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活困苦兒先將女兒送回家鄉的母親,終於和女兒重逢。照片提供:王郁萱。
|
本報特約記者王郁萱,亦為國際和平組織The Frontiers(TF)成員,她於2008至2010年間於東帝汶從事和平工作,近日歸台,隨即寫下了她對東帝汶難民處境的觀察。和平,是永續發展的前提,但紛雜動亂的環境、加上國、族想像與認同的複雜度等等因素,永續,是那麼遙不可及......
東帝汶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1999年東帝汶獨立公投後,統獨雙方間的緊張情勢高度攀升,支持統派的民兵及印尼軍(或者在印尼軍的支持下),於東帝汶多處展開血腥報復屠殺。在當時極度動盪的局勢下,估計約有25萬到28萬東帝汶人為求自保奔逃至西帝汶。在這些「1999年難民」中,有些是在局勢所迫下自願奔走,有些則是被民兵和印尼軍強迫遷離家鄉,有些則只是無力選擇命運的幼童。
在東帝汶獨立局勢底定後直至2003年,多數「1999年難民」已在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協助下重返位於東帝汶的家鄉,但仍有好幾萬東帝汶難民寧選擇流落異鄉,也不願在當時仍緊張的情勢下重返東帝汶。對多數東帝汶的人民而言,那些不敢返鄉的難民,多半是過去印尼殖民時期的施壓者──等同於罪犯,或至少是不受歡迎的一群人。
精采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