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921災後重建資料庫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七股氣象雷達站遷移重大突破 立院決議6年內應遷移


陳錦桐攝影

台南市七股氣象雷達站遷移事件12日有重大突破。趕在立法院休會最後一天,立法院三讀通過立委黃偉哲提案,氣象局應於今年底前提出遷移計畫、102年進行站房規範及環評、104年進行細部設計及興建,105至106年興建完成並遷移。

消息傳來,抗爭多年的七股區鹽埕里居民相當振奮。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表示,七股鹽埕村民多年來四處奔走陳情要求遷走氣象雷達,今天立法院終於回應民意,她對此表示肯定。

精彩全文

【相關連結】

環團:環保署立即訂定電磁波預警值 氣象局遷移七股雷達站

七股氣象雷達站危害健康 居民籲搬遷

七股電磁波受災戶 求撤致癌雷達站

電磁波危害 人命不待龜速立法 自救會陳情

2011環境前瞻:土地利用整體規劃  五都選後的環境治理新挑戰

  「縣市合併縣區可望得到升格、(房地產)比價雙重優勢」、「重劃區推案爆大量」、「市中心都市更新加溫」…隨著五都議題加溫,一波波斗大的都市發展帶動房地產的新聞標題持續推出,彷彿五都的土地成了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然而,環保團體指出,在土地使用整體規劃尚未討論定案的情況下,農地可預期將逐漸減少,都市範圍會越來越擴大。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林金保指出,這樣的資源的分配,可以預見在全國的國土計畫與規劃尚未定案前,各直轄市對於轄區內的土地使用規劃也連帶充滿不確定性,在沒有確定性之前,然而都市的放大,很多非都市土地變成都市土地,像溼地功能的農地,將逐漸缺稀,綠地將越來越少也岌岌可危。
土地倫理發展協會秘書長陳健一則指出,在五都之前,觀察許多地方首長與空間、土地相處的慣性與思維,可以看到許多所謂閒置的公有地賣給建商,在大台北地區特別嚴重;特別許多低漥處大量造鎮,在未來面對氣候變遷也將挑戰重重。簡言之,「非都市用地大概都是他們(地方首張)的禁臠」。

詳情請看座談錄影重播

我們的島|老建築新生命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張光宗

在街頭巷尾、在你不注意的角落,一棟一棟破落的老房子,默默訴說著被人遺忘的身世。光影移動的瞬間,時光彷彿回到80年前...

美崙溪悠悠留過,在溪流兩岸刻畫著歷史的痕跡。這裡曾經是阿美族人進行捕魚祭的場域,百年前日本人沿著美崙溪而上,企圖在東台灣複製心目中理想的母國。首先,日本人在美崙溪出海口附近,建立起軍事基地,當時的花蓮港兵事部,也就是位於美崙山腳的松園,曾是花東最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傳說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前,都會在這裡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而溪流對岸的一片日式房舍,是當年日本指揮官中村大佐和軍事將領的官舍,當地居民稱為「將軍府」。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又有沈睡在地底的恐龍化石被挖掘出來了,這次在加拿大的海岸發現7千萬年前的翼龍新種,究竟是從恐龍、魚類或海生爬蟲類演化而來,科學家感到相當好奇。其實,我也很好奇如果恐龍還活著,他們會怎麼看待地球最近的巨變?上星期巴西發生的大水災已經奪走至少610條人命,全國為罹難者舉行哀悼,救災與重建需要各國伸出援手。同樣發生世紀洪水的澳洲,目前開始關注起人類傷亡之外,發現各種國寶級的野生動物都面臨危機,失去棲地、缺乏食物來源、或是下一代已經死於大水中

目前全球各地的氣候異常狀況相當嚴重,許多北半球國家也都面臨了風雪與極低溫,我國的濃漁民也在這一波波的寒害中損失慘重,剛插秧的一期秧苗,雖然已蓋上塑膠布禦寒,但還是凍死了。在彰化,也有5成的虱目魚凍斃,看來今年又是艱苦的一年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2011。麥田旅者——環島麥之旅

