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2.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大批前東帝汶難民 有家歸不得


因生活困苦兒先將女兒送回家鄉的母親,終於和女兒重逢。照片提供:王郁萱。

本報特約記者王郁萱,亦為國際和平組織The Frontiers(TF)成員,她於2008至2010年間於東帝汶從事和平工作,近日歸台,隨即寫下了她對東帝汶難民處境的觀察。和平,是永續發展的前提,但紛雜動亂的環境、加上國、族想像與認同的複雜度等等因素,永續,是那麼遙不可及......

東帝汶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1999年東帝汶獨立公投後,統獨雙方間的緊張情勢高度攀升,支持統派的民兵及印尼軍(或者在印尼軍的支持下),於東帝汶多處展開血腥報復屠殺。在當時極度動盪的局勢下,估計約有25萬到28萬東帝汶人為求自保奔逃至西帝汶。在這些「1999年難民」中,有些是在局勢所迫下自願奔走,有些則是被民兵和印尼軍強迫遷離家鄉,有些則只是無力選擇命運的幼童。

在東帝汶獨立局勢底定後直至2003年,多數「1999年難民」已在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協助下重返位於東帝汶的家鄉,但仍有好幾萬東帝汶難民寧選擇流落異鄉,也不願在當時仍緊張的情勢下重返東帝汶。對多數東帝汶的人民而言,那些不敢返鄉的難民,多半是過去印尼殖民時期的施壓者──等同於罪犯,或至少是不受歡迎的一群人。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當舊習遇上新科技:一名和平志工的東帝汶環境觀察

韓國TF和平組織 成員力行「社區式簡單生活」

東帝汶:拓展能源產業成話題

東帝汶:批准臭氧層保護公約的最年輕國家

透視中國環境 | 構築中國生態城市的未來

作者:奧利維亞博伊德(中外對話助理編輯)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1月份對歐洲進行了為期9天的訪問。期間,他從西班牙採購了葡萄酒和橄欖油,在德國與大眾和梅塞德斯——賓士簽訂了數十億美元的合同。但這位未來中國總理歐洲之行中真正引人矚目的活動卻是他對英國毫不起眼的小鎮——沃特福德的可持續住宅開發的參觀。

李克強對英國綠色建築部門所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將讓英國政治家們更加興奮,他們已經在為中英間的一個新協議而歡欣鼓舞,這個協議將讓英國在中國去年 8月提出的在8個城市加速降低碳排放的「低碳試點」開發中獲得一席之地。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休恩在宣佈這一協議時說:「讓中英兩國實現綠色增長,對繁榮、環境和我們的能源安全都是至關重要的。」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昨日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再次分享他的溼地情緣,並表示國光石化的建廠決定著台灣未來是否走向環保島的高度與價值。不只是自然生態,更是在地生根的人文歷史的保衛之戰。當我們聯手搶救大城溼地,俄羅斯和中國將要成立跨國境自然保護區,受益的將是東北虎和遠東豹,他們在長白山的家將停止伐木。為了自己的家鄉與文化,魯凱族老人邱金士,率族人花了約3個月,站在沒有路的斷垣殘壁山頭上,沿著祖先蹤跡,一刀一斧的為後世子孫打通一條回家的路

全球知名的UPS快遞,再添購48輛液化天然氣重型卡車取代老柴油車,預計可少排放25%的溫室氣體,減少95%的柴油使用。國內反對各級政府濫放煙火秀,製造不必要的碳排放的聲浪漸大,同樣喜歡放煙火的中國有人提出:爆竹產生的燃放煙霧中含有大量金屬離子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短時間內容易導致空氣質量急劇惡化,其中的有害物質更對人體有危害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東台土地的悲歌 《東發條例》中的國家暴力

元宵熱情過後 上百天燈遍佈關渡自然公園

作者:施聖文

在小年夜前夕的花蓮車站,發出一張張印有國父遺訓的「節制資本、平均地權」的紅包。主要希望過這樣的行動,讓往來花東地區的民眾,能夠正視未來在《東發條例》中,有關土地條款的關注。

