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2.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愛戀30年 劉克襄溼地戀情大告白


劉克襄描述早期從事溼地調查的摩托車之旅

「溼地是我的初戀,迷戀,也是苦戀!」知名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昨(16)日在一場「愛地球講堂」中,向社會大眾告白他超過30年的溼地戀情。

劉克襄對苦戀多年的彰化海岸溼地,始終難以忘情。他沉痛的表示,若國光石化要落腳於彰化大城溼地,興建廠區過程中的抽沙,將帶來整個鹿港漁村文化的滅絕。他認為,當蝦猴這個生活於海岸泥灘地的物種的消失,「表示台灣溼地保育完蛋」、「台灣海岸文化完蛋」,國光石化八輕開發案的影響,受害最深的將是「文化」。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為溼地仗言終不悔--劉克襄專訪

【拉姆薩公約40年】溼地保育 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課題

溼地上的動物--大杓鷸的故事

溼地 傳唱文化的故事

透視中國環境 | 長江珍稀魚類將失去最後的家園

作者:韓子遇(北京記者)

在中國2011年農曆新年前夕,中國環境NGO自然之友向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出公開信,希望他們緊急關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改邊界一事。

2010年11月24日,中國環保部工作人員向自然之友證實,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已在當月舉行的「2010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會議」獲得通過。按照流程,這一決定下一步將送國務院報批。NGO擔心,該決定一旦被國務院批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最後一片棲息地將不復存在,生活在中國唯一的魚類保護區中的珍稀物種將遭受滅頂之災。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生活上有許多產品出現過度包裝的現象,環保署即將舉辦會議,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與產業代表分享綠色包裝趨勢,並開放民眾報名參加。該如何讓更多人從自身生活環保?環境教育非常重要,環保署發布「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草案,未來辦理環境教育之機構,必須取得認證才可接受委託辦理相關課程與等等規範

昨天頭條新聞的生剝兔皮讓人震驚,而黑熊也活在痛苦之中,福建的中藥商歸真堂遭到揭露,他們以活熊取膽為業,這樣的企業想上市,應有更多人反對。人類實在不該對其他動物為所欲為,高雄中寮山區野溪深潭處遭人放生了100多條活錦鯉,這樣不分物種、地點的放生,反而將造成放生物種死亡與生態平衡的破壞,未積功德反而先造惡業。反觀9個拉美國家組成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集團」14日發表聲明反對日本捕鯨,並馬上展開行動,現在智利海軍正在對日本捕鯨船進行監視與追蹤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布袋鹽田濕地開發──鳥棲或人遊的迷思

作者:munch

原本這裡是鳥友口中的生態秘境,5年前嘉義鳥會的朋友,帶著進入這片布袋廢鹽場,看著成千上萬的候鳥群聚,其中黑腹燕鷗的晨昏之舞,更是成為台灣西海岸的生態美景。

幾年來走訪,看著廢鹽田濕地一年比一年熱鬧,黑腹燕鷗、高蹺鴴、反嘴鴴、雁鴨等候鳥,成群的進駐,甚至黑面琵鷺也開始成為常客,更讓人欣喜是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等鳥種,就在濕地內繁殖生養後代。

從2001年鹽田停產,短短十年間成為重要的生態棲地,主要原因除了長期廢棄,淺灘生態漸漸形成,加上海水適度補注,提供營養源,也豐富鳥類的食源,更重要是廣大區域的不受干擾,讓各鳥種感覺安全的進駐。

精采內文

 
 
 

愛戀30年 劉克襄溼地戀情大告白

本報2011 年2月17日台北訊,林琳、夏道緣報導

「溼地是我的初戀,迷戀,也是苦戀!」知名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昨(16)日在一場「愛地球講堂」中,向社會大眾告白他超過30年的溼地戀情。

劉克襄對苦戀多年的彰化海岸溼地,始終難以忘情。他沉痛的表示,若國光石化要落腳於彰化大城溼地,興建廠區過程中的抽沙,將帶來整個鹿港漁村文化的滅絕。他認為,當蝦猴這個生活於海岸泥灘地的物種的消失,「表示台灣溼地保育完蛋」、「台灣海岸文化完蛋」,國光石化八輕開發案的影響,受害最深的將是「文化」。