作者:munch

2011年年初,跟著一群台灣麥農,踏上三日的環島麥之旅,觀看台灣小麥產業發韌的歷史時刻。

在冬日時節,青綠的麥株,為大地帶來一片綠意。更美的是,在這群麥農身上,看見農村裡永不放棄的精神,就是要為土地找到生機。

台灣麥田計畫的重要推手施明煌總兼,以民間力量完全負擔重責,陪著麥農種植、收麥、行銷,希望在收成之後,大家能夠多多購賣台灣小麥製品,為台灣農業走出麥田之春。

書寫不是收費的部落客行銷,也不是工作的事件報導,而是自費請假的麥田之旅,因為看過麥田的金黃穗海,誰不會喜歡上迷人的麥浪,當一位麥田裡的漂浪旅者。

精采內文

 
 
 

七股氣象雷達站遷移重大突破 立院決議6年內應遷移

本報2011年1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圖: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提供

台南市七股氣象雷達站遷移事件12日有重大突破。趕在立法院休會最後一天,立法院三讀通過立委黃偉哲提案,氣象局應於今年底前提出遷移計畫、102年進行站房規範及環評、104年進行細部設計及興建,105至106年興建完成並遷移。

消息傳來,抗爭多年的七股區鹽埕里居民相當振奮。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表示,七股鹽埕村民多年來四處奔走陳情要求遷走氣象雷達,今天立法院終於回應民意,她對此表示肯定。

衛生單位應調查居民罹病情形

不過她強調,七股雷達站設置以來,附近居民陸續出現聽障、視障、智障等疾病,已嚴重侵犯生存權,然而台灣至今沒有電磁輻射防護法令,立法院難辭其咎。她要求衛生單位應調查居民罹病情形,作為訂定電磁輻射防護法令參考。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上月提案要求七股氣象雷達站遷移,國、民兩黨共30多立委連署,以凍結氣象局預算要求於今年內遷移氣象雷達,經3次黨團協商,氣象局仍拒不遷移,鹽埕村300多位居民再連署要求遷走雷達站。

七股反雷達自救會會長洪嘉模,今天於立法院舉行的記者會中指出,最近雷達站的民宅不到100公尺,家中已3位兒童成智障。另外依衛生署調查,雷達設置後 5 年後鹽埕村民罹癌死亡率比約為雷達設置前的1.7倍,氣象局這種罔顧人民生命安危的作法令人不恥。

雷達附近電磁波是背景值的1到2萬倍

雷達退休軍官李澤田表示,台大嚴慶齡中心協同環保署,曾於2003~2007年測量雷達附近區域電磁波強度,發現越接近雷達電磁波越強,尤其100公尺內的電磁波值最強,約為雷達關機時背景值的1到2萬倍。

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吳麗慧表示,以上檢測足以證實七股電達站電磁波強,疑似造成民眾健康危害,氣象局早有替代方案,為何不遷?

表:鄰近七股雷達不同距離之電磁波值 (檢測:台大嚴慶齡中心、環保署)
背景值強度為0.000000126mW/cm2,是雷達關閉時所測得量測值

離雷達距離(公尺)/電磁波強度(mW/cm2)/電磁波為背景值之倍數*(倍)

<1000/0.00252~0.0002462/20000~1954 
<100/0.00252~0.00102/20000~15000 
100~500/0.00050~0.0004027/3965~3196 
500~1000/0.0002462/1954 
1000~2400/0.0000164/130

Top

 

我們的島|老建築新生命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張光宗

對大部分到花蓮的遊客來說,花蓮印象,不外是大山大海或是原住民文化。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還保留著許多日本移民村、日式官舍,帶著日治時期濃厚的氛圍。這些日式建築在歲月洗禮下逐漸毀壞,最近這幾年,花蓮民間發起保護日式建築的運動,藉由老房子的復舊,找回了許多遺失的歷史記憶。

在街頭巷尾、在你不注意的角落,一棟一棟破落的老房子,默默訴說著被人遺忘的身世。光影移動的瞬間,時光彷彿回到80年前...

