮑柏‧葛瑞漢為前美國參議員與前佛州州長,目前是政府「防止毀滅性武器與恐怖份子擴散委員會」的主席。

委員會其他成員的名單於14日宣布,包括:

  • 法蘭西斯‧貝尼克(Frances Beinecke) - 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會長

  • 唐‧波許(Don Boesch) - 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主任,亦為海洋科學教授暨環境永續副校長

  • 泰瑞‧加西亞(Terry Garcia) - 國際地理學會任務計畫執行副總

  • 綺莉‧莫瑞(Cherry Murray) - 哈佛工程暨應用科學學院院長,亦為工程與應用科學教授

  • 法蘭‧伍爾默(Fran Ulmer) - 安克拉治的阿拉斯加大學校長

為了整頓礦業管理局這個負責海上鑽油的聯邦機構,歐巴馬總統於15日任命前司法部總監察長麥可‧布洛姆維奇(Michael Bromwich)為新局長。

16日上午,歐巴馬總統於白宮會見英國石油高階主管,他在會後表示英國石油這間石油大廠將會扛下漏油事件的財務重擔,不會由美國納稅人買單。歐巴馬說:「英國石油已同意撥出200億美元,支付因這場漏油意外受損而提出的索賠。」除此之外,英國石油已經同意設置1億美元的基金,用來補償因深海鑽油平台停工而受到影響的鑽油工人。停工決策乃是由於總統於5月宣布深海鑽探禁令延期6個月。

※ENS新聞來源:

Obama Embraces Clean Energy, Pledges to Make BP Pay

BP Will Create $20 Billion Oil Spill Damage Claims Fund

※可以連結這場演講的影片

Top

  畜牧業鯨吞巴拉圭林地 環團喊暫停

摘譯自2010年6月17日IPS巴拉圭報導,戴蘊思編譯,蔡麗伶審校

巴拉圭西北部廣闊的畜牧區是大查科(Gran Chaco)森林濫伐的主要原因。大查科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也是排在亞馬遜之後,南美第二大林區。

鳥瞰農業邊疆巴拉圭查科地區;圖片來自:蓋拉巴拉圭協會

蓋拉巴拉圭協會(Guyra Paraguay Association)向巴拉圭環保署(SEAM)表示,濫伐在去年總計26萬7000公頃,光在Boquerón和巴拉圭的北部省份就比2008年多了17%。協會也發現,到今年3月為止,位於南美中部的1萬8000公頃森林,在生意盎然的生態系中消失,80%的損失都發生在巴拉圭的境內。大查科生態區是一片廣袤的半乾旱林區,茂密的多刺灌木林廣佈1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25%在巴拉圭,62%在阿根廷 ,12%在波利維亞,剩下的1%在巴西。 

巴拉圭環保署的環境整合監控理事長,艾利迪歐. 葛西亞(Eladio García),向本報表示,當地的官方規定因為資源的缺乏而推行不易。葛西亞說:「在這裡,對自然資源的尊重,完完全全盪然無存。」他意指當地地主抵觸已訂定的土地利用管理法。

森林法422-73條規範了再生自然資源的管理和使用,該法規定保育區域的農地保留50%的森林。

幾十個非政府組織的代表The Pojoauju 協會在這個月初發表了一項聲明,為了建立經濟生產和森林保育的平衡,必須對保育區的砍伐喊出「生態暫緩」(ecological pause)。協會的論點是:「地主和農產外銷公司在大查科濫砍濫伐,使林地成了家畜生產和基改大豆的栽培區。」

Alter Vida協會的專家維克多.班尼茲(Víctor Benítez)告訴本報:「他們連一寸土都不放過,想採用一個已經毀滅巴拉圭東部自然資源的系統繼續蠶食鯨吞。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農人沒有考慮到此地生物多樣、保護區或土著原住民族群的脆弱程度。」

根據巴拉圭環保署的數據,1970年代東部還保有的350萬公頃的林地,現在只剩下100萬,其中涵蓋全國17個省其中的14省份,而620萬巴拉圭人中的97%都居住於此。

「我們不是要求法律完全停止砍伐,而是希望政府藉由當局的權利宣告暫緩生態破壞。」班尼茲表示,但他沒有明確指出應該暫緩多久。

2524條文在2004年制定,禁止東部地區變更或轉換森林覆蓋區的動作。此政策在2006年繼續成效,並延長至2013年。有了這項政策工具,巴拉圭便能減少該區85%的砍伐,但是此項政策卻促使農業活動延伸至大查科,成了當地開拓夢之一。

SEAM的一項調查發現,砍伐區內大多的農村地主是巴西人,位於大查科最北端古老的原住民區域。

班尼茲認為,農人、伐木工還有代表原住民的社會環境與文化利益的機構必須進行一些對話。

將近51%的境內原住民人口(10萬8000人)住在大查科或西部地區,涵蓋巴拉圭40萬6000平方公里領土的60%。愛約列人(Ayoreo) 是原住民的主要族群,人數約5600人,2600在巴拉圭,其於在玻利維亞。「 2009巴拉圭:愛約列人的案例報告」,是由Amotocodie Initiative和在地愛約列人聯盟(Native Ayoreo Union)準備,報告指出有100位原住民仍然住在大查科森林,與巴拉圭社會沒有交流。 