早在20年前因面臨彰濱工業區的開發,劉克襄便已投入當地溼地的紀錄與調查,原本預期開發之後,將終結大肚溪口南岸彰化伸港的溼地,卻在最近的旅途車程與菜販的攀談中,發現當地雖持續源源不絕的供應新鮮海產給大都市,但唯獨缺「蝦猴」,細問之下,才知當地人已有團隊在保護「蝦猴」。他表示,令人興奮的是,當在地人開始主動保護蝦猴時,也充份展現了在地環境意識的覺醒。

由於早期受到《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啟發,劉克襄於1982年開始積極投入關渡溼地調查紀錄,從他在溼地剪鳥網救鳥的經驗中,描述當年社會對保育的認知與生態狀況。至2001年台北市成立關渡自然公園並正式對外營運,在他眼中這並非一成功的經驗;他指出,此地雖以保護溼地及水鳥為名而成立,但當年因為缺乏審慎評估設計,而建造出來的大型遊客中心等建築體,加上近期為單車運動風行,而切割水鳥棲地的單車道,這種種設計顯示此處仍是一個以「人」為優先的設計,而不是以「鳥」為優先,值得反思。

劉克襄同時舉出香港米埔溼地的案例,強調保育是與自然和諧不突兀。他介紹中國杭州西溪溼地的案例,此地保有98%的溼地完整度,只開放2%的面積供人為活動,還是以木槳的方式划船進入。這個幾乎與台北市相同規模的城市,有著關渡50倍大的廣闊溼地,且居民相信這自然景觀是杭州最大的自然資產,光是這份自信,台灣就該汗顏自以為超越中國的軟實力,是否還存在。而談到台南七股的黑面琵鷺,他指出台灣的黑面琵鷺因為在地的支持及保育中心的成立,已成功塑造出台灣在黑面琵鷺上的專業與旅遊上的價值和地位,許多國外友人都因此而慕名而來。

他也表示,但並不是每一塊溼地都可以像台南七股如此受到保護,位於彰化大城的濁水溪口溼地,雖然符合《拉姆薩公約》(溼地公約)中的「國際重要溼地」,卻仍將變成高污染的國光石化廠區,而這樣的改變將造成整個漁村文化消失、鳥類棲地生態的不再回復、白海豚的絕種,台灣的溼地保育工作將走回頭路。

劉克襄從自然和人交織的生活、產業、生態,運用他獨有的「襄式」敘說風格,感性、風趣帶出他親身的溼地經驗。現場聽眾紛紛開始發問關於國光石化、白海豚、台灣與國外溼地案例等相關問題,有九成以上的民眾也表示願意參加濁水溪口海岸地的認股行動並實際參與生態工作假期,希望以自己小小的力量來決定對環境的自主權!

策畫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孫秀如主任呼籲,民眾千萬別輕忽個人力量,透過認股行動,就有機會守護白海豚,保護台灣最大的海岸溼地。此外,也鼓勵民眾加入守護行列,參與該會進行多年的陽明山棲地守護工作假期及台南七股護沙工作假期等系列活動,透過體驗而對溼地及台灣土地有進一步認識與行動。

「愛地球講堂」系列講座,是由伊聖詩芳療生活館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主辦,每月將以當月的環境節日為主題,提供從資訊到實踐的完整落實,建立環保的生態度與習慣。本次為響應2月2日世界溼地日,邀請多年紀錄濕地的劉克襄分享「我的溼地旅遊與觀光」。三月份將配合322世界水資源日,邀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談「水啊水啊台灣水....」,談論氣候暖化下水資源的挑戰與機會,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詳情可見網站訊息Top

 

透視中國環境 | 長江珍稀魚類將失去最後的家園

作者:韓子遇(北京記者)

撕裂的保護區

在中國2011年農曆新年前夕,中國環境NGO自然之友向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出公開信,希望他們緊急關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改邊界一事。