美崙溪悠悠留過,在溪流兩岸刻畫著歷史的痕跡。這裡曾經是阿美族人進行捕魚祭的場域,百年前日本人沿著美崙溪而上,企圖在東台灣複製心目中理想的母國。首先,日本人在美崙溪出海口附近,建立起軍事基地,當時的花蓮港兵事部,也就是位於美崙山腳的松園,曾是花東最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傳說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前,都會在這裡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而溪流對岸的一片日式房舍,是當年日本指揮官中村大佐和軍事將領的官舍,當地居民稱為「將軍府」。

將軍府建築群,至今保留了8棟完整的日式官舍,清楚體現了日治時期官舍的等級與建築規模。光復後將軍府被軍方接管,國民政府許多重要的軍事將領都曾住過這裡。8年前軍方打算改建老舊眷舍,這片美崙溪畔的日本村差點被拆除。在里長與社區民民的積極奔走下,將軍府聚落終於被保留,其中將軍府被指定為三級古蹟,兩邊房舍也都被畫為歷史建築。而軍醫院院長官舍經過整修之後,由社區發展協會經營管理,成為社區居民上課與聯誼的空間。

為了重現日治時期美崙溪兩岸的樣貌,社區發展協會製作了日治時代的街廓模型。原來早在80年前的花蓮港廳,就已經奠定了花蓮市區現在的道路與規模。

日式房舍的設計,強調通風與採光,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其實非常符合節能減碳的潮流。將軍府融合了部分西方建築的設計概念,屬於和洋式建築,煙囪的造型,則是日式房舍中少有的設計。

老樹與老屋互相呼應,構築了美崙溪畔這方寧靜的天地。許多人不知道,夜晚的美崙溪,其實是熱鬧的生態舞台。東華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師生發現,美崙溪是帶領小朋友進行環境教育的好地點。2010年開始他們跟社區合作成立將軍府環境教育中心,讓日式建築更多了環境教育的功能。

沿著美崙溪往上走,是東部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高等中學、已經84年的花蓮女中。在剛翻修好的舊校長宿舍裡,城鄉規劃者同時也是花女校友的黃千秀,娓娓訴說著老校舍的故事。

近年來花女的老建築陸續被拆除,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只剩下這棟舊校長宿舍,直到現在,舊校長宿舍裡還保存著日治時期的書籍與教具。3年前在老師與校友們爭取下,舊校長宿舍被重新翻修,當地藝文團體也舉辦歷史建築巡禮活動。老校友再度回到熟悉的空間,許多記憶又翻湧而來。

繼續往美崙地區前進,巷弄裡傳來悠揚的樂聲。這裡是花蓮音樂之父-花中音樂教師郭子究的故居。美崙地區這2排花中老師宿舍保存完整,在學校的用心營下,打造為郭子究文化音樂館,不但每個星期都有音樂表演活動,也是花中學生上音樂課必定到訪的場所。

老建築本身就是教材,郭子究音樂文化館在復舊時,特別保留了這塊未完成的牆面,讓來參觀的遊客了解日式建築是怎麼蓋成的。花蓮中學還在尋求經費,他們希望,未來整排日式宿舍都能進行復舊。

花蓮美崙地區,從日治初期就被日本政府規劃為都市計畫區,各種官舍與宿舍都集中在這裡。1931年以後,日本政府為了推動南進政策,從原本的「工業日本、農業台灣」轉變為「工業台灣、農業南洋」,國防工業也開始引進東部。

現在台肥花蓮廠的前身,就是日治時代的花蓮港煉鋁廠,舊辦公廳的外牆上,還可以看到當年槍砲掃過的痕跡。為了躲避轟炸,廠區裡總共有13座防空洞,至今仍有2座防空洞,被完整的保留下來,辦公廳外可以見到日本神社的遺跡。

