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2.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大批前東帝汶難民 有家歸不得


因生活困苦兒先將女兒送回家鄉的母親,終於和女兒重逢。照片提供:王郁萱。

本報特約記者王郁萱,亦為國際和平組織The Frontiers(TF)成員,她於2008至2010年間於東帝汶從事和平工作,近日歸台,隨即寫下了她對東帝汶難民處境的觀察。和平,是永續發展的前提,但紛雜動亂的環境、加上國、族想像與認同的複雜度等等因素,永續,是那麼遙不可及......

東帝汶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1999年東帝汶獨立公投後,統獨雙方間的緊張情勢高度攀升,支持統派的民兵及印尼軍(或者在印尼軍的支持下),於東帝汶多處展開血腥報復屠殺。在當時極度動盪的局勢下,估計約有25萬到28萬東帝汶人為求自保奔逃至西帝汶。在這些「1999年難民」中,有些是在局勢所迫下自願奔走,有些則是被民兵和印尼軍強迫遷離家鄉,有些則只是無力選擇命運的幼童。

在東帝汶獨立局勢底定後直至2003年,多數「1999年難民」已在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協助下重返位於東帝汶的家鄉,但仍有好幾萬東帝汶難民寧選擇流落異鄉,也不願在當時仍緊張的情勢下重返東帝汶。對多數東帝汶的人民而言,那些不敢返鄉的難民,多半是過去印尼殖民時期的施壓者──等同於罪犯,或至少是不受歡迎的一群人。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當舊習遇上新科技:一名和平志工的東帝汶環境觀察

韓國TF和平組織 成員力行「社區式簡單生活」

東帝汶:拓展能源產業成話題

東帝汶:批准臭氧層保護公約的最年輕國家

透視中國環境 | 構築中國生態城市的未來

作者:奧利維亞博伊德(中外對話助理編輯)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1月份對歐洲進行了為期9天的訪問。期間,他從西班牙採購了葡萄酒和橄欖油,在德國與大眾和梅塞德斯——賓士簽訂了數十億美元的合同。但這位未來中國總理歐洲之行中真正引人矚目的活動卻是他對英國毫不起眼的小鎮——沃特福德的可持續住宅開發的參觀。

李克強對英國綠色建築部門所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將讓英國政治家們更加興奮,他們已經在為中英間的一個新協議而歡欣鼓舞,這個協議將讓英國在中國去年 8月提出的在8個城市加速降低碳排放的「低碳試點」開發中獲得一席之地。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休恩在宣佈這一協議時說:「讓中英兩國實現綠色增長,對繁榮、環境和我們的能源安全都是至關重要的。」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昨日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再次分享他的溼地情緣,並表示國光石化的建廠決定著台灣未來是否走向環保島的高度與價值。不只是自然生態,更是在地生根的人文歷史的保衛之戰。當我們聯手搶救大城溼地,俄羅斯和中國將要成立跨國境自然保護區,受益的將是東北虎和遠東豹,他們在長白山的家將停止伐木。為了自己的家鄉與文化,魯凱族老人邱金士,率族人花了約3個月,站在沒有路的斷垣殘壁山頭上,沿著祖先蹤跡,一刀一斧的為後世子孫打通一條回家的路

全球知名的UPS快遞,再添購48輛液化天然氣重型卡車取代老柴油車,預計可少排放25%的溫室氣體,減少95%的柴油使用。國內反對各級政府濫放煙火秀,製造不必要的碳排放的聲浪漸大,同樣喜歡放煙火的中國有人提出:爆竹產生的燃放煙霧中含有大量金屬離子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短時間內容易導致空氣質量急劇惡化,其中的有害物質更對人體有危害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東台土地的悲歌 《東發條例》中的國家暴力

元宵熱情過後 上百天燈遍佈關渡自然公園

作者:施聖文

在小年夜前夕的花蓮車站,發出一張張印有國父遺訓的「節制資本、平均地權」的紅包。主要希望過這樣的行動,讓往來花東地區的民眾,能夠正視未來在《東發條例》中,有關土地條款的關注。

在《東發條例》的爭議中,大致上可以看到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對於外來資本在《東發條例》的掩護下,大肆破壞環境之實。這樣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在杉原海岸的美麗灣飯店的開發案中,便被發現廢土、廢水處理不當的現象。

第二個層面來自於政策層面,主要是針對花東地區土地公有持有比例佔87.5%,是影響東部發展觀光最主要的因素。然而在目前條例草案中並未解釋公有土地持有比例與發展觀光之間有什麼樣的相關性,似乎兩者之間自然而然的成為因果關係。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