在《東發條例》的爭議中,大致上可以看到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對於外來資本在《東發條例》的掩護下,大肆破壞環境之實。這樣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在杉原海岸的美麗灣飯店的開發案中,便被發現廢土、廢水處理不當的現象。

第二個層面來自於政策層面,主要是針對花東地區土地公有持有比例佔87.5%,是影響東部發展觀光最主要的因素。然而在目前條例草案中並未解釋公有土地持有比例與發展觀光之間有什麼樣的相關性,似乎兩者之間自然而然的成為因果關係。

精采內文

 
 
 

大批前東帝汶難民 有家歸不得(上)

本報2011年2月24日東帝汶訊,特約記者王郁萱報導

編按:本文作者亦為國際和平組織The Frontiers(TF)成員,她於2008至2010年間於東帝汶從事和平工作,近日歸台,隨即寫下了她對東帝汶難民處境的觀察。和平,是永續發展的前提,但紛雜動亂的環境、加上國、族想像與認同的複雜度等等因素,永續,是那麼遙不可及......

圖片提供:王郁萱。住在西帝汶再安置地Ko'a的前東帝汶難民,想念 遠在東帝汶的母親,她說他們在這的生活困苦,沒錢回去,如果媽媽在另 一邊的生活還過得去,請過來看她、她的丈夫和小孩。東帝汶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全球第192個獨立國家),歷史命運多舛,於獨立前曾先後遭受葡萄牙及印尼殖民統治。1999年東帝汶獨立公投後,獨派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隨著公投結果揭曉,東帝汶統獨雙方間的緊張情勢高度攀升,支持統派的民兵及印尼軍(或者在印尼軍的支持下),於東帝汶多處展開血腥報復屠殺。在當時極度動盪的局勢下,估計約有25萬到28萬東帝汶人為求自保奔逃至西帝汶。

在這些「1999年難民」中,有些人是在局勢所迫下自願奔走,有些則是被民兵和印尼軍強迫遷離家鄉,有些則只是無力選擇命運的幼童。

在東帝汶獨立局勢底定後直至2003年,多數「1999年難民」已在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協助下重返位於東帝汶的家鄉。於2003年,所有官方協助「1999年難民」重返家園(Repatriation)的補助計畫正式終結,但實際上在此計畫正式終結後,仍有好幾萬東帝汶難民寧選擇流落異鄉,也不願在當時仍緊張的情勢下重返東帝汶──這個充滿失望與希望、宛如廢墟般的新生國家。

對多數居於東帝汶的人民而言,那些於2003年後仍滯留西帝汶不敢返鄉的前東帝汶難民,多半是過去印尼殖民時期的施壓者──等同於罪犯,或至少是不受歡迎的一群人。

事實上,這群未及時選擇重返家園的東帝汶難民,的確多是民兵或者印尼公務員及其眷屬,或者其他支持統派人士,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的手在印尼殖民時期的統獨衝突中沾滿血腥,因害怕可能的報復行動而無法返家,但有更多的人於過往衝突中未曾施加任何暴力,但因其家屬為民兵、印尼軍或者支持統派人士而害怕遭受報復牽連而不敢返家。

11年的歲月匆匆而過,於11年前奔逃至西帝汶時仍稚幼的那群孩童已長大成人,甚至結婚生子,許多「第二代『前』難民」也呱呱墜地,這群無辜幼童生而即為「『前』難民」,更可說是過往衝突的間接犧牲者。

東帝汶前難民於印尼顯得格格不入?