班尼茲說道:「在大查科有些地區非常清楚地規劃為畜牧用途,這點我們完全沒有意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呼籲原住民區的土地利用改變必須停止。」

2008年的農業普查發現,西部大約有390萬頭牛,佔全國的37%。環保人士表示,拯救巴拉圭的責任在於政府當局和社會的承諾。

※ 參考資料:IPS報導 http://ipsnews.net/news.asp?idnews=51858

Top

  論壇:菸草、石油與全球暖化

作者: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影片】美共和黨參議員殷霍夫(Jim Inhofe)在剛落幕的第四屆年度氣候懷疑論大會發言

在人類現代文明的歷史裡,總是有一群人致力於掩飾各種環境與健康風險,他們說吸煙對肺沒影響、用DDT殺蟲最健康、酸雨很安全、臭氧層破洞不需大驚小怪,當然,全球暖化在他們眼裡從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家都希望這些是真的,只可惜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對環境風險瞭解還很少,總是在發現事態嚴重之後,才花上加倍的力氣亡羊補牢。

懷疑 被拿來販賣

針對這個主題,美國Naomi Oreskes和 Erik M. Conway兩位教授,出版了一本名為《販賣懷疑的商人》的書("Merchants of Doubt: How a Handful of Scientists Obscured the Truth on Issues from Tobacco Smoke to Global Warming")*,詳細追溯了這一段歷史。其實科學家很早以前就達成吸煙會致癌的科學共識,但是菸草公司為了本身的獲利不斷否認這事實,它們使用龐大銀彈成立許多偽中立的研究機構,曲解研究結果,反正一般人無從瞭解高深的科學知識,也利用少數專業人士作為代言人取得部分民眾的信任,然後透過媒體釋放大量資訊混淆視聽,只求製造出「吸煙致癌仍有科學爭議」的錯覺。

這些成功的策略加上菸商與政府間的利益糾葛,結果導致菸害管制延宕多年,影響大眾的健康。今天每個煙盒上都註明了「吸煙有害健康」,這幾個大字看似簡單,卻是科學家與菸草公司纏鬥多年的戰果。

美能源部長 擔心懷疑論影響力

想想菸草,再看看當前的全球暖化的政治角力,是不是有種歷史重演的感覺呢?作者說到今天這群人又捲土重來,主角從菸草換成了高排碳的石油與煤礦公司,他們如法炮製打造了一部製造懷疑的媒體機器,編織美麗謊言讓大眾懷疑全球暖化的真實性,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重金資助反暖化的研究,到氣候門駭客事件,都有這些人的身影。日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在接受訪問時也表示,今日從商業利益出發的全球暖化懷疑論,就跟當年宣稱吸煙對身體無害的菸草商如出一轍,只不過全球暖化影響的範圍更廣大更深遠 (*2)。

這些多半是美國的例子,對台灣有什麼啟示呢?首先,台灣多數的暖化新聞都來自國際媒體,許多國內媒體也容易將上述「懷疑製造機」製造的暖化懷疑論照單全收,因此在我們閱聽暖化資訊的同時,必須特別留心資訊的可信度。再者,我們必須以更宏觀全面的角度來看待全球暖化,因為任何因應暖化的政策,都會牽動錯綜複雜的政商利益,暖化不只只是個單純的「環保」議題,同時是個「政治」議題,也是「經濟」問題。台灣不像美國政府與高排碳的石油與煤電公司有千絲萬縷的糾葛,政府相對起來更有空間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台灣不需隨著暖化懷疑論起舞,應當把握良機,大步往前擁抱低碳經濟。

寬以律己?落入邏輯圈套

最後,有人會說,談了這麼多財團製造暖化論的內幕,我們也應該用同樣的標準要求環保人士,你看看因為「不願面對的真相」出名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不但在自己家中浪費能源,還投資綠色產業大撈了一筆,現在倡導抗暖化的這些先鋒,是不是也有可能透過炒作暖化議題牟取個人利益呢?(*2)。

針對這種質疑,筆者想要釐清以下幾點。第一、全球暖化是一個科學界公認的事實,地球並不會因為任何個人的品德操守停止變暖。第二、從菸草到全球暖化的既得利益者都是富可敵國的大財團(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公司是2009年Fortune 500企業的榜首,其他諸多石油公司與菸草公司都榜上有名),相對起來,綠色節能產業才剛剛起步,規模有如天壤之別,是誰有能力操弄民意,讀者應該一目了然。最後,抗暖化並不是要大家回到石器時代的生活,而是一個學習健康生活聰明消費的過程,掌握綠色商機更是這個時代裡最聰明的投資決定,要讓環保企業賺錢還是石油公司發財,決定權就在我們的手上。

 

【參考資料】
(*1)Grist.org 16-Apr-10 "From tobacco to climate change, 'merchants of doubt' undermined the science"
(*2)Treehugger 15-Mar-10 "Climate Disinformation Campaign Like Tobacco Industry's Pro-Smoking Campaign: Steven Chu"
(*3)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2007 "Smoke, Mirrors & Hot Air:How ExxonMobil Uses Big Tobacco's Tactics to Manufacture Uncertainty on Climate Science"

【延伸閱讀】
拿暖化嚇人 民眾易生反感》劉仲恩 29-Apr-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忽略暖化可能 代價高昂》劉仲恩 2-Apr-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門醜聞 是抹黑還是真相》劉仲恩 22-Feb-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