2010年11月24日,中國環保部工作人員向自然之友證實,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已在當月舉行的「2010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會議」獲得通過。按照流程,這一決定下一步將送國務院報批。NGO擔心,該決定一旦被國務院批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最後一片棲息地將不復存在,生活在中國唯一的魚類保護區中的珍稀物種將遭受滅頂之災。

2010年12月2日,7家中國環境NGO聯名向環保部發信,申請就這一調整召開聽證會,但未獲環保部批准。

2011年1月10日至21日,環保部對此「調整」進行公示。此次調整將把保護區範圍縮小1460.4公頃,合為14,604,000平方米。調整後該保護區在重慶轄區內的範圍將被縮小,調出長度22.50公里,將石門鎮至地維大橋由緩衝區調整為實驗區,長度73.30公里。

重慶市環保局一位官員說:「申請調整保護區邊界是為了重慶經濟發展。」重慶計畫2011年實現GDP比上年增長13.5%。而多位學者和NGO人士分析認為,根據此前重慶市已就小南海水電站所開展的前期工作,擬建小南海水電站的壩址恰好位於此次調整為非保護區水域的江段,而其水庫影響範圍也恰好與此次調整為實驗區的範圍重合,因此判斷此次保護區範圍調整的目的是修建小南海水電站。環保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重慶市之提出調整這一保護區邊界,與力促小南海水電站上路不無關係。

自然之友總幹事李波說:「長江上游廣大地區幹、支流上密集的水電開發,已使國家級保護區失去了再次調整的空間。」

最後的庇護所

2009年,幾家中國環境NGO曾分別致函重慶市政府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成員,稱建設小南海專案和調整保護區將帶來嚴重後果:摧毀長江上游水生生物密集區的流水生境,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產生無可挽回的重大生態影響,中國的水生生物多樣性資源將受到致命傷害。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孫姍說:「長江上游大規模、高密度的梯級水壩建設正在阻斷許多珍稀、特有魚類的洄游通道,毀滅其賴以生存的流水生境。這個保護區是長江上游特有魚類最後一片生存空間。」

接下來,一旦國務院正式批准,在現行機制下,專案方即可開始小南海電站環評報告的準備,而在環評報告批准前,「三通一平」(水通、電通、路通和場地平整)甚至是導流設施的建設就可以先行開工。

更令人擔心的是,這個保護區一旦調整,除了小南海,朱楊溪、石硼等水電專案也將提上議事日程,葛洲壩、三峽、小南海、朱楊溪、石硼五座大壩將連成一體,直抵目前正在建設的向家壩、溪洛渡兩座巨壩。

在水電面前,保護區節節敗退

「這一保護區命運多舛。」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長江保護專案負責人郭喬羽說。這一保護區本來是因為三峽對生態的損害而建,但為了給不停擴張的水電站讓路,一再縮小。

三峽工程使約40種魚類受到不利影響,約占上游特有種數40%。1996年,「長江瀘州段瀘州市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和「長江宜賓段宜賓地區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建立,1997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兩個保護區合併建立了「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將該保護區升格為「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江段內分佈有白鱘、達氏鱘和胭脂魚3種國家級珍稀魚類,以及圓口銅魚等64種特有魚類。

2000年,水電開發向長江上游金沙江江段滾動,而規劃中的向家壩和溪洛渡兩座大壩,都位於這個剛剛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內。因給這兩座大壩「讓路」,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迫做出調整,2005年更名為「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河流總長度 1162.61公里,總面積 33174.213公頃。這兩座大壩因此可「合法」地侵佔魚類保護區。

長江上游有魚類230多種,其中在世界其他地區從未發現的魚類有近100種,還有中國獨有的中華鱘、白鱘、達氏鱘、胭脂魚和虎嘉魚等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珍稀魚類,是世界特有魚類分佈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而隨著長江上游水電開發的升溫,這些河段原有的產卵場消失,棲息地條件被破壞,珍稀、特有魚類的種群數量急遽減少。