因生活困苦兒先將女兒送回家鄉的母親,終於和女兒重逢。照片提供:王郁萱。記者多次訪問及短期居住於東帝汶前難民營及再安置地(Resettlement camp)。踏入位於印尼西帝汶的前東帝汶難民再安置地以及前難民營,彷彿步入「國中國」──坐落於印尼的東帝汶小國。前東帝汶難民聚居地,處處可見東帝汶傳統房舍、隨處可聞東帝汶國語(德頓語)或者其他方言(例如Fataluku、Maksai、Mambai...)。不同的難民營或者再安置地聚居來自東帝汶不同地域的人民,這群東帝汶前難民,遇見同鄉難民操方言,異鄉難民則講德頓語,不懂德頓語的則以印尼話溝通。(註1)

Noelbaki是鄰近西帝汶首府古柏(Kupang)的前東帝汶難民聚居地之一(也就是前難民營)。根據Noelbaki和平中心(Peace Center)成員Elito Da Costa,部分Noelbaki居民為Ojek(計程摩托車)、部分依靠微額貸款經營小生意、部分為漁夫,部分則為當地居民佃農,靠分享農作收成維生。這些非印尼公務員的前東帝汶難民,收入不穩定,加以好多子多孫的傳統,使本已不豐厚的收入顯得更加微薄。

談到居於Noelbaki的前東帝汶難民之經濟狀況,一位現居於此的前東帝汶難民長者(已退休印尼公務員)表示,於Noelbaki,許多前東帝汶難民於當地居民收割稻穀後撿拾遺落在田埂間的稻穗貼補家用,或自食或販賣,造成與印尼當地社區居民的衝突。「此行為使東帝汶難民的名譽受損,但當我試圖阻止此行動,他們(前東帝汶難民)也氣憤的表示:『我們也不過為生存而為』。」

在過去當東帝汶難民數量遠高於現今時,東帝汶難民與印尼當地居民間由經濟競爭〔或者說是生存競爭〕所導致的衝突頻傳。雖然自1999年至今雙方間的衝突事件已大幅遞減,但對彼此的歧視難以盡消,像是潛伏的不定時炸彈。此外,東西帝汶間的文化差異更加深雙方對彼此的不信任與誤解。根據Mery W. Diami 〔CIS Timor Atambua 辦公室負責人〕,西帝汶當地社區對東帝汶難民的污名化相當普遍,西帝汶當地社區居民通常視這些前難民「固執、嗜血、粗俗、骯髒...」,而東帝汶難民則視西帝汶當地居民為懦夫。(註2註3)

事實上,前難民營Noelbaki鄰近古柏,整體而言,居於Noelbaki的前東帝汶難民其經濟情況,比起其他坐落於偏遠地區的前難民再安置地,要來的安逸許多。前東帝汶難民於西帝汶的整體經濟情況,不言而喻。 (未完待續 1/3)

※ 註1:東帝汶方言眾多,其中德頓語最廣為使用,現今並與葡萄牙語並列為國語。
※ 註2:CIS Timor(Center of IDP Service)為西帝汶當地草根NGO,於1999年因東帝汶難民議題而成立。
※ 註3:Atambua位於印尼西帝汶,鄰近東西帝汶的陸上國境。

Top

 

透視中國環境 | 構築中國生態城市的未來

作者:奧利維亞博伊德(中外對話助理編輯)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1月份對歐洲進行了為期9天的訪問。期間,他從西班牙採購了葡萄酒和橄欖油,在德國與大眾和梅塞德斯——賓士簽訂了數十億美元的合同。但這位未來中國總理歐洲之行中真正引人矚目的活動卻是他對英國毫不起眼的小鎮——沃特福德的可持續住宅開發的參觀。

李克強對英國綠色建築部門所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將讓英國政治家們更加興奮,他們已經在為中英間的一個新協議而歡欣鼓舞,這個協議將讓英國在中國去年8月提出的在8個城市加速降低碳排放的「低碳試點」開發中獲得一席之地。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休恩在宣佈這一協議時說:「讓中英兩國實現綠色增長,對繁榮、環境和我們的能源安全都是至關重要的。」