光復後花蓮港煉鋁廠改建為氮肥廠,偌大的辦公廳一直被保留著。幾經颱風的摧殘,檜木構築的主體結構依舊完好。這幾年台肥著手整修損壞的舊辦公廳,依據復舊如舊的原則,保留80%以上的結構材。煉鋁廠舊辦公廳的建築規模龐大,復舊經費高達5千萬以上,靠企業的投入,才得以完全修復。

這幾年花蓮民間開始重視日式建築的復舊工作,但搶救進度往往趕不上建築損壞的速度,而建築復舊之後的經營維護,則需要社區、學校與企業融入更多的創意與思考。一方面保留城市的歷史記憶,另一方面也替花蓮營造出更悠遊的生活空間與旅遊方式,讓老建築展開新的生命旅程。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加拿大海岸發現新種翼龍

摘譯自2011年1月10日ENS加拿大,亞伯達省報導;洪美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霍恩比島上發現的顎骨化石。圖片來自:亞伯達大學。 亞伯達大學古生物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翼龍新種,這是生存在7000萬年前的飛行爬蟲類。

這具化石不僅是全新的物種,還是第一個在英屬哥倫比亞省(卑詩省)發現的翼龍,發現地點是在溫哥華東海岸的島霍恩比島。

「它可能從恐龍、魚類或海生爬蟲類演化而來」,古生物學的博士生阿爾布爾說。她的發現刊登在1月號的「加拿大地球科學雜誌」。

她比對7000萬年前漫遊在中國的翼龍化石,得到鑑定身份的第一個線索。「我發現到,以前發表過的一篇論文中,對於牙齒的描述,跟這次發現的翼龍化石非常接近,我們的化石牙齒小而排列相近。他們令我想起食人魚的牙齒,天生是為了咬下肉塊用的。」,阿爾布爾說。

阿爾布爾將此新發現物種,命名為Gwawinapterus beardi,她認為這是一種白堊紀晚期的食腐肉動物。

翼龍有著大腦袋、長長的口鼻部和短短的身體,後腿很短並有很小的尾巴。阿爾布爾說,「牠看起來有點古怪,有點像長頸鹿。翼長約3米,在空中巡查找尋掠食性恐龍吃剩的食物。」。

3年前一名女子在霍恩比島發現這塊顎骨。她將化石給了在奎爾利克姆海灘經營「溫哥華島古生物博物館」的北爾德(Graham Beard),他是位業餘古生物學家。

北爾德無法識別這個化石,於是將化石給了亞伯達大學,從此一直保存在亞伯達大學,直到阿爾布爾進行調查。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紀念水災罹難者 巴西全國哀悼3天

摘錄自2011年1月16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巴西里約熱內盧附近塞拉納(Serrana)山區的水災已經奪走至少610條人命,巴西總統羅賽芙15日宣布,巴西全國將為罹難同胞舉行3天哀悼;里約熱內盧當局則表示,當地將從17日起,展開1週的追悼。

位於濱海城市里約熱內盧北方的塞拉納山區,近來發生驚人洪災與土石流。據民防單位數據顯示,已超過610人遇難,而在受災慘重的各個城鎮,獲得救難人員協助或失去家園的人估計有1萬4,000人。

由於坍方的土石數量眾多,挖掘工作進展緩慢,加上部份災區的聯外道路中斷,僅能仰賴直升機來回運輸;救難人員預估死亡人數可能高達1,000人。

目前軍隊已經進駐災區,協助搜救和防範劫掠事件發生;當局也調運冰櫃暫時存放屍體。此外,當局也呼籲各界提供瓶裝水、糧食和藥物。

 Top

 

澳洲世紀洪水 國寶動物全蒙難

摘錄自2011年1月16日法新社報導

澳洲這場世紀洪水,不僅讓蛇掛在漂浮的垃圾上、鱷魚潛伏在家戶四周,鯊魚在街道上游泳,還有更多動物因這場洪災而死。

在澳洲東北地區,袋熊淹死在地道中、袋鼠遭水圍困而餓死,也摧毀了許多其他生物的食物與棲地。激流不僅沖走無尾熊、蜥蜴和青蛙,驚擾蛇類,也可能對澳洲獨有的野生動物造成長期衝擊。