1970年代以前,白鱘、達氏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在數量還很多,甚至是四川江河的主要經濟魚類,在漁獲物中佔有較大比例,而1980年代之後,這些魚類種群數量明顯減少,逐漸失去漁業價值,種質資源急劇減少。而大規模的水壩建設使這些魚類逐漸告別歷史舞臺:1989年,葛洲壩水電站建成,徹底阻隔了中華鱘的洄游通道,使其在長江上游絕跡。而中科院水生所有關專家的研究顯示,在1970年代之前,白鱘的年產量曾達到5噸左右,但2003年之後已無捕獲記錄;達氏鱘和胭脂魚的種群極小。

因大壩的阻隔,很多長江魚類無法回溯到上游產卵,瀕臨滅絕。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博士介紹,2006年,中國曾與7個國家的科學家聯手調查長江幹流江豚數量,當時江豚數量為僅為1200多頭,物種消失速度幾乎為「每十年下降一半」。「如果不加以保護,估計十多年後,野生江豚將滅絕。」王克雄說。在2006年這次科考中,科學家還曾搜尋白豚,但一無所獲。而眾所周知的白鰭豚,2007年已宣告滅絕。

在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瀕臨絕境的今天,在僅僅距上次調整5年之後,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級魚類保護區又再次面臨被切割的命運,「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多位環保人士表示。

環保組織表示,近期發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11-2030年)》明確要求「加強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而今在金沙江正被大壩一層層攔腰截斷的情況下,唯一的國家級魚類自然保護區又即將被侵佔,這將違背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

相關文章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面臨難題
2011年1月26日

中國頻繁發生「水戰爭」是阿恩
2010年3月5日

長江在這裏失蹤了
2009年3月11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2月9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過度包裝不環保 國內外專家分享綠包裝

本報2011 年2月17日台北訊,洪美惠整理報導

你收到喜餅禮盒,正開心享用著,就發現餅乾下只有墊得老高的塑膠殼,原以為薄薄的餅乾起碼該有4層,沒想到一半以上的容量都是空氣!或者是買一個小小的墨水匣,墨水匣的基本包裝不超過手掌大,可是從賣場的架上拿下來的整個包裝面積卻有A4紙張那麼大!像這樣子的經驗,許多人都不陌生。你不禁納悶,產品的包裝,不能更環保一點嗎?我們應該花錢買回一堆垃圾嗎?

生活上除了喜餅、墨水匣,還有許許多多產品都可能出現過度包裝的現象,對於過度包裝,其實環保署是有規定的。根據環署公告的限制產品過度包裝規定,有關糕餅、化妝品、酒類、加工食品以及電腦光碟等等,都有明確規範。但是,法規條文一點也不平易近人,民眾想要比對法規,看看自己手上的禮盒包裝是否違法,還真不簡單。

現在有個機會可以去了解現行環保署對於過度包裝的相關業務,環保署即將於2月23、24日舉辦「綠色包裝推動計畫論壇暨99年包裝減量協議成果發表會」,特別邀請日本包裝技術協會顧問水口真一、香港浸信大學教授高木毬子及多位國內專家學者與產業代表,分享國內外推動綠色包裝管理工作趨勢、綠色包裝推動案例與成功經驗,關心過度包裝的你,可上網報名參加,這是免費的。

Top

 

環境教育機構需認證 環署預告草案

本報2011年2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隨著《環境教育法》即將於6月5日上路,相關的子法也即將制定。環保署15日發布「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草案)預告,此法乃關於承辦政府委託之環境教育單位,取得環境教育機構認證之方式及相關管理辦法。民眾針對此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皆可於近日陳述意見。

「環境教育機構」乃是環教法中推動環境教育的主要場域,政府因限於人力、場地或師資等因素,必須委託外界辦理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環境講習時,為確保其高品質,這些承辦的機構、學校、事業或團體,必須事先取得環境教育機構認證,才能接受委託辦理相關課程。

環保署表示,目前規劃的草案中,環境教育機構至少有1名全職環境教育人員,此外講師資格、授課大綱與教材、專用教室或訓練場所、消防安全證明等,都有規範,確保學員能有一個安全舒適且師資良好、收費合理的機構來參加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環境講習。

未來無論是大學、教育訓練機構、事業或民間團體等,都可透過此一制度來參與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環境講習的工作。