休恩還提到了進一步的安排:今年4月,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他曾經說過 「世界正面臨一場關於能源的戰爭,中國將處於第一線。」)將訪問倫敦,與某個團體商談英國建築企業參與中國綠色城市建設的事宜。雙方(中國方面就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簡稱MOHURD)在去年簽訂了一個諒解備忘錄。

將要接待仇保興的這個團體就是中英生態城市及綠色建築工作組,其副組長阿蘭凱爾接受了中外對話的採訪。凱爾是一位「智慧」建築技術專家,他曾經監督了香港、北京和昆明的可持續展示場館的建設。在採訪中,他說英國的各大國際行為體將幫助提高中國綠色建設浪潮的可靠性。

「坦白地說,中國的很多活動都是徒有其表,」凱爾說,「它們在宣傳上都非常高調,都有一些被認為是『低碳』或者『生態城市』的東西,但這些熱情卻很少能轉化成實際,頂多是一種普通的商業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參與到規格和標準中去,並且加入到落實過程中,幫助中國人實現自力更生。」

這裏的商業性也很強。該小組的成員至少包括了25家英國的頂尖建築、設計和房地產公司,再加上3所大學,它是政府和產業聯合推動英國綠色建設專家力量在中國發揮作用的最新典型。這一次,它的主要著眼點是那些宏大的「生態城市」計畫上,最典型的一種就是現有城市中心附近的大型衛星城,既作為可持續社區也作為尖端設計的櫥窗。據《經濟學家》雜誌報導,截至2009年,中國大約有40個左右左右類似的在建項目,由於缺乏一個清晰的「生態城市」概念,我們很難得到一個可靠的數字。

市場的訴求顯而易見。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2009年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有3.5億新城市居民,而這時中國應該已經實現了碳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英國並不是唯一努力擠入中國市場的國家,新加坡更加領先一步,已經成功地把自己寫入了華北的一個專案名稱: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這個專案投資高達40億元(6.07億美元),將以一塊受保護的濕地為核心,進行城市建設。政治家和產業界的雄心被停滯的國內市場所消磨,面對一個可靠的綠色議程他們能坐得住嗎?換句話說,對生態城市市場的國際爭奪能讓中國環境真正受益嗎?

凱爾認為實打實的商業化的確是一個帶來切實利益的有力途徑,尤其是因為底線的壓力意味著企業會推動落實而不僅是討論,推動大規模交割而不僅是示範:「這些就是我們正在打交道的商業企業。它們準備好一筆資金投入用於能力建設,但一到緊要關頭, 它們的興趣是商業項目,而非示範。我的基本假設就是:我們必須與商業交割建立聯繫,否則所有的討論都是徒勞。」

但是,近來的情況表明,國際企業在中國的可持續熱情並不總是能夠產生可持續的成果。中國生態城市的樣板--東灘是一個最有力的例子。它位於上海附近的一個脆弱的濕地區域,由英國的工程巨頭Arup公司設計。其規劃中包含了零排放的交通、能源自給系統,力圖在2050年達到曼哈頓1/3的面積,這個項目贏得了國際性的讚揚(儘管其選址是在脆弱的濕地),但它卻從未真正啟動。

黃柏峪是另一個令人沮喪的失敗。這個位於遼寧本溪的「生態示範村」由美國建築師威廉麥克唐納設計,總共有42座房子。項目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但是遠未達到承諾的標準,一位一直關注該村變化的美國人類學家梅嬉蝶轉而公開對它進行批判,她在博客裏寫道:「對於那些所謂黃柏峪的模範生態村成功發展的光輝經驗,我實在再也讀不下去了,心裏只有憤怒和失望。」

這種結果是必然的嗎?凱爾認為並非如此。他說東灘失敗的主要教訓就是必須謹慎選擇項目。「沒錯,(東灘)確實存在地方財政和政治上的問題,單我們從北京得到的資訊是他們並不支援東灘專案,它並沒有被列入國家規劃。對此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解讀:如果要獲得成功,我們必須在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同時做工作。因此我們現在一方面在國家層面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合作展開工作,以便理解和影響他們的生態城市標準;一方面在省市層面開展工作,以便確認真正可做的項目。」