許多動物在接下來數月內,因為面臨棲息地遭破壞的壓力,可能因感染寄生蟲而死,特別是年幼的袋鼠與沙袋鼠。

污濁的棕色流水也會沖走烏龜在昆士蘭沿岸產下的卵,並威脅到青蛙的棲地,這代表今年這2種動物的數量將顯著減少。

狐蝠生存所需的花蜜也沖掉,這意味著母狐蝠缺乏力氣餵養下一代,小狐蝠必須自生自滅。大雨打落幼鳥,並使成鳥覓食困難。

某些狀況下,小袋鼠會由母親的育兒袋中遭大水沖走,有的則直接淹死在裡面。另外,淋濕的袋鼠無法正常跳躍,肢體也會有腫脹問題。

Top

 

秧苗蓋棉被仍凍死 成本暴增

摘錄自2011年1月16日自由時報下營報導

寒流、低溫特報一波接著一波,天冷風大,農民忙著為幼小的秧苗蓋塑膠布禦寒,剛插秧的一期稻作,在幾波寒流中有些秧苗不耐寒害而被凍死,農民只好重新插秧。

目前正值一期稻作插秧期間,最近幾波寒流威力大,連田中的秧苗也「凍未條」,培育及販售秧苗二十多年的下營區農民馮茂泉,頂著寒風忙著替秧苗蓋上一層又一層的塑膠布,抵擋寒風的吹拂。

農民說,這波寒流再冷下去,恐怕有更多秧苗被凍死,目前為止,推算為了更換新秧苗,平均一分地約要多花1、2000元,尤其在來米最怕冷,也有農民已經整區重新翻耕,成本更因此多了一半。

Top

 

寒害 彰化五成虱目魚凍斃

摘錄自2011年1月16日中廣新聞報導

強勁寒流危害,使得彰化沿海文蛤混養池的寒害災情持續擴大,根據彰化養殖協會統計,接連三波的寒流已經讓5成以上、大約上千公斤虱目魚被凍斃,不少漁民忍痛撈除死魚當肥料,希望漁政單位能啟動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彌補漁民損失。

不少損失慘重漁民表示,雖然放養在文蛤混養池的虱目魚,是用來清除青苔的「工作魚」,並非主要經濟作物,不過幾波寒流危害損失也不輕,希望漁政單位能啟動天然災害救助﹔縣府漁業科長林美金表示,將會先彙整實際寒害狀況再進行評估。

林美金科長表示,依照規定天然災害損失金額必須達到1億8000萬元,即使專案提報也要單項經濟作物達到20%的損失,不過為彌補漁民損失,將會查估後再進行提報。

Top

 

論壇∣2011。麥田旅者——環島麥之旅

作者:munch

corn009

2011年年初,跟著一群台灣麥農,踏上三日的環島麥之旅,觀看台灣小麥產業發韌的歷史時刻。

在冬日時節,青綠的麥株,為大地帶來一片綠意。更美的是,在這群麥農身上,看見農村裡永不放棄的精神,就是要為土地找到生機。

台灣麥田計畫的重要推手施明煌總兼,以民間力量完全負擔重責,陪著麥農種植、收麥、行銷,希望在收成之後,大家能夠多多購賣台灣小麥製品,為台灣農業走出麥田之春。

書寫不是收費的部落客行銷,也不是工作的事件報導,而是自費請假的麥田之旅,因為看過麥田的金黃穗海,誰不會喜歡上迷人的麥浪,當一位麥田裡的漂浪旅者。

初麥。台灣,即將來臨!在長期稻米經濟之外,記錄著一群人正在開創歷史。


台灣麥記錄:
*小麥狂想曲之初麥台灣
*台灣最後麥鄉--大雅的黃金麥浪

※原文發表於飄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