環保署也特別強調,目前民間自行辦理的環境教育訓練或課程,如辦理志工環境專業訓練、民間團體舉辦環境教育研習或社區大學開辦環境教育講座等,都不在此辦法管理範圍,完全不影響現有台灣多樣化的環境教育活動。

民眾若對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可於本公告刊登公報之次日(16日)起14日內陳述意見或洽詢環保署綜合計畫處:
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1段83號7樓
電話:02-23117722分機2720或2725
傳真:02-2375-4262
電子郵件:lwgu@epa.gov.tw

※ 草案下載連結 http://atftp.epa.gov.tw/announce/100/E0/01024/100E001024.htm

Top

 

福建歸真堂欲上市 遭質疑活熊取膽

摘錄自2011年2月15日新京報福建報導

亞洲動物基金會向福建省證監局遞交了一份書面聲明,反對正在籌備上市的福建歸真堂藥業有限公司獲批,理由是一家以活熊取膽為主業的企業,不應獲得上市批准。

據了解,正處於上市進程之中的福建歸真堂藥業,因活熊取膽工藝招致多家環保組織關注和民間人士抨擊。公示材料中提到的主要募投項目包括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和年存欄黑熊1200頭,年繁殖黑熊200頭。

歸真堂藥業及其子公司的黑熊生態養殖基地建設項目、熊膽粉系列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已通過福建省環保廳對其上市前的環保核查程序。資料顯示,歸真堂藥業研發生產了包括國家一類中藥材及制劑歸真堂牌熊膽粉和熊膽膠囊、清甘茶和熊膽茶等兩大類30多種產品。

歸真堂採集熊膽是按照國家林業部規定,利用一種無管引流技術。相比過去將金屬或橡膠導管插入黑熊的膽管或膽囊,形成瘺管的方式,這種技術並不採用異物制造瘺管,而是直接取自黑熊腹部內的組織。但多家環保組織及民間人士認為改進後的技術實施過於殘忍。

此次發布聲明的亞洲動物基金會是歸真堂上市的主要反對者之一,這家總部在香港的基金會致力於在亞洲範圍內終止動物虐待,停止屠殺和用貓、狗等家庭寵物作為餐飲食物,以及淘汰養熊業。該組織已同國家林業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合作,在中國境內從事黑熊救助工作長達十餘年。並在四川成都附近設立有四川龍橋黑熊救護中心。

Top

 

中寮溪放生錦鯉 恐衝擊生態環境

摘錄自2011年2月19日中央社高雄報導

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今天表示,旗山溪洲附近民眾提供線報,指有人在中寮山區野溪放生100多條活錦鯉。他陪同理事長林世宗前往現勘,發現放生地點竟是1處野溪深潭,七彩繽紛的錦鯉在墨綠色深潭悠游,是很醒目的。

林昆海表示,曾緊急電告市府農業局、水利局及河川局等相關政府單位要求盡快處理,迄今2個多星期,錦鯉尚在溪流游。

中寮山區是高雄鳥會長期經營生態據點之一,山區野溪深潭位於深山,平時只有當地居民進出,錦鯉放生處附近僅有幾間小木屋,年節假期才現人影。鳥會推測是住在附近民眾放生,利用過年期間觀賞餵食。

林昆海表示,錦鯉是一種外來觀賞魚種,不應該放生到野溪中,雨季來臨時恐擴散到整條溪流。盲目放生不分物種、地點放生,造成放生物種的死亡,嚴重衝擊當地生態平衡。

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梁世雄表示,錦鯉屬於中大體型雜食性魚類,如果是圈養在人工景觀池還無妨,一旦野放到自然溪流,對於生態衝擊恐怕無法預估,也是當地原生水中生物浩劫的開始。

梁世雄說,錦鯉繁殖力很高,族群量短時間內會倍數增加,成為優勢種;牠的覓食習性有咀嚼再吐出的行為,容易污染水質、降低水體的能見度,也會破壞小型魚覓食成功率。

他表示,錦鯉體型長約1尺半至2尺間,食量也非常大,不論是水草、小型魚蝦都會成為牠的食物,影響整個食物鏈的完整;美國用錦鯉控制水草,因此若不及時從中寮山區野溪撈起,可能造成溪流中水草族群滅絕,影響其他無脊椎生物、水生昆蟲的生存。