他補充說,為了實現真正的可持續性,必須強調項目的「生命週期」,確保計畫的切實可行,從最初的融資到完工後的管理,能夠從頭綠色到尾。他說:「我從住建部得到的最新說法就是中國越來越需要創立一個設施管理產業,因為他們雖然在不斷建起新的(生態)建築,但它們完全沒有發揮作用。」

凱爾舉了一個例子:「幾年前我到中國一座嶄新的最先進的會議中心開會,這裏看起來實在金碧輝煌,但室內溫度卻讓人無法忍受,就在我發言的中間,竟然有一個男人搬著個大紙箱走了進來,接著開始在牆上鑿洞,往裏面塞了個窗式空調,而且就在講臺的後面。這個小插曲從某種程度上充分體現了挑戰的所在—你蓋起了那些建築,也必須讓它正確地運轉。」

凱爾的團隊是否能夠在實踐層面上做到這一點還是個未知數。他們的諒解備忘錄寫得非常好,但到了實際項目中,進展卻非常有限。但是凱爾仍然寄望於3月份一個貿易代表團來華時能夠在湖南的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 (CZT)的專案上達成一個協議,這個城市群在推動綠色產業的同時,還將努力 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家樣板。

至於這些項目在長遠上是否會幫助中國應對其可持續性挑戰則完全是另一個問題。質疑的聲音仍然存在。大衛•泰菲爾德是蘭開斯特大學的社會學家,也是一位中國低碳創新的專家,儘管他非常支持生態城市的概念,但也擔心這些備受矚目的項目所面臨的政治敏感問題將讓其「不過是個模型而已」。他也指出了經濟上的挑戰:「底線就是,儘管中國對清潔居住空間的要求很大,但卻沒有多少人願意付出額外高價住在一個生態城市裏。如果沒有這樣的需求,中國的生態城市又怎麼可能不淪為一個單純的奢華富人區?」

凱爾認為,只要有了正確的領導、標準和國際援助,中國生態城市的「生態」就會落到實處。這也是人們所期望的。

相關文章

薑克雋:虛假的「低碳城市」 
2010年11月3日

敞開胸懷擁抱城市進化 
2010年11月10日

中國破解「城市病」需公眾覺醒(一) 
2010年7月15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2月9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溼地之「伊襄情願」 劉克襄一輩子的戀愛

劉:捍衛彰化海岸溼地 是台灣溼地的最後一役

本報2011年2月24日台北,陳靜怡、夏道緣報導

繼本月16日的第一場「愛地球講堂」後,知名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昨(23)日在伊聖詩芳療生活館總管理處,再次分享他的溼地情緣,他深刻地表示,捍衛彰化海岸溼地,是台灣溼地的最後一役。現場何姓聽眾回饋,「原來濕地與文化有關,是一種全新的觀點」;聽眾王小姐也感動地說,「從這堂課開始,讓人更想關注溼地的重要性!」

劉克襄透過「迷戀」-曾文溪口溼地,因拯救黑面琵鷺,將黑面琵鷺內化為當地的文化象徵,並且透過生態旅遊的操作,使得保育工作與當地經濟齊頭並進;他也從「苦戀」多年的彰化海岸溼地,表示國光石化的建廠就像是棋盤對奕中的「將軍」一樣,不僅僅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更是連根拔起在地生根所聯結的人文歷史。這是濕地的最後一役,決定著台灣未來是否走向環保島的高度與價值。

劉克襄提及「初戀」-關渡溼地,引導出環境保育以及觀光發展的兩全問題,其持續對於環境保護的熱情十分令人敬佩,與會者王先生表示,「佩服老師當初騎野狼125在關渡拯救候鳥的行動,由準備利剪、手套、事先演練的種種細節,就可以體會老師愛鳥的用心」。

劉克襄深入淺出緩緩道出溼地生態的重要性,亦從人文思維、文化價值的觀點進行剖析,得到不少在場聽眾迴響,現場賀姓聽眾,「令人印象深刻且難忘」;一位吳姓聽眾反思,「在日漸文明進步的社會中,維護原生自然生態是相對的重要與困難」;此外,劉克襄俏皮風趣的言論不僅讓與會聽眾哄堂大笑,也激起在場每一個人共同關懷生態的心意。

這場由伊聖詩芳療生活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愛地球講堂」,二月份緊扣溼地日,邀請劉克襄將他超過30年奉獻給溼地的愛戀心情紀錄,分享給與會聽眾。將近一小時半的演講中,與會者經歷了一場時光交錯的生態小旅行。

負責策畫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夏道緣表示,在達人引領下,詮釋溼地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不論是從生態、經濟、文化等,將為我們帶來全新的視野。而聽完之後,最重要的體驗、然後行動,讓大家成為其中一份子,才有感同深受的同理心,進而去愛護我們的環境。三月份將配合322世界水資源日,邀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談「水啊水啊台灣水」,談論氣候暖化下水資源的挑戰與機會,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詳情可見網站訊息

Top

 

俄中建自然保護區 虎豹重返長白山

摘錄自2011年2月23日美國之音報導

為保護東北虎和遠東豹,俄羅斯和中國將組建跨邊境自然保護區。生態環保人士說,這一措施將有助於提高雙方境內,特別是中方一側的東北虎數量。

俄羅斯政府最近批准了有關同中國建立跨邊境自然保護區的協議草案。同中國將組建的跨境自然保護區包括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兩個自然生態保護區、以及中國琿春自然保護區。組建俄中跨境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保護東北虎以及遠東豹。

俄羅斯世界野生自然基金會符拉迪沃斯托克辦公室領導人達爾曼說,組建俄中跨境自然保護區有助於使東北虎和遠東豹的數量保持在現有水準,同時更能幫助雙方特別是中方增加東北虎數量。

俄羅斯生態環保人士透露,目前中國境內的野生東北虎數量不足20隻,俄方境內東北虎數量超過400。

中國吉林省的琿春地區位於中國、俄羅斯和北韓三國交接地帶,當地是中國野生東北虎最為集中地區。

世界野生自然基金會的達爾曼說,中國有計劃提高琿春附近長白山地區野生東北虎數量,建立俄中跨境自然保護區能對這一計劃提供幫助。

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部長在去年的全球老虎峰會上曾透露,俄方還將採取其他措施提高東北虎的數量,包括對私人擁有的虎皮的數量進行登記統計,禁止在東北虎棲息森林地區伐木,以及擴大東北虎棲息自然保護區的面積。

Top

 

「古道」熱腸 好茶闢好漢坡

摘錄自2011年2月23日自由時報屏東報導

法國「種樹的男人」故事流傳,在荒漠之地種下希望與愛,屏東66歲魯凱族老人邱金士,率部落族人步行4小時,挺進故鄉舊好茶,花了約3個月,站在沒有路的斷垣殘壁山頭上,沿著祖先蹤跡,一刀一斧,上個月,終於為後世子孫打通一條回家的路。

30多年前,好茶人因為交通、醫療和經濟等因素,500餘人從居住數百年的舊好茶遷村新好茶,舊好茶只留下國家級古蹟石板屋群,近年風災頻仍,舊好茶已無路可走,新好茶也完全淹沒在土石中,今年元月好茶人移居到瑪家農場的禮納里部落,好茶遷村史成為原住民部落遷村的縮影。

但對魯凱族人而言,舊好茶是永遠的家,沒有了回家的路,猶如斷了根,邱金士與部落族人照著祖先走過的古路,開山闢路,山友們在登山網站上,各自聯繫提供人、物力,支持回家運動。