鳥會呼籲,請相關宗教團體和民眾放生該節制,未積功德卻可能先造惡業。

Top

 

智利對日本捕鯨船進行監視

摘錄自2011年2月16日中國新聞網報導

日本共同社報導,智利海軍15日宣佈,正在對在該國附近海域航行的日本調查捕鯨船母船「日新丸」進行監視和追蹤。一方面對日船駛入該國海上專屬經濟區(EEZ)嚴加戒備,另一方面又宣稱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護鯨類」。

智利等拉美國家大多反對捕鯨。由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拉美國家組成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集團」14日發表聲明反對日本捕鯨,智利海軍的監視行動可能正是響應了這一聲明。

該集團的成員包括智利、巴西、墨西哥等總共9個國家。

Top

 

論壇∣布袋鹽田濕地開發──鳥棲或人遊的迷思

作者:munch

原本這裡是鳥友口中的生態秘境,5年前嘉義鳥會的朋友,帶著進入這片布袋廢鹽場,看著成千上萬的候鳥群聚,其中黑腹燕鷗的晨昏之舞,更是成為台灣西海岸的生態美景。

幾年來走訪,看著廢鹽田濕地一年比一年熱鬧,黑腹燕鷗、高蹺鴴、反嘴鴴、雁鴨等候鳥,成群的進駐,甚至黑面琵鷺也開始成為常客,更讓人欣喜是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等鳥種,就在濕地內繁殖生養後代。

從2001年鹽田停產,短短十年間成為重要的生態棲地,主要原因除了長期廢棄,淺灘生態漸漸形成,加上海水適度補注,提供營養源,也豐富鳥類的食源,更重要是廣大區域的不受干擾,讓各鳥種感覺安全的進駐。

以黑腹燕鷗為例,其實牠們不常在鹽田濕地內覓食,而是飛往濱海一帶,所以會有井仔腳濱海的燕鷗群俯衝覓食景觀,燕鷗覓食後回到鹽田濕地內夜棲,濕地提供一個全然安寧的棲息環境。

2009年冬,曾經發生「野狗事件」,野狗群闖進鹽田內嬉戲、追逐,受驚擾的燕鷗群提早離開,鳥友一度以為是氣候變遷,燕鷗群離去,後來才發現是野狗惹的禍。

不受干擾成為鹽田濕地最重要的事物,甚至在燕鷗群舞出名後,經過媒體報導,大量賞鳥人湧入,鳥友之間都在討論施示總量管制的辦法,甚至開始謹言,不願太多人潮,破壞濕地的寧靜。

台灣鹽業從2000年逐漸關場停產,留下廣大的曬鹽場,2003年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部分鹽田轉做觀光,更多閒置廢棄的鹽田,卻形成生態天堂,2008年台江國家公園成立,管理大台南台江地區,整個西南濱海,主管機關從原有台鹽、縣政府,又增加風管處與國家公園管理處。

許多主管機關存在,正面是相互協調合作,負面是彼此任務不同,開始產生理念衝突與資源競合的問題,思考是台鹽的土地未來?縣市的都市發展?還是風管處的觀光?國家公園的保育?西南沿海的濕地系統,會是區域的全面整合?還是塊狀的各自設計?

2008年,行政院提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建設計畫」,其中逐年辦理南布袋、北門及七股等地區之濕地復育及周邊景觀整治改善工作,以建構「雲嘉南濱海濕地生態廊道」,發展生態旅遊。

許多關心濕地生態環境的朋友,注意這項計畫的走向,因為十年光陰,讓許多鹽田濕地日趨穩定,現今規劃保育工程,共同的疑問是在觀光局國家風景區的體系下,能夠實踐多少保育思維,還是打造更多適合遊客的旅遊空間。

但是,從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示範區,到平安鹽祭的舉辦,整理出來的區域,開辦出來的活動,雲嘉南濱海風管處造就許多優質的旅遊地,卻也讓許多廢棄鹽田經過整理後,變成候鳥不停憩的整潔觀光區。終於讓人體悟,風景管理處專長不在保育,善長的是開發適合人類旅遊的觀光區。