邱金士說,在台大城鄉研究所及民間山友的支持下,購買發電機、鋼筋、繩索等配備,由熟悉路況的族人白浪率隊,花了2個月探勘後,投入20個工作天,上個月終於打通古道。

邱金士說,他知道天災頻仍,族人必須隨遇而安,但不能忘記舊好茶是魯凱人靈魂的歸處,後續將補強路道的安全性,讓族人願意回家,期盼有一天能在舊好茶開辦一所森林學校,延續部落的生命。

Top

 

低碳快遞 液化天然氣貨車入列UPS車隊

摘譯自2011年2月22日ENS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輛UPS的重型聯結車正在加氣站添加液化天然氣。圖片來自:UPS。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中文正式名稱為「優比速」公司,也就是全球知名的「UPS」快遞,22日宣布該公司已添購48輛以液化天然氣(LNG)為動力燃料的重型卡車,旗下的長程液化天然氣車隊因而到達59輛。

這批長程貨車將取代老一代的柴油車輛,減少UPS車隊廢氣排放,也邁向能源安全的目標。新車預計較舊型貨車少排放25%的溫室氣體,較汰換的車輛減少95%的柴油使用。

「這是重要的一步,不僅從環境角度來看,從美國能源安全的觀點亦然。」UPS車輛工程部門主任布里特(Mike Britt)表示:「液化天然氣是種較為便宜,燃燒時潔淨的燃料,對環境較為友善,比起傳統柴油更為永續。與此同時,這種燃料在美國境內有豐富供應量,不需要進口。」

液化天然氣,或液態甲烷,是將天然氣冷卻至攝氏負126度的低溫。在此溫度下,天然氣會成為液態,體積縮減615倍。

布里特說明,針對中、小型卡車動力燃料需求,已有多種技術與替代燃料正進行研發及推廣。「但目前,液化天然氣是唯一合適的替代柴油,適用於真正長程、重型聯結曳引車,就是你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那種。」

「液化天然氣的燃料特性是,其能源效益非常大,一定的容量便可提供大量的能源。使得液化天然氣成為絕佳的燃料,可供大型卡車補給燃料後長距離運輸。」

液化天然氣技術以天然氣作為主要燃料,在高壓下添加少量柴油至引擎燃燒室中。此類車輛製造商西港公司(Westport)估計,95%的柴油使用量可能天然氣所產生的能源所取代。美國能源部則估計其所替代的石油量,將達到每年125萬加侖。

UPS計劃在拉斯維加斯興建公眾可使用的液化天然氣加氣站,將可連結加州的安大略市(Ontario)與猶他州鹽湖城既有的加氣站,成為液化天然氣貨車運輸廊道,由加州延伸至猶他州。

布里特表示:「液化天然氣額外的優點是,它不會損害聯結車的性能,較為經濟,駕駛性能更佳,且大幅減少溫室氣體。」

這批卡車與加氣站是由加州南海岸空氣品質管理區與能源部的清淨城市計畫所資助。

UPS是唯一將液化天然氣技術使用在車隊的民營快遞公司,目前已有1100多輛以天然氣為動力的車輛投入服役。

除了液化天然氣,UPS已使用的替代燃料亦包括壓縮天然氣(CNG),丙烷,與油電混合動力車,這些車輛服務的地點分布於美國、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香港和英國。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燃放煙花爆竹 增加什麼氣味

摘錄自2011年2月23日中國環境報甘肅報導

燃放煙花爆竹可以增加節日氣氛,卻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

許多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在春節期間,尤其是除夕夜的監測結果都呈輕度、中度甚至重度污染,這是因為集中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燃放煙霧中含有大量金屬離子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短時間內容易導致空氣質量急劇惡化。

大氣顆粒物中粒徑小於2μm的粒子進入人體后,大部分都會沉積在人體支氣管和肺泡中,這些攜帶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的粒子,尤其是水溶性離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影響,已引起國內外環境醫學科技工作者的關注。

燃放煙花爆竹期間大氣氣溶膠質量濃度日平均值比非燃放期間上升了22.4%,其中大氣氣溶膠粗顆粒(TSP)上升了5.5%,細顆粒(PM10)上升了55.1%,呈現細粒污染加重現象。

大量燃放煙花爆竹時,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顆粒物都會迅速增加,人們會普遍感覺到強烈的刺激性氣體刺激呼吸器官,造成人們呼吸困難。

在人口密集城區,由於大氣環境容量很有限,大量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煙塵會造成短時間內嚴重的大氣污染,其中的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忽視。

Top

 

論壇∣東台土地的悲歌 《東發條例》中的國家暴力

作者:施聖文

花蓮火車站國父發紅包,是網友發起的kuso活動。

花蓮火車站國父發紅包,是網友發起的kuso活動。

在小年夜前夕的花蓮車站,發出一張張印有國父遺訓的「節制資本、平均地權」的紅包。主要希望過這樣的行動,讓往來花東地區的民眾,能夠正視未來在《東發條例》中,有關土地條款的關注。

在《東發條例》的爭議中,大致上可以看到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對於外來資本在《東發條例》的掩護下,大肆破壞環境之實。這樣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在杉原海岸的美麗灣飯店的開發案中,便被發現廢土、廢水處理不當的現象。

第二個層面來自於政策層面,主要是針對花東地區土地公有持有比例佔87.5%,是影響東部發展觀光最主要的因素。然而在目前條例草案中並未解釋公有土地持有比例與發展觀光之間有什麼樣的相關性,似乎兩者之間自然而然的成為因果關係。

第三個層面來自於最根本的原住民族的土地歷史問題。在近百年台灣歷史的發展下,土地隨著不同的政權,以及各種行政程序的操作下,不斷將土地成為國有的過程。當原有土地生存的事實,碰上了國家以工具性的思考來決定土地歸誰所有時,在沒有任何現代土地證明「文件」下的阿美族人,便成為一群歷史的受害者,而迫害者正是來自於現代國家的治理核心:官僚制度。

所謂的國家暴力,不僅是「合理且合法的掌握暴力工具(軍隊、警察)」等,最被人所忽視的是整個國家生成的過程中,隨著現代所謂的專業分工不斷的切割下,強固到無法挑戰的官僚體制。

面對土地問題,這套官僚體制更是發揮到淋漓盡致,在任何土地的法規下,不僅與原初土地相互依存的人拉開到彼此無法理解的距離,同時各種繁複的程序,業已經讓土地處在一個神祕的商品生產中,生存在其中的人已不知土地成為何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三個層面原住民土地問題,並不僅是挖掘歷史真相、或是不斷地訴諸各種證據、論述的提出等,而必須看到現代國家的治理中,擁有了一套

合乎效率與理性的工具性思考,在人民與國家間運轉著。它們要求的是一套「技術的責任」而非「道德的責任」,完美的執行各種威權的命令,按部就班的尋求各項最佳的解決方案。

在《東發條例》中,簡化土地處理的程序,並不是拉近人與土地之間相互依存的親近性,反而是將這套商品生產剝除了神祕面紗,轉變成為權力、資訊與資源的爭奪場域。可以想見,未來在所謂「東永小組」還是其他的上位組織,來決定未來花東地區的「重大建設」時,決定的是各種開發提案的文件工具的齊備,以及如何完備、符合條例用畫大餅的政治語言勾勒出來的目的。

花東海岸百年來因為它的交通不便,以及疏於工業資本的投入(當然不能包括水泥業的殘害),維持著原有的自然環境的風貌,成為了台灣最富盛名的觀光勝地。

現今卻仍依循的西部的觀光發展模式,將山、海不斷的BOT,如同墾丁一般的模式,試問花東的特殊性又該如何的持續呢?我們對於東台這塊台灣僅剩的處女地時,我們更需要謙卑地面對這裡面的族群、歷史、以及土地的問題,而不是一套技術思維下的政治操弄。

※本文亦刊登於「台灣立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