整個雲嘉南沿海,一直處在變動的狀態,台61線的道路工程,以及區域中許多道路系統的興建,切碎原本廣大的鹽田、漁塭,同時大規模的整地,也讓一些野溪、小池、野地,消失在地景中。原本這些區塊,都是構成多元而複雜的環境,真正濱海濕地的全區整體面貌,但是這一波土地大整理後,野地不斷被清理,濕地被集中、指定到特定區域,人類對土地有經濟、旅遊的算計,只留少數區域讓鳥類棲息。

布袋濕地公園開發,由雲嘉南風管處規劃,嘉義縣政府提計畫向營建署申請補助,算是合作型計畫。1000多公頃的布袋鹽田濕地,成為西南濱海面積廣大的重要內陸型濕地,宣稱以生態防線觀念,建設一個集保育與防洪的生態馬其諾防線,重新設置引流水道、閘門,來控制濕地海水的補充,以及洪泛時的蓄積,具有前衛觀念的生態設計。

原本期待在各機關參與,相關濕地保育團體的協助下,應該可以在一個又一個鹽田濕地區域,創設西部濱海的生態跳島。

但是,在這些軟建設之後,濕地並非全然保留不動,而是還有一個布袋濕地公園的設計,面積約有132.57公頃,規劃有賞鳥平台、人工浮島、人工溼地、生態水 圳和自行車道、以及相關休憩服務設施,開發面積相當龐大。更重要是濕地公園的位置,佔據將近一半的鹽田濕地面積,若從潟湖、紅樹林、鹽田,所構成整個布袋 濕地,濕地公園正好位於濕地中心,將完整的濕地區域,從中切割破碎。

在規劃設計上,標榜公園採低密度設計,保留七區鹽場就足以提供候鳥棲息,但是忽略一旦人群聚集,尤其過年期間的旅遊高峰期,正是候鳥的冬候期,大量人潮、聲音,在濕地旁移動、喧嘩,對於敏感的水鳥,形成巨大的驚擾。

鳥友指出,濕地公園的位置,因為緊鄰市鎮,原本就沒什麼鳥類棲息,剛好形成一個隔離緩衝區域,候鳥集中在七區鹽田,如今隔離區變公園,一旦受驚擾,候鳥就可能離去不再來臨,當初以生態出發的規劃,搞到後來生態大壞,無異成為極大諷刺。

更在地性的思考,當西南濱海地區推動鹽田文化,如洲南鹽場的文化鹽田,許多地方社區已經苦耕多年,政府應當將資源協助居民,在社區周遭保留工作的鹽田,以及生活的鹽村,回歸常民生活的實貌,怎麼會是劃設封閉型的大型鹽田文化區,將來又可能委外OT經營,一旦產生排擠效應,遊客只往園區跑,不再往社區走,這種背離社區的規劃,如何是協助居民的產業、文化推廣。

2010年年底,前往鹽田濕地,圍籬已經圍上,像一把鐵劍直入濕地,鐵籬之後的整地工程快速進行,在候鳥棲息時刻,大量車輛進進出出,驚起一波波的鳥群,大家都擔心著,候鳥們的那一次驚飛,可能就朝向遠方飛離,永遠不再來臨。

台灣有太多自然濕地,原本鳥類棲息,生態豐富,但是一樣工程、一件開發之後,濕地就遭破壞,成為鳥類遠離的場所,一如2009年丹頂鶴降臨的金山清水濕地, 在開路爭議之後,工程單位宣稱道路不會影響。但是橫越道路開通,現今濕地空盪盪,候鳥不再來,人類有時過度高估自己的想像,自以為高飛在天的鳥,看不見新增的干擾。

所以,保護濕地,究竟是為了鳥類棲息,還是人類旅遊,如果真心為生態,就該減少工程開發,盡力維持自然原貌,縱始荒涼破落,那是候鳥選擇降落的理由。如果只是為擴大遊憩區域,那麼就坦白說,承認危機的到來,別把保育當成開發的藉口。

鳥棲或人遊,濕地存在的理由為何?

【影片欣賞:布袋鹽田濕地開發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